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章 洪山怪事
他们在江城市学习完理论知识,就分成两个小组,到村实行,他被分到了伊妹那个组,由宋波带队,担任组长。机构每人发一个睡袋,万一睡不惯农户家的或者同事的床褥,就用上它。他选了橘黄色的,德志选了墨绿色的。队长宋波没有。这些物资,是刘小姐和齐老师安排的,目的是为了给德志他们新人一个好印象。特别是德志,来自城市,农村工作没有经验,还有,这次下乡,肯定要住在项目村的住房里,有些不习惯,带了睡袋,避免因为脏而产生的心理阴影。如果有洁癖的话,更要如此准备,免得影响心情,影响工作热情。休息不好,工作就不会好。休息好了,工作自然会充满活力和精力,迸发出热情。
宋波比他们早到三年,是老员工了,富有工作经验。来机构上班前,就是喜欢捣鼓一些东西的,比如挖山洞养野猪、养黄鳝什么的,喜欢创新,也号召过在外务工的青年组建基金会,帮助有志无钱的青年发展事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小打小闹的项目一个接一个宣告失败,说来说去,就是生不逢时,偏偏都是需要用钱的时候,人们都懒得拿钱出来,也前怕狼后怕虎的,没有胆量,也没有好的扶持政策,即便有好的扶持政策,也轮不到他们,这样,项目就时断时续的,人家也不傻,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成功。但是,俗话说的,失败是成功他妈,一点没错,宋波从中吸取教训,轮到现在,有机构的支持,他就犹如老虎长了翅膀,厉害着呢。宋波是个人才,他有鬼点子。一个接一个的想法,可惜总是虎头蛇尾,没办法,他拉屎,后面的同事跟上去擦屁股。再有想法,没人抓落实,也不行。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都是一个道理。宋波的忠实的门徒就是宋浪,两个人合作多年,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一个有脑子,另一个有力气。两人配合,相得益彰。英雄人物,还需要一帮难兄难弟帮助,红花需要绿叶来扶,都是一个道理。
从江城市到洪山村需要五个多小时。如果不走高速公路,需要的时间还要长一些。上山不通公路,只有爬山。德志从小生长在平原,对山是陌生的,爬山只是在清明节学校组织上山给烈士扫墓才爬,那种爬,也是一种玩耍,根本没有一丝的悲痛。小孩子爬山,也不觉得累,经过长久的学习和吃饭,走路,偶尔到山上看看,觉得新鲜;和小朋友们一起,更是好玩。老师的声音,在野外也不觉得刺耳,老师的样子反倒觉得可怜。老师是文人,平时也没有时间锻炼,教学任务重,又要照顾家庭,没有时间锻炼,久而久之,身体越来越差,许多老师牺牲在讲台上,一点都不奇怪。一年一度的爬山,参加烈士的祭扫,本来是一个政治活动,但是,被这些人给弄得乌烟瘴气的,不成体统。烈士不知道,夺取江山的战友们现在有的过的生活非常好,有的非常惨。这并非是危言耸听,总之,人的命运都不同,不能整齐划一,这个无可厚非。
爬山爬到一半,开始要休息,腿痛,呼吸急促,大汗淋漓。从他们身边过去了的村民,身轻如燕,快走如飞,就像走自己家的厨房和客厅一样。牛在山坡吃草,牛铃铛挂在牛的脖子上,边吃草边听叮当叮当的声音,原来,对牛弹琴不必,牛自娱自乐倒是真的。
他问宋波:“波哥,你说牛脖子上挂铃铛干嘛呢?”
宋波答道:“怕牛走失,山里人放牛不需要人在场,让牛自由地吃草,万一找不到,就顺着铃声去找,准找得到。”
原来如此!他还以为山里人浪漫呢,不过,这种作法的确是群众的智慧。接着往上爬。大概用了一个小时,终于爬上了山,到了住点。安排好房间,他和宋波一间屋,伊妹单住一间。放下行李,开始做饭。宋波很行,从山下带来的菜够吃一星期的。他计划着做了三盘菜,然后吃饭。
饭后,他主动洗碗,伊妹扫地,收拾她的行李和房间。忙完这一切,然后他们开会,准备下午的工作。每人发了小的笔记薄,记下工作的注意事项以及工作内容的要点。午休。下午走访村民。
晚上回到住点,很累,宋波做了晚饭,他们吃了就洗洗睡了。
睡到半夜,突然听到外面有窸窸窣窣的动静。他和宋波共睡一床,他用脚探了探宋波,说:“波哥,波哥,外面什么动静?”
宋波不理他,仍发出轻微的鼾声。他再听,声音还在。不像是老鼠,也不像是虫蛾什么的。
突然,一个女人开始哭泣,声音长一声短一声的,他在被窝里,不感觉到热,倒是脊梁上一阵阵地发凉,他打了个冷噤。宋波也醒了,他坐起来示意让德志别说话,再听听。那女人边哭边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房间里没有脚步声,但搬弄物业家伙的声音、翻书的声音、撕纸的声音,不绝于耳,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西,他不敢吭声,也屏住呼吸,心想这是鬼吗?可能是个女鬼。为什么会这样?大概过了半小时,声音渐渐停息。
他问:“宋波,他们在哪里住的?”
宋波说:“我们来的时候,村里的房子不好租,只有这一家空屋,房主出去打工了,这个地方比较偏僻,是村里的墓地。在我们房子后面,那些你白天看到的白乎乎的东西,是墓碑,我怕你晚上睡不着,就没回答,既然你现在问了,我才告诉你。你不要怕,世上没有鬼的。”
他反问:“真的没有鬼吗?”
他说:“没有。”
德志心里仍然忐忑不安,不过,他也的确不怕鬼,即便有,又奈他何?他自认为他没做亏心事,就不怕鬼敲门。而且,他自以为义、自以为是,怕鬼干什么,他自己难道不是一个鬼么?
奇怪了,伊妹那边静悄悄的,难道她睡死过去了,一点动静都没有?还是什么......?不知道原因,也不敢声张,熬到天亮了再说吧。
后半夜不知不觉又睡着了,心里的紧张,还是战胜不了睡魔。当一束阳光透过窗户射进房间的时候,他起床,宋波已经在准备早餐了。
洗漱完毕,上完厕所,回来看到早餐,就是面条,难能可贵,他最爱吃面了,谁让他靠近北方,从小都有北方人的生活习惯呢?早餐一碗面,别无所求。生活其实可以过简单的,看你怎么看了。北方人比南方人要粗犷些,面食为主;南方人要精细些,米饭为主。从小,人的胃就形成了专一性,只认主食,其他,可以尝一尝,但最终还是要回到起点。
正如原配和二奶的区别,男人和二奶的关系,就是尝一尝,原配是起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二奶是二奶,原配是原配,不会乱套的。所以,二奶不要嫉妒原配,原配不要恨恶二奶,二者没有可比性。男人心里自有抉择。如果女人为了男人大打出手,有失淑女风范,结果也不太好,说不定弄个鸡飞蛋打的后果。女人和男人相比,女人更聪明,但男人有力气。二奶看中的是钱,或者是房子,眼皮子很浅,所以,街上的衣裳和化妆品都是为女人准备的。男人不看重这些,当然,伪娘会关注这个。大多数人都还比较注重实力。二奶只能新鲜一阵子,就像牛奶,不能久放,放久了就会变酸,变坏,最后倒掉。男人的新鲜劲儿一过,就会失去兴趣。天下女人都差不多,无非是年龄的差别,男人更重视眼目的**,满足了眼睛的需要,就能满足所有的需要。当然,**也是一方面,最终的结局就是**的满足,但是,满足只是一会儿时间,时间一过,一切都成为旧的,想要重温旧梦,除非有来生。
伊妹来自京都,当然对面不反感。乐意去吃。他问她:“昨晚听见什么声音没有?”
她一怔,眨了眨眼睛,睫毛忽闪忽闪的,不是假的,小嘴张着,合不拢,他也看着她。
她说:“没有啊!”
他说:“没有算了,以后警醒点,到了坟场了,还睡那么死。被鬼抓走了都不知道。”
伊妹“啊”了一声,不像百灵鸟,很像乌鸦的声音,她问:“真的?”
德志说:“你问波哥。”
宋波指了指窗外那片坟地,说:“村里的墓地,诺,在那!”
伊妹顺着波哥手指的方向一看,顿时晕了过去。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宋波比他们早到三年,是老员工了,富有工作经验。来机构上班前,就是喜欢捣鼓一些东西的,比如挖山洞养野猪、养黄鳝什么的,喜欢创新,也号召过在外务工的青年组建基金会,帮助有志无钱的青年发展事业。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小打小闹的项目一个接一个宣告失败,说来说去,就是生不逢时,偏偏都是需要用钱的时候,人们都懒得拿钱出来,也前怕狼后怕虎的,没有胆量,也没有好的扶持政策,即便有好的扶持政策,也轮不到他们,这样,项目就时断时续的,人家也不傻,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成功。但是,俗话说的,失败是成功他妈,一点没错,宋波从中吸取教训,轮到现在,有机构的支持,他就犹如老虎长了翅膀,厉害着呢。宋波是个人才,他有鬼点子。一个接一个的想法,可惜总是虎头蛇尾,没办法,他拉屎,后面的同事跟上去擦屁股。再有想法,没人抓落实,也不行。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都是一个道理。宋波的忠实的门徒就是宋浪,两个人合作多年,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一个有脑子,另一个有力气。两人配合,相得益彰。英雄人物,还需要一帮难兄难弟帮助,红花需要绿叶来扶,都是一个道理。
从江城市到洪山村需要五个多小时。如果不走高速公路,需要的时间还要长一些。上山不通公路,只有爬山。德志从小生长在平原,对山是陌生的,爬山只是在清明节学校组织上山给烈士扫墓才爬,那种爬,也是一种玩耍,根本没有一丝的悲痛。小孩子爬山,也不觉得累,经过长久的学习和吃饭,走路,偶尔到山上看看,觉得新鲜;和小朋友们一起,更是好玩。老师的声音,在野外也不觉得刺耳,老师的样子反倒觉得可怜。老师是文人,平时也没有时间锻炼,教学任务重,又要照顾家庭,没有时间锻炼,久而久之,身体越来越差,许多老师牺牲在讲台上,一点都不奇怪。一年一度的爬山,参加烈士的祭扫,本来是一个政治活动,但是,被这些人给弄得乌烟瘴气的,不成体统。烈士不知道,夺取江山的战友们现在有的过的生活非常好,有的非常惨。这并非是危言耸听,总之,人的命运都不同,不能整齐划一,这个无可厚非。
爬山爬到一半,开始要休息,腿痛,呼吸急促,大汗淋漓。从他们身边过去了的村民,身轻如燕,快走如飞,就像走自己家的厨房和客厅一样。牛在山坡吃草,牛铃铛挂在牛的脖子上,边吃草边听叮当叮当的声音,原来,对牛弹琴不必,牛自娱自乐倒是真的。
他问宋波:“波哥,你说牛脖子上挂铃铛干嘛呢?”
宋波答道:“怕牛走失,山里人放牛不需要人在场,让牛自由地吃草,万一找不到,就顺着铃声去找,准找得到。”
原来如此!他还以为山里人浪漫呢,不过,这种作法的确是群众的智慧。接着往上爬。大概用了一个小时,终于爬上了山,到了住点。安排好房间,他和宋波一间屋,伊妹单住一间。放下行李,开始做饭。宋波很行,从山下带来的菜够吃一星期的。他计划着做了三盘菜,然后吃饭。
饭后,他主动洗碗,伊妹扫地,收拾她的行李和房间。忙完这一切,然后他们开会,准备下午的工作。每人发了小的笔记薄,记下工作的注意事项以及工作内容的要点。午休。下午走访村民。
晚上回到住点,很累,宋波做了晚饭,他们吃了就洗洗睡了。
睡到半夜,突然听到外面有窸窸窣窣的动静。他和宋波共睡一床,他用脚探了探宋波,说:“波哥,波哥,外面什么动静?”
宋波不理他,仍发出轻微的鼾声。他再听,声音还在。不像是老鼠,也不像是虫蛾什么的。
突然,一个女人开始哭泣,声音长一声短一声的,他在被窝里,不感觉到热,倒是脊梁上一阵阵地发凉,他打了个冷噤。宋波也醒了,他坐起来示意让德志别说话,再听听。那女人边哭边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房间里没有脚步声,但搬弄物业家伙的声音、翻书的声音、撕纸的声音,不绝于耳,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西,他不敢吭声,也屏住呼吸,心想这是鬼吗?可能是个女鬼。为什么会这样?大概过了半小时,声音渐渐停息。
他问:“宋波,他们在哪里住的?”
宋波说:“我们来的时候,村里的房子不好租,只有这一家空屋,房主出去打工了,这个地方比较偏僻,是村里的墓地。在我们房子后面,那些你白天看到的白乎乎的东西,是墓碑,我怕你晚上睡不着,就没回答,既然你现在问了,我才告诉你。你不要怕,世上没有鬼的。”
他反问:“真的没有鬼吗?”
他说:“没有。”
德志心里仍然忐忑不安,不过,他也的确不怕鬼,即便有,又奈他何?他自认为他没做亏心事,就不怕鬼敲门。而且,他自以为义、自以为是,怕鬼干什么,他自己难道不是一个鬼么?
奇怪了,伊妹那边静悄悄的,难道她睡死过去了,一点动静都没有?还是什么......?不知道原因,也不敢声张,熬到天亮了再说吧。
后半夜不知不觉又睡着了,心里的紧张,还是战胜不了睡魔。当一束阳光透过窗户射进房间的时候,他起床,宋波已经在准备早餐了。
洗漱完毕,上完厕所,回来看到早餐,就是面条,难能可贵,他最爱吃面了,谁让他靠近北方,从小都有北方人的生活习惯呢?早餐一碗面,别无所求。生活其实可以过简单的,看你怎么看了。北方人比南方人要粗犷些,面食为主;南方人要精细些,米饭为主。从小,人的胃就形成了专一性,只认主食,其他,可以尝一尝,但最终还是要回到起点。
正如原配和二奶的区别,男人和二奶的关系,就是尝一尝,原配是起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二奶是二奶,原配是原配,不会乱套的。所以,二奶不要嫉妒原配,原配不要恨恶二奶,二者没有可比性。男人心里自有抉择。如果女人为了男人大打出手,有失淑女风范,结果也不太好,说不定弄个鸡飞蛋打的后果。女人和男人相比,女人更聪明,但男人有力气。二奶看中的是钱,或者是房子,眼皮子很浅,所以,街上的衣裳和化妆品都是为女人准备的。男人不看重这些,当然,伪娘会关注这个。大多数人都还比较注重实力。二奶只能新鲜一阵子,就像牛奶,不能久放,放久了就会变酸,变坏,最后倒掉。男人的新鲜劲儿一过,就会失去兴趣。天下女人都差不多,无非是年龄的差别,男人更重视眼目的**,满足了眼睛的需要,就能满足所有的需要。当然,**也是一方面,最终的结局就是**的满足,但是,满足只是一会儿时间,时间一过,一切都成为旧的,想要重温旧梦,除非有来生。
伊妹来自京都,当然对面不反感。乐意去吃。他问她:“昨晚听见什么声音没有?”
她一怔,眨了眨眼睛,睫毛忽闪忽闪的,不是假的,小嘴张着,合不拢,他也看着她。
她说:“没有啊!”
他说:“没有算了,以后警醒点,到了坟场了,还睡那么死。被鬼抓走了都不知道。”
伊妹“啊”了一声,不像百灵鸟,很像乌鸦的声音,她问:“真的?”
德志说:“你问波哥。”
宋波指了指窗外那片坟地,说:“村里的墓地,诺,在那!”
伊妹顺着波哥手指的方向一看,顿时晕了过去。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