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驱虎吞狼
公孙度仔细思考了一下,心有所悟,笑道:“先生真是大才,若非先生提醒孤这次还真是难以明了此中的奥妙啊。”
帐中的其他诸将一时都不明白其中道理,皆是一脸茫然。
田畴解释道:“辽东比之秦州,户口、财富都不及其十分之一,然而托大王天威,四面已无强敌,又孤悬海外道路难行,可为根本之地。”
“明人若是先和大王开战,纵然百战百胜,在南边强敌环峙的情况下也难以远征辽东伤到大王根本。”
“这样一来必然是战火连接永无宁日,除了白白拖住自己的手脚外对明人又有何好处?”
“幽州之地地旷人稀,对于富庶的明国来说实在是无足轻重,而他们只要守住代郡,我们自然也不会去主动招惹他们,所以幽州他们是不会和我们来争夺的。”
众人听了这话都是恍然大悟,不禁个个喜形于色于。
这时田畴正色道:“虽然如此,然而如果我们不能在征伐鲜于辅等人的战斗里表现出色,打出我军的气势,那对于如此无足轻重的敌人明人只怕也不介意顺手除去。”
他转身对公孙度道:“但鲜于辅深得民心,渔阳城坚固难攻,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为臣愿意前去劝说鲜于辅等人和我们合作,只是还望大王厚待于他们才好。”
公孙度拔出腰间佩剑发誓道:“若是他们真的愿意归顺于我,我愿意封他们四人为侯,不但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军队,还允许他们每个人都保有一座城池作为自己的领地。”
田畴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道:“若是我们成功的取得了幽州,则必然就要与袁绍敌对,大王可做好了准备?”
公孙度呵呵一笑,说道:“光武曾说:人心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想要争夺天下又怎么能害怕和强敌敌对?”
“单凭幽州一地想要争夺天下谈何容易?非得夺下冀州才真正有争雄天下的可能,所以就算袁绍不来攻我,我也必然是要南下攻他的。”
田畴闻言拊掌大笑道:“壮哉斯言!袁绍虽强我辽国又何惧之有?何况依我看袁绍现在就像坟中枯骨一般,看着吓人实则已经无能为尔。”
公孙度虽然适才话语说得雄壮,实则不过是为了给手下们打打气罢了,心里其实并无战胜袁绍的把握,听到田畴这番话不由得喜出望外,连忙追问其中缘由。
田畴从容答道:“在常人看来,袁绍虽败,依然是天下强者,兵多将广,不是任何一家诸侯能轻易一举吞下的。”
“而他又名声极大,家族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稍有喘息之机必然就会东山再起。”
“可是无论是明国还是大汉朝廷有可能看着袁绍东山再起吗?绝无可能。所以对他的不断袭扰就是在所难免的了,就像曹操洗劫青州一样。”
“而且冀州不同于边地,人口虽多,但是其中剽悍善战之人却少,多是豪强世家的家丁。”
“袁绍这几次失利已经将这些精锐之士葬送的差不多了,虽然通过征兵袁军人数依然众多但是战力下降的却十分厉害。”
“这样一来袁绍虽然整体实力依然强大却无法对边境的袭扰做出足够的反应,从一只猛虎变成了一头膘肥体壮的耕牛。”
“耕牛虽壮,面对狼群的不断袭扰最终只能是白白为对手送上血食而已。”
“既然如此,我们也应该抓住时机加入其中分一杯羹,不断的掠夺他的财富、人口以壮大自己。”
“在三家的不断打击下,袁绍的败亡是一定的了,这时候就需要看谁能抓住时机给他最后的一击从而得到最大的利益。”
“大王的名望不及李归、曹操,我辽国的军队也比不上关中、中原的人马,而这恰恰是我军的机会所在。”
“无论是李归还是曹操,都是极其谨慎之人,又要相互提防,出兵必然缓慢稳妥。”
“而只要大王觉得时机成熟,就可以全军而下给袁绍雷霆一击,成则全取冀州之地从此跻身天下至强之列,若败就裹挟人口退回辽东海外称王,进退之路皆有,又何惧之有?”
“李归、曹操不可以赌而大王可以赌,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所在。”
公孙度闻言大声感叹道:“我得到子泰就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大丈夫能有此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此生无憾矣!”
随后从南方传来的消息也似乎应证了田畴的判断。
明人的大将张辽在击败鲜卑人之后并未返回漠南,而是出人意料的率领漠南都护府来的人马和匈奴大军一道共计五万人攻进了涿郡。
在大破袁绍部将张南之后从那里转向南下开始了横扫冀州的征途。
这是一次极其残酷的远征,也是让世人难以理解的远征,因为他们的目的既不是掠夺,也不是征服,而只是赤裸裸的破坏。
五万骑兵,超过九万多匹马,这足以让任何试图出城野战的袁军立刻偃旗息鼓。
而袁军苦心经营的那些高墙深垒在明人骑兵面前完全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因为他们并没有任何攻城的打算。
别说城池了,就连稍微坚固一些的坞堡他们也根本不会去触碰。
他们只是全心全意的在田野里破坏那些即将收获的庄稼,在这原本是一年中最为喜气的金秋时节,在无数农人痛心疾首的目光里。
他们纵马踩踏农田,让马儿尽情的大吃丰收在望庄稼,毁坏原本通畅的灌溉系统。
到了后来,他们发明了一些更高效的破坏方法,例如两个人骑着马并排驰过田埂,手里拉起的长绳就可以快速将这一片的庄稼全数刮倒。
要是遇到那些低洼的地方那就更好办了,挖开边上的河流或者湖泊让大水尽情的肆虐,将田中的一切都化为乌有。
一路上所有遇到的村庄他们也都进去破坏,但除了偶尔的**之外是他们不轻易杀人,除非遇到激烈的反抗。
;
帐中的其他诸将一时都不明白其中道理,皆是一脸茫然。
田畴解释道:“辽东比之秦州,户口、财富都不及其十分之一,然而托大王天威,四面已无强敌,又孤悬海外道路难行,可为根本之地。”
“明人若是先和大王开战,纵然百战百胜,在南边强敌环峙的情况下也难以远征辽东伤到大王根本。”
“这样一来必然是战火连接永无宁日,除了白白拖住自己的手脚外对明人又有何好处?”
“幽州之地地旷人稀,对于富庶的明国来说实在是无足轻重,而他们只要守住代郡,我们自然也不会去主动招惹他们,所以幽州他们是不会和我们来争夺的。”
众人听了这话都是恍然大悟,不禁个个喜形于色于。
这时田畴正色道:“虽然如此,然而如果我们不能在征伐鲜于辅等人的战斗里表现出色,打出我军的气势,那对于如此无足轻重的敌人明人只怕也不介意顺手除去。”
他转身对公孙度道:“但鲜于辅深得民心,渔阳城坚固难攻,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为臣愿意前去劝说鲜于辅等人和我们合作,只是还望大王厚待于他们才好。”
公孙度拔出腰间佩剑发誓道:“若是他们真的愿意归顺于我,我愿意封他们四人为侯,不但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军队,还允许他们每个人都保有一座城池作为自己的领地。”
田畴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道:“若是我们成功的取得了幽州,则必然就要与袁绍敌对,大王可做好了准备?”
公孙度呵呵一笑,说道:“光武曾说:人心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想要争夺天下又怎么能害怕和强敌敌对?”
“单凭幽州一地想要争夺天下谈何容易?非得夺下冀州才真正有争雄天下的可能,所以就算袁绍不来攻我,我也必然是要南下攻他的。”
田畴闻言拊掌大笑道:“壮哉斯言!袁绍虽强我辽国又何惧之有?何况依我看袁绍现在就像坟中枯骨一般,看着吓人实则已经无能为尔。”
公孙度虽然适才话语说得雄壮,实则不过是为了给手下们打打气罢了,心里其实并无战胜袁绍的把握,听到田畴这番话不由得喜出望外,连忙追问其中缘由。
田畴从容答道:“在常人看来,袁绍虽败,依然是天下强者,兵多将广,不是任何一家诸侯能轻易一举吞下的。”
“而他又名声极大,家族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稍有喘息之机必然就会东山再起。”
“可是无论是明国还是大汉朝廷有可能看着袁绍东山再起吗?绝无可能。所以对他的不断袭扰就是在所难免的了,就像曹操洗劫青州一样。”
“而且冀州不同于边地,人口虽多,但是其中剽悍善战之人却少,多是豪强世家的家丁。”
“袁绍这几次失利已经将这些精锐之士葬送的差不多了,虽然通过征兵袁军人数依然众多但是战力下降的却十分厉害。”
“这样一来袁绍虽然整体实力依然强大却无法对边境的袭扰做出足够的反应,从一只猛虎变成了一头膘肥体壮的耕牛。”
“耕牛虽壮,面对狼群的不断袭扰最终只能是白白为对手送上血食而已。”
“既然如此,我们也应该抓住时机加入其中分一杯羹,不断的掠夺他的财富、人口以壮大自己。”
“在三家的不断打击下,袁绍的败亡是一定的了,这时候就需要看谁能抓住时机给他最后的一击从而得到最大的利益。”
“大王的名望不及李归、曹操,我辽国的军队也比不上关中、中原的人马,而这恰恰是我军的机会所在。”
“无论是李归还是曹操,都是极其谨慎之人,又要相互提防,出兵必然缓慢稳妥。”
“而只要大王觉得时机成熟,就可以全军而下给袁绍雷霆一击,成则全取冀州之地从此跻身天下至强之列,若败就裹挟人口退回辽东海外称王,进退之路皆有,又何惧之有?”
“李归、曹操不可以赌而大王可以赌,这就是我们的机会所在。”
公孙度闻言大声感叹道:“我得到子泰就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大丈夫能有此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此生无憾矣!”
随后从南方传来的消息也似乎应证了田畴的判断。
明人的大将张辽在击败鲜卑人之后并未返回漠南,而是出人意料的率领漠南都护府来的人马和匈奴大军一道共计五万人攻进了涿郡。
在大破袁绍部将张南之后从那里转向南下开始了横扫冀州的征途。
这是一次极其残酷的远征,也是让世人难以理解的远征,因为他们的目的既不是掠夺,也不是征服,而只是赤裸裸的破坏。
五万骑兵,超过九万多匹马,这足以让任何试图出城野战的袁军立刻偃旗息鼓。
而袁军苦心经营的那些高墙深垒在明人骑兵面前完全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因为他们并没有任何攻城的打算。
别说城池了,就连稍微坚固一些的坞堡他们也根本不会去触碰。
他们只是全心全意的在田野里破坏那些即将收获的庄稼,在这原本是一年中最为喜气的金秋时节,在无数农人痛心疾首的目光里。
他们纵马踩踏农田,让马儿尽情的大吃丰收在望庄稼,毁坏原本通畅的灌溉系统。
到了后来,他们发明了一些更高效的破坏方法,例如两个人骑着马并排驰过田埂,手里拉起的长绳就可以快速将这一片的庄稼全数刮倒。
要是遇到那些低洼的地方那就更好办了,挖开边上的河流或者湖泊让大水尽情的肆虐,将田中的一切都化为乌有。
一路上所有遇到的村庄他们也都进去破坏,但除了偶尔的**之外是他们不轻易杀人,除非遇到激烈的反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