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方秀才居乡传说
岁试过后没几天,方应物方秀才便又从县学中消失了,挥挥衣袖,只带走了乡试解额。而后他只在沈巡按离开的淳安时候,出现在同窗面前一次,为的是给沈巡按送行。
对于方应物的再次消失,同窗们纷纷表示略感轻松,因为他们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与方应物打交道。
方应物也表示,他还是更适合与官员士大夫们打交道,也不懂怎么与还带着几分天真气、就连趋炎附势也能如此可爱的同学们打交道。
反正无论如何,方应物离开了喧嚣的县学,回家读书备考去也。
现如今已经是九月份,而乡试之期是明年八月,也就是说,距离乡试时间不到一年了。
而且不可能直到最后关头才出发,一般情况下,参加乡试的士子总要提前两三个月去省城。一是为了熟悉考试环境,二是可以提前打探各种最新动向,三是去晚了就找不到地方住。
这么算下来,再去掉春节期间,实际上还剩余的复习时间大约是半年左右。方应物对自己的学业自然有规划,他每个月中的上半月在花溪家中读书温习。
而下半月则去倦居书院商相公那里,接受惨无人道的八股文魔鬼训练,和程师兄的冷嘲热讽。无论如何,这总比在大庭广众下公然暴露底细要好。
方应物难得有这么长的清静时间,勉强也算是悠闲。在这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他除了读书作文之外。可以什么也不用想、什么也不用去考虑,也不用操心任何生计。
方应物有种预感。他将来很难再有这样无忧无虑的长时间清闲读书时光了。
作为一个传奇色彩浓厚的少年人,方应物在自己的故乡。总会有各种各样以他为主角的神奇故事,流传于民众的口头、文人的笔记中。
故事一,方应物还债。
方应物的父亲欠了邻村王大户家三十两银子巨款,但出门游学迟迟不归。王大户为追讨欠债,绑了少年方应物回家,并恐吓方应物说如果不还债,就将方应物折为奴仆使用。
方应物毫无惧色,被关在王家时,仍然镇静自若的读书。但聪慧的甜菜少年方应物想出了一个脱身办法。便花了一两银子买通了一名王家仆役帮忙。
方应物叫这仆役穿上华丽的戏服,扮作文昌庙主掌天下文运的魁星模样。并与之约定好,等自己在晚上读书时,要这仆役以魁星模样站在自己身后,冒充神仙显灵。
到了夜间,王大户找方应物来催债时,在外面听到琅琅读书声,不由得透过窗户缝隙朝里面看去。当时就看到在方应物的背后,阴影地方隐隐约约的显示出魁星神仙的影像。
于是王大户彻底震惊了。以此认为方应物有魁星护佑,将来必然前途无量!最后王大户大方的免掉了方家债务,并哭着喊着要把女儿嫁给方应物(存疑)。
后来方应物找到那名假扮魁星的仆役,对他精湛的演技表示赞赏并向他致谢。
却不料这名仆役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声叫道:“请小相公恕罪!那夜我担心被戳穿后被家主责罚,其实并没有扮作魁星去你房间中!”
方应物乍闻此语,浑身汗毛直竖。一个刺激之下突然灵窍大开,此后时时有通神之能。
故事二。两只灯笼。
方应物幼年在邻村社学读书,学的晚了。常常天黑后才能回到家。
社学王先生十分偏爱方应物(存疑),有次担心天黑后方应物走夜路不安全,但是看到有两人打着两只灯笼与方应物一起走,于是便放心了。
到了次日,王先生问方应物道:“昨夜是谁同你一起走的?”
方应物十分纳闷,“昨夜我自己回家,并未与他人同行,先生何故作此问?”
王先生愕然良久,与左右道:“此子必是天福在身,竟然有鬼神护佑!”此后哭着喊着要将女儿嫁给方应物(存疑)。
故事三,鱼跃龙门。
方应物曾求学于商相公门下,道路艰苦,时常来回渡过青溪。有一次,方应物上渡船的时候,突然起了一阵风浪,河水将他的青衫打湿,一时间狼狈不堪。
恰好岸上有几个平素嫉妒方应物的士子也在等着过河,其中一人名曰徐淮(存疑),见此指手画脚,对着方应物大肆嘲笑。
方应物坦然自若,高声对着溪水作四句歌道:“脚踏船头跳板开,天公赐我洗尘埃。人人笑我衣衫湿,鱼从龙门跃出来。”
方应物话音刚落,陡然见溪中卷起漩涡,一条青龙腾浪而出,在空中盘旋数圈。
而后青龙对方应物曰:“吾乃溪中鲤精,已经修炼一千三百余岁,仍不能勘破。今经小谪仙点化,一朝得道矣!如今玉帝已许我溪神之位,待尔回归仙班,再登门拜谢!”
诸生见状称奇,其中有个何家士子,回去后与家人说了此事。何家便哭着喊着要将本家一位闺秀小姐嫁给方应物(存疑)。
故事四,一语成谶。
有大宗师按临淳安,考校县中诸童生,方应物相貌出众、应对得体、才华横溢、人品端正,大宗师甚属意之。注视良久,直接点方应物为廪膳生员,并赠对联一副。
上联曰:老苏文学能传子;下联曰:小方才名不让父。其时方应物父亲已经高中秋闱解元、连中春闱二甲第四,乃是当地闻人,故而大宗师为褒奖方应物,赠有“小方才名不让父”之句。
当时大宗师没有年纪合适的女儿,故而不能哭着喊着将女儿嫁给方应物,令他深以为终生憾事。
但再后来,方应物虽然才气名冠一时,诗词天下传唱,官场功业彪炳。但科场成绩这一项,却始终不如其父。
有心人分析曰:此对联称赞方应物过满,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过犹不及,何况骄其父不合人伦。以至于损了方应物的福德,结果科名终生位居其父之下,可谓是一语成谶也。
方应物听到这个议论后,愤然将下联改为“小方才名不如父”用以自嘲。(未完待续。。)
对于方应物的再次消失,同窗们纷纷表示略感轻松,因为他们实在不知道应该怎么与方应物打交道。
方应物也表示,他还是更适合与官员士大夫们打交道,也不懂怎么与还带着几分天真气、就连趋炎附势也能如此可爱的同学们打交道。
反正无论如何,方应物离开了喧嚣的县学,回家读书备考去也。
现如今已经是九月份,而乡试之期是明年八月,也就是说,距离乡试时间不到一年了。
而且不可能直到最后关头才出发,一般情况下,参加乡试的士子总要提前两三个月去省城。一是为了熟悉考试环境,二是可以提前打探各种最新动向,三是去晚了就找不到地方住。
这么算下来,再去掉春节期间,实际上还剩余的复习时间大约是半年左右。方应物对自己的学业自然有规划,他每个月中的上半月在花溪家中读书温习。
而下半月则去倦居书院商相公那里,接受惨无人道的八股文魔鬼训练,和程师兄的冷嘲热讽。无论如何,这总比在大庭广众下公然暴露底细要好。
方应物难得有这么长的清静时间,勉强也算是悠闲。在这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他除了读书作文之外。可以什么也不用想、什么也不用去考虑,也不用操心任何生计。
方应物有种预感。他将来很难再有这样无忧无虑的长时间清闲读书时光了。
作为一个传奇色彩浓厚的少年人,方应物在自己的故乡。总会有各种各样以他为主角的神奇故事,流传于民众的口头、文人的笔记中。
故事一,方应物还债。
方应物的父亲欠了邻村王大户家三十两银子巨款,但出门游学迟迟不归。王大户为追讨欠债,绑了少年方应物回家,并恐吓方应物说如果不还债,就将方应物折为奴仆使用。
方应物毫无惧色,被关在王家时,仍然镇静自若的读书。但聪慧的甜菜少年方应物想出了一个脱身办法。便花了一两银子买通了一名王家仆役帮忙。
方应物叫这仆役穿上华丽的戏服,扮作文昌庙主掌天下文运的魁星模样。并与之约定好,等自己在晚上读书时,要这仆役以魁星模样站在自己身后,冒充神仙显灵。
到了夜间,王大户找方应物来催债时,在外面听到琅琅读书声,不由得透过窗户缝隙朝里面看去。当时就看到在方应物的背后,阴影地方隐隐约约的显示出魁星神仙的影像。
于是王大户彻底震惊了。以此认为方应物有魁星护佑,将来必然前途无量!最后王大户大方的免掉了方家债务,并哭着喊着要把女儿嫁给方应物(存疑)。
后来方应物找到那名假扮魁星的仆役,对他精湛的演技表示赞赏并向他致谢。
却不料这名仆役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声叫道:“请小相公恕罪!那夜我担心被戳穿后被家主责罚,其实并没有扮作魁星去你房间中!”
方应物乍闻此语,浑身汗毛直竖。一个刺激之下突然灵窍大开,此后时时有通神之能。
故事二。两只灯笼。
方应物幼年在邻村社学读书,学的晚了。常常天黑后才能回到家。
社学王先生十分偏爱方应物(存疑),有次担心天黑后方应物走夜路不安全,但是看到有两人打着两只灯笼与方应物一起走,于是便放心了。
到了次日,王先生问方应物道:“昨夜是谁同你一起走的?”
方应物十分纳闷,“昨夜我自己回家,并未与他人同行,先生何故作此问?”
王先生愕然良久,与左右道:“此子必是天福在身,竟然有鬼神护佑!”此后哭着喊着要将女儿嫁给方应物(存疑)。
故事三,鱼跃龙门。
方应物曾求学于商相公门下,道路艰苦,时常来回渡过青溪。有一次,方应物上渡船的时候,突然起了一阵风浪,河水将他的青衫打湿,一时间狼狈不堪。
恰好岸上有几个平素嫉妒方应物的士子也在等着过河,其中一人名曰徐淮(存疑),见此指手画脚,对着方应物大肆嘲笑。
方应物坦然自若,高声对着溪水作四句歌道:“脚踏船头跳板开,天公赐我洗尘埃。人人笑我衣衫湿,鱼从龙门跃出来。”
方应物话音刚落,陡然见溪中卷起漩涡,一条青龙腾浪而出,在空中盘旋数圈。
而后青龙对方应物曰:“吾乃溪中鲤精,已经修炼一千三百余岁,仍不能勘破。今经小谪仙点化,一朝得道矣!如今玉帝已许我溪神之位,待尔回归仙班,再登门拜谢!”
诸生见状称奇,其中有个何家士子,回去后与家人说了此事。何家便哭着喊着要将本家一位闺秀小姐嫁给方应物(存疑)。
故事四,一语成谶。
有大宗师按临淳安,考校县中诸童生,方应物相貌出众、应对得体、才华横溢、人品端正,大宗师甚属意之。注视良久,直接点方应物为廪膳生员,并赠对联一副。
上联曰:老苏文学能传子;下联曰:小方才名不让父。其时方应物父亲已经高中秋闱解元、连中春闱二甲第四,乃是当地闻人,故而大宗师为褒奖方应物,赠有“小方才名不让父”之句。
当时大宗师没有年纪合适的女儿,故而不能哭着喊着将女儿嫁给方应物,令他深以为终生憾事。
但再后来,方应物虽然才气名冠一时,诗词天下传唱,官场功业彪炳。但科场成绩这一项,却始终不如其父。
有心人分析曰:此对联称赞方应物过满,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过犹不及,何况骄其父不合人伦。以至于损了方应物的福德,结果科名终生位居其父之下,可谓是一语成谶也。
方应物听到这个议论后,愤然将下联改为“小方才名不如父”用以自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