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回国走仕途
天津港码头,天空飘着毛毛细雨。一身灰色长袍的李鸿章带着李经方,还有一大帮随从,等候着从美利坚归来的李经述。李经方站在李鸿章身后,为他撑着一把黑色油纸伞,不停劝说李鸿章:“父亲,外面风大,您还是回马车上等吧。”
最近因为在朝堂上和翁同龢等人斗智斗勇,李鸿章有些心力憔悴,他捋了捋花白的胡子,笑道:“大儿,不碍事,不碍事,快三年没见着你弟弟经述了,虽然他经常发电报给为父,但还是有点想念他呀,看来老夫真是老了。”
远处的汽轮鸣响了靠岸的汽笛声,客轮减速停靠码头,甲板上的乘客陆续下船上岸,人头攒动。李鸿章很快看到了李经述那张熟悉亲切的脸。十九岁的李经述已经完全成年了,穿一身黑色西装,个子长到了一米八二,脑袋后面拖着一条假辫子,比以前消瘦了许多,脸上的青春痘让他看起来成熟了许多,身后的家仆提着两个大箱子。
见了李经述,李鸿章派人上船,将一千五百支天龙步枪,还有两挺马克沁试验机枪卸下带回。
李经述见了李鸿章,跑过去请安,还给了李鸿章一个热情的拥抱,道:“父亲,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李经方这时很不悦,但脸上还是虚与委蛇笑道:“弟弟,别瞎胡闹!”
李经述微微一笑,道:“哥,你懂什么?这是西洋的拥抱礼。”
李鸿章这时穿着便服,脸上露出慈祥的微笑,道:“经述,回来就好,你真是长大了!”
李经述这时也过去和哥哥李经方拥抱了一下,顺便在他的耳边轻声说:“以后,我给你的东西,才是你的,否则,你想都不许想!”
李经方明显感觉到弟弟彻底变了,再也不是那个任他欺负的小弟了,便只好强颜欢笑。
回去的路上,李经述和李鸿章同坐一辆马车,给他讲了讲在美国的发展与见闻,还告诉李鸿章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也完成了四年的学业,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其他留美幼童的学业也安好,其中有一位叫唐绍仪的,学习很不错,用九年时间完成了十五年的学业,这次也跟他一起回国了,还有詹天佑,这人在修铁路方面很有天赋!
“吾儿有出息了!”李鸿章点头夸赞李经述。
这时,李鸿章还不知道李经述在美利坚秘密成立了中国复兴会,对他在美国的表现很满意。不过在李鸿章的意识里,经商毕竟是末流的东西,上不了台面,光耀不了祖宗,他还是希望李经述回国走仕途,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当官治国才是大道。李鸿章说:“痴儿,你这次回来,就别回美利坚了。为父已经花钱给你捐了一个中书科中书的七品京官,想找机会让你独当一面、建功立业,这也是为父这次急招你回国的原因。”
李经述这次回来,也没打算再回去,在美国的公司,他大多已经请了职业经理人经营,他幕后操控就好,便回答李鸿章道:“孩儿谨遵父命。”
李经述回国,李鸿章已经提前召集了幕僚,当晚到天津直隶总督署议事厅座谈。他坐在议事厅中间的大木炕上,上面铺了一层虎皮褥子,中间摆了一矮脚茶几,张树声、刘铭传、盛宣怀、吴长庆等人都在炕下的两排太师椅上就坐。李经述看了一眼,到场的都是淮军集团骨干成员,袁世凯的叔父袁保龄也坐在太师椅上,他预感可能发生什么大事了,掐指一算时间,应该是朝鲜发生壬午军乱了!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又称汉城士兵起义,发生在1882年7月23日,朝鲜王朝京军武卫营和壮御营的士兵,因为一年多未领到军饷,军粮里还被掺了石子,便对**的闵妃外戚集团十分不满,另外,他们对闵妃请日本人训练新式军队很反感,便聚众哗变了。大量仇日的汉城流民加入了造反队伍,他们焚毁了日本公使馆,杀死民愤极大的大臣和一些在汉城的日本人,并且攻入王宫,推戴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上台执政。执政的闵妃吓得逃出了汉城。
刚见面,淮军将领闲聊了一下各自的近况。李鸿章咳嗽了两声,议事厅里安静下来,李鸿章先介绍了刘铭传、张树声的新职务,说:“除了我儿经述从美利坚归来,今天老夫有两件喜事向大家宣布,一是东宫太后病逝后,圣母皇太后恐各地生变,把省三从台湾调回,任直隶提督,守京畿门户,汉臣能担此重任,是圣母皇太后对我等的信任;二是振轩最近也升任了两广总督,官位越大,肩上的担子就越重了。”
省三是刘铭传的字,李经述刚还奇怪在台湾的刘铭传为什么也回来了,原来他调任直隶提督,算官复原职了;振轩是张树声的字,他也是李鸿章的合肥老乡,淮军的元老级人物,比李鸿章小一岁,他有过科举功名,属于“马上会杀敌,马下能读书”的复合型人才,这次升任两广总督,成为清朝九位最高级别的封疆大臣之一,除了李鸿章保举有功,也算是实至名归。
李经述和盛宣怀等人对刘铭传、张树声的升迁表示祝贺。这时李鸿章话锋一转,神情严肃说正事,现场便又鸦雀无声。李鸿章说:“想必大家都知道,现在朝廷局势有变,内忧外患,危机四伏,老夫才急召集诸位前来。在国内,东宫太后去世,恭亲王和翁同龢、李鸿藻、左宗棠走得越来越近,圣母皇太后对整个军机处已经不再信任;在国外,英吉利在缅甸,法兰西在越南,都野心不小。刚刚朝鲜还发生了兵乱,日本国也开始派兵了,圣母皇太后要我们淮军务必要妥善处理此事,大伙先议一议。”
李经述心想,1882年缅甸、越南、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名义上都是大清国的地盘,大清这艘破船可真是漏洞百出,都进水了,自己或许可以再凿几个大洞,让这艘破船加速下沉。但首先自己先要在体制内混得风生水起,执掌乾坤,至少要等到自己接管李鸿章的淮军和北洋水师。他正想说话,刘铭传这时站了起来,一甩辫子问李鸿章道:“中堂大人,从台湾回来的路上,卑职听闻了一些谣言蜚语,说东宫太后的死是西宫太后的一场阴谋,不知是真是假?”
李鸿章说,东宫太后病逝,圣母皇太后慈禧即命恭亲王、醇亲王、毓庆宫行走翁同龢、内务府大臣荣禄、军机大臣左宗棠、李鸿藻等人到东宫寝殿钟粹宫瞻仰遗容,按祖制第二日大殓,朝堂之上并无争议。不过以翁同龢为首的一干清流大臣,最近和恭亲王联手,将内务府大臣荣禄免职,老夫现在也处处受制,好不容易落实经费的修筑铁路计划也泡汤了。清流们现在也正在谋划对付老夫和诸位淮军将领,这段时间大家行事务必小心谨慎。
李经述听李鸿章这么一说,心想看来尽信书不如无书,现代一些不学无术的历史专说慈安太后一死,慈禧太后就一人专权,无所忌惮,完全是胡说八道,慈安太后过世,慈禧太后连亲信的荣禄都保不住,看来人心有多复杂,政治的权力斗争就有多复杂,自己以后要多个心眼,不能纸上谈兵!
刘铭传一听“清流”要对付李鸿章,一拍桌子说:“这些个鸟书生,我们在战场百死一生,他们天天没事就在朝堂空议论,说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纯粹是把牛屁股都吹破了!他们还能反天,参倒中堂大人不成?那我刘六麻子第一个带兵把他们全杀了。”
李鸿章微微一笑,道:“他们要扳倒老夫,倒还嫩了些,不过在背后捅刀子,他们倒有办法。最近左宗棠也入了军机,处处攻击海防;翁同龢也管着户部,购军舰的银子迟迟不到账,北洋水师的发展受钳制。所以这次朝鲜兵变,我们必须谨慎处理好,以免授人以柄。听说日本国也准备派兵了,谁愿带兵入朝戡乱?”
朝鲜这时毕竟是中国的地盘,和大清国的龙兴之地东北又很近,不能任由日本人撒野,李经述道:“此前我和刘叔叔在琉球痛击过日本兵,孩儿愿再去朝鲜会会日本人。”
李鸿章召李经述回国,摆明了是要给他这建功立业的机会,在座的淮军将领纷纷都表示支持李经述带兵入朝。李鸿章道:“老夫也是这样想的。但省三现在督师直隶,肩负重任,万万不能动,谁愿陪吾痴儿入朝鲜戡乱?”
这时,淮军另一位身经百战的虎将吴长庆站起来道:“中堂大人,末将愿往汉城杀敌!”
“好,筱轩宝刀未老,壮志可嘉!”筱轩是吴长庆的字,他跟着李鸿章出生入死二十年,他所率的庆字营战斗力也很强,在淮军里和刘铭传的铭字营相差无几,李鸿章便点点头,命吴长庆回登州准备,让李经述和他率精兵一千五百人,搭乘福建马尾造船厂造的三艘军舰和一艘运兵船,火速开往汉城平乱。
李经述心想,自己从美国带回的一千五百支天龙步枪刚好装备吴长庆的部队,还有两挺马克沁的实验机枪,正好也派上了用场,可以拿日本兵试验一下!
...
最近因为在朝堂上和翁同龢等人斗智斗勇,李鸿章有些心力憔悴,他捋了捋花白的胡子,笑道:“大儿,不碍事,不碍事,快三年没见着你弟弟经述了,虽然他经常发电报给为父,但还是有点想念他呀,看来老夫真是老了。”
远处的汽轮鸣响了靠岸的汽笛声,客轮减速停靠码头,甲板上的乘客陆续下船上岸,人头攒动。李鸿章很快看到了李经述那张熟悉亲切的脸。十九岁的李经述已经完全成年了,穿一身黑色西装,个子长到了一米八二,脑袋后面拖着一条假辫子,比以前消瘦了许多,脸上的青春痘让他看起来成熟了许多,身后的家仆提着两个大箱子。
见了李经述,李鸿章派人上船,将一千五百支天龙步枪,还有两挺马克沁试验机枪卸下带回。
李经述见了李鸿章,跑过去请安,还给了李鸿章一个热情的拥抱,道:“父亲,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李经方这时很不悦,但脸上还是虚与委蛇笑道:“弟弟,别瞎胡闹!”
李经述微微一笑,道:“哥,你懂什么?这是西洋的拥抱礼。”
李鸿章这时穿着便服,脸上露出慈祥的微笑,道:“经述,回来就好,你真是长大了!”
李经述这时也过去和哥哥李经方拥抱了一下,顺便在他的耳边轻声说:“以后,我给你的东西,才是你的,否则,你想都不许想!”
李经方明显感觉到弟弟彻底变了,再也不是那个任他欺负的小弟了,便只好强颜欢笑。
回去的路上,李经述和李鸿章同坐一辆马车,给他讲了讲在美国的发展与见闻,还告诉李鸿章自己用了三年的时间,也完成了四年的学业,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其他留美幼童的学业也安好,其中有一位叫唐绍仪的,学习很不错,用九年时间完成了十五年的学业,这次也跟他一起回国了,还有詹天佑,这人在修铁路方面很有天赋!
“吾儿有出息了!”李鸿章点头夸赞李经述。
这时,李鸿章还不知道李经述在美利坚秘密成立了中国复兴会,对他在美国的表现很满意。不过在李鸿章的意识里,经商毕竟是末流的东西,上不了台面,光耀不了祖宗,他还是希望李经述回国走仕途,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当官治国才是大道。李鸿章说:“痴儿,你这次回来,就别回美利坚了。为父已经花钱给你捐了一个中书科中书的七品京官,想找机会让你独当一面、建功立业,这也是为父这次急招你回国的原因。”
李经述这次回来,也没打算再回去,在美国的公司,他大多已经请了职业经理人经营,他幕后操控就好,便回答李鸿章道:“孩儿谨遵父命。”
李经述回国,李鸿章已经提前召集了幕僚,当晚到天津直隶总督署议事厅座谈。他坐在议事厅中间的大木炕上,上面铺了一层虎皮褥子,中间摆了一矮脚茶几,张树声、刘铭传、盛宣怀、吴长庆等人都在炕下的两排太师椅上就坐。李经述看了一眼,到场的都是淮军集团骨干成员,袁世凯的叔父袁保龄也坐在太师椅上,他预感可能发生什么大事了,掐指一算时间,应该是朝鲜发生壬午军乱了!
这件事情在历史上又称汉城士兵起义,发生在1882年7月23日,朝鲜王朝京军武卫营和壮御营的士兵,因为一年多未领到军饷,军粮里还被掺了石子,便对**的闵妃外戚集团十分不满,另外,他们对闵妃请日本人训练新式军队很反感,便聚众哗变了。大量仇日的汉城流民加入了造反队伍,他们焚毁了日本公使馆,杀死民愤极大的大臣和一些在汉城的日本人,并且攻入王宫,推戴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上台执政。执政的闵妃吓得逃出了汉城。
刚见面,淮军将领闲聊了一下各自的近况。李鸿章咳嗽了两声,议事厅里安静下来,李鸿章先介绍了刘铭传、张树声的新职务,说:“除了我儿经述从美利坚归来,今天老夫有两件喜事向大家宣布,一是东宫太后病逝后,圣母皇太后恐各地生变,把省三从台湾调回,任直隶提督,守京畿门户,汉臣能担此重任,是圣母皇太后对我等的信任;二是振轩最近也升任了两广总督,官位越大,肩上的担子就越重了。”
省三是刘铭传的字,李经述刚还奇怪在台湾的刘铭传为什么也回来了,原来他调任直隶提督,算官复原职了;振轩是张树声的字,他也是李鸿章的合肥老乡,淮军的元老级人物,比李鸿章小一岁,他有过科举功名,属于“马上会杀敌,马下能读书”的复合型人才,这次升任两广总督,成为清朝九位最高级别的封疆大臣之一,除了李鸿章保举有功,也算是实至名归。
李经述和盛宣怀等人对刘铭传、张树声的升迁表示祝贺。这时李鸿章话锋一转,神情严肃说正事,现场便又鸦雀无声。李鸿章说:“想必大家都知道,现在朝廷局势有变,内忧外患,危机四伏,老夫才急召集诸位前来。在国内,东宫太后去世,恭亲王和翁同龢、李鸿藻、左宗棠走得越来越近,圣母皇太后对整个军机处已经不再信任;在国外,英吉利在缅甸,法兰西在越南,都野心不小。刚刚朝鲜还发生了兵乱,日本国也开始派兵了,圣母皇太后要我们淮军务必要妥善处理此事,大伙先议一议。”
李经述心想,1882年缅甸、越南、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名义上都是大清国的地盘,大清这艘破船可真是漏洞百出,都进水了,自己或许可以再凿几个大洞,让这艘破船加速下沉。但首先自己先要在体制内混得风生水起,执掌乾坤,至少要等到自己接管李鸿章的淮军和北洋水师。他正想说话,刘铭传这时站了起来,一甩辫子问李鸿章道:“中堂大人,从台湾回来的路上,卑职听闻了一些谣言蜚语,说东宫太后的死是西宫太后的一场阴谋,不知是真是假?”
李鸿章说,东宫太后病逝,圣母皇太后慈禧即命恭亲王、醇亲王、毓庆宫行走翁同龢、内务府大臣荣禄、军机大臣左宗棠、李鸿藻等人到东宫寝殿钟粹宫瞻仰遗容,按祖制第二日大殓,朝堂之上并无争议。不过以翁同龢为首的一干清流大臣,最近和恭亲王联手,将内务府大臣荣禄免职,老夫现在也处处受制,好不容易落实经费的修筑铁路计划也泡汤了。清流们现在也正在谋划对付老夫和诸位淮军将领,这段时间大家行事务必小心谨慎。
李经述听李鸿章这么一说,心想看来尽信书不如无书,现代一些不学无术的历史专说慈安太后一死,慈禧太后就一人专权,无所忌惮,完全是胡说八道,慈安太后过世,慈禧太后连亲信的荣禄都保不住,看来人心有多复杂,政治的权力斗争就有多复杂,自己以后要多个心眼,不能纸上谈兵!
刘铭传一听“清流”要对付李鸿章,一拍桌子说:“这些个鸟书生,我们在战场百死一生,他们天天没事就在朝堂空议论,说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纯粹是把牛屁股都吹破了!他们还能反天,参倒中堂大人不成?那我刘六麻子第一个带兵把他们全杀了。”
李鸿章微微一笑,道:“他们要扳倒老夫,倒还嫩了些,不过在背后捅刀子,他们倒有办法。最近左宗棠也入了军机,处处攻击海防;翁同龢也管着户部,购军舰的银子迟迟不到账,北洋水师的发展受钳制。所以这次朝鲜兵变,我们必须谨慎处理好,以免授人以柄。听说日本国也准备派兵了,谁愿带兵入朝戡乱?”
朝鲜这时毕竟是中国的地盘,和大清国的龙兴之地东北又很近,不能任由日本人撒野,李经述道:“此前我和刘叔叔在琉球痛击过日本兵,孩儿愿再去朝鲜会会日本人。”
李鸿章召李经述回国,摆明了是要给他这建功立业的机会,在座的淮军将领纷纷都表示支持李经述带兵入朝。李鸿章道:“老夫也是这样想的。但省三现在督师直隶,肩负重任,万万不能动,谁愿陪吾痴儿入朝鲜戡乱?”
这时,淮军另一位身经百战的虎将吴长庆站起来道:“中堂大人,末将愿往汉城杀敌!”
“好,筱轩宝刀未老,壮志可嘉!”筱轩是吴长庆的字,他跟着李鸿章出生入死二十年,他所率的庆字营战斗力也很强,在淮军里和刘铭传的铭字营相差无几,李鸿章便点点头,命吴长庆回登州准备,让李经述和他率精兵一千五百人,搭乘福建马尾造船厂造的三艘军舰和一艘运兵船,火速开往汉城平乱。
李经述心想,自己从美国带回的一千五百支天龙步枪刚好装备吴长庆的部队,还有两挺马克沁的实验机枪,正好也派上了用场,可以拿日本兵试验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