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中国中立
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储、奥军副总司令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在塞尔维亚遇刺,他的爱妻索菲亚身亡,斐迪南大公悲痛欲绝,欲出兵攻打塞尔维亚,他向塞尔维亚下了最后通牒,提出了最苛刻的条件,塞尔维亚当局表示无法接受。德皇威廉二世对外公开表态支持奥匈帝国出兵塞尔维亚,当时,除了李经述,还没有人预料到,这次刺杀将引发一次世界大战。
李经述在总统府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在总统府,中华帝国的陆军总长段祺瑞、陆军上将冯国璋、陆军上将王士珍,还有新晋升的陆军中将蒋百里、蔡锷,以及海军总长刘步蟾,海军上将邓世昌,海军中将萨镇冰等人参加了这次高级会议,另外列席会议的还有外交总长伍廷芳、外交副总长梁士诒。
历史教科书上,梁士诒是大反派形象,但李经述并不这么认为,李经述喜欢用历史上有名的人,在他看来,能在那个纷乱时代里留名的人物,有几个是酒囊饭袋?他去亲自接触这些历史故人,他们一个个生龙活虎,才华横溢。比如这梁士诒,翰林出身,还是帝国少有的理财能人,他创办交通银行,首创交通系,在金融方面极有建树,李经述一度让他担任总统府秘书长之职。外交总长伍廷芳已经66岁,头发花白,顶多再干满一届,中国的外交方面,急缺睁眼看世界的人才,李经述便让四十岁左右的梁士诒做了外交部副总长,准备接伍廷芳的班。此次也是李经述钦点,让梁士诒出席这次重要的会议。
梁士诒那天来得比较晚,走得比较急,一到会议室,就气喘吁吁向李经述报告说:“大总统,根据您的指示,我收集了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的情报,斐迪南大公在这次刺杀中幸免。”
“是吗?斐迪南大公没有死?”李经述皱眉道:“怎么会这样……具体情况查清了吗?”
梁士诒不知道总统李经述为什么对斐迪南大公的死活这么感兴趣,但外交部驻欧洲总干事曾广钧的报告里面说得很详细,他回答李经述说:“当时刺客向斐迪南的座车连开两枪,击碎了车窗,因为费迪南选的车子是中美合资的特种车,车窗采用双层加厚玻璃。光线通过两层玻璃的折射后会改变原来的方向,其对手枪和远距离步枪射击有影响,车外的枪械无法精确的瞄准车内的目标,两枪都没有打中大公,但他的妻子没能幸免。”
“双层车窗?”李经述笑道:“原来是轿车的双层车窗救了斐迪南一命。”
双层车窗是李经述的创意,他当时只是为了增加国产高级轿车的安全性,方便出口才在考察中国天津第一汽车时提出了这个设想,没想到会改变了萨拉热窝事件的结局。李经述陷入了沉思,以前,在很多事情上。他都能先知先觉占尽优势,此时,历史的“蝴蝶效应”已经大大改变他所熟知的“历史”,比如,在数年之间,奥匈帝国的哈布斯堡家族厄运连连,家族中的男性成员相继遇祸,或非命而死,或一病不起,唯有仅存的斐迪南大公自幼从军,宏图大略,可继皇位。若这次斐迪南遇刺身亡,奥匈帝国就只有奔溃了,历史上也是如此。现在费迪南大公竟然没死,而且,足智多谋的德国总参谋长施利芬也还没死就发生世界大战,未来的战争结局,到底会怎么样呢?历史,说到底,往往那些关键人物大手一挥,就决定数千万人的命运。
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的敌人是法国、俄罗斯和英国。德国的打法是先以闪电战形式击败法国,然后,再掉转头去打俄国;结果陷入两面作战,最终战败。但李经述的到来,使得此时的沙俄帝国已经奔溃,不是德国人的对手,而且,一旦中国加入同盟国的阵营,在亚洲开辟第二战场,英国和法国等协约国就不一定能取胜。李经述此时也拿不准,到底要不要和德国人结盟,因为蝴蝶效应,很可能一步走错,就堕入黑暗无底的深渊。所以他希望综合伍廷芳、段祺瑞、冯国璋、刘步蟾等人的智慧,做出最稳妥的决定。
大会开始后,当时世界大战还没爆发,冯国璋等人还不相信世界大战会爆发,冯国璋说:“巴尔干地区的战争,就像是天要下雨一样,每隔几年就发生一次,原来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战争都发生了十余次了,一次也没打成世界大战,这次为了一个塞尔维亚,英国和法国会和德国、奥匈帝国打起来吗?”
李经述摇摇头,说:“彼一时此一时也,从三十年前开始,欧洲各国列强在大陆和全世界从事争霸和瓜分领土的斗争,世界性的战争危机就不断出现。现在作为后起之秀的德意志帝国,像一个急着要糖吃的小伙子,要求与衰落的大英帝国重新瓜分世界,并开始与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作为老牌帝国主义的大英帝国,为维护自身在全球的大国霸主地位及殖民地利益,已经感受到了德意志帝国带来了较大的危胁,要抑制德意志帝国的扩张,即便没有巴尔干半岛的冲突,英国和德国的大战也无可避免。这一次,我相信战火很快会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地中海和太平洋都将成为战场。我们的陆军和海军,要做好随时参战的准备。”
伍廷芳同意李经述的看法,说:“大总统说得对,为了对付主要敌人德国,大英帝国已经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外交政策,迫切地寻找同盟者,并同法国接近。1904年,英国和法国就签订了协约。协约规定:法国承认英国在埃及的特权,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特权。两国也调整了在纽芬兰海岸、冈比亚、尼日尔、暹罗(泰国)、马达加斯加(马尔加什)和新赫布里底斯群岛的矛盾。我看主要战争国可能分为两大军事集团。一方为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协约国集团,另一方为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帝国组成的同盟国集团。”
梁士诒这时站起来力挺伍廷芳,不紧不慢地说:“我觉得伍总长看得很清楚,德奥两国在巴尔干的扩张威胁着英国和法国的利益,德国已经占领了乌克兰和波兰,三b铁路一旦筑成,德国将成为土耳其和黑海海峡的主人,英国出入黑海海峡将受到德国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法国都感到有必要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德国。英法不仅在亚洲、非洲调整了两国在争夺殖民地上的矛盾,还签订了协约规定:把伊朗分为三部分,北部属法国势力范围,东南部属英国势力范围,中部划为“缓冲区”;法国承认阿富汗为英国的附属国。瞧这阵势,明显是英国和法国要共同对付德国了。”
邓世昌站起来说:“那我们中国,到底应该加入协约国,还是同盟国呢?”
李经述这时哈哈大笑,道:“加入协约国,还是同盟国,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决定是一大难题,这也是今天我召集大家来的目的,大家好好议一议。”
海军总长刘步蟾首先表态,说:“我访问过欧洲这几个国家。英国、法国如果连起手,不管是海军还是陆军实力,都远远超过德国和奥匈帝国。”
段祺瑞留学过德国,对德国陆军实力很崇拜,他不同意刘步蟾的观点,站起身说:“那不一定。德国现在的工业实力和英国差不多,德国陆军打起仗来,是很彪悍的。特别是德国和奥匈帝国的炮兵,那绝对会让英法联军闻风丧胆。况且俄国虽然也是协约国,被布尔什维克一闹,现在实力基本为零,除了能派一些苦力劳工,也没啥用。而同盟国方面,意大利的实力也不弱。”
听段祺瑞说起意大利,李经述哈哈大笑,说:“意大利现在虽然是协约国,但意大利人一向是墙头草。如果英国和法国收买意大利,意大利或许会倒向协约国。”
刘步蟾说:“那这么看来,还是协约国力量强悍一些。我们应该加入协约国。”
李经述说:“我们还要考虑一个国家,那就是美国,美国现在虽然处于经济危机,一旦经济恢复,或许也会加入协约国,浑水摸鱼,捞点好处。”
外交总长伍廷芳首先站起来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捋了捋自己花白的胡子,说话声音洪亮:“奥匈帝国此时已宣布向塞尔维亚开战。俄帝国现在虽然奔溃,但似乎有英法两国在背后撑腰。沙皇尼古拉二世表态说俄国现在愿意就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的战争提供任何援助。而奥地利也有盟国,最重要的是德国。德国希望英国、法国、俄国不要介入奥地利和塞尔维亚的战争,一旦英国、法国、俄罗斯拒绝时,德国就会向俄罗斯和法国、英国宣战。所以现在我们如果跟德国结盟,就会面临英国、法国、俄国等的协约国。我建议,中国可以保持中立政策。”
李经述点点头,说:“我相信欧洲绝大多数国家很快都会加入这场战争,一方是同盟国。主要包括德国和奥匈帝国、意大利;另一方是协约国,包括法国、英国和俄罗斯。欧洲其他一些国家要么加入同盟国,比如保加利亚,要么加入协约国,比如罗马尼亚、葡萄牙。两大阵营的军事实力旗鼓相当,鹿死谁手,现在还很难判断。”
段祺瑞最近一直在关注欧洲的局势,尤其是德国的军队的动向,他说:“德国和奥地利希望能够尽快地取得战争的胜利。我看纽约时报上报道说,德国将领已经制定了一项确保胜利的计划,以绝大多数德国的军队对法国进行突然袭击,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法国,然后再回身横扫俄国,这样一来,德国就不会同时两面受敌。德国陆军能参与作战的,估计有两百万左右,据说现在已经屯兵比利时边境,两百万德国陆军,大总统也知道他们的实力,肯定是势如破竹的,所以我觉得德国有七分胜算。”
在座的其他陆军将领,比如冯国璋、蔡锷等人也表示认同段祺瑞的观点,因为毕竟中国新式陆军很多东西都是学习德国的。德国人在历史上就是战斗种族,他们和罗马人开战,和法兰西人作战,和瑞典人作战,和斯拉夫人作战,战无不胜。德国单兵作战素质高,执行命令坚决,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更重要的是,德国陆军参谋部的指挥能力举世公认。
这时,海军总长刘步蟾站起来,表达了不同意见,他说:“除了考虑陆军,我觉得最重要的还要考虑海军实力。如果一旦同盟国和协约国开战,协约国会立即采取措施减少德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英国海军肯定会搜捕开往德国港口的补给船只,如果这一行动延伸到封锁任何试图向德国出口食品的船只,德国面临饥饿的威胁。因为按照现在德国的海军的实力,德国水面舰船是无法打破英国的封锁。”
海军上将邓世昌主管中国潜艇部队,他知道潜艇的威力,说:“刘总长好像忽略了德国另一种海上武器:潜艇。德国可以利用潜艇击沉任何从英国海岸附近驶出的船只。”
李经述说:“德国的潜艇是很厉害。但是这种威胁会包括企图继续保持与协约国贸易的国家,尤其是美国。我们不得不考虑,一旦美国加入协约国,那协约国的胜算会大大增加。”说完,李经述转身问外交副总长梁士诒:“梁总长,你最近访问了美国,美国上下对欧洲大战的立场是怎么样的?”
梁士诒说:“美国地理位置特殊,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因为历史地理等诸方面的因素,美国国内一直流行一种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情绪。孤立主义占据了主流民意。他们认为美国不应干预美洲大陆以外的事务,不要参与欧洲纠纷,更不能卷入未来的欧洲战争。而且1907年美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企业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流浪街头,造成了美国人的普遍恐惧感,人们的将注意力普遍地集中在国内,他们只关心经济复兴,关心就业,而对于美国以外的事务,特别是对欧洲问题基本不感兴趣。美国人认为,美国地理条件优越,得天独厚。远离旧大陆,欧洲发生的事与美国关系无关,更不必管它。而那些与德国垄断资本有密切联系的美国大财团,现在将各种军事物资装备和武器输入德国,支持德军扩军备战。从而谋取大量超额利润。所以美国现在的立场,是很明确的中立!据美国《纽约时报》最近的一篇报道,美国现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说:‘这是一次对我们而言是无所作为的战争,他们之间的战争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我看绝大多数美国人都支持总统的政策,他们都不想卷入战争之中。美国的官方政策是中立,美国想与交战的双方都进行贸易往来。”
“美国人就是狡猾啊!值得我们学习!”李经述笑道,“那我们不妨也保持中立,大力发展军工业!中国可以向同盟国和协约国卖军火,后期参战,也会其带来相当可观的战争赔偿。无论是殖民地还是国际地位,都会获益不菲。”
最终,中国决定在战争初期保持中立,外交部很快发布公告,呼吁冲突各方克制冷静,和平解决问题。这个消息公开发布后的第二天,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就找上门来了,到总统府求见李经述!
李经述在总统府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在总统府,中华帝国的陆军总长段祺瑞、陆军上将冯国璋、陆军上将王士珍,还有新晋升的陆军中将蒋百里、蔡锷,以及海军总长刘步蟾,海军上将邓世昌,海军中将萨镇冰等人参加了这次高级会议,另外列席会议的还有外交总长伍廷芳、外交副总长梁士诒。
历史教科书上,梁士诒是大反派形象,但李经述并不这么认为,李经述喜欢用历史上有名的人,在他看来,能在那个纷乱时代里留名的人物,有几个是酒囊饭袋?他去亲自接触这些历史故人,他们一个个生龙活虎,才华横溢。比如这梁士诒,翰林出身,还是帝国少有的理财能人,他创办交通银行,首创交通系,在金融方面极有建树,李经述一度让他担任总统府秘书长之职。外交总长伍廷芳已经66岁,头发花白,顶多再干满一届,中国的外交方面,急缺睁眼看世界的人才,李经述便让四十岁左右的梁士诒做了外交部副总长,准备接伍廷芳的班。此次也是李经述钦点,让梁士诒出席这次重要的会议。
梁士诒那天来得比较晚,走得比较急,一到会议室,就气喘吁吁向李经述报告说:“大总统,根据您的指示,我收集了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的情报,斐迪南大公在这次刺杀中幸免。”
“是吗?斐迪南大公没有死?”李经述皱眉道:“怎么会这样……具体情况查清了吗?”
梁士诒不知道总统李经述为什么对斐迪南大公的死活这么感兴趣,但外交部驻欧洲总干事曾广钧的报告里面说得很详细,他回答李经述说:“当时刺客向斐迪南的座车连开两枪,击碎了车窗,因为费迪南选的车子是中美合资的特种车,车窗采用双层加厚玻璃。光线通过两层玻璃的折射后会改变原来的方向,其对手枪和远距离步枪射击有影响,车外的枪械无法精确的瞄准车内的目标,两枪都没有打中大公,但他的妻子没能幸免。”
“双层车窗?”李经述笑道:“原来是轿车的双层车窗救了斐迪南一命。”
双层车窗是李经述的创意,他当时只是为了增加国产高级轿车的安全性,方便出口才在考察中国天津第一汽车时提出了这个设想,没想到会改变了萨拉热窝事件的结局。李经述陷入了沉思,以前,在很多事情上。他都能先知先觉占尽优势,此时,历史的“蝴蝶效应”已经大大改变他所熟知的“历史”,比如,在数年之间,奥匈帝国的哈布斯堡家族厄运连连,家族中的男性成员相继遇祸,或非命而死,或一病不起,唯有仅存的斐迪南大公自幼从军,宏图大略,可继皇位。若这次斐迪南遇刺身亡,奥匈帝国就只有奔溃了,历史上也是如此。现在费迪南大公竟然没死,而且,足智多谋的德国总参谋长施利芬也还没死就发生世界大战,未来的战争结局,到底会怎么样呢?历史,说到底,往往那些关键人物大手一挥,就决定数千万人的命运。
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的敌人是法国、俄罗斯和英国。德国的打法是先以闪电战形式击败法国,然后,再掉转头去打俄国;结果陷入两面作战,最终战败。但李经述的到来,使得此时的沙俄帝国已经奔溃,不是德国人的对手,而且,一旦中国加入同盟国的阵营,在亚洲开辟第二战场,英国和法国等协约国就不一定能取胜。李经述此时也拿不准,到底要不要和德国人结盟,因为蝴蝶效应,很可能一步走错,就堕入黑暗无底的深渊。所以他希望综合伍廷芳、段祺瑞、冯国璋、刘步蟾等人的智慧,做出最稳妥的决定。
大会开始后,当时世界大战还没爆发,冯国璋等人还不相信世界大战会爆发,冯国璋说:“巴尔干地区的战争,就像是天要下雨一样,每隔几年就发生一次,原来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战争都发生了十余次了,一次也没打成世界大战,这次为了一个塞尔维亚,英国和法国会和德国、奥匈帝国打起来吗?”
李经述摇摇头,说:“彼一时此一时也,从三十年前开始,欧洲各国列强在大陆和全世界从事争霸和瓜分领土的斗争,世界性的战争危机就不断出现。现在作为后起之秀的德意志帝国,像一个急着要糖吃的小伙子,要求与衰落的大英帝国重新瓜分世界,并开始与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作为老牌帝国主义的大英帝国,为维护自身在全球的大国霸主地位及殖民地利益,已经感受到了德意志帝国带来了较大的危胁,要抑制德意志帝国的扩张,即便没有巴尔干半岛的冲突,英国和德国的大战也无可避免。这一次,我相信战火很快会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地中海和太平洋都将成为战场。我们的陆军和海军,要做好随时参战的准备。”
伍廷芳同意李经述的看法,说:“大总统说得对,为了对付主要敌人德国,大英帝国已经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外交政策,迫切地寻找同盟者,并同法国接近。1904年,英国和法国就签订了协约。协约规定:法国承认英国在埃及的特权,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特权。两国也调整了在纽芬兰海岸、冈比亚、尼日尔、暹罗(泰国)、马达加斯加(马尔加什)和新赫布里底斯群岛的矛盾。我看主要战争国可能分为两大军事集团。一方为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协约国集团,另一方为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帝国组成的同盟国集团。”
梁士诒这时站起来力挺伍廷芳,不紧不慢地说:“我觉得伍总长看得很清楚,德奥两国在巴尔干的扩张威胁着英国和法国的利益,德国已经占领了乌克兰和波兰,三b铁路一旦筑成,德国将成为土耳其和黑海海峡的主人,英国出入黑海海峡将受到德国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法国都感到有必要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德国。英法不仅在亚洲、非洲调整了两国在争夺殖民地上的矛盾,还签订了协约规定:把伊朗分为三部分,北部属法国势力范围,东南部属英国势力范围,中部划为“缓冲区”;法国承认阿富汗为英国的附属国。瞧这阵势,明显是英国和法国要共同对付德国了。”
邓世昌站起来说:“那我们中国,到底应该加入协约国,还是同盟国呢?”
李经述这时哈哈大笑,道:“加入协约国,还是同盟国,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决定是一大难题,这也是今天我召集大家来的目的,大家好好议一议。”
海军总长刘步蟾首先表态,说:“我访问过欧洲这几个国家。英国、法国如果连起手,不管是海军还是陆军实力,都远远超过德国和奥匈帝国。”
段祺瑞留学过德国,对德国陆军实力很崇拜,他不同意刘步蟾的观点,站起身说:“那不一定。德国现在的工业实力和英国差不多,德国陆军打起仗来,是很彪悍的。特别是德国和奥匈帝国的炮兵,那绝对会让英法联军闻风丧胆。况且俄国虽然也是协约国,被布尔什维克一闹,现在实力基本为零,除了能派一些苦力劳工,也没啥用。而同盟国方面,意大利的实力也不弱。”
听段祺瑞说起意大利,李经述哈哈大笑,说:“意大利现在虽然是协约国,但意大利人一向是墙头草。如果英国和法国收买意大利,意大利或许会倒向协约国。”
刘步蟾说:“那这么看来,还是协约国力量强悍一些。我们应该加入协约国。”
李经述说:“我们还要考虑一个国家,那就是美国,美国现在虽然处于经济危机,一旦经济恢复,或许也会加入协约国,浑水摸鱼,捞点好处。”
外交总长伍廷芳首先站起来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捋了捋自己花白的胡子,说话声音洪亮:“奥匈帝国此时已宣布向塞尔维亚开战。俄帝国现在虽然奔溃,但似乎有英法两国在背后撑腰。沙皇尼古拉二世表态说俄国现在愿意就塞尔维亚对奥匈帝国的战争提供任何援助。而奥地利也有盟国,最重要的是德国。德国希望英国、法国、俄国不要介入奥地利和塞尔维亚的战争,一旦英国、法国、俄罗斯拒绝时,德国就会向俄罗斯和法国、英国宣战。所以现在我们如果跟德国结盟,就会面临英国、法国、俄国等的协约国。我建议,中国可以保持中立政策。”
李经述点点头,说:“我相信欧洲绝大多数国家很快都会加入这场战争,一方是同盟国。主要包括德国和奥匈帝国、意大利;另一方是协约国,包括法国、英国和俄罗斯。欧洲其他一些国家要么加入同盟国,比如保加利亚,要么加入协约国,比如罗马尼亚、葡萄牙。两大阵营的军事实力旗鼓相当,鹿死谁手,现在还很难判断。”
段祺瑞最近一直在关注欧洲的局势,尤其是德国的军队的动向,他说:“德国和奥地利希望能够尽快地取得战争的胜利。我看纽约时报上报道说,德国将领已经制定了一项确保胜利的计划,以绝大多数德国的军队对法国进行突然袭击,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法国,然后再回身横扫俄国,这样一来,德国就不会同时两面受敌。德国陆军能参与作战的,估计有两百万左右,据说现在已经屯兵比利时边境,两百万德国陆军,大总统也知道他们的实力,肯定是势如破竹的,所以我觉得德国有七分胜算。”
在座的其他陆军将领,比如冯国璋、蔡锷等人也表示认同段祺瑞的观点,因为毕竟中国新式陆军很多东西都是学习德国的。德国人在历史上就是战斗种族,他们和罗马人开战,和法兰西人作战,和瑞典人作战,和斯拉夫人作战,战无不胜。德国单兵作战素质高,执行命令坚决,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更重要的是,德国陆军参谋部的指挥能力举世公认。
这时,海军总长刘步蟾站起来,表达了不同意见,他说:“除了考虑陆军,我觉得最重要的还要考虑海军实力。如果一旦同盟国和协约国开战,协约国会立即采取措施减少德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英国海军肯定会搜捕开往德国港口的补给船只,如果这一行动延伸到封锁任何试图向德国出口食品的船只,德国面临饥饿的威胁。因为按照现在德国的海军的实力,德国水面舰船是无法打破英国的封锁。”
海军上将邓世昌主管中国潜艇部队,他知道潜艇的威力,说:“刘总长好像忽略了德国另一种海上武器:潜艇。德国可以利用潜艇击沉任何从英国海岸附近驶出的船只。”
李经述说:“德国的潜艇是很厉害。但是这种威胁会包括企图继续保持与协约国贸易的国家,尤其是美国。我们不得不考虑,一旦美国加入协约国,那协约国的胜算会大大增加。”说完,李经述转身问外交副总长梁士诒:“梁总长,你最近访问了美国,美国上下对欧洲大战的立场是怎么样的?”
梁士诒说:“美国地理位置特殊,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因为历史地理等诸方面的因素,美国国内一直流行一种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情绪。孤立主义占据了主流民意。他们认为美国不应干预美洲大陆以外的事务,不要参与欧洲纠纷,更不能卷入未来的欧洲战争。而且1907年美国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企业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失业,流浪街头,造成了美国人的普遍恐惧感,人们的将注意力普遍地集中在国内,他们只关心经济复兴,关心就业,而对于美国以外的事务,特别是对欧洲问题基本不感兴趣。美国人认为,美国地理条件优越,得天独厚。远离旧大陆,欧洲发生的事与美国关系无关,更不必管它。而那些与德国垄断资本有密切联系的美国大财团,现在将各种军事物资装备和武器输入德国,支持德军扩军备战。从而谋取大量超额利润。所以美国现在的立场,是很明确的中立!据美国《纽约时报》最近的一篇报道,美国现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说:‘这是一次对我们而言是无所作为的战争,他们之间的战争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我看绝大多数美国人都支持总统的政策,他们都不想卷入战争之中。美国的官方政策是中立,美国想与交战的双方都进行贸易往来。”
“美国人就是狡猾啊!值得我们学习!”李经述笑道,“那我们不妨也保持中立,大力发展军工业!中国可以向同盟国和协约国卖军火,后期参战,也会其带来相当可观的战争赔偿。无论是殖民地还是国际地位,都会获益不菲。”
最终,中国决定在战争初期保持中立,外交部很快发布公告,呼吁冲突各方克制冷静,和平解决问题。这个消息公开发布后的第二天,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就找上门来了,到总统府求见李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