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个人的抗日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六十二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第三百六十二章树欲静而风不止

    其实,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对南洋联邦的发展也感到惊讶,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一个战后的兴国家能发展到如此程度,除了资源的优势外,他认为最关键的因素还是第一代领导人的英明睿智、高瞻远瞩

    这与当初德国刚刚统一后的情况有些类似,铁血宰相俾斯麦自上而下,通过战争,逐步实现了德国统一,进而形成国内统一市场当时,英国已经完成了第一个工业化历程,而德国不过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其大胆吸收英国的先进技术,勇于创,从而大大缩短工业革命的时间从一八七零年以后德国工业生产的增长度远远过英法两国,次于美国,到十九世纪末期,德国已经成为欧洲大陆上首屈一指的兴工业大国

    也是三十多年的时间造就一个大国的兴起,南洋联邦与德国的发展还真的非常类似但时间不同,形势不同,南洋联邦的发展经历依然令勃兰特感到好奇和钦佩,从战后一步步走来,仔细研究,竟然发觉南洋联邦几乎没有行差走错的时候,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时机的掌握,对政策的制定,根本不象一个兴国家应该有的那般成熟和顺畅这并不是勃兰特一个人的发觉,随着南洋联邦取得越来越引人注目的成就,引来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研究,并不稀奇

    有人在当权的时候努力把自己塑形成伟人,仿佛无所不能,国家离了他便要崩溃,人民离了他便会贫穷这样的人非常普遍,苏加诺把自己描绘为“一个伟大的爱人”,但却使印尼成为通货膨胀最为严峻的国家;恩克鲁玛不仅把自己看作加纳的国父,而且看作非洲**之父,他封自己为“终身总统”,并为自己建造了精致的纪念碑,最后却因为挥霍和偏执被推翻,落得个客死异乡……

    有的人力求低调,说得少做得多,掌权时似乎没有惊人之举,也不为自己歌功颂德但他留下的却是国家和人民享用不尽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留下的是他劈荆斩棘开辟出来的光明之路……

    生前或掌权时被人赞颂算不了什么,死后或下野还被人们崇敬才是了不起的伟人黄历不敢自称伟人,但水涨船高,南洋联邦发展得越好,就越让他闪耀出光辉

    黄历是个知道进退的人,虽然钟可萍不会因为他的光彩盖过自己,或者被人说成是影子总统而吃味生气,但黄历还是离开了坤甸这个政治中心,搬到了西婆罗州第二大城市山口洋居住也就减少了很多来访的外国政要顺便前来拜访的叼扰,多了几分清静悠闲,也使他能专注地观察和分析国际上变幻的局势,细致的分析一些历史事件背后的企图

    中美缓和虽然步伐缓慢,但却是不断前进的,文化大革命正趋于平稳,在黄历的研究中,他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借这次运动而进行的权力斗争已经接近尾声,北京的领导人正展现出的自信而对于美国人来说,主要是尼克松来说,他有两桩心事:一是搞点什么惊人之举使自己名垂青史;一是设法连任下届总统对外首先考虑的就是:主动同中国和好,借助中国抗衡苏联

    因为美国与中国的不断接近,也因为苏联在中苏边境驻扎的兵力使其欧洲防务有所减弱,已经使苏联在欧洲表示出和美国缓和的迹象,明显,这是美国人非常愿意看到的事情实质上的突破还未产生,美国已经从中获取了利益,当然要继续深入下去

    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开始后,尼克松和基辛格感到这种会谈易遭到美国国务院的干扰,而且每次都是互念经过批准的稿子,既耽搁时间,又疑惑决问题尼克松决定另开渠道,同中国领导人对话而南洋联邦与中国刚刚建交,正处于初期密切来往,加深了解的过程中,由南洋联邦充当中间人,比巴基斯坦似乎为有利

    一九七零年九月六日,尼克松趁钟可萍总统去美国参加庆祝联合国成立二十五周年之机,在会见时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在欢迎宴会上,尼克松第一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名称,发出了西方人士称之为“语重心长的外交信号”

    消息传达到中国后,很快便有了回应毛zd批准同意美国友好人士斯诺妇访华,并由周总理安排,于十月一日在**城楼上接见了斯诺夫妇,拉着斯诺的手一同参加了中国国庆二十一周年观礼后来又在接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游者来也行,当作总统来也行总而言之,都行”

    尼克松获知这讯息倍受鼓舞一九七一年二月,他在美国国会作外交演讲时说:“在今后一年里,我要仔细研究我们应当采取什么进一步的步骤,以创造美中人民之间扩大交往的机会,以及怎样消除实现这些机会的不必要的障碍”并表示:“凡是我们能做到的,我们一定去做”

    中美两国互相摸清相互的战略企图后,中方通过南洋联邦向美方发出邀请:“要符合根本上恢复中美两国关系,必须从中国的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撤走美国一切武装力量而处理这一问题,只有通过高级领导人间接商谈,才能找到办法因而,中国政府重申,愿意公开接待美国总统特使如基辛格博士,或美国国务卿以至美国总统本人来北京间接商谈”

    尼克松获悉后极为高兴,除四月二十九日口头表示外,并于五月十七日请南洋联邦驻美大使正式答复,为了处理两国之间那些分歧问题,并由于对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重视,他准备在北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诸位领导人进行认真交谈,双方能够自由提出各自主要关怀的问题并提议:“由基辛格博士同周el总理或另一位适当的中国高级官员举行一次秘密的预备会谈”

    明显,美国被中国夸大的“苏联要挟”所迷惑了,中国“狼来了”的计谋成功了这一手法不是什么鲜事五四年、五八年,中国两次掀起台湾海峡危机,利用美国扔原子弹的要挟,从赫鲁晓夫那里获取了核武器工业起步和发展的关键性援助

    南洋联邦的穿针引线只是举手之劳,换句话说,也是两头得利中间人嘛,回扣总是不可少的就在中美为达成外交突破而屡次传送消息的试探阶段,美国在老挝开始了第一轮撤兵这既是为安抚国内的反战浪潮,也是美国政府所寻求的体面地从印度支那撤出兵力,逐步将这场可恶的战争交给亚洲人自己来处理

    在中美关系的发展尚不明朗,在苏联表示越共应该暂时停止军事行动,以便美国人加从印度支那撤军后,印度支那的局势暂时安定下来,但敌我双方并没有放弃固有的战略,这种安定象大战前的准备

    但黄历此时已经不把越共看作主要的敌手,因为越共擅长的是渗透游击,老挝南部面积较少,兵力密度很大,越共想故伎重施,一来回旋空间不够;二来也缺乏策应;三呢,还要担心越南王国和泰国在东西两个方向对进攻老挝南部的军队实施夹击,以至切断北越进攻部队的后路综上所述,在短时间内越共无法组织大规模进攻

    而作为南洋联邦最主要的对手之一——印度,此时开始蠢蠢欲动,立刻吸引了黄历和南洋联邦政府的目光从黄历的分析来看,巴基斯坦此次**是咎由自取但印度敢发动侵略战争肢解巴基斯坦,其野心已经膨胀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

    巴基斯坦建国之后,其国土被分为东西两块东巴与西巴之间隔着印度的国土,相距两千多公里,虽然两地居民大多信奉**教,但在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巴基斯坦**之后,虽然东巴孟加拉族人数占全巴的人口百分之五十,但巴基斯坦中央政权基本上掌握在西巴人手中

    因而,东孟加拉人认为在国家机构中遭到排挤和蔑视而在经济方面,东巴的农产品为巴基斯坦创造大量外汇收入,但东西巴之间在国民收入分配上长期严峻不均,东巴的大量收入主要用于西巴建设,东巴仅能得到其中的20%左右,而西巴农业发展度四倍于东巴东西巴之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矛盾也随之加深在文化上,虽然巴基斯坦有54%的人讲孟加拉语,中央政府却坚持将西巴人使用的乌尔都语作为国语长期以来,东巴孟加拉人为争取自的权利而进行斗争

    国必自乱而他人乱之,巴基斯坦的**归根到底是其政府的不当政策所引起的,虽然黄历和南洋联邦政府曾屡次提示或建议过巴政府,但事情并没有得到根本的处理巴基斯坦的内乱将起,印度阿三瞪大了眼睛,南洋联邦也握紧了拳头,一场较量不可避免地要在南亚次大陆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