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卖身契
“拙言,我何尝不知道靠着舍粥救济灾民,其实就是在等着看他们死啊。不过暂时又想不到什么别的主意,我才让雨帅把你找回来,没想到拙言果然是头脑敏捷,竟然能想到用未来的东西进行抵押,这可是一大创举啊。”
王永江对张廷兰的主意是赞不绝口,不过张廷兰却苦笑着摇摇头:“永江先生,其实说白了就是让他们变相成为农奴而已,算不得什么进步,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帮助农民,还要从土地上面下手,这才是最重要的。”
“说得没错,中国早就有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清丈田亩只是第一步,如果能做到平分土地,让所有人都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个国家才能强大起来。”
对于王永江有这样的看法,张廷兰一点都不奇怪,中国历朝历代都在土地上面转圈,多少人都主张抑制兼并,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却需要弥天大勇,毕竟要和整个阶层对抗,所有靠着土地食利的地主都会拼命的。
“永江先生,依我看东三省地广人稀,可利用的荒地不计其数,土地问题还不急迫,我们回旋的余地还很大。所以我们可以使用经济手段,调整利益得失,一面组织农民广开荒地,修建大量的水利设施。一面制定法律限制地租,扶持工商,虽然利益杠杆的调节,让资金流向工商,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再一举解决土地问题。”
“拙言,你要组织这些灾民开荒屯田,就是打算实现这个想法吧。”王永江笑着说道:“你的想法一向不错,不过这件事情你想简单了,光凭着利益调节。就能让地主放松对土地的追求么?这是你一厢情愿啊,明清以来,晋商和徽商手握大笔的财富,他们靠着经商能赚几十万的银子,结果他们不还是会花费大笔的资金购买土地,守着几千两的地租么?”
以末敛财,以本守家。传统的力量是何其强大,已经深入到了骨髓之中,哪怕土地的收益再少,也会有大量的商人趋之若鹜。就算到了后世,已经无法购买土地,中国人不还是热衷房产吗,这也是对土地痴狂的一个体现。
张廷兰原本也想过这个问题,以为只要利益驱使。就能水到渠成,成功的让地主放弃土地。听王永江这么一说。真的有些想当然了,传统的力量往往是难以扭转的。
“永江先生,我们在建立开垦荒地的时候,不妨参照西方的农场模式,用新的管理方式,这样产出更多。成本更低。我们用新的农场模式同地主的租佃模式对抗。农民在我们这边赚得钱多,而且更有尊严,自然就能迫使地主进行改变,或者是也变成农场模式。或者是被淘汰掉。”
王永江想了想,笑着说道:“这个办法就是逼着地主去改变啊,而且能培养出新的农场主阶层,只要他们实力足够强大,就会自动和地主发生对抗和争夺,我们再做什么事情,阻力就会小很多。拙言,这次的灾民就托付给你了,你一定要把农场模式搞出来,以后奉天大规模的改造农村,你这就是试金石。”
农场主和地主都是靠着土地为生,但是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农场主是在工业条件之下产生的,他们要对土地进行管理,要组织农民进行生产,要为自己的产品找到销路,简单地说农场主就是特殊的工厂主,而农场之中的农民就是特殊的产业工人。
而地主则不然,他们只是把土地交给佃农,自己什么都不管,只是到了最后,收取地租,更像是高利贷者。谁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其实一目了然,东三省有广袤的土地,而且平原居多,拥有建设农场的条件,因此张廷兰对自己的计划充满了信心。
王永江这次到了辽阳之后,想的事情也很多,他不只是解决一个民变这么简单,而是要找出农村的问题,然后再找出解决的方案,和张廷兰谈了一会之后,王永江觉得自己终于有了一些思路。
“拙言,咱们先看看那些灾民吧,你想把他们买下来,还要他们愿意才行啊。”
张廷兰和王永江一同到了辽阳城外的临时安置点,这里聚集了将近一万名灾民。张廷兰到这个世界之后,一直生活在繁荣的奉天,对于这个时代的贫穷落后还没有太深刻的感触。
不过现在眼前所见,却是彻底震惊了他,到处都是衣衫褴褛的灾民,破碎的衣衫挂在嶙峋的骨架上面,身体干瘦干瘦的,似乎除了皮就是骨头,没有一丝肉,黝黑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似乎对什么都不在乎了。
只有一阵寒风吹过,这些人才会不住的颤抖,已经到了落雪的时候,他们很多人还都光着脚,穿着单衣,小孩子畏缩的大人的怀里,不住的打寒战。
看到了这种情况,张廷兰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如果光是舍粥,这帮人多半都会被饿死。所以说古往今来的舍粥不是为了救济灾民,而是为了防止灾民发生暴乱,就好像给小孩子的嘴里放上一个奶嘴一样,就是个安慰剂。
张廷兰他们赶来的时间正是中午,又到了发放粮食的时候,不远处几十口大铁锅都冒着热气,一阵阵的米香飘了过来。这些灾民闻到了香味之后,眼神之中终于露出了一丝神采,有些人挣扎着站了起来,想要过去排队。
就在这个时候,又从辽阳过来了几辆马车,到了粥棚之后,从马车上运出了一筐筐的白面馒头,堆在了一起,就好像小山包一样,这下子灾民终于控制不住了,多少天他们都没有见过白面馒头了,大家纷纷向粥棚跑了过来,挣扎着想要抢到馒头。
那些负责维护秩序的士兵一看灾民们似乎有发疯的迹象,他们毫不客气的挥动了鞭子,抽打在这些灾民的身上。
“你们都听好了,全都排队。每个人都有份!要是再乱闯,就等着被饿死吧!”
这些士兵勉强稳住了灾民的情绪,粥棚已经开始分配粮食了,每个灾民能得到一碗浓浓的高粱米粥,一个白面馒头,甚至还有一块腌萝卜。就算在好的年景,这些贫苦的农民也不能经常吃到白面,何况这种时候。
因此领到食物的灾民眼睛都冒光了,大白馒头足有拳头大小,松松软软。香气不住的向鼻孔里钻。拿到之后灾民就大口的吃了起来,甚至有人一口咬下小半个馒头,噎得直翻白眼,只能赶快喝几口粥,送到肚子里面。其他灾民看到这样滑稽的一幕,没有任何的嘲笑。相反还羡慕不已。要是换成自己,只怕把整个馒头都能吞下去。
张廷兰也到了粥棚之中,亲自给灾民们分配粥和馒头:“大家都不要着急,慢慢来,粥管够,馒头也管够。一会城里还能送来肉包子。说不定晚点打粥,还能吃到包子呢!”
这些灾民甚至有种被幸福砸晕了的感觉,以往遭灾能够喝到一口粥,就算是天大的幸运了。现在不只有粥,还有馒头,甚至还有肉包子,这不是要过年么!
灾民们看着张廷兰的目光都带着一丝尊重,他们也清楚,正是这个年轻人带着人到了辽阳之后,给他们发放的食物才越来越好的,按照他们朴素的看法,这就是大善人,大救星。
不只是灾民,就连随同张廷兰一起前来的楚明远,都开始钦佩这个年轻人的作为了。
张廷兰和张作霖敲定了救灾的方案,随后他就带着一个善后小组来到了辽阳,协助王永江。当初楚明远他们一共是四个学生代表,黄胜因为参与煽动学生游行,和他二叔黄观都关了起来。
另外两个学生代表一见自己被开除了学籍,也灰心丧气,他们纷纷回家,想出路去了。只有楚明远跟着善后小组来到了辽阳,他想要亲自看看民变的真相。
一直以来,他的那些老师都在说政府不可靠,结果他又发现老师同样不可靠,这世上或许只有这些灾民不会说假话。来到了辽阳之后,楚明远就跟着张廷兰,救济这些灾民,他正拿着一把大勺子,给灾民们盛粥。
从锅底使劲舀起最浓稠,最热乎的粥,慢慢的倒在灾民的碗里,一连忙活了一个多小时,灾民们终于都减少了,楚明远也终于能休息一会了。
“张先生,我问了那些灾民,结果你们都在撒谎,他们受灾之后,地主向他们要租子,官府也同样管他们要各种苛捐杂税,可见你们的减免田赋也是不对的。”
张廷兰笑着点点头:“楚同学,这世上从来不是简单的黑白两分,你能看到这一点很不错,要是再愿意行动,去改变社会的不公,去帮助那些灾民,那就更好了。”
张廷兰让人把吃饱喝足的灾民聚集到了一起,用铁皮围城了一个简易的喇叭,对着所有灾民说道:“今天我们一共从城里运来三次馒头,足有两三万个,结果现在一个都没有了,按照规定你们只能每人拿一个。这么大的数量出入,道理很简单,就是很多人都领了两次,甚至是三次,你们当中不少人怀里还藏着馒头。”
张廷兰说到这里之后,不少灾民都不自觉的低下了头,看了看自己的怀里,生怕馒头再被抢走。
“你们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你们多领了馒头,而我们没有制止,道理还简单,这些粮食不是我们出钱,而是你们自己出钱。你们抢不抢,都是你们自己的东西,和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张廷兰笑着说道:“大家都清楚,现在已经到了落雪的时候,你们缺衣少食,这么下去,一个冬天,就要有大量的人员会冻饿而死,能活着挺过冬天的能有几个呢。另外政府的财力十分有限,也不能给你们建造房屋,也不能给你们提供棉衣,但是又不能眼睁睁看着大家饿死。因此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你们抵押给银行,从银行贷来一笔贷款,帮着你们度过冬天,等到明年开春,你们就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努力换上这笔贷款!”
说话之间,张廷兰让人将一些合同的样本发了下去,给这些灾民们看看。
“只要签订了这个合同,你们不只顿顿能吃到白面馒头,还能得到棉衣,另外还会帮你们建地窝子,让你们度过这个冬天。不过以后的五年,你们都要辛苦劳动,要是有任何放松,惩罚也是很严酷的,你们想好了,就可以按手印了!”(未完待续。。)
王永江对张廷兰的主意是赞不绝口,不过张廷兰却苦笑着摇摇头:“永江先生,其实说白了就是让他们变相成为农奴而已,算不得什么进步,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帮助农民,还要从土地上面下手,这才是最重要的。”
“说得没错,中国早就有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清丈田亩只是第一步,如果能做到平分土地,让所有人都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个国家才能强大起来。”
对于王永江有这样的看法,张廷兰一点都不奇怪,中国历朝历代都在土地上面转圈,多少人都主张抑制兼并,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却需要弥天大勇,毕竟要和整个阶层对抗,所有靠着土地食利的地主都会拼命的。
“永江先生,依我看东三省地广人稀,可利用的荒地不计其数,土地问题还不急迫,我们回旋的余地还很大。所以我们可以使用经济手段,调整利益得失,一面组织农民广开荒地,修建大量的水利设施。一面制定法律限制地租,扶持工商,虽然利益杠杆的调节,让资金流向工商,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再一举解决土地问题。”
“拙言,你要组织这些灾民开荒屯田,就是打算实现这个想法吧。”王永江笑着说道:“你的想法一向不错,不过这件事情你想简单了,光凭着利益调节。就能让地主放松对土地的追求么?这是你一厢情愿啊,明清以来,晋商和徽商手握大笔的财富,他们靠着经商能赚几十万的银子,结果他们不还是会花费大笔的资金购买土地,守着几千两的地租么?”
以末敛财,以本守家。传统的力量是何其强大,已经深入到了骨髓之中,哪怕土地的收益再少,也会有大量的商人趋之若鹜。就算到了后世,已经无法购买土地,中国人不还是热衷房产吗,这也是对土地痴狂的一个体现。
张廷兰原本也想过这个问题,以为只要利益驱使。就能水到渠成,成功的让地主放弃土地。听王永江这么一说。真的有些想当然了,传统的力量往往是难以扭转的。
“永江先生,我们在建立开垦荒地的时候,不妨参照西方的农场模式,用新的管理方式,这样产出更多。成本更低。我们用新的农场模式同地主的租佃模式对抗。农民在我们这边赚得钱多,而且更有尊严,自然就能迫使地主进行改变,或者是也变成农场模式。或者是被淘汰掉。”
王永江想了想,笑着说道:“这个办法就是逼着地主去改变啊,而且能培养出新的农场主阶层,只要他们实力足够强大,就会自动和地主发生对抗和争夺,我们再做什么事情,阻力就会小很多。拙言,这次的灾民就托付给你了,你一定要把农场模式搞出来,以后奉天大规模的改造农村,你这就是试金石。”
农场主和地主都是靠着土地为生,但是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农场主是在工业条件之下产生的,他们要对土地进行管理,要组织农民进行生产,要为自己的产品找到销路,简单地说农场主就是特殊的工厂主,而农场之中的农民就是特殊的产业工人。
而地主则不然,他们只是把土地交给佃农,自己什么都不管,只是到了最后,收取地租,更像是高利贷者。谁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其实一目了然,东三省有广袤的土地,而且平原居多,拥有建设农场的条件,因此张廷兰对自己的计划充满了信心。
王永江这次到了辽阳之后,想的事情也很多,他不只是解决一个民变这么简单,而是要找出农村的问题,然后再找出解决的方案,和张廷兰谈了一会之后,王永江觉得自己终于有了一些思路。
“拙言,咱们先看看那些灾民吧,你想把他们买下来,还要他们愿意才行啊。”
张廷兰和王永江一同到了辽阳城外的临时安置点,这里聚集了将近一万名灾民。张廷兰到这个世界之后,一直生活在繁荣的奉天,对于这个时代的贫穷落后还没有太深刻的感触。
不过现在眼前所见,却是彻底震惊了他,到处都是衣衫褴褛的灾民,破碎的衣衫挂在嶙峋的骨架上面,身体干瘦干瘦的,似乎除了皮就是骨头,没有一丝肉,黝黑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似乎对什么都不在乎了。
只有一阵寒风吹过,这些人才会不住的颤抖,已经到了落雪的时候,他们很多人还都光着脚,穿着单衣,小孩子畏缩的大人的怀里,不住的打寒战。
看到了这种情况,张廷兰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如果光是舍粥,这帮人多半都会被饿死。所以说古往今来的舍粥不是为了救济灾民,而是为了防止灾民发生暴乱,就好像给小孩子的嘴里放上一个奶嘴一样,就是个安慰剂。
张廷兰他们赶来的时间正是中午,又到了发放粮食的时候,不远处几十口大铁锅都冒着热气,一阵阵的米香飘了过来。这些灾民闻到了香味之后,眼神之中终于露出了一丝神采,有些人挣扎着站了起来,想要过去排队。
就在这个时候,又从辽阳过来了几辆马车,到了粥棚之后,从马车上运出了一筐筐的白面馒头,堆在了一起,就好像小山包一样,这下子灾民终于控制不住了,多少天他们都没有见过白面馒头了,大家纷纷向粥棚跑了过来,挣扎着想要抢到馒头。
那些负责维护秩序的士兵一看灾民们似乎有发疯的迹象,他们毫不客气的挥动了鞭子,抽打在这些灾民的身上。
“你们都听好了,全都排队。每个人都有份!要是再乱闯,就等着被饿死吧!”
这些士兵勉强稳住了灾民的情绪,粥棚已经开始分配粮食了,每个灾民能得到一碗浓浓的高粱米粥,一个白面馒头,甚至还有一块腌萝卜。就算在好的年景,这些贫苦的农民也不能经常吃到白面,何况这种时候。
因此领到食物的灾民眼睛都冒光了,大白馒头足有拳头大小,松松软软。香气不住的向鼻孔里钻。拿到之后灾民就大口的吃了起来,甚至有人一口咬下小半个馒头,噎得直翻白眼,只能赶快喝几口粥,送到肚子里面。其他灾民看到这样滑稽的一幕,没有任何的嘲笑。相反还羡慕不已。要是换成自己,只怕把整个馒头都能吞下去。
张廷兰也到了粥棚之中,亲自给灾民们分配粥和馒头:“大家都不要着急,慢慢来,粥管够,馒头也管够。一会城里还能送来肉包子。说不定晚点打粥,还能吃到包子呢!”
这些灾民甚至有种被幸福砸晕了的感觉,以往遭灾能够喝到一口粥,就算是天大的幸运了。现在不只有粥,还有馒头,甚至还有肉包子,这不是要过年么!
灾民们看着张廷兰的目光都带着一丝尊重,他们也清楚,正是这个年轻人带着人到了辽阳之后,给他们发放的食物才越来越好的,按照他们朴素的看法,这就是大善人,大救星。
不只是灾民,就连随同张廷兰一起前来的楚明远,都开始钦佩这个年轻人的作为了。
张廷兰和张作霖敲定了救灾的方案,随后他就带着一个善后小组来到了辽阳,协助王永江。当初楚明远他们一共是四个学生代表,黄胜因为参与煽动学生游行,和他二叔黄观都关了起来。
另外两个学生代表一见自己被开除了学籍,也灰心丧气,他们纷纷回家,想出路去了。只有楚明远跟着善后小组来到了辽阳,他想要亲自看看民变的真相。
一直以来,他的那些老师都在说政府不可靠,结果他又发现老师同样不可靠,这世上或许只有这些灾民不会说假话。来到了辽阳之后,楚明远就跟着张廷兰,救济这些灾民,他正拿着一把大勺子,给灾民们盛粥。
从锅底使劲舀起最浓稠,最热乎的粥,慢慢的倒在灾民的碗里,一连忙活了一个多小时,灾民们终于都减少了,楚明远也终于能休息一会了。
“张先生,我问了那些灾民,结果你们都在撒谎,他们受灾之后,地主向他们要租子,官府也同样管他们要各种苛捐杂税,可见你们的减免田赋也是不对的。”
张廷兰笑着点点头:“楚同学,这世上从来不是简单的黑白两分,你能看到这一点很不错,要是再愿意行动,去改变社会的不公,去帮助那些灾民,那就更好了。”
张廷兰让人把吃饱喝足的灾民聚集到了一起,用铁皮围城了一个简易的喇叭,对着所有灾民说道:“今天我们一共从城里运来三次馒头,足有两三万个,结果现在一个都没有了,按照规定你们只能每人拿一个。这么大的数量出入,道理很简单,就是很多人都领了两次,甚至是三次,你们当中不少人怀里还藏着馒头。”
张廷兰说到这里之后,不少灾民都不自觉的低下了头,看了看自己的怀里,生怕馒头再被抢走。
“你们可能会疑惑,为什么你们多领了馒头,而我们没有制止,道理还简单,这些粮食不是我们出钱,而是你们自己出钱。你们抢不抢,都是你们自己的东西,和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张廷兰笑着说道:“大家都清楚,现在已经到了落雪的时候,你们缺衣少食,这么下去,一个冬天,就要有大量的人员会冻饿而死,能活着挺过冬天的能有几个呢。另外政府的财力十分有限,也不能给你们建造房屋,也不能给你们提供棉衣,但是又不能眼睁睁看着大家饿死。因此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你们抵押给银行,从银行贷来一笔贷款,帮着你们度过冬天,等到明年开春,你们就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努力换上这笔贷款!”
说话之间,张廷兰让人将一些合同的样本发了下去,给这些灾民们看看。
“只要签订了这个合同,你们不只顿顿能吃到白面馒头,还能得到棉衣,另外还会帮你们建地窝子,让你们度过这个冬天。不过以后的五年,你们都要辛苦劳动,要是有任何放松,惩罚也是很严酷的,你们想好了,就可以按手印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