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章:奖赏与大迁徙(上)
穆伦德克被朱厚照赐予了亲王的爵位,虽然他已经不是哈萨克汗国的大汗了,但是一个被灭亡的汗国的大汗能够被赐予亲王的爵位这在几千年来也是很少见的。依照大明历来的行事风格,只要以后的穆伦德克老老实实的不去想什么不该想的事情,不去做什么不该做的事情,他这一辈子在京城之中的荣华富贵什么的还是能够保证的。
而且朱厚照对于他的zì yóu也限制的很少,只要在锦衣卫的陪同之下,穆伦德克甚至能够短暂的返回哈萨克居住一段时间。
塔玛仕等一干老臣子有的跟着穆伦德克也来到了京城,并且也在朱厚照赏赐给穆伦德克的王府旁边购买了宅院,看来是要长期守护穆伦德克了,而其中有一些有真才实学,并且也不愿意就此归于平淡的人则在朱厚照的劝说之下已经返回哈萨克境内,他们以后就将在李端澄的手下做事了。
而原来哈萨克和瓦剌、鞑靼等国降兵之中的各级将领也已经找好了安置的方法,原则上他们今后将不再掌握实权,除非是确实有很高的指挥才能并且对大明有足够的忠心的才会被继续委以领兵的重任,其余的大部分将领的结局其实也和穆伦德克差不多。朱厚照没有剥夺他们的将领称号,相反到了大明之后他们还大都被按照大明的武将官职得到了或多或少的晋升。他们从今以后将大都生活在京城附近,做一个不用领兵的将领。
对于这些安排大多数的人都能够接受现实,毕竟成王败寇,失败了能够活着就已经很不错了,而对于朱厚照来说即便有些人不甘于就此沉寂想要私下里搞小动作也无妨,在京城里锦衣卫也不是吃素的。
匆匆之间,正德二年已经走过,正德三年的历史页面已经被掀开。
这一年大明度过了一个安详的新chūn,大战之后的大明似乎充满了蓬勃的升级,没有了外部的威胁。大明的活力开始逐渐的展现出来,有了朱厚照的严格要求与朝中大臣的严于律己,现在的大明正处于政治清明的时期。
而大明的百姓们也是这些的获利者,从蒙古以及哈萨克带回来的各种战利品大都被以及其的价格出让给了他们,特别是普通农家极其缺少的耕牛。更是在户部的安排之下免费发放了不少。
虽然大明依旧有很多问题。国内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仍旧不少,宁王作乱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大战似乎一触即发,但是这些问题都挡不住大明重新崛起的步伐。在时代的cháo流之前。一切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正德三年的二月初,第一个好消息传来,吏部在马文升的领导之下率先制定好了去年各项大战有功将士的奖赏名单。
吏部整整花费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参与人员多达一百多名,前前后后用来记录各项战利品、奖赏名单以及奖赏类别极其数量的纸张整整放满了一个书架。
朱厚照亲自去看了之后也不得不感叹这个任务确实是比自己预想的还要繁杂。同时也说明了吏部工作的细致认真。
上面对于有些战利品的记录已经jīng确到了一只牛羊甚至一两件普通财物的级别了,虽然难免有误差,但是做到如此地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统计完了战利品之后吏部有对各支军队上报的战功继续记录,然后再次进行考察走访以防止有人投保战功或者冒领战功。
最终将所有前期的工作都做完了之后,吏部才开始对有功将士的奖赏名单继续制定,五十多万大军,不管是战死的,受伤的,还是完好的。每个人都有记录,战功的分配也详细记录到了每一个人的身上。
对于那些低级将领与士兵的奖赏,朱厚照只是大致的看了一下,那些人数太多了,要是一个一个看估计一星期都看不完的。
他着重看的还是那些最主要将领的奖赏。其中尤以总兵以上的将领为主,最终经过朱厚照裁定,去年大战因功而被赐予国公爵位的共有两人,分别就是李端澄和袁启文。不过两人的都不是世袭罔替的国公爵位。
李端澄还好一点。现在已经年老了,如果他再次立下战功或者等他死后再次进封为世袭罔替基本上没有问题。
但是袁启文现在还太年轻了。而其他立下的诸多战功也大都有人不服气,贸然给他一个世袭罔替的爵位不但其他老国公不服,就是对袁启文自己也不利。
归根结底还是他的年龄问题,朱厚照也担心现在就把世袭罔替给他了,那以后还给他什么?王爵倒是可以,但是大明的外姓王爵都是死后才可以册封的,比如当年的大将军徐达,也是死了之后才被册封为王爵的。
在哈萨克的李端澄如何反应不知道,但是最起码就袁启文得知之后的反应来看,他还是能够安然接受这个册封的,他也知道走到他那一步了,最需要的是稳当,而不是快速。
除了这两个国公之外,其余的诸多将领之中被册封为侯爵的多大十八人之多,伯爵更是有二十多人。
伯爵之下大明不再设立爵位,所以其余的有功将领则大多获得了财物以及官职上面的奖赏,也算是对于他们的一种补偿吧。
这份涉及数十万人的奖赏颁布之后,便由吏部和兵部两个部门联合起来落实,同时为了防止有人因为对奖赏不满却又无法说出来憋在心里导致更大的不满,在三个月之内凡是有不满的人尽皆可以秘密上书,到时候就将由朱厚照亲自为他们的战功与奖赏进行审核。
而锦衣卫以及都察院的人也出动了不少的人马,奖赏当中不但涉及到了大量的爵位与官职,还设计到了大量的财物奖赏,为了让属于每一个人的奖赏全额的发放,必要的监督是不可或缺的。
而在半个月之后,内阁和户部那里也传来了好消息,用了比吏部多了半个月的时间,内阁和户部也联合起来定制出来了一份有关大规模迁移民众的纲要。
这件事情朱厚照比有关将士的奖赏更加重视,从内阁和户部开始伊始,朱厚照就经常前去查看工作的进度,并且还时不时的把自己的一些结合后代的想法加了进去。
制作这份纲要比吏部的工作还要大的多了,因为它所涉及到的人数、物资更多以及情况也更加的复杂,特别是其中户部来专门派人冒着严寒跑到漠北等地以及哈萨克去查探当地的地质地貌等情况。
历时三个半月,这份以自愿为原则,以利益诱导为主导的迁徙计划终于制作完成,它所涉及的人数多达百万人以上,而且这还只是迁徙的人数,还不包括因为他们而受到影响的人数。
同时涉及的区域也是不但包括了漠南、漠北蒙古,哈萨克等地,更是包括了大明各地的。
这一次的迁徙虽然是自愿为主,不过经过估算之后,内阁和户部也认为最后参与的人数将以山西和京畿为主,其次的就是陕西、河南、山东等地了,不过估计辽东以及南方也会有人加入到这个行列来。
而这些人之后大都将迁徙到漠北蒙古和哈萨克等地,这些地方是大明将要直接设置官府的地方,也是大明归化的主要地方。而大都赏赐给了其他民族的漠南蒙古虽然大明不能够直接把官府设置到基层,但是处于长远考虑,也将向那里迁徙少量的百姓。
预计虽然其他部落会稍微有点抵触,但是问题并不会太大。
整个迁徙工作将从正德三年的五月开始,届时参与的部门也不单单是内阁和户部了,就连吏部、兵部、礼部、工部和刑部等其余五个部门也将参与进来。
内阁在未来几年的迁徙之后将负责统筹工作,而户部则负责各种所需后勤物资的统计以及分发工作。
同时户部和工部还要联合起来对迁徙到外面的百姓进行各方面的培训以及所需农具的分发,在蒙古草原上面永远不可能展开大规模的农业,放牧业就是那里的主流,所以新去的百姓必须要在户部和工部的知道之下学习放牧的本领。而且最开始所需要的钱粮、工具等也都将由他们发放。而在哈萨克未来则将走上农业和放牧业并重的道路。
吏部则需要根据未来当地各个地方所居住居民的不同来进行官府的设置,而刑部则在前期亲自派人员过去负责当地的刑法,礼部就要负责教化的工作了,不但是迁徙过去的大明百姓,就是当地的其他人的教化工作也要礼部负责。
至于兵部的任务则就最为简单,保证所有人的安全。
“继续最后一次审查,明天就拿到朝堂之上讨论一下,通过了就颁发下去吧。”看完之后,朱厚照说道。
第二天,内阁把这份三个多月制定的迁徙计划拿到了朝堂之上,不出意外在朱厚照已经同意了前提之下,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波折,这份计划获得了几乎一致的通过。
而且朱厚照对于他的zì yóu也限制的很少,只要在锦衣卫的陪同之下,穆伦德克甚至能够短暂的返回哈萨克居住一段时间。
塔玛仕等一干老臣子有的跟着穆伦德克也来到了京城,并且也在朱厚照赏赐给穆伦德克的王府旁边购买了宅院,看来是要长期守护穆伦德克了,而其中有一些有真才实学,并且也不愿意就此归于平淡的人则在朱厚照的劝说之下已经返回哈萨克境内,他们以后就将在李端澄的手下做事了。
而原来哈萨克和瓦剌、鞑靼等国降兵之中的各级将领也已经找好了安置的方法,原则上他们今后将不再掌握实权,除非是确实有很高的指挥才能并且对大明有足够的忠心的才会被继续委以领兵的重任,其余的大部分将领的结局其实也和穆伦德克差不多。朱厚照没有剥夺他们的将领称号,相反到了大明之后他们还大都被按照大明的武将官职得到了或多或少的晋升。他们从今以后将大都生活在京城附近,做一个不用领兵的将领。
对于这些安排大多数的人都能够接受现实,毕竟成王败寇,失败了能够活着就已经很不错了,而对于朱厚照来说即便有些人不甘于就此沉寂想要私下里搞小动作也无妨,在京城里锦衣卫也不是吃素的。
匆匆之间,正德二年已经走过,正德三年的历史页面已经被掀开。
这一年大明度过了一个安详的新chūn,大战之后的大明似乎充满了蓬勃的升级,没有了外部的威胁。大明的活力开始逐渐的展现出来,有了朱厚照的严格要求与朝中大臣的严于律己,现在的大明正处于政治清明的时期。
而大明的百姓们也是这些的获利者,从蒙古以及哈萨克带回来的各种战利品大都被以及其的价格出让给了他们,特别是普通农家极其缺少的耕牛。更是在户部的安排之下免费发放了不少。
虽然大明依旧有很多问题。国内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仍旧不少,宁王作乱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大战似乎一触即发,但是这些问题都挡不住大明重新崛起的步伐。在时代的cháo流之前。一切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正德三年的二月初,第一个好消息传来,吏部在马文升的领导之下率先制定好了去年各项大战有功将士的奖赏名单。
吏部整整花费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参与人员多达一百多名,前前后后用来记录各项战利品、奖赏名单以及奖赏类别极其数量的纸张整整放满了一个书架。
朱厚照亲自去看了之后也不得不感叹这个任务确实是比自己预想的还要繁杂。同时也说明了吏部工作的细致认真。
上面对于有些战利品的记录已经jīng确到了一只牛羊甚至一两件普通财物的级别了,虽然难免有误差,但是做到如此地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统计完了战利品之后吏部有对各支军队上报的战功继续记录,然后再次进行考察走访以防止有人投保战功或者冒领战功。
最终将所有前期的工作都做完了之后,吏部才开始对有功将士的奖赏名单继续制定,五十多万大军,不管是战死的,受伤的,还是完好的。每个人都有记录,战功的分配也详细记录到了每一个人的身上。
对于那些低级将领与士兵的奖赏,朱厚照只是大致的看了一下,那些人数太多了,要是一个一个看估计一星期都看不完的。
他着重看的还是那些最主要将领的奖赏。其中尤以总兵以上的将领为主,最终经过朱厚照裁定,去年大战因功而被赐予国公爵位的共有两人,分别就是李端澄和袁启文。不过两人的都不是世袭罔替的国公爵位。
李端澄还好一点。现在已经年老了,如果他再次立下战功或者等他死后再次进封为世袭罔替基本上没有问题。
但是袁启文现在还太年轻了。而其他立下的诸多战功也大都有人不服气,贸然给他一个世袭罔替的爵位不但其他老国公不服,就是对袁启文自己也不利。
归根结底还是他的年龄问题,朱厚照也担心现在就把世袭罔替给他了,那以后还给他什么?王爵倒是可以,但是大明的外姓王爵都是死后才可以册封的,比如当年的大将军徐达,也是死了之后才被册封为王爵的。
在哈萨克的李端澄如何反应不知道,但是最起码就袁启文得知之后的反应来看,他还是能够安然接受这个册封的,他也知道走到他那一步了,最需要的是稳当,而不是快速。
除了这两个国公之外,其余的诸多将领之中被册封为侯爵的多大十八人之多,伯爵更是有二十多人。
伯爵之下大明不再设立爵位,所以其余的有功将领则大多获得了财物以及官职上面的奖赏,也算是对于他们的一种补偿吧。
这份涉及数十万人的奖赏颁布之后,便由吏部和兵部两个部门联合起来落实,同时为了防止有人因为对奖赏不满却又无法说出来憋在心里导致更大的不满,在三个月之内凡是有不满的人尽皆可以秘密上书,到时候就将由朱厚照亲自为他们的战功与奖赏进行审核。
而锦衣卫以及都察院的人也出动了不少的人马,奖赏当中不但涉及到了大量的爵位与官职,还设计到了大量的财物奖赏,为了让属于每一个人的奖赏全额的发放,必要的监督是不可或缺的。
而在半个月之后,内阁和户部那里也传来了好消息,用了比吏部多了半个月的时间,内阁和户部也联合起来定制出来了一份有关大规模迁移民众的纲要。
这件事情朱厚照比有关将士的奖赏更加重视,从内阁和户部开始伊始,朱厚照就经常前去查看工作的进度,并且还时不时的把自己的一些结合后代的想法加了进去。
制作这份纲要比吏部的工作还要大的多了,因为它所涉及到的人数、物资更多以及情况也更加的复杂,特别是其中户部来专门派人冒着严寒跑到漠北等地以及哈萨克去查探当地的地质地貌等情况。
历时三个半月,这份以自愿为原则,以利益诱导为主导的迁徙计划终于制作完成,它所涉及的人数多达百万人以上,而且这还只是迁徙的人数,还不包括因为他们而受到影响的人数。
同时涉及的区域也是不但包括了漠南、漠北蒙古,哈萨克等地,更是包括了大明各地的。
这一次的迁徙虽然是自愿为主,不过经过估算之后,内阁和户部也认为最后参与的人数将以山西和京畿为主,其次的就是陕西、河南、山东等地了,不过估计辽东以及南方也会有人加入到这个行列来。
而这些人之后大都将迁徙到漠北蒙古和哈萨克等地,这些地方是大明将要直接设置官府的地方,也是大明归化的主要地方。而大都赏赐给了其他民族的漠南蒙古虽然大明不能够直接把官府设置到基层,但是处于长远考虑,也将向那里迁徙少量的百姓。
预计虽然其他部落会稍微有点抵触,但是问题并不会太大。
整个迁徙工作将从正德三年的五月开始,届时参与的部门也不单单是内阁和户部了,就连吏部、兵部、礼部、工部和刑部等其余五个部门也将参与进来。
内阁在未来几年的迁徙之后将负责统筹工作,而户部则负责各种所需后勤物资的统计以及分发工作。
同时户部和工部还要联合起来对迁徙到外面的百姓进行各方面的培训以及所需农具的分发,在蒙古草原上面永远不可能展开大规模的农业,放牧业就是那里的主流,所以新去的百姓必须要在户部和工部的知道之下学习放牧的本领。而且最开始所需要的钱粮、工具等也都将由他们发放。而在哈萨克未来则将走上农业和放牧业并重的道路。
吏部则需要根据未来当地各个地方所居住居民的不同来进行官府的设置,而刑部则在前期亲自派人员过去负责当地的刑法,礼部就要负责教化的工作了,不但是迁徙过去的大明百姓,就是当地的其他人的教化工作也要礼部负责。
至于兵部的任务则就最为简单,保证所有人的安全。
“继续最后一次审查,明天就拿到朝堂之上讨论一下,通过了就颁发下去吧。”看完之后,朱厚照说道。
第二天,内阁把这份三个多月制定的迁徙计划拿到了朝堂之上,不出意外在朱厚照已经同意了前提之下,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波折,这份计划获得了几乎一致的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