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二章 谋臣献计
刘俊义在长社城下突袭大败波才之后,黄巾军又数度准备强攻长社,奈何刘俊义的骑兵与长社成掎角之势,让波才总是如鲠在喉,不能尽力攻城,待得卢植亲领大军来到之后只得收拾人马,退与颍川,与汉军对峙。对此李新等战将更对皇甫嵩那日之言佩服不已。
卢植来后问起刘俊义当日如何厮杀,众人皆实言相告,卢中郎也是击节赞叹刘俊义时机运用之妙,骑军指挥之精!现汉军士气大涨,不过波才营盘也是守得极为坚实,几次强攻不下后只能再谋良机。
颍川被波才黄巾所占之后,各世家纷纷迁来长社暂避,因此此时长社可说是士子云集,对此刘俊义自是大感兴趣,一旦战事有闲便立刻派人打探消息,寻访二荀与陈群等人。
得到的消息令他喜忧参半,陈群此人并无半点消息,但荀家就暂居在这长社城中。刘俊义闻言大喜,立刻备下厚礼上门拜访,接待他的乃是“荀氏八龙”之一的荀爽,此时他也正巧待在家中。
可拜访的结果却让刘俊义大失所望,荀爽表面上十分客气,对刘俊义赞赏有加,可刘俊义却在他的眼神之中看出了大世家对自己这种武将的一丝不屑。不过他心中也有一定的准备,虽说自己最近声名颇著,此番又大破波才与城下,可他的这些名声却不是被大世家所看重的,他们所看重的是那种累世传下来的人脉关系,便是乱世他们也希望家中的优秀年轻子弟可以投效这样的人物,在这点上曹操就是一个符合他们选择的例子,怪不得在历史上他可得颍川人才之盛!
荀爽虽未名言,可与刘俊义在言谈中已经明确无误的表达了这一层意思,这刘俊义虽说勇冠三军、声名远播,可在他们眼中也不过就是个有点能耐的纨绔罢了,没有丝毫底蕴可言!最终刘俊义也没能见到他心仪已久的荀?与荀攸二人。
当然刘俊义不会因此而放弃寻访人才,一来寒门士子中也有翘楚之辈,二来只要在乱世中建立一定的实力与威望,便可转变那些大世家的看法。此次的冷遇也更坚定了刘俊义要建功立业的决心,小看我刘俊义刘云龙的人以后一定会后悔,自己还是需要更强的实力。
不管怎么说此次拜访荀家也多少让刘俊义有点憋闷,战场便成了他发泄的地方,双方大军对峙,暂时都是无懈可击,刘俊义便每天带领士卒前往敌方阵前挑战,卢植与皇甫嵩举得此举对于提升士气有益,因此并不加以阻拦!一开始黄巾军还有人出来迎战,可被刘俊义斩了数人之后,波才心知再派人出战也不过是图降己方士气罢了,因此严令只要刘俊义来骂阵,所有将领一律不许出战。
对方老鼠不出洞,刘俊义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总不能天天去阵前骂战,无事时便在长社城中住处与郭嘉商议破黄巾之策,不过即使以郭嘉之能面对龟缩一团的波才黄巾军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良策!当然两人不会忘记打探洛阳城中的动静,据“龙耳”回报,随着天子的病情逐渐恶化,何进与蹇硕之间的矛盾也摆上了明面,立嗣自然成为争论的焦点,奇怪的是张让与赵忠此时却是一起沉寂!当然由于前线战局尚不明朗,二人之间还保持着相对的克制,不过刘俊义与郭嘉一致认为一旦颍川战事有利于汉军,洛阳就会立刻风云变幻。
当然对此刘俊义是乐见其成,自己远在颍川,正可置身事外,且自己所精炼的西园士卒也在自己身边,到时候就算朝廷有凋令也可以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这天郭嘉去往军营之中见刘俊义,言道有破波才之计,刘俊义闻言大喜,立刻请郭嘉与他同去长社住处议事。
到得府中,刘俊义急忙命人准备酒菜,自己则在书房中与郭嘉对面而坐,先谈论起当前时局与兵家之事,郭嘉见识高远,对答如流,更是让刘俊义满心欢喜。待得酒菜上齐,刘俊义亲自给郭嘉把盏,并连尽三樽以表敬意之后方才出言道:
“不瞒先生说,我这几日也在苦思破黄巾之策,奈何那波才颇能用兵,营盘守备的及其稳健,毫无破绽!除强攻外似无可行之计,若是强攻敌军人数尚在我军之上,绝非上策;可若如此相持下去对我军并无好处,我难得其解,还望先生教我!”
“黄巾之乱,自中平始,由来已有四年之久,中间多有反复,自张角毙命之后便一度偃旗息鼓!不过四方多有贼军势力,作乱不停,今次乃其反复之最盛,将军可知现今对方之首乃是何人?”郭嘉淡淡一笑,并不回答刘俊义的问题,而是反问道。
“近闻那张梁在青州坐拥号称百万之众,天下蛾贼都以其为首,此人当年便号称“人公将军”,与张角、张宝二贼为祸一时,声望极隆,如今这波才应也是张梁麾下!”
“将军既知张梁之名,可知其人若何?”郭嘉继续问道。
“在下当年在卢中郎帐下多与张角、张宝交战,对这张梁却是不甚了了,听先生所言,倒是对其知之甚详?”刘俊义答道。
“张梁此人气量狭小,睚眦必报,他能为蛾贼之首不过仰仗其二兄遗望!不得意时尚能隐忍自身,如今坐镇青州,麾下号称百万之众,又是四方来投,怎能不志得意满?嘉有一友人,当年被恶宦所害,妻离子散之下愤而投蛾贼意欲杀官报仇!因其素有勇力当年曾得张梁赏识,并手刃那恶宦得报妻儿之仇,后却是因得士卒之心而招张梁所忌,差点便丢却性命,故大难不死之下便在山中结庐隐居,不问世事,因与嘉乃是至交,其所见之事皆未隐瞒。”郭嘉缓缓说道。
“呵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生坐于颍川便对黄巾之事了如指掌,在下佩服。想来先生既对那张梁知之极深,此条计谋必也是用在他的身上,在下当洗耳恭听先生之谋!”听了郭嘉对张梁此人如此详细的叙说,刘俊义心里已有所得,便微笑言道。
“吾细听将军之言,对蛾贼战力少有提及,倒是对那贼首波才颇为推许。将军久经沙场,常与战阵之上扬威,素有知兵之名,想来能得将军看重之将也是不凡!在下也尝听人提及此人,多言其深通韬略、善晓兵机,为蛾贼之中难得的良将之才,若是此人去。。。”郭嘉说道这里故意一停顿,眼光望向刘俊义,似有问意。
“若是此人去,则颍川黄巾便再多一倍也不足惧哉,先生若能设法让波才不能执掌颍川黄巾,则破敌复地之日就在眼前,先生也可因此而立下奇功!”刘俊义接言说道,同时眼中更见期待之色。
“将军可先造留言与黄巾军中,言道波此有不臣之心,欲率众投效大汉,目前正在与皇甫将军密议此事,故颍川一线汉军并无强烈攻势,只在拖延时间。那张梁虽用波才为帅,却不能尽信之,其身边必有张梁细作,到时将军还可请皇甫将军修书一封,言及此事,并与重要之处故意抹去些字迹,如此双管其下,那张梁对波才定会猜忌!以他秉性,必会换人以代波才之职,到时候蛾贼军心浮动便是我军破敌的良机。”郭嘉堪堪道来,正是反间之法。
“恩,这不是曹操抹书间韩遂吗?这么早就用上了?不过若那张梁真如郭嘉所言,此计成功可能极大,自己与皇甫、卢植二位将军所虑者不过波才也,此人一去,颍川战事定无忧矣!”听了郭嘉的计策,刘宇脑海中反复思量,觉得可行xing非常之大,当下欣喜言道:
“先生果然妙计,此番若能大破黄巾,收复颍川,先生实乃首功!在下这便带先生去见过皇甫与卢植二位将军,详述此计。
卢植来后问起刘俊义当日如何厮杀,众人皆实言相告,卢中郎也是击节赞叹刘俊义时机运用之妙,骑军指挥之精!现汉军士气大涨,不过波才营盘也是守得极为坚实,几次强攻不下后只能再谋良机。
颍川被波才黄巾所占之后,各世家纷纷迁来长社暂避,因此此时长社可说是士子云集,对此刘俊义自是大感兴趣,一旦战事有闲便立刻派人打探消息,寻访二荀与陈群等人。
得到的消息令他喜忧参半,陈群此人并无半点消息,但荀家就暂居在这长社城中。刘俊义闻言大喜,立刻备下厚礼上门拜访,接待他的乃是“荀氏八龙”之一的荀爽,此时他也正巧待在家中。
可拜访的结果却让刘俊义大失所望,荀爽表面上十分客气,对刘俊义赞赏有加,可刘俊义却在他的眼神之中看出了大世家对自己这种武将的一丝不屑。不过他心中也有一定的准备,虽说自己最近声名颇著,此番又大破波才与城下,可他的这些名声却不是被大世家所看重的,他们所看重的是那种累世传下来的人脉关系,便是乱世他们也希望家中的优秀年轻子弟可以投效这样的人物,在这点上曹操就是一个符合他们选择的例子,怪不得在历史上他可得颍川人才之盛!
荀爽虽未名言,可与刘俊义在言谈中已经明确无误的表达了这一层意思,这刘俊义虽说勇冠三军、声名远播,可在他们眼中也不过就是个有点能耐的纨绔罢了,没有丝毫底蕴可言!最终刘俊义也没能见到他心仪已久的荀?与荀攸二人。
当然刘俊义不会因此而放弃寻访人才,一来寒门士子中也有翘楚之辈,二来只要在乱世中建立一定的实力与威望,便可转变那些大世家的看法。此次的冷遇也更坚定了刘俊义要建功立业的决心,小看我刘俊义刘云龙的人以后一定会后悔,自己还是需要更强的实力。
不管怎么说此次拜访荀家也多少让刘俊义有点憋闷,战场便成了他发泄的地方,双方大军对峙,暂时都是无懈可击,刘俊义便每天带领士卒前往敌方阵前挑战,卢植与皇甫嵩举得此举对于提升士气有益,因此并不加以阻拦!一开始黄巾军还有人出来迎战,可被刘俊义斩了数人之后,波才心知再派人出战也不过是图降己方士气罢了,因此严令只要刘俊义来骂阵,所有将领一律不许出战。
对方老鼠不出洞,刘俊义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总不能天天去阵前骂战,无事时便在长社城中住处与郭嘉商议破黄巾之策,不过即使以郭嘉之能面对龟缩一团的波才黄巾军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良策!当然两人不会忘记打探洛阳城中的动静,据“龙耳”回报,随着天子的病情逐渐恶化,何进与蹇硕之间的矛盾也摆上了明面,立嗣自然成为争论的焦点,奇怪的是张让与赵忠此时却是一起沉寂!当然由于前线战局尚不明朗,二人之间还保持着相对的克制,不过刘俊义与郭嘉一致认为一旦颍川战事有利于汉军,洛阳就会立刻风云变幻。
当然对此刘俊义是乐见其成,自己远在颍川,正可置身事外,且自己所精炼的西园士卒也在自己身边,到时候就算朝廷有凋令也可以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这天郭嘉去往军营之中见刘俊义,言道有破波才之计,刘俊义闻言大喜,立刻请郭嘉与他同去长社住处议事。
到得府中,刘俊义急忙命人准备酒菜,自己则在书房中与郭嘉对面而坐,先谈论起当前时局与兵家之事,郭嘉见识高远,对答如流,更是让刘俊义满心欢喜。待得酒菜上齐,刘俊义亲自给郭嘉把盏,并连尽三樽以表敬意之后方才出言道:
“不瞒先生说,我这几日也在苦思破黄巾之策,奈何那波才颇能用兵,营盘守备的及其稳健,毫无破绽!除强攻外似无可行之计,若是强攻敌军人数尚在我军之上,绝非上策;可若如此相持下去对我军并无好处,我难得其解,还望先生教我!”
“黄巾之乱,自中平始,由来已有四年之久,中间多有反复,自张角毙命之后便一度偃旗息鼓!不过四方多有贼军势力,作乱不停,今次乃其反复之最盛,将军可知现今对方之首乃是何人?”郭嘉淡淡一笑,并不回答刘俊义的问题,而是反问道。
“近闻那张梁在青州坐拥号称百万之众,天下蛾贼都以其为首,此人当年便号称“人公将军”,与张角、张宝二贼为祸一时,声望极隆,如今这波才应也是张梁麾下!”
“将军既知张梁之名,可知其人若何?”郭嘉继续问道。
“在下当年在卢中郎帐下多与张角、张宝交战,对这张梁却是不甚了了,听先生所言,倒是对其知之甚详?”刘俊义答道。
“张梁此人气量狭小,睚眦必报,他能为蛾贼之首不过仰仗其二兄遗望!不得意时尚能隐忍自身,如今坐镇青州,麾下号称百万之众,又是四方来投,怎能不志得意满?嘉有一友人,当年被恶宦所害,妻离子散之下愤而投蛾贼意欲杀官报仇!因其素有勇力当年曾得张梁赏识,并手刃那恶宦得报妻儿之仇,后却是因得士卒之心而招张梁所忌,差点便丢却性命,故大难不死之下便在山中结庐隐居,不问世事,因与嘉乃是至交,其所见之事皆未隐瞒。”郭嘉缓缓说道。
“呵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生坐于颍川便对黄巾之事了如指掌,在下佩服。想来先生既对那张梁知之极深,此条计谋必也是用在他的身上,在下当洗耳恭听先生之谋!”听了郭嘉对张梁此人如此详细的叙说,刘俊义心里已有所得,便微笑言道。
“吾细听将军之言,对蛾贼战力少有提及,倒是对那贼首波才颇为推许。将军久经沙场,常与战阵之上扬威,素有知兵之名,想来能得将军看重之将也是不凡!在下也尝听人提及此人,多言其深通韬略、善晓兵机,为蛾贼之中难得的良将之才,若是此人去。。。”郭嘉说道这里故意一停顿,眼光望向刘俊义,似有问意。
“若是此人去,则颍川黄巾便再多一倍也不足惧哉,先生若能设法让波才不能执掌颍川黄巾,则破敌复地之日就在眼前,先生也可因此而立下奇功!”刘俊义接言说道,同时眼中更见期待之色。
“将军可先造留言与黄巾军中,言道波此有不臣之心,欲率众投效大汉,目前正在与皇甫将军密议此事,故颍川一线汉军并无强烈攻势,只在拖延时间。那张梁虽用波才为帅,却不能尽信之,其身边必有张梁细作,到时将军还可请皇甫将军修书一封,言及此事,并与重要之处故意抹去些字迹,如此双管其下,那张梁对波才定会猜忌!以他秉性,必会换人以代波才之职,到时候蛾贼军心浮动便是我军破敌的良机。”郭嘉堪堪道来,正是反间之法。
“恩,这不是曹操抹书间韩遂吗?这么早就用上了?不过若那张梁真如郭嘉所言,此计成功可能极大,自己与皇甫、卢植二位将军所虑者不过波才也,此人一去,颍川战事定无忧矣!”听了郭嘉的计策,刘宇脑海中反复思量,觉得可行xing非常之大,当下欣喜言道:
“先生果然妙计,此番若能大破黄巾,收复颍川,先生实乃首功!在下这便带先生去见过皇甫与卢植二位将军,详述此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