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农民是非常辛苦的,季家沟的农民也一样。每年只能在正月里闲几天,过完正月就开始忙了,买种子、整地、送粪。随着天气的变暖地化冻了就开始刨栅子、耥茬子、散粪,这些活忙完又该播种了。农村的生产力是落后的,生产工具非常简单,种一块地往往要五六个劳动力,扶犁的、点籽的、散粪的等等。一般家只有一两个劳动力,人手不够的家庭只能几家凑在一起。用牲畜耕地非常慢,一天种不了几亩,每年都要种上十天半个月的。
俗话说:萧条买卖,紧手庄稼。一点儿不错,种完地不久苗出来了,如果苗不齐的话还得补苗。当苗长到半肭高时又开始耪地了,那时在农村还没有化肥,为了多打粮只有上粪,上粪的庄稼特别爱荒,荒了就耪,耪了头遍耪二遍,有时还要耪上第三遍。地耪完了,庄稼开始拔节了,又该追拔节肥了。八十年代的农村还没有化学肥料,追肥用的肥只是一些粪液或压的绿肥,这些肥追起来费时费工效果也不大,为了多打点粮食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追完肥然后把地在耥上地里的农活算是告一段落,农民应该轻松轻松了,但由于生活所迫,他们不得不再搞一些副业添补一下贫困的生活。每年这个时候都到山上刨药捡蘑菇,然后把刨回来的药捡回来的蘑菇给小贩,这样每天就有几元的收入了。每天他们老早就起来了,匆忙吃口饭,再拿一些留着中吃,便扛上镐头上山了。刨药的人很多,近处的刨完了就得到远处去,有时一个来回要走上三四十里的路,累了一天也不过有十元八块的收入,这对于他们来说很知足了。这样刨上两个月孩子的学费不用发愁了,油盐酱醋钱也有着落了。
转眼秋天来了,又该收秋了,农村没有收割机,收秋全是人力,一收就是二十多天,收完秋不算完还得打场、拉棒秸。当这些忙的差不多了,冬天也快要到了,妇女便赶做家人的棉衣,也许有人会问做几件棉衣还不容易?如果有好的布料好的棉花当然容易。在农村一件棉衣布料、棉花不只用了多少年,坏了就补补,再坏了再补,棉花碎的比面团还小,每块棉花都要用手去整平、续好,然后一道一道的绗,否则会乱成一团,这样一件棉衣做下来要五六天。男的要上山砍柴准备过冬。
腊月到了,杀猪、扫房、淘米、买年货、写春联、制桃符等等,每年都是这样重复着。农民是最辛苦的,也是最快乐的,邻里间你来我往,谁要有个事了,都来帮忙,没事串个门,大冷的天儿大伙守在火盆旁唠着闲瞌。有时烫上小酒,喝上几盅。虽然桌子上没有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但他们喝的是那样痛快那样高兴。腊月里最高兴的要算孩子了,买花炮、穿新衣服、吃好吃的,孩子们都盼着过年,农村的孩子更是盼着过年。
农忙时节,照看小鹏程的任务就交给兰兰了,有时奶奶帮着照看一下。兰兰想着法的逗弟弟开心,采些野花把它编成花环给弟弟戴在头上,捉几只蝴蝶放在瓶子里,和弟弟一起捏泥人。在他们门前有一条小河,河水不大,清澈见地,水里有鱼有虾,兰兰把弟弟放在河边的石头上,对弟弟说:“弟弟听话,姐姐给你抓鱼去。”
鹏程坐在石头上,手里拿着瓶子静静的等着姐姐给抓鱼。兰兰拖掉鞋子,挽上裤子、袖子,光着小脚丫下到河里蹑手蹑脚地翻着石板,小手不停的在水里摸来摸去,好不容易逮到一条,脸上露出天真的笑容,高兴道:“弟弟,我抓到了!”鹏程听到后高兴的手舞足蹈的。兰兰把抓到的鱼放在瓶子里,弟弟看着瓶子里欢蹦乱跳的鱼儿高兴极了。经管兰兰尽职尽责,但她也只是七岁的孩子,磕磕碰碰是难免的,爸爸妈妈也不放心,但也没办法,农村的活太多了。
鹏程四岁那年姐姐上学了,妈妈到地干农活也只好把他带在身边,要不没人照看他。妈妈干活鹏程在地边自己玩,捉几只蚂蚁、蛐蛐把它们放在口袋里,摘些野花学着姐姐的样子编花环。每当太忙或天气太热时林娟便把鹏程送到奶奶家。鹏程的奶奶六十多岁了,身子骨还很硬朗,家里为头的活干起来一点不比年轻的逊色。奶奶对小鹏程特别疼爱,每当有些糖果总是留给他吃,小鹏程也特别听奶奶的话。
一连几天,鹏程白天见不到姐姐问妈妈道:“姐姐去那了,为什么不和我玩了?我没惹姐姐生气呀!”
“姐姐上学去了。”
“什么是上学,为什么要上学?”
“去学知识,在学校能学到很多知识。”“那我也要上学,我也要学很多知识。”
“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妈妈就送你去上学。”
“妈妈那我什么时候能长大?”
“很快就长大了,我的好儿子。”林娟亲了儿子一口道。
季家沟没有学校,学校在三里外的邻村,为了读书,孩子们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每天都要步行往返于两地之间。小手冻红了,小脸冻得青一块紫一块的,父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又能怎么办呢,只能给孩子做一些厚棉衣、厚棉鞋用来防寒。
每天兰兰放学回来,弟弟总是缠着姐姐教他读书识字,兰兰也非常愿意,学着老师的样子一本正经的教弟弟。一天,鹏程自己呆在屋里,掏出姐姐的画册,看到上面的熊猫,于是找来笔照着镜子在自己的脸上画了起来。兰兰进屋看看到弟弟的样子不禁大笑起来。“妈你快进来看呀!”
“姐姐你看我画的像不像?”
林绢听到兰兰的喊声走进屋一看,但见儿子两个眼圈涂得黑黑的成正八字,“他在做什么?”
“画熊猫呢。”
妈妈也笑了:“我这傻儿子!”
“妈妈我都乐的肚子都痛了。”
鹏程七岁那年父母打算送他去学校,他知道后别提有多高兴,早早让妈妈给他买了铅笔、橡皮、小刀、文具盒,书包是姐姐用过的,但他一点儿也不嫌弃,把所有的文具都装了进去,每天都拿出来看看然后再把它装好。日子还和以前一样一天天过着,但鹏程觉得过得非常慢,盼啊盼啊,明天终于要开学了,彭程高兴得一宿都没睡好,第二天早早就起来了。吃过饭,林娟收拾了一下准备送儿子去学校。
临走时爸爸把儿子叫到跟前道:“鹏程啊,去学校,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我和你妈都指望你了。”
“爸爸我一定要考上大学的。”
“好儿子,有志气。”
鹏程跟着妈妈姐姐还有小玉和她妈妈一起向学校走去。小玉是村里孙国庆家的孩子,和鹏程同岁,今年也要上学了。
来到学校两位妈妈给他们办理完入学手续后,临走时林娟嘱咐道:“放学你和小玉早点儿回去,道上别玩。别欺负小玉,她是你妹妹。”
“知道了。”鹏程答应了一声拉着小玉的手向教室跑去。
入学不久,鹏程便成了老师眼中最聪明、最懂事的孩子,班里的学习园地上贴满了他的小红花,同学们都很羡慕他。鹏程为人和善也很团结同学,同学们都爱接近他,很快他成了班里的核心,当上了班长。有时鹏程问一些古怪的问题,比如: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太阳上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母鸡能生蛋,公鸡不能生蛋等等。老师回答不出时只好说:“好好学习,将来你就知道了。”鹏程勤奋好学姐姐在家又教了他很多知识,第一学期下来,语文、算术两门功课都考了一百分,由于成绩优异,表现突出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他是班长,干的也不错,又被评为了优秀班干部,学校发给了他两份奖状。鹏程拿到奖状后心里美滋滋的,得意极了,放学后,一路小跑回到家中向父母报喜。
父母看到儿子的成绩特别高兴,妈妈夸奖了他,爸爸怕他骄傲说道:“以后的路还长着呢,考上大学才算真本事呢。”
“爸爸我一定要考上大学。”
“好儿子,有志气。”
四年下来,鹏程没有让父母失望,屋里的墙壁贴满了鹏程的奖状,邻里都夸他是个好孩子,他也成了村里小伙伴的榜样。每当村里大人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总会说你跟季鹏程学学,学习好,又懂事,光奖状贴了一屋。
俗话说:萧条买卖,紧手庄稼。一点儿不错,种完地不久苗出来了,如果苗不齐的话还得补苗。当苗长到半肭高时又开始耪地了,那时在农村还没有化肥,为了多打粮只有上粪,上粪的庄稼特别爱荒,荒了就耪,耪了头遍耪二遍,有时还要耪上第三遍。地耪完了,庄稼开始拔节了,又该追拔节肥了。八十年代的农村还没有化学肥料,追肥用的肥只是一些粪液或压的绿肥,这些肥追起来费时费工效果也不大,为了多打点粮食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追完肥然后把地在耥上地里的农活算是告一段落,农民应该轻松轻松了,但由于生活所迫,他们不得不再搞一些副业添补一下贫困的生活。每年这个时候都到山上刨药捡蘑菇,然后把刨回来的药捡回来的蘑菇给小贩,这样每天就有几元的收入了。每天他们老早就起来了,匆忙吃口饭,再拿一些留着中吃,便扛上镐头上山了。刨药的人很多,近处的刨完了就得到远处去,有时一个来回要走上三四十里的路,累了一天也不过有十元八块的收入,这对于他们来说很知足了。这样刨上两个月孩子的学费不用发愁了,油盐酱醋钱也有着落了。
转眼秋天来了,又该收秋了,农村没有收割机,收秋全是人力,一收就是二十多天,收完秋不算完还得打场、拉棒秸。当这些忙的差不多了,冬天也快要到了,妇女便赶做家人的棉衣,也许有人会问做几件棉衣还不容易?如果有好的布料好的棉花当然容易。在农村一件棉衣布料、棉花不只用了多少年,坏了就补补,再坏了再补,棉花碎的比面团还小,每块棉花都要用手去整平、续好,然后一道一道的绗,否则会乱成一团,这样一件棉衣做下来要五六天。男的要上山砍柴准备过冬。
腊月到了,杀猪、扫房、淘米、买年货、写春联、制桃符等等,每年都是这样重复着。农民是最辛苦的,也是最快乐的,邻里间你来我往,谁要有个事了,都来帮忙,没事串个门,大冷的天儿大伙守在火盆旁唠着闲瞌。有时烫上小酒,喝上几盅。虽然桌子上没有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但他们喝的是那样痛快那样高兴。腊月里最高兴的要算孩子了,买花炮、穿新衣服、吃好吃的,孩子们都盼着过年,农村的孩子更是盼着过年。
农忙时节,照看小鹏程的任务就交给兰兰了,有时奶奶帮着照看一下。兰兰想着法的逗弟弟开心,采些野花把它编成花环给弟弟戴在头上,捉几只蝴蝶放在瓶子里,和弟弟一起捏泥人。在他们门前有一条小河,河水不大,清澈见地,水里有鱼有虾,兰兰把弟弟放在河边的石头上,对弟弟说:“弟弟听话,姐姐给你抓鱼去。”
鹏程坐在石头上,手里拿着瓶子静静的等着姐姐给抓鱼。兰兰拖掉鞋子,挽上裤子、袖子,光着小脚丫下到河里蹑手蹑脚地翻着石板,小手不停的在水里摸来摸去,好不容易逮到一条,脸上露出天真的笑容,高兴道:“弟弟,我抓到了!”鹏程听到后高兴的手舞足蹈的。兰兰把抓到的鱼放在瓶子里,弟弟看着瓶子里欢蹦乱跳的鱼儿高兴极了。经管兰兰尽职尽责,但她也只是七岁的孩子,磕磕碰碰是难免的,爸爸妈妈也不放心,但也没办法,农村的活太多了。
鹏程四岁那年姐姐上学了,妈妈到地干农活也只好把他带在身边,要不没人照看他。妈妈干活鹏程在地边自己玩,捉几只蚂蚁、蛐蛐把它们放在口袋里,摘些野花学着姐姐的样子编花环。每当太忙或天气太热时林娟便把鹏程送到奶奶家。鹏程的奶奶六十多岁了,身子骨还很硬朗,家里为头的活干起来一点不比年轻的逊色。奶奶对小鹏程特别疼爱,每当有些糖果总是留给他吃,小鹏程也特别听奶奶的话。
一连几天,鹏程白天见不到姐姐问妈妈道:“姐姐去那了,为什么不和我玩了?我没惹姐姐生气呀!”
“姐姐上学去了。”
“什么是上学,为什么要上学?”
“去学知识,在学校能学到很多知识。”“那我也要上学,我也要学很多知识。”
“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妈妈就送你去上学。”
“妈妈那我什么时候能长大?”
“很快就长大了,我的好儿子。”林娟亲了儿子一口道。
季家沟没有学校,学校在三里外的邻村,为了读书,孩子们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每天都要步行往返于两地之间。小手冻红了,小脸冻得青一块紫一块的,父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又能怎么办呢,只能给孩子做一些厚棉衣、厚棉鞋用来防寒。
每天兰兰放学回来,弟弟总是缠着姐姐教他读书识字,兰兰也非常愿意,学着老师的样子一本正经的教弟弟。一天,鹏程自己呆在屋里,掏出姐姐的画册,看到上面的熊猫,于是找来笔照着镜子在自己的脸上画了起来。兰兰进屋看看到弟弟的样子不禁大笑起来。“妈你快进来看呀!”
“姐姐你看我画的像不像?”
林绢听到兰兰的喊声走进屋一看,但见儿子两个眼圈涂得黑黑的成正八字,“他在做什么?”
“画熊猫呢。”
妈妈也笑了:“我这傻儿子!”
“妈妈我都乐的肚子都痛了。”
鹏程七岁那年父母打算送他去学校,他知道后别提有多高兴,早早让妈妈给他买了铅笔、橡皮、小刀、文具盒,书包是姐姐用过的,但他一点儿也不嫌弃,把所有的文具都装了进去,每天都拿出来看看然后再把它装好。日子还和以前一样一天天过着,但鹏程觉得过得非常慢,盼啊盼啊,明天终于要开学了,彭程高兴得一宿都没睡好,第二天早早就起来了。吃过饭,林娟收拾了一下准备送儿子去学校。
临走时爸爸把儿子叫到跟前道:“鹏程啊,去学校,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我和你妈都指望你了。”
“爸爸我一定要考上大学的。”
“好儿子,有志气。”
鹏程跟着妈妈姐姐还有小玉和她妈妈一起向学校走去。小玉是村里孙国庆家的孩子,和鹏程同岁,今年也要上学了。
来到学校两位妈妈给他们办理完入学手续后,临走时林娟嘱咐道:“放学你和小玉早点儿回去,道上别玩。别欺负小玉,她是你妹妹。”
“知道了。”鹏程答应了一声拉着小玉的手向教室跑去。
入学不久,鹏程便成了老师眼中最聪明、最懂事的孩子,班里的学习园地上贴满了他的小红花,同学们都很羡慕他。鹏程为人和善也很团结同学,同学们都爱接近他,很快他成了班里的核心,当上了班长。有时鹏程问一些古怪的问题,比如: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太阳上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母鸡能生蛋,公鸡不能生蛋等等。老师回答不出时只好说:“好好学习,将来你就知道了。”鹏程勤奋好学姐姐在家又教了他很多知识,第一学期下来,语文、算术两门功课都考了一百分,由于成绩优异,表现突出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他是班长,干的也不错,又被评为了优秀班干部,学校发给了他两份奖状。鹏程拿到奖状后心里美滋滋的,得意极了,放学后,一路小跑回到家中向父母报喜。
父母看到儿子的成绩特别高兴,妈妈夸奖了他,爸爸怕他骄傲说道:“以后的路还长着呢,考上大学才算真本事呢。”
“爸爸我一定要考上大学。”
“好儿子,有志气。”
四年下来,鹏程没有让父母失望,屋里的墙壁贴满了鹏程的奖状,邻里都夸他是个好孩子,他也成了村里小伙伴的榜样。每当村里大人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总会说你跟季鹏程学学,学习好,又懂事,光奖状贴了一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