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武大夏:开局狐妖娘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5章 考卷

    “是啊,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平安城也是奇迹之城。”

    “我们来对了,在这样的地方,才能施展我们的抱负。”

    “刚才那位大哥说的什么来,好像去什么行政局报告,会安排我们的食宿。”

    “好像是,走吧,我们去打探一下吧。”

    学子们很快就打探到了行政局的位置,行政局的官员很客气,将他们安排到了一家酒店。

    “刚才那位大人,好像就是西北军镇的官员,没想到这么客气。”

    “是啊,听那位官员说,等咱们考上西北大学,学成毕业后好像也会被分到各个局中工作。”

    “我现在已经喜欢上了平安城,真想留在这里啊。”

    “我们以后大概率不会留在平安城,而是会被分配到北疆去。”

    “那也不错啊,只要平北侯在,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整个北疆都会像平安城一样繁荣。”

    “上饭了,先吃饭吧。”

    行政局给学子们安排的食宿都很好。

    “平北侯对咱们真好啊,还有红烧肉呢。”

    “好久没吃红烧肉了,赶紧来一口。”

    学子们开心的吃了起来,经过今天的见闻,他们更想留在西北军镇了。

    外地的学子们也陆续赶来了,七天后,西北大学第一次招生考试正式开始了。

    这次来的考生,总共三千多人,大部分都是北方三州的学子。

    中部的蔚州、东部的青州,也有学子赶了过来。

    甚至帝都国子监中的学生,也来了十几人。

    “我们从国子监来投靠平北侯大人了。”

    “平北侯大人的【大道之行】和【大学之道】,让我找到了人生的目标,我将投身于北疆的建设中去。”

    “我们要留在西北军镇。”

    国子监来的学生,都是韩楚凡的超级粉丝。

    而且能进国子监读书的,都是非富即贵,大部分都是帝都中官员勋贵家中的优秀后代。

    他们放弃了父母规划好的前程,毅然决然的来到了西北军镇。

    韩楚凡用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才来投奔他。

    大考开始了,考试地点就在刚建好的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修建的非常好,学校中假山庭院林立,环境优美。

    各位学子来到了自己的考场,等待着考卷。

    一名名叫景文济的云州本地学子,有些紧张的等待着考卷。

    他出身于寒门,父母是种地的,靠着家里十几亩薄田供他读书。

    但是景文济只取得了秀才的身份,在乡试的时候就落榜了,没有考中举人。

    只有考中举人,才能改变他们一家人的命运。

    中举后,会得到大夏朝廷免征赋税徭役的优待。

    从而有大量的农民,会将自己的土地挂靠在当地的举人名下。

    举人们会帮助这些农民逃避赋税,赚取高额的好处费。

    甚至有的农民为了逃避赋税徭役,直接就把自己的土地给了举人,以寻求举人老爷们的庇护。

    地方上的士绅阶级,就是这么慢慢形成的。

    景文济连着三年都没有中举,看着身体慢慢衰老的父母。

    二十五岁的景文济,想要放弃继续读书了。偶然的机会,他听说西北军镇的西北大学要招收一批学生,顺利毕业后就可在西北军镇做官。

    景文济心动了,正好平安城也不是很远,他想再去拼一把。

    这次再不成功,他将彻底没有机会了。

    景文济紧张的等待着试卷。

    很快,上午的试卷来了。

    景文济打开了试卷,发现倒也简答,考的都是经典的文章诗词,和乡试、会试考的内容相近。

    景文济满意的答完了上午的试卷。

    很快就进行下午第二科考试了。

    景文济看到第一题后,心中一惊,这是什么题目啊,算数题吗?

    第二科考卷,第一题的题目是: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景文济虽然诗词文章一般,但是对算数很敢兴趣,平时也研究过一些算数题。

    “这题有点意思,西北大学的考试果然和普通的考试不同。”景文济陷入了沉思。

    “假设有35只鸡,那就是70只脚。

    但实际上是94只脚,这少数的24只脚,便是来自被当成鸡的兔子。

    故要从假设的35只鸡中刨去12只兔子,即一共是23只鸡,兔子便是12只。”

    思考明白的景文济,在试卷中写下了答案:

    二十三只鸡,十二只兔子。

    “有趣的题目。”

    景文济开始看下一题。

    第二题的题目是: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这题目有点难度啊。

    先解题,这题的意思是:说是有一些物品,不知道有多少个,3个3个数的话,还多出2个,5个5个数则多出3个,7个7个数也会多出2个。”

    景文济开始在纸上运算了起来。

    “有了,是二十三。”

    景文济开始看第三题,第三题的题目是:

    “今有垣厚十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

    这题更难了,景文济开始抓自己的头发了。

    这道题的意思是:有一堵10尺厚的墙,两只老鼠分别对着打洞,大老鼠第一天能挖一尺,小老鼠亦然。

    而之后每天,大老鼠的速度都是前一天的一倍,小老鼠则是前一天的一半。

    问这堵墙几天能打通,且大老鼠和小老鼠分别挖了多少。

    对于没有数学方法的大夏学子来说,这道题的难度,算是非常高了。

    考场上其他人,也是类似的状态,很多不擅长算数的人,第二题都解不出来。

    “我堂堂燕州举人,竟然解不出第二道算数题,我不甘心啊。”燕州举人钟树椿,彻底抓狂了。

    第二道算术题,他死活解不出来。

    不过,这也是正常的,毕竟大夏现在的乡试、会试,考的都是先贤的文章和诗词。

    像这些算数题,要是没有兴趣的话,平时不会有读书人深入研究。

    “卧槽,第一科还好,第二科竟然考算数,这个我不会啊。”

    当初意气风发的从帝都国子监来到这平安城,他和他那老爹都闹翻了。

    这要是考不进西北大学,那可就丢人丢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