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机锋
王家曾经替朝廷管着海塘,还负责打理外番进贡的事儿。
海塘,学名陡墙式海堤,以块石或条石等材料沿海岸砌筑成陡墙形势的挡潮、防浪的堤,是人工修建的挡潮堤坝,也是东南沿海地带的重要屏障。跟河堤不同的是,海塘的用料更讲究一些,毕竟海啸的威力不是江河泛滥时的洪水能够比得上的。所以,跟河务一样,国家每年都有专门的财政拨款,甚至地方上也有相对应的支出。
盐商们都是贼精贼精的人物,可就是这样,他们每年还掏出银钱来修海塘,那是因为,很多时候,海塘跟海盐盐场是连在一起的。海塘的好歹直接关系着他们的腰包。
可想而知,有朝廷的拨款,有地方财政的支持,还有盐商们的赞助,这海塘也算是一个有钱的行当,更重要的是,这个行当上,花得越多、得到的钱就越多,就跟另一个世界上的财政拨款一样,花的少了,来年的财政拨款就少了,也只有花得一年比一年多,这财政拨款才会越来越多。
当初王家在海塘这一块儿就不知道攒了多少钱。
还有外番进贡的事儿和海商们的事儿。国朝走礼的习俗由来已久,大齐对非本朝的船只管理一向严格,非本朝的船只,最北,也只能到达金陵而已。这使得那些海商们的货物必须走金陵就卸下来,另外换装小船、河船或者走陆路才能够进入大齐内陆。如果负责管理的官员略略卡一下,这些人的船就是进了码头也没有人会帮他们卸货,他们的货物就只能在船上腐烂。
这样的现实也造成了那些商人会极力打通关节保证货物进出顺畅,就连那些外番官员,要想进京朝贡,也必须先打点、讨好相应的官员。
王家在南面的时候。不仅仅是在海塘上大笔大笔的捞银子,还得了无数海外的奇珍异宝,可以说。当年外番进贡宫里一份,他们王家一样能够得到一份。甚至很可能不比送进宫里的那份差。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家迅速积累起大笔的财富,不但包括了他们添置田产的大笔钱财,还包括了各种寻常人,哪怕一样是官宦人家都很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的奇珍异宝。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家的女眷,自然过着别人极其艳羡的富贵生活。原著里,王熙凤会指着贾琏的鼻子说:“把我们王家的地缝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的了。”这句话也说明了在经济财产状况上,王家的确比原著里已经日暮西山的贾家要好很多。原著里,贾家已经那么富贵了,可以想象经济状况、权势都比当时的贾家要高一筹的王家是什么样的情景。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家节俭得起来么?
王子腾夫人是个喜好奢华、喜好享乐的,王熙凤又是会闹腾、受不得委屈的,就是王子腾有心,他能够约束妻女,难道他还能让侄子侄女委屈了?
所以,在史家拼命刷好名声的时候。王家却在原地固步自封,甚至王家的名声比之前都不如了。
为此,王子腾私底下可没少埋怨妻子。王子腾夫人也是不好惹的,当即就讥讽回去:“要想马儿跑得快,又不给马儿吃草,你的算盘还真是打得精。”心中却着实恼怒生事儿的王夫人和王熙凤,也恼了娘家的两位弟妹。他曾经跟着两位兄弟吐露过自己的委屈。可是史家两位侯爷都是聪明人,嘴上应着,转头就抛诸脑后,倒是他们身边的小厮们,为了讨好两位侯夫人。添油加醋地回去报告了。
这一下,两位侯夫人哪里不恼的?
原来就是王家的女儿闹出来的事儿。这个大姑子不好好管好家里的事儿,还埋怨他们不给他面子?难道他王子腾夫人的面子重要。他们史家的儿女的未来就不重要了?
如此,史家两位侯夫人对王家越发厌恶了,也见不得王熙凤挤兑贾清。
保龄侯夫人接口道:“能够得到宫里嬷嬷教养,这孩子自然是好的。管家什么的,当然不在话下。”
果然,贾清就顺着保龄侯夫人的话答道:“夫人谬赞了,我才多大的人,又经历过什么事情?不过是现成的旧例,嬷嬷们理好了,拿来与我看一看,告诉我这样做的前因后果,顺便再盖个章而已。只不过王家姑姑的话严重了,我年纪小,受不得激,王家姑姑,您大人大量,可别跟我这个小丫头计较呀。”
说着,笑盈盈地望着王熙凤。
王熙凤气得脸都青了。
论年龄,早三年前他就已经快及笄了,现在更是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却拿话语挤兑贾清这么一个才十二岁、模样都没有长开的小女孩,传扬出去,大家也只会数落的不是,哪里会挑贾清这么个小女孩的错儿?再者,大家小姐总是有些脾气的,若是贾清太软弱了,那只会让人瞧不起。没看见原著里薛宝钗陪着大家听戏还当着长辈们的面几次反唇相讥挤兑林黛玉么?
既然现在是王熙凤来招惹贾清,长辈们当然不会说贾清的不是,相反,他们对贾清的回答基本满意。
虽然说很多人家希望娶进门的媳妇明事理、会当家,但是他们也不喜欢女孩子的性格太过强硬,也不喜欢女孩子太过会来事儿。原著里,王熙凤包揽诉讼、放印子钱,薛宝钗以亲戚之女、未嫁之身越过了探春和李纨把持住了大观园里面的事情,都是不符合规矩的,尤其是薛宝钗,论身份,他是皇商之家的女儿,贾家大房的儿媳妇躺下了,还有二房的儿媳妇,轮不到他多事儿,论地位,他只是商人之家薛家的姑娘,竟然管着大观园里面的事情,甚至拿大观园里的姑娘们的利益去做人情讨好那些婆子们,这样的行为,放到哪家,哪家的大人都会摇头的。
正经人家的姑娘便是,在家的时候安安分分的,不掐尖要强、不争权夺利,管好自己屋子里的事情便足够了。一个年轻姑娘,你可以牙尖嘴利,因为奉承长辈、逗长辈开心,这些都是孝道,但是掐尖要强、踩着同辈姑娘给自己脸上贴金,那就是错。原著里,薛宝钗踩着探春的行为,其实比王熙凤踩着李纨一事,从道德和礼法的角度上来说更加严重。因为不管怎么样,探春是贾家的姑娘,而薛宝钗却不信贾,而王熙凤虽然压着李纨一头,那是因为王熙凤是长房儿媳妇,而李纨是二房的儿媳妇并且还是个寡妇。
至于现在,王熙凤在贾家的太夫人跟前,拿言语挤兑贾清这个贾家的姑娘,便是他的过错。再者,贾家的现状就在这里摆着,贾赦这边分宗出去之后,人丁稀少,当一家子的主子就贾琮这个才开始读书识字的娃娃跟贾清两个在的时候,也只有贾清这个年纪略长的女孩子出来打理这里头的事儿了。说到底,这都是贾家的内务,也轮不到外人来多嘴。
王熙凤也是聪明之人,当即就知道自己错了,立刻扬起了笑脸儿,道:“到底是宫里出来的嬷嬷教养出来的,就是不一样。这牙尖嘴利的模样,倒跟二妹妹不大相同,反倒是像我们家的女孩子呢。”
贾清反应也快,立刻接口道:“我们老太太也喜欢王家姑姑这样伶俐的女孩子呢。姑姑也不止一次说过,除非另有倚仗,否则,女孩子就不能太过绵软。性子软和是一回事情,让人觉得好欺负就是坏事情了。若是遇到跟自己身份相当的,偶尔退让一二,还会让人觉得有涵养。可若是太过绵软、次次退让,那只会让人觉得好欺负。那个时候,可不止会被外人欺负,还会被下面的奴才欺负。姑姑曾经反复叮嘱我,女孩子也许可以一时退让,但是不能时时刻刻都在退让,该立起来的时候,还是应该立起来的。”
姑姑说,姑姑说,姑姑说。
王熙凤满脑子的姑姑说,听得他忍不住皱眉道:“我记得二妹妹的年纪还比你小一岁罢?怎么你一开口就是姑姑说,听得我脑门子疼。”
贾清笑道:“我自打来了这里,都是跟在姑姑身边,学着姑姑的一举一动,直到姑姑上了玉清山才转由嬷嬷们教养的。姑姑是老太太养大的,自然是极好的。”
听得贾母心花怒放,笑道:“你这孩子,就是嘴甜!”
贾清坐在下头也笑嘻嘻的。他还记得原著里王熙凤第一次见林黛玉时,如何借着夸林黛玉的机会捧贾母的。虽然他比不得王熙凤来得会说话,但是几句好听的话又不值什么。只要不碍着大是大非,他可是很乐意讨好贾母的。
薛宝钗坐在贾清的下首。在这种场合,他一贯是以端庄示人、轻易不会插嘴的,他也很意外,贾清居然这么会说话。毕竟,这可是多年来,贾清第一次坐在贾母的身边,以大房的代表的身份出来应酬。(未完待续)
海塘,学名陡墙式海堤,以块石或条石等材料沿海岸砌筑成陡墙形势的挡潮、防浪的堤,是人工修建的挡潮堤坝,也是东南沿海地带的重要屏障。跟河堤不同的是,海塘的用料更讲究一些,毕竟海啸的威力不是江河泛滥时的洪水能够比得上的。所以,跟河务一样,国家每年都有专门的财政拨款,甚至地方上也有相对应的支出。
盐商们都是贼精贼精的人物,可就是这样,他们每年还掏出银钱来修海塘,那是因为,很多时候,海塘跟海盐盐场是连在一起的。海塘的好歹直接关系着他们的腰包。
可想而知,有朝廷的拨款,有地方财政的支持,还有盐商们的赞助,这海塘也算是一个有钱的行当,更重要的是,这个行当上,花得越多、得到的钱就越多,就跟另一个世界上的财政拨款一样,花的少了,来年的财政拨款就少了,也只有花得一年比一年多,这财政拨款才会越来越多。
当初王家在海塘这一块儿就不知道攒了多少钱。
还有外番进贡的事儿和海商们的事儿。国朝走礼的习俗由来已久,大齐对非本朝的船只管理一向严格,非本朝的船只,最北,也只能到达金陵而已。这使得那些海商们的货物必须走金陵就卸下来,另外换装小船、河船或者走陆路才能够进入大齐内陆。如果负责管理的官员略略卡一下,这些人的船就是进了码头也没有人会帮他们卸货,他们的货物就只能在船上腐烂。
这样的现实也造成了那些商人会极力打通关节保证货物进出顺畅,就连那些外番官员,要想进京朝贡,也必须先打点、讨好相应的官员。
王家在南面的时候。不仅仅是在海塘上大笔大笔的捞银子,还得了无数海外的奇珍异宝,可以说。当年外番进贡宫里一份,他们王家一样能够得到一份。甚至很可能不比送进宫里的那份差。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家迅速积累起大笔的财富,不但包括了他们添置田产的大笔钱财,还包括了各种寻常人,哪怕一样是官宦人家都很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的奇珍异宝。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家的女眷,自然过着别人极其艳羡的富贵生活。原著里,王熙凤会指着贾琏的鼻子说:“把我们王家的地缝扫一扫。就够你们过一辈子的了。”这句话也说明了在经济财产状况上,王家的确比原著里已经日暮西山的贾家要好很多。原著里,贾家已经那么富贵了,可以想象经济状况、权势都比当时的贾家要高一筹的王家是什么样的情景。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家节俭得起来么?
王子腾夫人是个喜好奢华、喜好享乐的,王熙凤又是会闹腾、受不得委屈的,就是王子腾有心,他能够约束妻女,难道他还能让侄子侄女委屈了?
所以,在史家拼命刷好名声的时候。王家却在原地固步自封,甚至王家的名声比之前都不如了。
为此,王子腾私底下可没少埋怨妻子。王子腾夫人也是不好惹的,当即就讥讽回去:“要想马儿跑得快,又不给马儿吃草,你的算盘还真是打得精。”心中却着实恼怒生事儿的王夫人和王熙凤,也恼了娘家的两位弟妹。他曾经跟着两位兄弟吐露过自己的委屈。可是史家两位侯爷都是聪明人,嘴上应着,转头就抛诸脑后,倒是他们身边的小厮们,为了讨好两位侯夫人。添油加醋地回去报告了。
这一下,两位侯夫人哪里不恼的?
原来就是王家的女儿闹出来的事儿。这个大姑子不好好管好家里的事儿,还埋怨他们不给他面子?难道他王子腾夫人的面子重要。他们史家的儿女的未来就不重要了?
如此,史家两位侯夫人对王家越发厌恶了,也见不得王熙凤挤兑贾清。
保龄侯夫人接口道:“能够得到宫里嬷嬷教养,这孩子自然是好的。管家什么的,当然不在话下。”
果然,贾清就顺着保龄侯夫人的话答道:“夫人谬赞了,我才多大的人,又经历过什么事情?不过是现成的旧例,嬷嬷们理好了,拿来与我看一看,告诉我这样做的前因后果,顺便再盖个章而已。只不过王家姑姑的话严重了,我年纪小,受不得激,王家姑姑,您大人大量,可别跟我这个小丫头计较呀。”
说着,笑盈盈地望着王熙凤。
王熙凤气得脸都青了。
论年龄,早三年前他就已经快及笄了,现在更是十七八岁的大姑娘,却拿话语挤兑贾清这么一个才十二岁、模样都没有长开的小女孩,传扬出去,大家也只会数落的不是,哪里会挑贾清这么个小女孩的错儿?再者,大家小姐总是有些脾气的,若是贾清太软弱了,那只会让人瞧不起。没看见原著里薛宝钗陪着大家听戏还当着长辈们的面几次反唇相讥挤兑林黛玉么?
既然现在是王熙凤来招惹贾清,长辈们当然不会说贾清的不是,相反,他们对贾清的回答基本满意。
虽然说很多人家希望娶进门的媳妇明事理、会当家,但是他们也不喜欢女孩子的性格太过强硬,也不喜欢女孩子太过会来事儿。原著里,王熙凤包揽诉讼、放印子钱,薛宝钗以亲戚之女、未嫁之身越过了探春和李纨把持住了大观园里面的事情,都是不符合规矩的,尤其是薛宝钗,论身份,他是皇商之家的女儿,贾家大房的儿媳妇躺下了,还有二房的儿媳妇,轮不到他多事儿,论地位,他只是商人之家薛家的姑娘,竟然管着大观园里面的事情,甚至拿大观园里的姑娘们的利益去做人情讨好那些婆子们,这样的行为,放到哪家,哪家的大人都会摇头的。
正经人家的姑娘便是,在家的时候安安分分的,不掐尖要强、不争权夺利,管好自己屋子里的事情便足够了。一个年轻姑娘,你可以牙尖嘴利,因为奉承长辈、逗长辈开心,这些都是孝道,但是掐尖要强、踩着同辈姑娘给自己脸上贴金,那就是错。原著里,薛宝钗踩着探春的行为,其实比王熙凤踩着李纨一事,从道德和礼法的角度上来说更加严重。因为不管怎么样,探春是贾家的姑娘,而薛宝钗却不信贾,而王熙凤虽然压着李纨一头,那是因为王熙凤是长房儿媳妇,而李纨是二房的儿媳妇并且还是个寡妇。
至于现在,王熙凤在贾家的太夫人跟前,拿言语挤兑贾清这个贾家的姑娘,便是他的过错。再者,贾家的现状就在这里摆着,贾赦这边分宗出去之后,人丁稀少,当一家子的主子就贾琮这个才开始读书识字的娃娃跟贾清两个在的时候,也只有贾清这个年纪略长的女孩子出来打理这里头的事儿了。说到底,这都是贾家的内务,也轮不到外人来多嘴。
王熙凤也是聪明之人,当即就知道自己错了,立刻扬起了笑脸儿,道:“到底是宫里出来的嬷嬷教养出来的,就是不一样。这牙尖嘴利的模样,倒跟二妹妹不大相同,反倒是像我们家的女孩子呢。”
贾清反应也快,立刻接口道:“我们老太太也喜欢王家姑姑这样伶俐的女孩子呢。姑姑也不止一次说过,除非另有倚仗,否则,女孩子就不能太过绵软。性子软和是一回事情,让人觉得好欺负就是坏事情了。若是遇到跟自己身份相当的,偶尔退让一二,还会让人觉得有涵养。可若是太过绵软、次次退让,那只会让人觉得好欺负。那个时候,可不止会被外人欺负,还会被下面的奴才欺负。姑姑曾经反复叮嘱我,女孩子也许可以一时退让,但是不能时时刻刻都在退让,该立起来的时候,还是应该立起来的。”
姑姑说,姑姑说,姑姑说。
王熙凤满脑子的姑姑说,听得他忍不住皱眉道:“我记得二妹妹的年纪还比你小一岁罢?怎么你一开口就是姑姑说,听得我脑门子疼。”
贾清笑道:“我自打来了这里,都是跟在姑姑身边,学着姑姑的一举一动,直到姑姑上了玉清山才转由嬷嬷们教养的。姑姑是老太太养大的,自然是极好的。”
听得贾母心花怒放,笑道:“你这孩子,就是嘴甜!”
贾清坐在下头也笑嘻嘻的。他还记得原著里王熙凤第一次见林黛玉时,如何借着夸林黛玉的机会捧贾母的。虽然他比不得王熙凤来得会说话,但是几句好听的话又不值什么。只要不碍着大是大非,他可是很乐意讨好贾母的。
薛宝钗坐在贾清的下首。在这种场合,他一贯是以端庄示人、轻易不会插嘴的,他也很意外,贾清居然这么会说话。毕竟,这可是多年来,贾清第一次坐在贾母的身边,以大房的代表的身份出来应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