第六十章 这就是实力 中
这种情况到了唐宋,特别是宋代就十分严重了。
北宋时的开封就已经大量使用煤炭作为燃料了,原因不是北宋人就突然变得聪明了,而是因为“诸山童矣”,也就是周围的山都秃了,压根就没有木炭了。
而唐代以后关中的衰败这也是最直接的原因,经过秦、汉、隋、唐历朝历代的不断砍伐,关中的树木到了宋代已经所剩无几。
而树林植被的破坏也直接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关中的农业几乎崩盘,到了清代甚至农业总产量还比不上汉朝的时候。
所以自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之后关中就再也没有能在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水土的流失。
八水绕长安的盛况也随着山林水源的枯竭一去不复返,到了清末,就连最大的渭河也已经不能通航大船了。
对已这一点李归的认识远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要深刻,所以他对于保护山林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但老百姓过日子不能没有燃料啊,所以煤炭的使用推广正是破解这种困境的唯一办法。
李归前世曾经常年跟随父亲生活在偏僻的大山里,亲眼见过父亲是如何制作蜂窝煤的,所以他得以将这制造工艺跨越千年带到了这东汉末年。
但是光有煤饼和蜂窝煤没有煤炉怎么行?
要是早几年李归对此还真没有办法,因为这个时代本是没有铁皮的。
正是李归推动的科技革命才将这虽然工艺简单但是却十分重要的工业材料带到了这个世界之上。
铁皮的制作工艺其实很简单,但是越是看似简单的东西往往越是难以发明出来,因为这些东西没真正制作出来之前往往不知道该怎么用。
而不知道用处也就不会有需求,反过来也就更不会被发明出来,就算是机缘凑巧之下被偶尔造了出来也往往被束之高阁。
其实李归最早只是想造一个那种携带方便的军用水壶,毕竟皮毛制成的水囊时间一长那水的味道可是难以忍受的。
有了需求,铁皮就这样简单的被造出来了,也就是一个老铁匠一周的功夫。
正是因为有了铁皮和耐火砖,李归才得以发明煤炉和铁皮排烟管。
这两样东西依靠自身的强大实用性和李归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迅速风靡了长安,随后又迅速传播到了秦州各地。
在改善了百姓生活的同时也给李归家族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还加强了军队野外的生存能力。
而李归开征柴草税、山林税的举动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烧柴火的灶具完全退出了城市的历史舞台。
用煤炉和铁皮打造的大水壶,保障了秦州的军队就以随时随地喝道热水、吃上熟食,这对于远距离行军意义十分巨大。
铁皮的出现还使得李归可以造出大喇叭,就是过去农村开大会时拿在手里的那东西,这种东西在大规模行动里可是十分有用的。
虽然因为没有电力它无法做到扩大音量,但是它可以将声音向着一个方向传播,使得传播距离大大延伸。
没有大喇叭一个人的声音一般在十米外就会散失到难以听清的程度,但有了大喇叭的帮助声音可以一直清晰的传到百米开外,这是人力绝对无法做到的。
夜袭时明人正是用两百个大喇叭学狼嚎、老虎叫从远距离骚扰了鹿结部的营地,轻易地就使得他们损失惨重,不复成军。
而在煤炉的制作过程里,李归发现没有螺丝钉,就又顺便“发明”了螺丝钉和铆钉,而这个发明又再次将科技向前大踏步的推进了。
像巨型爬犁、飞火流星这些东西,如果没有铆钉的帮助是十分困难的,虽然能通过一些高超的木工技术替代,但是那样的话产量和质量就都完全没有了保障。
实际上,一些毫不起眼的工艺带来的影响之大远远超过了李归本人最疯狂的设想。
当初为了制作铁锅,附带着发明了铁条,紧接着就产生了金属拉丝机。
而在望远镜的研究过程里,一个不知名的墨家子弟发明了制作铁管的技术。
这个发明当时完全没有引起世人的注意,就连李归也是一样没有在意过这件事。
但是技术这种东西就像是岩石缝隙里的野草,只要有足够的生命力何惧缺乏阳光雨露?
很快人们就发现了各种需要使用铁管的地方,随着铁管使用的不断普及和工艺的日益改进,它极大地改变了这个世界的面貌。
最为世人熟知的就是各种管乐器的出现,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秦州军号,它的原版就是八路军的冲锋号。
这种嘹亮的声音后来随着明人的铁骑传遍了世界,被西方人称为毁灭号角。
最后是火炕技术的大发展。
其实汉代就有火炕,不过和后世的区别很大,而且是烧柴火的,对于严重缺少植被的草原地区来说绝对是个奢侈品。
而秦州的火炕就不一样了,它是烧煤的,而且规模比较大,对能源的利用也更加高效。
依靠它们,大多数人都是来自温暖的汉中等地的明人军队才能长时间守在寒冷的河套地区和鹿结部相持。
而还有一样对于喜欢以吃货自居的国人来说最最至关重要、影响也最为深远的发明,那就是榨油技术。
油在古代中国可是非常稀罕昂贵的奢侈品,而且汉代之前并没有植物油,食用的油全都是动物油,所谓脂和膏就是指的两种最好的食用油。
并不是古代中国没有可以榨油的植物,像黄豆、油菜都是很早就在中国广泛种植的作物,而胡麻也在汉代传入了中国。
没有植物油的根本原因是原始的榨油技术根本就榨不出多少油来,是一个得不偿失的行为,所以也没有人想要去经营这个行业。
而李归知道植物油的重要性,所以他对手下的要求就是无论失败多少次,无论花多少钱,一定要研究出实用的榨油技术。
;
北宋时的开封就已经大量使用煤炭作为燃料了,原因不是北宋人就突然变得聪明了,而是因为“诸山童矣”,也就是周围的山都秃了,压根就没有木炭了。
而唐代以后关中的衰败这也是最直接的原因,经过秦、汉、隋、唐历朝历代的不断砍伐,关中的树木到了宋代已经所剩无几。
而树林植被的破坏也直接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关中的农业几乎崩盘,到了清代甚至农业总产量还比不上汉朝的时候。
所以自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之后关中就再也没有能在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水土的流失。
八水绕长安的盛况也随着山林水源的枯竭一去不复返,到了清末,就连最大的渭河也已经不能通航大船了。
对已这一点李归的认识远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要深刻,所以他对于保护山林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但老百姓过日子不能没有燃料啊,所以煤炭的使用推广正是破解这种困境的唯一办法。
李归前世曾经常年跟随父亲生活在偏僻的大山里,亲眼见过父亲是如何制作蜂窝煤的,所以他得以将这制造工艺跨越千年带到了这东汉末年。
但是光有煤饼和蜂窝煤没有煤炉怎么行?
要是早几年李归对此还真没有办法,因为这个时代本是没有铁皮的。
正是李归推动的科技革命才将这虽然工艺简单但是却十分重要的工业材料带到了这个世界之上。
铁皮的制作工艺其实很简单,但是越是看似简单的东西往往越是难以发明出来,因为这些东西没真正制作出来之前往往不知道该怎么用。
而不知道用处也就不会有需求,反过来也就更不会被发明出来,就算是机缘凑巧之下被偶尔造了出来也往往被束之高阁。
其实李归最早只是想造一个那种携带方便的军用水壶,毕竟皮毛制成的水囊时间一长那水的味道可是难以忍受的。
有了需求,铁皮就这样简单的被造出来了,也就是一个老铁匠一周的功夫。
正是因为有了铁皮和耐火砖,李归才得以发明煤炉和铁皮排烟管。
这两样东西依靠自身的强大实用性和李归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迅速风靡了长安,随后又迅速传播到了秦州各地。
在改善了百姓生活的同时也给李归家族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还加强了军队野外的生存能力。
而李归开征柴草税、山林税的举动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烧柴火的灶具完全退出了城市的历史舞台。
用煤炉和铁皮打造的大水壶,保障了秦州的军队就以随时随地喝道热水、吃上熟食,这对于远距离行军意义十分巨大。
铁皮的出现还使得李归可以造出大喇叭,就是过去农村开大会时拿在手里的那东西,这种东西在大规模行动里可是十分有用的。
虽然因为没有电力它无法做到扩大音量,但是它可以将声音向着一个方向传播,使得传播距离大大延伸。
没有大喇叭一个人的声音一般在十米外就会散失到难以听清的程度,但有了大喇叭的帮助声音可以一直清晰的传到百米开外,这是人力绝对无法做到的。
夜袭时明人正是用两百个大喇叭学狼嚎、老虎叫从远距离骚扰了鹿结部的营地,轻易地就使得他们损失惨重,不复成军。
而在煤炉的制作过程里,李归发现没有螺丝钉,就又顺便“发明”了螺丝钉和铆钉,而这个发明又再次将科技向前大踏步的推进了。
像巨型爬犁、飞火流星这些东西,如果没有铆钉的帮助是十分困难的,虽然能通过一些高超的木工技术替代,但是那样的话产量和质量就都完全没有了保障。
实际上,一些毫不起眼的工艺带来的影响之大远远超过了李归本人最疯狂的设想。
当初为了制作铁锅,附带着发明了铁条,紧接着就产生了金属拉丝机。
而在望远镜的研究过程里,一个不知名的墨家子弟发明了制作铁管的技术。
这个发明当时完全没有引起世人的注意,就连李归也是一样没有在意过这件事。
但是技术这种东西就像是岩石缝隙里的野草,只要有足够的生命力何惧缺乏阳光雨露?
很快人们就发现了各种需要使用铁管的地方,随着铁管使用的不断普及和工艺的日益改进,它极大地改变了这个世界的面貌。
最为世人熟知的就是各种管乐器的出现,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秦州军号,它的原版就是八路军的冲锋号。
这种嘹亮的声音后来随着明人的铁骑传遍了世界,被西方人称为毁灭号角。
最后是火炕技术的大发展。
其实汉代就有火炕,不过和后世的区别很大,而且是烧柴火的,对于严重缺少植被的草原地区来说绝对是个奢侈品。
而秦州的火炕就不一样了,它是烧煤的,而且规模比较大,对能源的利用也更加高效。
依靠它们,大多数人都是来自温暖的汉中等地的明人军队才能长时间守在寒冷的河套地区和鹿结部相持。
而还有一样对于喜欢以吃货自居的国人来说最最至关重要、影响也最为深远的发明,那就是榨油技术。
油在古代中国可是非常稀罕昂贵的奢侈品,而且汉代之前并没有植物油,食用的油全都是动物油,所谓脂和膏就是指的两种最好的食用油。
并不是古代中国没有可以榨油的植物,像黄豆、油菜都是很早就在中国广泛种植的作物,而胡麻也在汉代传入了中国。
没有植物油的根本原因是原始的榨油技术根本就榨不出多少油来,是一个得不偿失的行为,所以也没有人想要去经营这个行业。
而李归知道植物油的重要性,所以他对手下的要求就是无论失败多少次,无论花多少钱,一定要研究出实用的榨油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