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传奇 一
倒不是他贪图这个中两千石的官位,而是祖先的功业在召唤他。
李归也为班况的这种热血而感动了,要知道与班超当时不一样,班况现在可以说已经是什么都不缺了。
西域在这个时代多数人的眼里就是鬼蜮之地,一般除非是流放的犯人或者是想要建功立业想疯了的疯子,几乎没有人自愿去这里。
而现在单单是想要建功立业的话,明显是留在李归身边机会更多。
因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袁、李、曹三家的均势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大战是迟早的事,还愁没有大把大把立功的机会吗?
所以这次班况毅然请求去国远征的举动,在李归看来是真正想要继承先祖遗志的英雄行径!
李归立刻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允许他自行招募属员和兵士,授予他临机专断的权力,只要事后报备就可以了。
其实正所谓甘苦自知,班况这样做的原因固然有想要继承先祖遗志扫平西域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避祸。
当初窦婧临死之前,将孩子托付给了他、徐晃和杨任三人,从那时起班况就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徐晃、杨任可以旗帜鲜明的站在大公子一边,可是自己不行啊!
夫人亲手提拔自己于行伍之中,对自己恩同再造,自己背叛她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
但是自己又亲口在窦夫人死前答应了照顾大公子,明人最讲信义二字,自己当众说出口的承诺又岂能再咽回去?
所以一直处在惶恐不安中的班况在听说了朝廷愿意重开西域的消息后立刻决定抓住这次机会。
班况宁愿远行异域,也要跳出这个足以令自己灭族倾家的是非漩涡。
在得到李归的同意之后,班况就辞别了李武,准备孤身北上。
可是消息传开之后,无数的班氏族人和热血豪侠之士都赶来共举大事,等到班况到达长安的时候手下已经有了一千多人。
李归亲自接见了他们,并调拨了班况钱千万、丝绸万匹作为启动资金,好让他再招募一些有经验的游荡者作为助力。
除了财力上的支持之外,李归还命令石敢当这个地头蛇加入了西域都护府,为班况指引方向、排难解惑。
但是李归能为他做的也只有这些了,因为毕竟西域在李归现在的战略目标里实际上是排在最后的。
实际上要不是李归来自后世的领土情结过于浓烈他是绝对不会支持在这个时候去开发西域的。
这一点班况也知道,说实话李归能给与他这么大的支持已经是远远超出他之前的预期了。
辞别李归之后,班况一路向西到达了敦煌,在那里招募游荡者修整队伍,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
在这里他得到了一个强援,那就是同样充满了英雄主义情结的杨阿若。
在获悉了班况的豪情举动之后,杨阿若立刻为之击节叫好,大悔为什么自己就没想到先把这件事揽下来。
他上表获得了李归的准许,带领千余手下加入了班况的队伍。
这样一来班况的队伍达到了三千人之多,修整完毕后大军直扑车师,揭开了他们在西域叱咤风云的时代序幕。
不过他们在西域的经历虽然可歌可泣,为后世历史学家们所津津乐道,但是在当时却几乎没有引起什么注意,就算知道的人也不过是认为李归又一次的发神经了而已。
真正引动了风云、震惊了世人的是在漠南发生的一切,那里的主角叫做张辽。
在如愿以偿的得到了护鲜卑中郎将一职之后,张辽立即带着河东之战后重新招募的的三千多并州部属离开了河东。
但他可不是一个人走的,跟他一起行动的还有于夫罗的王庭。
张辽说动于夫罗的理由非常直接,那就是他诈称李归已经同意要帮他重返美稷王庭,不是将来,就是现在。
于夫罗立刻就答应了,本已经病的连马都骑不上去的他立刻重新焕发出了最后的活力,带领所有的部下毅然出发了。
呼厨泉劝他留下部分手下留守平阳,却被他直接拒绝了。
于夫罗对呼厨泉解释道:“这一次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不会再有机会回到平阳了。”
“胜了,我们自然要留在美稷,那里才是我们匈奴人的立足之本,从那里出发可以直达草原各地,趁着明人讨伐鲜卑人的大好时机,正好夺回我们对草原的控制权。”
“要是失败了,说明我们已经彻底没有用了,谁又会继续养着一条没有用的狗呢?”
“其实现在这个解决办法是最好的,说明了李归对我们还是有诚意的。要是他就这样一直毫无芥蒂的让我们留在他的腹心之地,那才是最危险的。”
呼厨泉顿时领悟,他也是一个聪明人,只是眼界不够开阔,听兄长这么一讲自然就知道兄长说的是对的。
有了浩浩荡荡的匈奴大军相助,张辽自然不愿意就这样前往廉县从而错失良机。
所以他没有选择直接赶往廉县,而是绕道关中之后直接北上扑向了上郡的高奴,也就是现在的延安,一举击溃了在那里游牧的东羌部落。
此时的上郡是一个奇妙的地方,这里并没有什么强大的势力,汉人、匈奴人、羌人、龟兹人、鲜卑人都有,但是又谁都不是这些民族的核心力量,所以谁也吃不掉谁。
简单的说,这里就跟游戏里的新手村的感觉是一样的,因为上郡地方贫瘠,本没有任何会引起周围大势力觊觎的东西。
但是现在他们挡在了张辽前进的路上,这可说是他们的大不幸,一群新手里突然闯进来一个满号玩家,这些新手自然就要悲剧了。
为了激励将士,张辽并没有在高奴采取任何的安抚措施,而是将所有人一律编入军中,牛羊财物一律没收,将高奴化为了一片废墟。
随后张辽继续北上,直扑上郡的核心城市——肤施,那里有上郡最强大的势力——郭家。
;
李归也为班况的这种热血而感动了,要知道与班超当时不一样,班况现在可以说已经是什么都不缺了。
西域在这个时代多数人的眼里就是鬼蜮之地,一般除非是流放的犯人或者是想要建功立业想疯了的疯子,几乎没有人自愿去这里。
而现在单单是想要建功立业的话,明显是留在李归身边机会更多。
因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袁、李、曹三家的均势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大战是迟早的事,还愁没有大把大把立功的机会吗?
所以这次班况毅然请求去国远征的举动,在李归看来是真正想要继承先祖遗志的英雄行径!
李归立刻同意了他的请求,并允许他自行招募属员和兵士,授予他临机专断的权力,只要事后报备就可以了。
其实正所谓甘苦自知,班况这样做的原因固然有想要继承先祖遗志扫平西域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避祸。
当初窦婧临死之前,将孩子托付给了他、徐晃和杨任三人,从那时起班况就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徐晃、杨任可以旗帜鲜明的站在大公子一边,可是自己不行啊!
夫人亲手提拔自己于行伍之中,对自己恩同再造,自己背叛她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
但是自己又亲口在窦夫人死前答应了照顾大公子,明人最讲信义二字,自己当众说出口的承诺又岂能再咽回去?
所以一直处在惶恐不安中的班况在听说了朝廷愿意重开西域的消息后立刻决定抓住这次机会。
班况宁愿远行异域,也要跳出这个足以令自己灭族倾家的是非漩涡。
在得到李归的同意之后,班况就辞别了李武,准备孤身北上。
可是消息传开之后,无数的班氏族人和热血豪侠之士都赶来共举大事,等到班况到达长安的时候手下已经有了一千多人。
李归亲自接见了他们,并调拨了班况钱千万、丝绸万匹作为启动资金,好让他再招募一些有经验的游荡者作为助力。
除了财力上的支持之外,李归还命令石敢当这个地头蛇加入了西域都护府,为班况指引方向、排难解惑。
但是李归能为他做的也只有这些了,因为毕竟西域在李归现在的战略目标里实际上是排在最后的。
实际上要不是李归来自后世的领土情结过于浓烈他是绝对不会支持在这个时候去开发西域的。
这一点班况也知道,说实话李归能给与他这么大的支持已经是远远超出他之前的预期了。
辞别李归之后,班况一路向西到达了敦煌,在那里招募游荡者修整队伍,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
在这里他得到了一个强援,那就是同样充满了英雄主义情结的杨阿若。
在获悉了班况的豪情举动之后,杨阿若立刻为之击节叫好,大悔为什么自己就没想到先把这件事揽下来。
他上表获得了李归的准许,带领千余手下加入了班况的队伍。
这样一来班况的队伍达到了三千人之多,修整完毕后大军直扑车师,揭开了他们在西域叱咤风云的时代序幕。
不过他们在西域的经历虽然可歌可泣,为后世历史学家们所津津乐道,但是在当时却几乎没有引起什么注意,就算知道的人也不过是认为李归又一次的发神经了而已。
真正引动了风云、震惊了世人的是在漠南发生的一切,那里的主角叫做张辽。
在如愿以偿的得到了护鲜卑中郎将一职之后,张辽立即带着河东之战后重新招募的的三千多并州部属离开了河东。
但他可不是一个人走的,跟他一起行动的还有于夫罗的王庭。
张辽说动于夫罗的理由非常直接,那就是他诈称李归已经同意要帮他重返美稷王庭,不是将来,就是现在。
于夫罗立刻就答应了,本已经病的连马都骑不上去的他立刻重新焕发出了最后的活力,带领所有的部下毅然出发了。
呼厨泉劝他留下部分手下留守平阳,却被他直接拒绝了。
于夫罗对呼厨泉解释道:“这一次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不会再有机会回到平阳了。”
“胜了,我们自然要留在美稷,那里才是我们匈奴人的立足之本,从那里出发可以直达草原各地,趁着明人讨伐鲜卑人的大好时机,正好夺回我们对草原的控制权。”
“要是失败了,说明我们已经彻底没有用了,谁又会继续养着一条没有用的狗呢?”
“其实现在这个解决办法是最好的,说明了李归对我们还是有诚意的。要是他就这样一直毫无芥蒂的让我们留在他的腹心之地,那才是最危险的。”
呼厨泉顿时领悟,他也是一个聪明人,只是眼界不够开阔,听兄长这么一讲自然就知道兄长说的是对的。
有了浩浩荡荡的匈奴大军相助,张辽自然不愿意就这样前往廉县从而错失良机。
所以他没有选择直接赶往廉县,而是绕道关中之后直接北上扑向了上郡的高奴,也就是现在的延安,一举击溃了在那里游牧的东羌部落。
此时的上郡是一个奇妙的地方,这里并没有什么强大的势力,汉人、匈奴人、羌人、龟兹人、鲜卑人都有,但是又谁都不是这些民族的核心力量,所以谁也吃不掉谁。
简单的说,这里就跟游戏里的新手村的感觉是一样的,因为上郡地方贫瘠,本没有任何会引起周围大势力觊觎的东西。
但是现在他们挡在了张辽前进的路上,这可说是他们的大不幸,一群新手里突然闯进来一个满号玩家,这些新手自然就要悲剧了。
为了激励将士,张辽并没有在高奴采取任何的安抚措施,而是将所有人一律编入军中,牛羊财物一律没收,将高奴化为了一片废墟。
随后张辽继续北上,直扑上郡的核心城市——肤施,那里有上郡最强大的势力——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