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 禅让
回来后的召见了自己的情报官员,查看了最近的情报。
在他离去的这不到两个月时间,宋朝可热闹了。
山东、湖北、云南等地一一出现了乱象,江南那边依旧乱的可以,慕容复倾尽了全力,死死的把守着苏扬两州,不让宋兵越雷池半步。
不久前,宋兵也对关中发起了冲击,可在萧峰的守卫下,依次把宋兵打退,让他们无功而返。
当然,若说最大的变化,还是关中的氛围。在的计划下,参谋会议深入关中大地,自上而下,从他这位大元帅到地方县令,都有一个参谋局,共同参赞政、军事物,而按照他留下的计划,关中的休养生息也进行的不错,大量的物资被下方到农村,随同一起的还有扎根到农村的学员。
一句话,的谋划已经在关中开花,就等着结果了。
京兆府政事殿中,萧峰很是高兴的拍着的肩膀,道:“二弟,你可算回来了。这些日子,大哥可是忙的脚不沾地啊。”
微微一笑,道:“大哥,我这么做也是为了你好啊。俗话说,大隐隐于市,你这位大侠成了关中老大,就是大隐了。”
“你就乱扯吧。”萧峰苦笑,“若不是你小子想要出去了,大哥岂会受这个苦?”
摇摇头,正色道:“大哥,我跟你说掏心窝子的话。一开始,我也只是打算护卫一方,可到了现在,轮不到兄弟我退缩了。大哥,我希望你帮我。”他一脸认真,眼中也满是真诚。
萧峰闭嘴不语,脸有苦涩,道:“二弟,你又不是不知,大哥我不是宋人啊!”
“大哥,宋人、辽人又有何区别?都是人啊!不同的只是大家分属。你看大宋境内,还不是有许多其他民族。”握住萧峰的手,动情道:“大哥,你相信我,兄弟不是为了当什么皇帝,我只是想要给大家一个好的生活。而且这次出去我有了想法,我打算废掉家族式的皇帝,改为禅让式。”
“禅让……”萧峰惊呼一声,诧异道:“兄弟,你不会是想要学习三皇五帝吧?”
点头,道:“不错。小弟就是想要学三皇五帝。大哥也知,一个国家,不管开国君主如何精明,他的后代必定会出现昏庸之君,这是家族式皇帝无法避免的。可禅让式不同,你没有能力,就无法成为皇帝。大哥也知道我的参谋部。我初建立参谋部,只是为了培养人才,可后来看参谋部好用,便想到集众人之力,共同建造关中。如今看来,非常不错。我打算,把参谋部一分为二,化作政事局与军事局,把军、政分开。两者外,再成立一个后勤部,掌管天下物资,制衡两者。如此,他们谁都不具备了叛乱能力。”
“大哥,你觉得如何?”
萧峰神色凝重,问道:“二弟,你给大哥说说它们的具体职责。”
神采飞扬的解释道:“政事局,就是统管天下政事所在,其内可划分部堂,把各种功能单一分开,如教育、礼仪、民事、农事、水利等等,各部堂一个部长,两个副部长,可入政事局,共同商定天下大事。军事局,便是军队代表,商议军队之事。而后勤部就是两者的桥梁与制衡。后勤部掌管天下物资,握着军队的咽喉,让他们没有叛乱的资本。同样,他们也掌管政事局的财政,让他们不可胡来。而为了平衡政事局与军事局,后勤部的官员可在两者中合并而成。”
细细的解释着,他总结自己不多的政事经验,又结合这些日子得来的教训、总结,归纳了一条自己的朝廷官制。
在这些之外,他还把法律特意拿了出来,以御史掌法,参谋监法,县令用法,结合成小的三权分立。
总之一句话,把三权分立用的很彻底,让三方互不统属,互相监督。如此可最大限度的杜绝各种贪污犯罪事件,而给百姓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
另外,还废掉了奴仆关系,以契约代替,彻底释放百姓的生产力。
他的这些东西,萧峰许多都不同,一次又一次的发问,也不厌其烦的回答,一些他考虑不周的地方也在二人的问答中得到解决。
而最让萧峰在意的,大概就是的民族平等政策了。
这方面,他的主意不多,可对比这里的人来说,他的办法还是不错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军队的控制。在少数民族地区,他建议形成以汉族为主,其他民族为辅的军队,这样,少数民族没了军队,自然就没了反叛的资本。同样的,为了不让少数民族有矮人一头的想法,他还提出建立专门的少数民族部队,只是他们服役的地方却不能在少数民族地区。
二人足足谈了半天一夜,依旧意尤未足,精神亢奋。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中,与萧峰都在召集官员、参谋部人员,商讨的这份大略的可行性与实时性。半月后,参谋部一分为二,不足人数又从下方政官、军官中选拔而出,成立了政事局与军事局。至于二者下属的部门,就不再一一叙述了。
经过大约三个月的改造,关中官员体制焕然一新,参谋部也遍地开花,在各县、各镇正规了起来。而下达到村子中,却是利用村中有名望的老者为村长,选有才干的年轻人配合下方学员为参谋,共同管理村庄,谋求发展。
同时,军队也完全了新一轮的扩军、整编,整个关中地区的军队被分作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战兵,是专门的军队,有三万人,直属大元帅府与军事局;第二部分辅兵,属各地军区,维护地方统治,守护边防;第三部分,预备役,包裹军区内的新兵与地方民兵。
战兵就是一把利刃,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战斗,故战兵一整编好,就下达了第一个任务——攻占兴元府,即汉中。
以前,就放出了游击队,在兴元府、四川等地活动,其他地方也有,为的就是让整个大宋乱起来,给关中发展争取时间。
如今,关中抵定,发展走上正规,游击队也多少有了规模,大军也该动一动了。
在萧峰的统领下,两万战兵、三万辅兵直扑兴元府,在游击队的里应外合下,汉中大部地方不战即溃,半个汉中不足十日便被纳入关中统治范围。
其后大军偶遇波澜,却依旧势如破竹,不足一月,整个汉中便被平定。
早就有命令,大军入汉的第一条命令就是扫荡那些为富不仁的大地主,对他们不需要客气。这一点,萧峰不怎么乐意,因为那杀的人太多了。可是,他不乐意也不行,因为一路就这么过来的,他们粮食、财富也都是来自这些大户人家。
就如明末的李闯,若没有这些大户,他的大军怎么可能打出“不纳粮”的口号。这些大户的富足,超乎想象。
当然,也不会把财富来源都集中在这里,那样他不成了李闯了吗?他的办法就是效仿太祖,把从大户那里得来的土地打上国家的烙印,分给农民,而一些人少地多的地方,便组建农场,派专门的人管理。如此,农业就稳了。农业一稳,其他的问题就不再是大问题,有的是时间发展、规划。
萧峰大军在前面开路,在后面组织、发展,顺带把后勤部给带了起来,供应前方大军。游击队策略不错,率先打入内部,与大军遥相呼应,可省一半的事。
在两者的联合下,萧峰率领大军横扫巴蜀,先后攻占成都、恭州,西推进到吐蕃边境,南直达大理建昌,东临长江,扩地几千里,直接把关中大地翻了两番。
在他离去的这不到两个月时间,宋朝可热闹了。
山东、湖北、云南等地一一出现了乱象,江南那边依旧乱的可以,慕容复倾尽了全力,死死的把守着苏扬两州,不让宋兵越雷池半步。
不久前,宋兵也对关中发起了冲击,可在萧峰的守卫下,依次把宋兵打退,让他们无功而返。
当然,若说最大的变化,还是关中的氛围。在的计划下,参谋会议深入关中大地,自上而下,从他这位大元帅到地方县令,都有一个参谋局,共同参赞政、军事物,而按照他留下的计划,关中的休养生息也进行的不错,大量的物资被下方到农村,随同一起的还有扎根到农村的学员。
一句话,的谋划已经在关中开花,就等着结果了。
京兆府政事殿中,萧峰很是高兴的拍着的肩膀,道:“二弟,你可算回来了。这些日子,大哥可是忙的脚不沾地啊。”
微微一笑,道:“大哥,我这么做也是为了你好啊。俗话说,大隐隐于市,你这位大侠成了关中老大,就是大隐了。”
“你就乱扯吧。”萧峰苦笑,“若不是你小子想要出去了,大哥岂会受这个苦?”
摇摇头,正色道:“大哥,我跟你说掏心窝子的话。一开始,我也只是打算护卫一方,可到了现在,轮不到兄弟我退缩了。大哥,我希望你帮我。”他一脸认真,眼中也满是真诚。
萧峰闭嘴不语,脸有苦涩,道:“二弟,你又不是不知,大哥我不是宋人啊!”
“大哥,宋人、辽人又有何区别?都是人啊!不同的只是大家分属。你看大宋境内,还不是有许多其他民族。”握住萧峰的手,动情道:“大哥,你相信我,兄弟不是为了当什么皇帝,我只是想要给大家一个好的生活。而且这次出去我有了想法,我打算废掉家族式的皇帝,改为禅让式。”
“禅让……”萧峰惊呼一声,诧异道:“兄弟,你不会是想要学习三皇五帝吧?”
点头,道:“不错。小弟就是想要学三皇五帝。大哥也知,一个国家,不管开国君主如何精明,他的后代必定会出现昏庸之君,这是家族式皇帝无法避免的。可禅让式不同,你没有能力,就无法成为皇帝。大哥也知道我的参谋部。我初建立参谋部,只是为了培养人才,可后来看参谋部好用,便想到集众人之力,共同建造关中。如今看来,非常不错。我打算,把参谋部一分为二,化作政事局与军事局,把军、政分开。两者外,再成立一个后勤部,掌管天下物资,制衡两者。如此,他们谁都不具备了叛乱能力。”
“大哥,你觉得如何?”
萧峰神色凝重,问道:“二弟,你给大哥说说它们的具体职责。”
神采飞扬的解释道:“政事局,就是统管天下政事所在,其内可划分部堂,把各种功能单一分开,如教育、礼仪、民事、农事、水利等等,各部堂一个部长,两个副部长,可入政事局,共同商定天下大事。军事局,便是军队代表,商议军队之事。而后勤部就是两者的桥梁与制衡。后勤部掌管天下物资,握着军队的咽喉,让他们没有叛乱的资本。同样,他们也掌管政事局的财政,让他们不可胡来。而为了平衡政事局与军事局,后勤部的官员可在两者中合并而成。”
细细的解释着,他总结自己不多的政事经验,又结合这些日子得来的教训、总结,归纳了一条自己的朝廷官制。
在这些之外,他还把法律特意拿了出来,以御史掌法,参谋监法,县令用法,结合成小的三权分立。
总之一句话,把三权分立用的很彻底,让三方互不统属,互相监督。如此可最大限度的杜绝各种贪污犯罪事件,而给百姓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
另外,还废掉了奴仆关系,以契约代替,彻底释放百姓的生产力。
他的这些东西,萧峰许多都不同,一次又一次的发问,也不厌其烦的回答,一些他考虑不周的地方也在二人的问答中得到解决。
而最让萧峰在意的,大概就是的民族平等政策了。
这方面,他的主意不多,可对比这里的人来说,他的办法还是不错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军队的控制。在少数民族地区,他建议形成以汉族为主,其他民族为辅的军队,这样,少数民族没了军队,自然就没了反叛的资本。同样的,为了不让少数民族有矮人一头的想法,他还提出建立专门的少数民族部队,只是他们服役的地方却不能在少数民族地区。
二人足足谈了半天一夜,依旧意尤未足,精神亢奋。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中,与萧峰都在召集官员、参谋部人员,商讨的这份大略的可行性与实时性。半月后,参谋部一分为二,不足人数又从下方政官、军官中选拔而出,成立了政事局与军事局。至于二者下属的部门,就不再一一叙述了。
经过大约三个月的改造,关中官员体制焕然一新,参谋部也遍地开花,在各县、各镇正规了起来。而下达到村子中,却是利用村中有名望的老者为村长,选有才干的年轻人配合下方学员为参谋,共同管理村庄,谋求发展。
同时,军队也完全了新一轮的扩军、整编,整个关中地区的军队被分作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战兵,是专门的军队,有三万人,直属大元帅府与军事局;第二部分辅兵,属各地军区,维护地方统治,守护边防;第三部分,预备役,包裹军区内的新兵与地方民兵。
战兵就是一把利刃,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战斗,故战兵一整编好,就下达了第一个任务——攻占兴元府,即汉中。
以前,就放出了游击队,在兴元府、四川等地活动,其他地方也有,为的就是让整个大宋乱起来,给关中发展争取时间。
如今,关中抵定,发展走上正规,游击队也多少有了规模,大军也该动一动了。
在萧峰的统领下,两万战兵、三万辅兵直扑兴元府,在游击队的里应外合下,汉中大部地方不战即溃,半个汉中不足十日便被纳入关中统治范围。
其后大军偶遇波澜,却依旧势如破竹,不足一月,整个汉中便被平定。
早就有命令,大军入汉的第一条命令就是扫荡那些为富不仁的大地主,对他们不需要客气。这一点,萧峰不怎么乐意,因为那杀的人太多了。可是,他不乐意也不行,因为一路就这么过来的,他们粮食、财富也都是来自这些大户人家。
就如明末的李闯,若没有这些大户,他的大军怎么可能打出“不纳粮”的口号。这些大户的富足,超乎想象。
当然,也不会把财富来源都集中在这里,那样他不成了李闯了吗?他的办法就是效仿太祖,把从大户那里得来的土地打上国家的烙印,分给农民,而一些人少地多的地方,便组建农场,派专门的人管理。如此,农业就稳了。农业一稳,其他的问题就不再是大问题,有的是时间发展、规划。
萧峰大军在前面开路,在后面组织、发展,顺带把后勤部给带了起来,供应前方大军。游击队策略不错,率先打入内部,与大军遥相呼应,可省一半的事。
在两者的联合下,萧峰率领大军横扫巴蜀,先后攻占成都、恭州,西推进到吐蕃边境,南直达大理建昌,东临长江,扩地几千里,直接把关中大地翻了两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