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七章 乾坤鼎
【人族通史-列传-泰皇篇:人族立于天地之间,而人王最贵;泰皇者,太昊也,伏羲也;羲为共主,伏地托负苍生,是为伏羲;众生敬之胜于昊阳,是为太昊;羲生而神圣,有通天之智;观天之道,尽乎先后天,立先天八卦;破灾劫、镇寰宇,神威无量;负众生,诛邪魔,圣德无疆】
【人族通史-列传-娲皇篇:娲皇者,女娲氏也;女娲氏生有圣德,极尽造化之能事;造衣食,托希望,背负苍生,德被万灵;共所敬仰,敬之为皇】
【人族通史-列传-大燧篇:大燧,有巢氏之子;大德大毅,无畏无惧;传承薪火、托负苍生;纳万族、结神魔,鞠躬尽瘁;泰皇、娲皇,皆为其子;诸世人族,皆为其孙;众望之所归,唯一之希望,皆敬之大,称大燧】
......
冰夷手段,实在上不得台面,但的确恶心的紧。
黑暗淹没寰宇,出行自是不便。若是熟悉的路数还则罢了,若是陌生路数,遇到邪祟怪物便是必然。
将许多物资分散百余处,华胥氏的战士便须得分出百余支前去接收,自然会遇到种种危机。
不过任何事都有两面。
害处看得见,利处则也要分辨出来。
而今华胥氏渐已壮大,灾后已有五代人,前三代已具备抗击灾难的力量。正好这里,作为正式与灾难接战的前奏,也算是磨砺了。
如华所言,练兵而已。
在这样的灾难之中,每一个族人,都不可能是温室里的花朵。温室里的花朵无法生存。要生存,要拿命去拼。而不是窝在部落里,整天训练、修行。
女娲深以为然:“哥哥这次出去前,与我说过此事。我本有些犹豫。灾后诞生的族人们虽已具备一定的力量,但我仍觉不足。且部落的兵甲铸造,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我原想等我将兵甲铸造之法再进一步,从而制出更强大的兵甲,以之武装族人,增进生存能力,现在看来,是等不下去了。”
要说这兵甲什么的,说来其实与常昆关系很大。
本来在大荒之中,万族生灵真正依仗的,是他们生而具备的强大体魄。无论人族还是他族,基本上能有一口兵器足矣,而且还是非常粗糙的兵器,大抵是用来打猎什么的。
要厮杀,多是用生而有之的神通、天赋。
在这个时代,成体系的修行之法,尚未普及。自然的,如炼器这一类的路数,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除了厉害的神魔,伴生的一些物件之外,少有听说过有什么法宝神兵之类的东西。
常昆制宝船,羲、娲兄妹二人旁观之,又与常昆多有交流。他们智慧深远,将从常昆这里得到的零零散散的东西加以体悟、完善,渐渐形成了有迹可循的体系。
譬如修炼的法门——女娲创造了属于的自己的法门,并把它传给了部落的族人;羲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法门,同样把它传了下去。
灾后出生的族人们,多是修炼的羲和娲传下的东西。
当然,因为体系刚刚形成,并非完美无缺,因此在羲和娲传下的法门的基础上,族人们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加以改易,形成自己的法门。
一个完美的东西,是难以发散的。因为没有了发散的余地。
只有不完美,才有进步的可能,才有发散的余地。
只要主干有足够高的立意,那么无论向哪个方向发散,都是可以的。
至于炼器的法子,女娲也已创造出来,只是尚未精微——不是不够高深,对于集体来说,高深的不重要,普及才重要。
因为需要武装许许多多的族人,需要的兵甲以十万计,不是一件两件的问题。
跟着女娲学习炼器路数的族人不在少数,但时间太短,钻研的还不够精深,暂时只能制一些生活相关的器物。
女娲也没有法子。她自己修为突突突的飞升,可族人们没有她与羲那样的天分。他们两兄妹能在百年内成就大罗,而灾后出生的族人们,连太乙真仙都屈指可数。大多数还在真仙境界晃荡。
这也是羲之前提起这事时,女娲的犹豫之所在。
她觉得,族人们还不够强。
但现在没法子了。
好在女娲其实早有提备——她为了能炼制出成批成批的兵甲,绞尽脑汁,想了个法子。这法子,灵感源自于常昆。
常昆曾跟她说起过一些关于工厂、流水线之类的玩意儿。
她则更进一步——女娲炼制了一座大鼎,她意图将这座鼎炼成一个可以大批量炼制兵甲器物的母器。
也就是说,将原材料投入这座鼎中,这座鼎便可以成批成批的吐出形制一样、品质一样的兵甲器物来!
兄妹两个曾经就抗击灾难进行过深刻的探讨。得出的结论是,必须要集众之力。就像他们的父亲大燧那样。
这场灾难实在太过厉害,天地间那么多传闻中的厉害人物,都消失在了灾难中。那些传说中的先天道祖,一个个也没了踪影。
可以想见,祂们,拿灾难也是没有办法的。
先天道祖都没有办法,那么就不能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个人的修为境界上。
集众之力!
如何将许多人集合起来的力量,更多更大的发挥出来,他们在常昆那儿,得到过答案。那就是整齐!
同进退,共生死!
同形制的兵甲、成建制的待遇。
所以这座大鼎应运而生。
女娲要造出一座什么都可以炼制出来的鼎!
连名字都取好了,唤作乾坤鼎!
这天地之间,任何东西,都可以造出来的鼎!
可惜现在这座鼎的品级火候不足,只能成批的造出真仙级数的器物,无法成批成批的造出太乙真仙甚至更高级数的器物。
她不满足。
真仙级数的兵甲,并不足以让族人们压制住邪祟怪物。至少也要太乙真仙级数的才行。
但乾坤鼎品级不足。
她原本想着,再等等,等乾坤鼎能大批量炼出太乙真仙级数兵甲之后,才让族人们去面对灾难,现在被冰夷推了一把,不得不提前。
【人族通史-列传-娲皇篇:娲皇者,女娲氏也;女娲氏生有圣德,极尽造化之能事;造衣食,托希望,背负苍生,德被万灵;共所敬仰,敬之为皇】
【人族通史-列传-大燧篇:大燧,有巢氏之子;大德大毅,无畏无惧;传承薪火、托负苍生;纳万族、结神魔,鞠躬尽瘁;泰皇、娲皇,皆为其子;诸世人族,皆为其孙;众望之所归,唯一之希望,皆敬之大,称大燧】
......
冰夷手段,实在上不得台面,但的确恶心的紧。
黑暗淹没寰宇,出行自是不便。若是熟悉的路数还则罢了,若是陌生路数,遇到邪祟怪物便是必然。
将许多物资分散百余处,华胥氏的战士便须得分出百余支前去接收,自然会遇到种种危机。
不过任何事都有两面。
害处看得见,利处则也要分辨出来。
而今华胥氏渐已壮大,灾后已有五代人,前三代已具备抗击灾难的力量。正好这里,作为正式与灾难接战的前奏,也算是磨砺了。
如华所言,练兵而已。
在这样的灾难之中,每一个族人,都不可能是温室里的花朵。温室里的花朵无法生存。要生存,要拿命去拼。而不是窝在部落里,整天训练、修行。
女娲深以为然:“哥哥这次出去前,与我说过此事。我本有些犹豫。灾后诞生的族人们虽已具备一定的力量,但我仍觉不足。且部落的兵甲铸造,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我原想等我将兵甲铸造之法再进一步,从而制出更强大的兵甲,以之武装族人,增进生存能力,现在看来,是等不下去了。”
要说这兵甲什么的,说来其实与常昆关系很大。
本来在大荒之中,万族生灵真正依仗的,是他们生而具备的强大体魄。无论人族还是他族,基本上能有一口兵器足矣,而且还是非常粗糙的兵器,大抵是用来打猎什么的。
要厮杀,多是用生而有之的神通、天赋。
在这个时代,成体系的修行之法,尚未普及。自然的,如炼器这一类的路数,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除了厉害的神魔,伴生的一些物件之外,少有听说过有什么法宝神兵之类的东西。
常昆制宝船,羲、娲兄妹二人旁观之,又与常昆多有交流。他们智慧深远,将从常昆这里得到的零零散散的东西加以体悟、完善,渐渐形成了有迹可循的体系。
譬如修炼的法门——女娲创造了属于的自己的法门,并把它传给了部落的族人;羲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法门,同样把它传了下去。
灾后出生的族人们,多是修炼的羲和娲传下的东西。
当然,因为体系刚刚形成,并非完美无缺,因此在羲和娲传下的法门的基础上,族人们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加以改易,形成自己的法门。
一个完美的东西,是难以发散的。因为没有了发散的余地。
只有不完美,才有进步的可能,才有发散的余地。
只要主干有足够高的立意,那么无论向哪个方向发散,都是可以的。
至于炼器的法子,女娲也已创造出来,只是尚未精微——不是不够高深,对于集体来说,高深的不重要,普及才重要。
因为需要武装许许多多的族人,需要的兵甲以十万计,不是一件两件的问题。
跟着女娲学习炼器路数的族人不在少数,但时间太短,钻研的还不够精深,暂时只能制一些生活相关的器物。
女娲也没有法子。她自己修为突突突的飞升,可族人们没有她与羲那样的天分。他们两兄妹能在百年内成就大罗,而灾后出生的族人们,连太乙真仙都屈指可数。大多数还在真仙境界晃荡。
这也是羲之前提起这事时,女娲的犹豫之所在。
她觉得,族人们还不够强。
但现在没法子了。
好在女娲其实早有提备——她为了能炼制出成批成批的兵甲,绞尽脑汁,想了个法子。这法子,灵感源自于常昆。
常昆曾跟她说起过一些关于工厂、流水线之类的玩意儿。
她则更进一步——女娲炼制了一座大鼎,她意图将这座鼎炼成一个可以大批量炼制兵甲器物的母器。
也就是说,将原材料投入这座鼎中,这座鼎便可以成批成批的吐出形制一样、品质一样的兵甲器物来!
兄妹两个曾经就抗击灾难进行过深刻的探讨。得出的结论是,必须要集众之力。就像他们的父亲大燧那样。
这场灾难实在太过厉害,天地间那么多传闻中的厉害人物,都消失在了灾难中。那些传说中的先天道祖,一个个也没了踪影。
可以想见,祂们,拿灾难也是没有办法的。
先天道祖都没有办法,那么就不能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个人的修为境界上。
集众之力!
如何将许多人集合起来的力量,更多更大的发挥出来,他们在常昆那儿,得到过答案。那就是整齐!
同进退,共生死!
同形制的兵甲、成建制的待遇。
所以这座大鼎应运而生。
女娲要造出一座什么都可以炼制出来的鼎!
连名字都取好了,唤作乾坤鼎!
这天地之间,任何东西,都可以造出来的鼎!
可惜现在这座鼎的品级火候不足,只能成批的造出真仙级数的器物,无法成批成批的造出太乙真仙甚至更高级数的器物。
她不满足。
真仙级数的兵甲,并不足以让族人们压制住邪祟怪物。至少也要太乙真仙级数的才行。
但乾坤鼎品级不足。
她原本想着,再等等,等乾坤鼎能大批量炼出太乙真仙级数兵甲之后,才让族人们去面对灾难,现在被冰夷推了一把,不得不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