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两国战,召邱言
“听说了么?又一个部族被邱言领军破了!”
早朝未开,皇帝未坐,金銮殿上却已聚集众臣。
他们彼此交谈,看似悠闲,其实是想从旁人口中收集些情报,推测朝堂风向。
要说最近最牵动人心的事,无疑就是一个多月前,大瑞北疆兴起大军,总计二十万,朝草原进军,要与柔罗人一决胜负,扫平北患。
这么多的人马,对后勤要求非常严苛,对整个王朝的运输、调动都是严苛考验,一个不好,不光军事方面会遇波折,整个王朝的基石都可能晃动,引发社会动荡。
这也是很多大臣担忧的事情,并以此为借口,多方阻止,他们自也看出来,皇帝打算借着武功出兵,顺势改革兵制的想法。
但随着通使三水一事的顺利进程,更有诸多意外收获,机会出现面前,连军方都有些坐不住了,有了军方支持,皇帝的腰杆无疑挺得更直了。
这两方,一个想寻求身后名和兵制改革的契机,另外一方则是看出迹象,想开疆拓土、封妻萌子,赚个大好军功,立时一拍即合,再加上不少朝臣念头动摇,立刻就在朝堂上西风压倒东风,使得风向转变,才有了出兵一事。
不过,兴起重兵入了草原后,却没有如李坤所想那般顺利,反而碰上了许多原本没有想到的问题,由于后勤的关系,战线没有来得及拉开,就陷入了僵持。
这无疑是对李坤想法的重挫,以至于很多反对出兵的朝臣,都已写好了奏折,准备在这个事情上发难,作为突破口,令大军回归。
对于这点。李坤这位大瑞至尊也有了准备,准备顶住群臣的压力,坚持到大军有所战果的时候,再顺势反击。
只是做好准备的两方,都没有想到事情的发展,完全超出了预料,大臣一方还未来得及发难,一个意外的消息就从草原传来——
竟是邱言带着一奴军,接连攻破三个草原部落,将族中被奴役之人全部释放。在草原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但事情传到大瑞朝堂,却被不少人看成是扰乱了全局部署,有心要发难,却被李坤利用起来,说成是北击柔罗的战略一环。
如此一来,不只保下了邱言,还把打算发难大军毫无建树的大臣堵住了言语。
只是,此事,被议和派朝臣当成了小波折。认为不过是将时间稍微后移,他们并不认为以邱言有限的人手,真能做出什么事情来扭转局势,毕竟邱言本是文臣。纵然写出了兵家典籍,但理论和领军毕竟是两回事。
不过,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时的退去。却再也难占先手,随后几日,几乎每日都有邱言攻破某个部族的消息传来。
要知道。草原部族和中原不同,并不铸城,而是逐水草而居,被人攻破了部族聚居地,就算没有多少人员伤亡,可气势衰落下去,就会被其他部族盯上,陷入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中。
这种影响,边疆的百姓有最直接的感受,失了牧场的部族往往想要南下劫掠,但迎接他们的却是早就枕戈待敌的大瑞官兵!
这些官兵本要配合整个北攻战略,却由于后勤和情报方面的限制,只能陈兵边疆,一边负责戍边,一边则是作为预备队,应付草原变局。
不过,这些是决策者的看法,具体到军中将领和兵卒身上,在他们看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前线军队立功,本身毫无建树,岂能不急,而这个时候,碰上南下的部族,正中下怀,哪还不尽力抵御?
如此一来,不只北疆百姓不受侵害,连带着朝堂上的局面也被打开,军方不再毫无建树,只是颇为奇怪的是,前线的军队只打了几场小战役,可后方的卫戍反而斩杀不少。
当然,此时并无朝臣提起,因为他们都看出了皇帝的心思,而边军又确实有着战绩,旁人就算劝他退军,也难说出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议和派的官员,有些是出于通盘考虑,才倾向退军,有些却是收了好处,所以推波助澜,岂能不尽力?
眼见局面难以扭转,很快就有人注意到其中的一个关键——
邱言。
前线不见其功,而位卫戍战绩则显寒酸,真正有着战功,其实还是邱言这个修撰。
他带领一群奴隶军,行动飘忽,转战草原南北,打的诸部胆寒,而在一个多月前,朝廷终于与其联系上,有都督府派出的专员加入,所以能够保持联系,如此一来,那捷报立刻如雪花般不断传来,令朝廷上下都颇为震惊。
开始的时候,还有人以动荡草原局面为由,去弹劾邱言,准备将他强行带回,但在听说邱言一举击溃七大部族联军,将图阆部逼的四处流窜后,这样的声音就变小了许多。
取而代之的,是一连串要将他与兵家典籍迎回的提议。
不错,朝廷上就流传了这么一种说法,说邱言能这么顺利击败诸部,靠的正是其人所书就的一册原本典籍,如今朝廷大军空耗,被柔罗人牵制,进退维谷,正需要这部典籍指点,所以很多大臣便纷纷上书,希望李坤能够下旨,让邱言与典籍尽快回京。
随着时间的推移,联名请旨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很多人并非别有用心,而是真心觉得邱言的典籍,能帮助朝廷突破如今困局,更有消息灵通、心思活络的主战派,希望邱言能领旨前往前线,用兵家秩序助阵。
“这次,邱言和他的那支军队,可是更不得了,将两个包庇图阆参军的部族击破,使得那两个部族由盛转衰,听说其中一个,当天就被附属部族给分食了!兴衰转眼易位!”
“说起来,这些日子以来的消息,都说那邱言此次在草原掀动风云,就是剑指这个图阆部,不知里面有什么缘由。”
“这个我却也不甚清楚,不过,民间已有不少传言,有人说他是为了报父仇,但太过荒谬了,邱言乃剑南人士,其父听说是死在沼人乱兵手中,哪有去找草原人报仇的道理?”
“我却听说,此举乃一怒为红颜,你等怕是不知,那使团中,有侯府千金同往,图阆部少主之一,就是在定昌城调戏了这位郡主,才引来杀身之祸,而邱言尤不满足,要将图阆整个部族连根拔起!”
“你这消息怕是有些不对,我怎么听说,是因一老兵的缘故?听说那图阆部趁着迈山侯急袭的时候,趁虚而入……”
……
一名名朝臣低声讨论,将自己听到的消息说出,交换信息,再透过分析和观察旁人表情,试着去还原事情。
大殿角落,站在人群中的狄艾却低头不语,但心里却颇为不忿。
一个半月前,使节团归来,正使孟青宾受了不少封赏,礼部的位子已经坐稳,听说还要有所升迁,而从团众臣,也是水涨船高,靠邱言的两封信,都得了皇帝赞赏,人人升官。
带着狄艾也不例外,他不只是在翰林院中有了品级,更被加了官衔,调去实权部门,有了参加朝会的机会,虽是列于最末,没有资格随意说话,但多少是一点进步,乃是良好开端。
但正因如此,才让他越发不快,觉得是邱言收买人心的手段。
实际上,不管邱言目的何在,这么一番作为后,整个使团对他彻底改观,不仅敌意全无,更把曾与他同行出使,作为一种荣誉,时常拿出来的。
这也只是一个缩影,实际上邱言眼下正是风头正劲,人虽不在,但名声却是日日高涨!
他如今在草原上冲杀,不仅在民间威望大增,连朝堂对他的看法也越发谨慎,朝臣不再随意拿出说话,就算言及,也会表现出一点的尊重,显是慢慢认可他兵家宗师的身份,这一点,兵家将领表现的尤为明显。
“真是好算计,一次出使,让他闹出这么多的事端,甚至挑起两国刀兵,自己却趁势而起了……”
想着想着,狄艾有意忽略了皇帝心意,以及中原与草原中早就积蓄起来的大势,将这军争缘由,都冠在了邱言身上。
一边想着,他的目光也慢慢转动,在纷乱的人群中巡视,最终落到文臣中间位置,于潘向和田游青身上扫过,他记起几天来,两人先后派人过来,与自己传达的意思。
“不过,他这般锋芒毕露本就是双刃剑,也不是没有政敌,只等他回朝,怕是要有一场风暴。”
正在想着,宫殿深处,太监一声唱,皇帝走出,落座龙椅,早朝正式开始,大殿上立刻静的落针可闻。
一番礼仪,开始与朝政、政|策有关的奏答,过程冗长而又枯燥,但在场众臣都是打起精神去仔细听闻,要从里面找出端倪,从而来调整未来的行事方针。
说到中途,新党、旧党免不了又起争执,却也已经是常态。
待得奏对结束,稍微平静,李坤扫视大殿,开口道:“前几天,几位宰执联名之事,朕仔细想了想,决定准了,将邱言召回,给予封赏。”(未完待续。。)
ps: 感谢“道可期”、“冒险者*天云”投出的月票!
今天回家太晚,所以更新晚了。
早朝未开,皇帝未坐,金銮殿上却已聚集众臣。
他们彼此交谈,看似悠闲,其实是想从旁人口中收集些情报,推测朝堂风向。
要说最近最牵动人心的事,无疑就是一个多月前,大瑞北疆兴起大军,总计二十万,朝草原进军,要与柔罗人一决胜负,扫平北患。
这么多的人马,对后勤要求非常严苛,对整个王朝的运输、调动都是严苛考验,一个不好,不光军事方面会遇波折,整个王朝的基石都可能晃动,引发社会动荡。
这也是很多大臣担忧的事情,并以此为借口,多方阻止,他们自也看出来,皇帝打算借着武功出兵,顺势改革兵制的想法。
但随着通使三水一事的顺利进程,更有诸多意外收获,机会出现面前,连军方都有些坐不住了,有了军方支持,皇帝的腰杆无疑挺得更直了。
这两方,一个想寻求身后名和兵制改革的契机,另外一方则是看出迹象,想开疆拓土、封妻萌子,赚个大好军功,立时一拍即合,再加上不少朝臣念头动摇,立刻就在朝堂上西风压倒东风,使得风向转变,才有了出兵一事。
不过,兴起重兵入了草原后,却没有如李坤所想那般顺利,反而碰上了许多原本没有想到的问题,由于后勤的关系,战线没有来得及拉开,就陷入了僵持。
这无疑是对李坤想法的重挫,以至于很多反对出兵的朝臣,都已写好了奏折,准备在这个事情上发难,作为突破口,令大军回归。
对于这点。李坤这位大瑞至尊也有了准备,准备顶住群臣的压力,坚持到大军有所战果的时候,再顺势反击。
只是做好准备的两方,都没有想到事情的发展,完全超出了预料,大臣一方还未来得及发难,一个意外的消息就从草原传来——
竟是邱言带着一奴军,接连攻破三个草原部落,将族中被奴役之人全部释放。在草原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但事情传到大瑞朝堂,却被不少人看成是扰乱了全局部署,有心要发难,却被李坤利用起来,说成是北击柔罗的战略一环。
如此一来,不只保下了邱言,还把打算发难大军毫无建树的大臣堵住了言语。
只是,此事,被议和派朝臣当成了小波折。认为不过是将时间稍微后移,他们并不认为以邱言有限的人手,真能做出什么事情来扭转局势,毕竟邱言本是文臣。纵然写出了兵家典籍,但理论和领军毕竟是两回事。
不过,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时的退去。却再也难占先手,随后几日,几乎每日都有邱言攻破某个部族的消息传来。
要知道。草原部族和中原不同,并不铸城,而是逐水草而居,被人攻破了部族聚居地,就算没有多少人员伤亡,可气势衰落下去,就会被其他部族盯上,陷入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中。
这种影响,边疆的百姓有最直接的感受,失了牧场的部族往往想要南下劫掠,但迎接他们的却是早就枕戈待敌的大瑞官兵!
这些官兵本要配合整个北攻战略,却由于后勤和情报方面的限制,只能陈兵边疆,一边负责戍边,一边则是作为预备队,应付草原变局。
不过,这些是决策者的看法,具体到军中将领和兵卒身上,在他们看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前线军队立功,本身毫无建树,岂能不急,而这个时候,碰上南下的部族,正中下怀,哪还不尽力抵御?
如此一来,不只北疆百姓不受侵害,连带着朝堂上的局面也被打开,军方不再毫无建树,只是颇为奇怪的是,前线的军队只打了几场小战役,可后方的卫戍反而斩杀不少。
当然,此时并无朝臣提起,因为他们都看出了皇帝的心思,而边军又确实有着战绩,旁人就算劝他退军,也难说出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议和派的官员,有些是出于通盘考虑,才倾向退军,有些却是收了好处,所以推波助澜,岂能不尽力?
眼见局面难以扭转,很快就有人注意到其中的一个关键——
邱言。
前线不见其功,而位卫戍战绩则显寒酸,真正有着战功,其实还是邱言这个修撰。
他带领一群奴隶军,行动飘忽,转战草原南北,打的诸部胆寒,而在一个多月前,朝廷终于与其联系上,有都督府派出的专员加入,所以能够保持联系,如此一来,那捷报立刻如雪花般不断传来,令朝廷上下都颇为震惊。
开始的时候,还有人以动荡草原局面为由,去弹劾邱言,准备将他强行带回,但在听说邱言一举击溃七大部族联军,将图阆部逼的四处流窜后,这样的声音就变小了许多。
取而代之的,是一连串要将他与兵家典籍迎回的提议。
不错,朝廷上就流传了这么一种说法,说邱言能这么顺利击败诸部,靠的正是其人所书就的一册原本典籍,如今朝廷大军空耗,被柔罗人牵制,进退维谷,正需要这部典籍指点,所以很多大臣便纷纷上书,希望李坤能够下旨,让邱言与典籍尽快回京。
随着时间的推移,联名请旨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很多人并非别有用心,而是真心觉得邱言的典籍,能帮助朝廷突破如今困局,更有消息灵通、心思活络的主战派,希望邱言能领旨前往前线,用兵家秩序助阵。
“这次,邱言和他的那支军队,可是更不得了,将两个包庇图阆参军的部族击破,使得那两个部族由盛转衰,听说其中一个,当天就被附属部族给分食了!兴衰转眼易位!”
“说起来,这些日子以来的消息,都说那邱言此次在草原掀动风云,就是剑指这个图阆部,不知里面有什么缘由。”
“这个我却也不甚清楚,不过,民间已有不少传言,有人说他是为了报父仇,但太过荒谬了,邱言乃剑南人士,其父听说是死在沼人乱兵手中,哪有去找草原人报仇的道理?”
“我却听说,此举乃一怒为红颜,你等怕是不知,那使团中,有侯府千金同往,图阆部少主之一,就是在定昌城调戏了这位郡主,才引来杀身之祸,而邱言尤不满足,要将图阆整个部族连根拔起!”
“你这消息怕是有些不对,我怎么听说,是因一老兵的缘故?听说那图阆部趁着迈山侯急袭的时候,趁虚而入……”
……
一名名朝臣低声讨论,将自己听到的消息说出,交换信息,再透过分析和观察旁人表情,试着去还原事情。
大殿角落,站在人群中的狄艾却低头不语,但心里却颇为不忿。
一个半月前,使节团归来,正使孟青宾受了不少封赏,礼部的位子已经坐稳,听说还要有所升迁,而从团众臣,也是水涨船高,靠邱言的两封信,都得了皇帝赞赏,人人升官。
带着狄艾也不例外,他不只是在翰林院中有了品级,更被加了官衔,调去实权部门,有了参加朝会的机会,虽是列于最末,没有资格随意说话,但多少是一点进步,乃是良好开端。
但正因如此,才让他越发不快,觉得是邱言收买人心的手段。
实际上,不管邱言目的何在,这么一番作为后,整个使团对他彻底改观,不仅敌意全无,更把曾与他同行出使,作为一种荣誉,时常拿出来的。
这也只是一个缩影,实际上邱言眼下正是风头正劲,人虽不在,但名声却是日日高涨!
他如今在草原上冲杀,不仅在民间威望大增,连朝堂对他的看法也越发谨慎,朝臣不再随意拿出说话,就算言及,也会表现出一点的尊重,显是慢慢认可他兵家宗师的身份,这一点,兵家将领表现的尤为明显。
“真是好算计,一次出使,让他闹出这么多的事端,甚至挑起两国刀兵,自己却趁势而起了……”
想着想着,狄艾有意忽略了皇帝心意,以及中原与草原中早就积蓄起来的大势,将这军争缘由,都冠在了邱言身上。
一边想着,他的目光也慢慢转动,在纷乱的人群中巡视,最终落到文臣中间位置,于潘向和田游青身上扫过,他记起几天来,两人先后派人过来,与自己传达的意思。
“不过,他这般锋芒毕露本就是双刃剑,也不是没有政敌,只等他回朝,怕是要有一场风暴。”
正在想着,宫殿深处,太监一声唱,皇帝走出,落座龙椅,早朝正式开始,大殿上立刻静的落针可闻。
一番礼仪,开始与朝政、政|策有关的奏答,过程冗长而又枯燥,但在场众臣都是打起精神去仔细听闻,要从里面找出端倪,从而来调整未来的行事方针。
说到中途,新党、旧党免不了又起争执,却也已经是常态。
待得奏对结束,稍微平静,李坤扫视大殿,开口道:“前几天,几位宰执联名之事,朕仔细想了想,决定准了,将邱言召回,给予封赏。”(未完待续。。)
ps: 感谢“道可期”、“冒险者*天云”投出的月票!
今天回家太晚,所以更新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