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族主义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这所指的正是古典中国最典型的两个特征,礼制社会和民族服饰汉服,极大地区别了中原民族和周边民族,而最原始的民族主义——华夷之辨,也是以此为基础,孔子为此也说过,“微管仲,吾等披发左衽矣”。
但这种原始的民族主义有一个重大缺陷,那就是重文化认同,而轻忽了血脉认同。
并不是说古代人不重视血脉认同,恰恰相反,汉人从其诸夏祖先开始就极为重视血脉的延续和纯洁,但这种如同空气呼吸一样的生物自然习性,也就没有必要那么突出地说了,只在做的时候表明人们对民族血脉纯度的重视:对祖先的祭奠,谱写家谱,给异族冠以蛮、戎、夷、狄、胡等明显区别于诸夏人的称呼……
而汉人及其祖先对纯血血脉的重视还表现在词汇上,正因为重视血脉,汉语中才会有“背宗忘祖”、“数典忘宗”之类的词汇,并且骂人的话中,“野种”、“杂种”等才属于最难听污秽的词汇。
但是,诸夏和后继的汉人一惯强势先进,使得这种血脉认同就不像文化认同那般需要强调了,这导致了文化认同提得好像比血脉认同多——因为没有必要。
当然,文化认同的强调超过血脉认同,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儒家学说的上位。
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说确立了正统地位,这种学说说不上不好,相反,在古代而言,是相当出色的学问,尤其是大一统思想。奠定了中国的大一统传统。
可是,儒家学说中有一个思想,名曰“大同”。
这个思想本质上是好的,可问题在于,太过超前,可以看做是古代的“多元文化政策”一类存在,也正是这个思想,将汉族逐渐忽悠瘸了。
随着儒家学问的僵化,儒臣从古儒逐渐变成了对统治者妥协的犬儒、腐儒,尤其是异族入侵后。腐儒、犬儒对异族统治者的投降,在异族统治者的支持下,这些可以冠之以“汉奸”之名的儒家败类学者就根据儒家“大同”的梦想编织出了一箩筐的谎言,为他们的异族主子正名,以显示异族统治汉族的正当性——换句话说,这帮龟孙不仅自己当奴才,还要忽悠所有汉人一起当奴才。
可悲的是,因为时代的限制,以及儒家学说在中国大地上处于正统地位太久。这些汉奸又得到了异族统治者支持,反对者又统统被“文字狱”之类的方式干掉或者镇压了,没有人反驳之下,真正的是谎言千遍也成真理。做得最绝的就是满清了。
但“文化认同”这种存在的基础,终究是“民族”,而“民族”这种存在的基础,还在于“血缘”。
所以。当以血脉认同为基础的现代民族主义学说传入东方后,被儒家忽悠得瘸了的汉族终于重新重视起“血脉认同”来,又有近现代外敌压迫。终于,新式的血脉认同为基础的民族主义完胜了犬儒的“文化认同论”,血浓于水的汉人将假惺惺举着“孝悌大义”的满清统治者踢了个稀巴烂,让他们滚到了应该待着的地位去了。
当然,文化认同并没有因此从汉族中消失,而是逐渐恢复了其原本的样貌,那就是和外族不同的风俗习惯作为民族特有的特征。
因此,汉族的认同就成了血脉和文化的双重认同。
至于古典中国时代文化认同的两个要件——礼制和汉服,前者因为中国的与时俱进,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而后者则非常可惜,因为满清的剃发易服,造成了数千年传承的汉服被人为地制造了传承断层,以至于到了现代社会,还有无知的人说着无知的话语,说汉服是被时代淘汰。
但稍稍让人安慰的是,随着外国强势文化入侵,当人们发现,中国近现代学习西方的文化在缺乏抵抗力的同时,自己的古典传统文化却有着更强大的抵抗力,如汉服,就有人在努力进行复兴。
这不仅是一种民族辨识的标志,也是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这是在从西式审美为尊的服装、时尚相关产业中,搏杀出中国自己的产业结构的伟大努力——要知道,西方式审美霸权之下,话语权在西方企业,这使得两片布制成的衣物就能卖出天价,而利润大头全归西方,若是中国自身的服饰体系能够复兴,将等同于从西方相关产业中夺得大块蛋糕,那代表的是审美的标准和市场!
不过,汉服复兴运动却碰到了一个和艾诺面对荀彧时一样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将古典服饰切入现代生活,从体现社会阶层的作用,真正变成体现一个民族审美和民族特征的作用,换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如何让汉服符合现实潮流问题。
而最终,艾诺和汉服改良者们意见一致,那就是将汉服分为正装和时装,正装循古制,时装更加自由、时尚,而从改良效果来看,回应还不错,领地内的领民们都很喜欢,当然,荀彧等儒家士子相对难以接受一点,不过荀彧这样的儒士有一点很强,那就是对新事物还是很能接受的。
事实上,儒者完全顽固僵化是满清时代的事情,在明朝时期,虽然八股取士制度使得儒者的思想比前朝相对狭隘,但还达不到满清那种榆木脑袋的愚蠢境地,这使得明朝时期依旧有大量进步现象存在,明朝士大夫在明末更是掀起过西学东渐的运动。
所以,当最后艾诺祭出民族主义学说,以及与时俱进的理论后,荀彧接受了艾诺的解释,只是希望艾诺的步子放得稳一点,改良最好以朴素、大气、飘逸等良性改良为上,性感、色情则为下。
艾诺却也是这个主意,毕竟他见惯了中国受西方文化冲击过甚产生的巨大问题,对那种道德沦丧和社会风气的糟糕性也是心有余悸的。
至于礼仪司的腐儒?谁管他们。(未完待续。。)
这所指的正是古典中国最典型的两个特征,礼制社会和民族服饰汉服,极大地区别了中原民族和周边民族,而最原始的民族主义——华夷之辨,也是以此为基础,孔子为此也说过,“微管仲,吾等披发左衽矣”。
但这种原始的民族主义有一个重大缺陷,那就是重文化认同,而轻忽了血脉认同。
并不是说古代人不重视血脉认同,恰恰相反,汉人从其诸夏祖先开始就极为重视血脉的延续和纯洁,但这种如同空气呼吸一样的生物自然习性,也就没有必要那么突出地说了,只在做的时候表明人们对民族血脉纯度的重视:对祖先的祭奠,谱写家谱,给异族冠以蛮、戎、夷、狄、胡等明显区别于诸夏人的称呼……
而汉人及其祖先对纯血血脉的重视还表现在词汇上,正因为重视血脉,汉语中才会有“背宗忘祖”、“数典忘宗”之类的词汇,并且骂人的话中,“野种”、“杂种”等才属于最难听污秽的词汇。
但是,诸夏和后继的汉人一惯强势先进,使得这种血脉认同就不像文化认同那般需要强调了,这导致了文化认同提得好像比血脉认同多——因为没有必要。
当然,文化认同的强调超过血脉认同,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儒家学说的上位。
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说确立了正统地位,这种学说说不上不好,相反,在古代而言,是相当出色的学问,尤其是大一统思想。奠定了中国的大一统传统。
可是,儒家学说中有一个思想,名曰“大同”。
这个思想本质上是好的,可问题在于,太过超前,可以看做是古代的“多元文化政策”一类存在,也正是这个思想,将汉族逐渐忽悠瘸了。
随着儒家学问的僵化,儒臣从古儒逐渐变成了对统治者妥协的犬儒、腐儒,尤其是异族入侵后。腐儒、犬儒对异族统治者的投降,在异族统治者的支持下,这些可以冠之以“汉奸”之名的儒家败类学者就根据儒家“大同”的梦想编织出了一箩筐的谎言,为他们的异族主子正名,以显示异族统治汉族的正当性——换句话说,这帮龟孙不仅自己当奴才,还要忽悠所有汉人一起当奴才。
可悲的是,因为时代的限制,以及儒家学说在中国大地上处于正统地位太久。这些汉奸又得到了异族统治者支持,反对者又统统被“文字狱”之类的方式干掉或者镇压了,没有人反驳之下,真正的是谎言千遍也成真理。做得最绝的就是满清了。
但“文化认同”这种存在的基础,终究是“民族”,而“民族”这种存在的基础,还在于“血缘”。
所以。当以血脉认同为基础的现代民族主义学说传入东方后,被儒家忽悠得瘸了的汉族终于重新重视起“血脉认同”来,又有近现代外敌压迫。终于,新式的血脉认同为基础的民族主义完胜了犬儒的“文化认同论”,血浓于水的汉人将假惺惺举着“孝悌大义”的满清统治者踢了个稀巴烂,让他们滚到了应该待着的地位去了。
当然,文化认同并没有因此从汉族中消失,而是逐渐恢复了其原本的样貌,那就是和外族不同的风俗习惯作为民族特有的特征。
因此,汉族的认同就成了血脉和文化的双重认同。
至于古典中国时代文化认同的两个要件——礼制和汉服,前者因为中国的与时俱进,被扫进了历史垃圾堆,而后者则非常可惜,因为满清的剃发易服,造成了数千年传承的汉服被人为地制造了传承断层,以至于到了现代社会,还有无知的人说着无知的话语,说汉服是被时代淘汰。
但稍稍让人安慰的是,随着外国强势文化入侵,当人们发现,中国近现代学习西方的文化在缺乏抵抗力的同时,自己的古典传统文化却有着更强大的抵抗力,如汉服,就有人在努力进行复兴。
这不仅是一种民族辨识的标志,也是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这是在从西式审美为尊的服装、时尚相关产业中,搏杀出中国自己的产业结构的伟大努力——要知道,西方式审美霸权之下,话语权在西方企业,这使得两片布制成的衣物就能卖出天价,而利润大头全归西方,若是中国自身的服饰体系能够复兴,将等同于从西方相关产业中夺得大块蛋糕,那代表的是审美的标准和市场!
不过,汉服复兴运动却碰到了一个和艾诺面对荀彧时一样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将古典服饰切入现代生活,从体现社会阶层的作用,真正变成体现一个民族审美和民族特征的作用,换句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如何让汉服符合现实潮流问题。
而最终,艾诺和汉服改良者们意见一致,那就是将汉服分为正装和时装,正装循古制,时装更加自由、时尚,而从改良效果来看,回应还不错,领地内的领民们都很喜欢,当然,荀彧等儒家士子相对难以接受一点,不过荀彧这样的儒士有一点很强,那就是对新事物还是很能接受的。
事实上,儒者完全顽固僵化是满清时代的事情,在明朝时期,虽然八股取士制度使得儒者的思想比前朝相对狭隘,但还达不到满清那种榆木脑袋的愚蠢境地,这使得明朝时期依旧有大量进步现象存在,明朝士大夫在明末更是掀起过西学东渐的运动。
所以,当最后艾诺祭出民族主义学说,以及与时俱进的理论后,荀彧接受了艾诺的解释,只是希望艾诺的步子放得稳一点,改良最好以朴素、大气、飘逸等良性改良为上,性感、色情则为下。
艾诺却也是这个主意,毕竟他见惯了中国受西方文化冲击过甚产生的巨大问题,对那种道德沦丧和社会风气的糟糕性也是心有余悸的。
至于礼仪司的腐儒?谁管他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