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浴火重生西路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三十一章 《光复三灶岛》

    3月1日晚上中央社发表战报,**中央军、地方军、**空军联合作战收复了东南沿海被鬼子野蛮占领了一年多的神圣国土三灶岛,粉碎了日寇以此为前进基地进攻华南的图谋,维护了港澳穗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了广九铁路和珠江口国际航运通畅。

    此战彻底摧毁日寇非法建成的军营、防御阵地、机场、码头、仓库、神社等几百处,击毙日寇池田少佐、野口少佐以下3000多人,击落飞机20余架、击沉舰船10几艘,缴获高炮、山炮、机关炮等上百件,轻重机枪、高射机枪、步枪2000多支,展现了**非凡勇力。

    积极出战、勇敢顽强的64军157师、158师、战区重炮一团二团、25军炮兵部队、飞虎师华南独立飞行团、广东海军陆战队等单位被授予荣誉军号。余汉谋、香翰屏、杨杰、王敬久、黄涛、曾友仁、高卫东等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参战官兵论功行赏颁发各类勋章、每人奖励10块大洋,战区为战场牺牲的4300多名官兵在黄杨山修建忠烈祠和纪念陵园。

    蒋委员长发表讲话高度赞扬此次**主动发起的多兵种联合作战取得胜利的伟大意义,赞扬了参战官兵以国家利益为重、舍死忘生奋勇向前的精神,事实证明正在不断进步的各军兵种只要目标一致、态度坚决、准备充分、相互协作,完全有能力主动出击收复沦陷国土。

    中国政府、国民、军队已经从战争初期的巨大伤痛中恢复过来,意识到唯有增强自身经济、社会、军事实力才能确保国家独立、主权完整、民族昌盛的道理。开始大规模整顿经济、整编军队、整肃政府的工作。国家政治开始向着民主、自由、科学、法制方向发展。

    事实证明这是振兴国家、救亡图存的唯一正确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社会各阶层民众要积极参加进来,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会种田的种好地、有技术的去做工、有医术的去治病、该读书的去苦读,为了国家兴亡坚守本业做好本职,团结一心发奋图强。

    相信不久的将来,通过社会各党派各阶层力量的共同努力,政治清明、经济自给、工业完备、军队精良、民生改善的中华民国将出现在亚洲的东方。为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

    他就岛上发现的五处惨遭杀害抛弃在山谷里的平民劳工万人坑强烈谴责日寇野蛮凶残、缺乏人性的暴行,痛斥日本政府建设东亚共荣圈、王道乐土的虚伪宣传,重申中国政府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应殊死战斗、反抗侵略的抗战政策,号召沦陷区国民起来抗争。

    他要求包括中央军、地方军、**武装在内的全体**要勇敢地承担起保卫国家、保护民众的崇高使命,各级将领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认真总结抗战以来的作战经验,下大力气研究敌人的战术、技术、装备情况,研讨适合我军特点的攻防战术、部队编制、武器配置,督促属下严格训练体能、技能,加强战役推演提高整体战斗力。做国家坚强柱石。

    中宣部、军委政治部提前做了安排,印制了号外、组织了游行群众。捷报传来武汉、重庆、广州、长沙、昆明、西安等地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万众游行,庆祝**部队首次主动出击收复国土的伟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民众信心、改善了**形象。

    第二天晚上,中央社再次发表战报,**第七战区所属新四军、新六军、57军与山东第三师、第五师联合行动在苏北鲁南取得辉煌战果,经十余天激战击毙日军两万余人,收复徐州、连云港、蚌埠、开封之间所有县城,缴获火炮百门、机步枪过万、弹药物资无数。

    授予陈毅、罗炳辉、徐海东、黄克诚、郑维山、张震、刘震、吴信泉、温玉成、钟伟、臧公盛等青天白日勋章,新六军一师、57军一师、山东第三师授予荣誉军号,各奖励第七战区、山东军区法币50万元,号召全**队向他们学习,主动把握战机打击日寇。

    蒋先生压下**战报延期发表多少心中有愧,对八路军总部上报的不掺水分的战功全部认可,除了已经收获青天白日勋章的傅秋涛、张振宇,外围作战的陈光、陈世榘、彭明智、施中诚、黄永胜、杨成武等授予云麾勋章外其他功勋卓著者全都不吝赏赐,数千人记功。

    民众中国共两军捷报频传的喜悦尚在延续,五天后一部在真实场景完整记录战斗进程充满血腥气息的《光复三灶岛》电影在香港、广州、武汉、重庆、西安同时上映,小小的三灶岛、英勇的64军、25军、飞虎师独立飞行团、广东海军陆战队一夜间名扬天下。

    影片时长120分钟,画面摇晃有如身临其境,残酷的场景、同步录制的战场音效配上情真意切的解说词、作曲家任光连夜赶制出来的铿锵有力的背景音乐,令人激动、发人深省。

    陈布雷撰写的解说词既突出了蒋委员长的高瞻远瞩、余司令长官、杨参谋长的运筹帷幄,肯定了粤军将士的英勇无畏、飞虎师的侠骨忠肠,也客观地指出国家实力不足、装备落后造成的巨大牺牲。发展经济、提高国力、不畏强暴、团结奋斗、战胜日寇的思想深入人心。

    这部电影如此详实地记录下战场画面还得益于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政治部主任李煦寰的策划。与日本达成密约的余汉谋高价请来的香港电影公司摄制组本来是要拍摄粤军兵不血刃夺取三灶岛的煌煌军功的,没想到拍到的是一群乌合之众成了落汤鸡的荒唐闹剧。

    部队惊慌逃窜再也没人顾得上他们,坚持拍摄完空战、落水士兵逃回才跑到黄杨山指挥部。到了中午香翰屏告诉他们下午才是真正的战斗。要求他们重新拍摄。并允诺会有士兵保护、会付给他们优厚的报酬。他们才将信将疑地回到江边开始拍摄部队的战前准备。

    看到部队面貌一新、准备充分,他们意识到香翰屏说的可信,要求随军近距离全程拍摄,香翰屏与杨杰商议后告诉他们可以跟随陆战队、突击营坐冲锋舟过江,两个参谋配合协调他们行动。反复告诫他们不能过于靠前,鬼子相当顽强和凶残,造成伤亡后果自负。

    他们先在江边拍摄陆战队过江的远景,看到陆战队冲进战壕向两边扩大突破口后。不顾参谋的阻拦登上了一条冲锋重江拍摄各部抢滩登陆的宏大场面。硝烟、弹雨、水柱、残肢、落水的伤员、上岸、对射、匍匐接近、冲锋、白刃战都真实地记录在手摇摄影机的胶片上。

    上岸后他们又拍摄下尸横遍野的阵地,英勇负伤却无比喜悦的**,缴获的重型武器,从九百具鬼子死尸堆里找到的野口、岛田和几个中队长的尸体,记录下侵略者可耻的下场。

    中央社发表收复三灶岛战报时,部队还在进军途中,幸好岛上再没有日军部队阻拦算是保住了国府的面子。毕竟是被敌人霸占的国土,虽然没有鬼子出没部队的进军仍然显得小心谨慎,摄制组直到第二天才被允许跟随上岛部队乘坐缴获鬼子的汽车进入三灶镇、莲塘湾。

    整整一天他们拍下遭受猛烈轰炸后几乎夷为平地的鬼子机场、码头、营房、仓库,占领鬼子三灶镇司令部的**哨兵。拆毁鬼子神社的过程,进入山区搜寻鬼子残兵的**部队意外发现的五处劳工白骨坑。中华民国国旗飘扬在高高的拦浪山上等珍贵镜头。

    第三天不等拿到报酬,如获至宝的摄制组立即要求赶回香港冲洗胶片,剪辑后公映,战报公布、举国欢腾让心愿得偿的蒋先生很开心,指示徐焕章机组驾驶马丁飞机带着陈布雷、李煦寰、戴笠一同降落在抢修出来的三灶岛机场,接上摄制组后直飞香港启德机场。

    李煦寰陪同摄制组回场冲洗胶片,陈布雷、戴笠很快通过军统安排见到了在港疗伤的海军中将陈策,传达了国民政府军委会的任命。倔强鲁直的陈策伤已痊愈只是反感余汉谋集团的消极逃避政策不肯回去听他调遣,在国母宋庆龄的保卫中国同盟里做些抗日统战工作。

    如今身残无法上阵杀敌得到中央新的任命留在香港领导海外援助事业很满意,当即接受任命。得知他们是来编辑电影,介绍上海沦陷后来到香港从事电影创作的著名导演蔡楚生、司徒慧敏、作曲家任光等帮助摄制组工作,这可都是中国电影界的名人有他们帮忙好极了。

    胶片冲洗出来,中宣部副部长陈布雷、四战区政治部主任李煦寰、军统局长戴笠一同审看,三人被作战前后两段部队表现巨大的反差、战场上殊死搏杀的两**人的血性强烈震撼,对鬼子的凶残野蛮、滥杀无辜无比愤慨,复制了一份完整的带回去做永久资料。

    随后几人决定按照抗日宣传的需要删除了符海清团落败的一段,邀请在香港的导演蔡楚生、司徒慧敏、作曲家任光、京剧演员梅兰芳、内地文化名人许地山、戴望舒、徐迟、郁达夫、林焕平、陆丹林等人一同观看原片,介绍了国内抗战形势和战役背景让众人万分感动。

    热血沸腾的爱国知识分子们齐心协力找出资料片中重要的、感人的、需要突出、需要引起反思的内容,由蔡楚生、司徒慧敏提出编辑方案,由擅长报告文学的诗人徐迟根据影像资料编写出故事脚本,结构宏大﹐气势开阔﹐政论深刻而充满理智警策﹐堪称佳作。

    26岁的《时事晚报》总编辑、国际述评家乔冠华执笔写出解说词、陈布雷根据国内形势的需要做了补充修改,突出了团结有力量、拼搏求生存、实力是基础的主旨思想,请与徐迟并称青年三剑客的23岁的文学青年袁水拍是用国语录音、翻译家冯亦代用英语录音。

    最终整部电影移接了飞虎师参战的片段,在解说词的引导下采用倒叙、插叙、蒙太奇等艺术手法,使整个战斗过程更加紧凑、完整、扣人心弦、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

    两天后影片编辑完成送回广州委座及第四战区将领审看,这已经不是一部平常的纪录片,在陈布雷主导下、文学艺术大师们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开阔的思想从战斗中提炼出宝贵的民族精神和奋斗的目标,成了中国人不畏艰险、追求光明、渴望胜利的宣言。

    蒋先生很满意,尤其是当得知参与编辑的很多人都是左翼文联的干将,现在流落在香港生活困苦作出指示,让陈策加强与他们的联系适当救助。让电影厂尽快做出拷贝,全国公映。

    电影里的高大形象让余汉谋百感交集,没想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庆幸自己关键时刻的顿悟和坚持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粤军,自己始终是中国人啊!命令李煦寰秘密处死与西义显联系的参谋,加倍付给电影厂报酬,拨出专款救助在港文化团体和爱国文人。

    香港方面主动受领文化抗日任务临时组建的小组受到中宣部、军委会政治部的表扬,热情高涨,按中央要求赶制了十几个拷贝送往全国主要城市公映,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观众们从电影中看到了**使用简单的竹排木筏冒着枪林弹雨前仆后继收复国土的英雄壮举无不感动落泪,看到凶残的鬼子同样变成尸体、敌酋最终送命、堆积如山的缴获物资,无疑激发了长久压抑的民族自豪感。乔冠华那句:在世界格局面临重新调整的时代,民族的碰撞不可避免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的精神和勇气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上万不同形态、男女老幼累累的白骨激起了大后方民众的极大愤慨,虽然陈海松做了大量图片宣传,可电影的全景展示、沉重的解说、11785具的准确数字更加震撼,深深地刺痛了善良宽容的中国人,都在思考乔冠华的问题:面对凶恶的敌人,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未完待续。)

    ps:鞠躬感谢书友馨馨项溶的厚爱打赏,谢谢,祝新的一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