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书店奇遇
德志出了门,沿着水泥路往山下走。这条路之所以用水泥做成,是因为柏油路耐不住热,到夏天会将路面晒软,黏胶一样。另一方面,水泥路下面有螺纹钢,可以防止山坡下滑。虽说这里没有坡度不陡,根本不需要在混凝土里夹杂钢筋,但是,这好歹是个项目,总会照顾一下那些当权者,让他们有钱赚。
德志很想打伞,挡一挡太阳,可是又觉得黑是男人的荣耀,又不是女孩子,好好保养皮肤,将来好找个好的男朋友。事实上,德志到了这个年龄,孩子都有了,也就不想保持皮肤白皙,找女朋友,即便男女都这样,又如何呢,该黑的还是黑,想白都不能。不该黑的,怎么弄都不黑。
男人黑了,无可厚非;若女人黑了,就成为笑谈,许多人都觉得那黑女人,嫁个好人家有些困难了。俗话说,一白遮三丑,没错,白皙的女人即便长相一般,也比黑玫瑰要好看。当然,有些特殊人是口味重,喜欢黑玫瑰或者黑牡丹。这是特殊情况,一般情况不会发生这事。
德志在路上等车,来了一辆,很眼熟,等车到了面前,发现是圆脸,德志笑着说:“这么巧?”
圆脸说:“不陪着老婆,到处乱跑什么?”
德志上了车,对她说:“去县联络点,找李书记谈谈。”
圆脸说:“哦,上次不好意思,我临时有事,没有说到话。”
德志说:“你的情况我都清楚了。不需要解释。”
圆脸说:“你们回去没有吵架吧。”
德志说:“没有。从你二姐出来,我们去了土坡玩,没有吵架,就是累。”
圆脸说:“我以前谈了朋友,都吹了,现在又想和我好。”
德志看到她的眼神里有一点希望,就说:“那就和好吧。这样下去,怕不好。”
圆脸说:“有什么不好。现在我觉得婚姻家庭有点可怕;离婚的那么多,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
德志说:“只要自己把握好,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就行,怕什么怕。就是最先进的美国,还不是有离婚的?”
圆脸将方向盘打了一下,前面有个大的转弯,然后她说:“我大姐过得不好,二姐还行,不知道到我结婚时会是什么样子?”
德志说:“往好处想想,找对象只要对方好,对感情专一就行。不要太看重外在的东西。”
圆脸说:“这个我懂,但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要操心,那样的日子岂不也没意思吗?”
德志说:“看你怎么想了。其实,你看我和你嫂子,都没有什么钱。每个月只有几百元,还没敢动呢,就没了。花钱如流水,不知不觉就没的用的了。别谈攒钱啥的。可是,我们有希望,有宝贝,这样,只要两个人都朝着一个目标看,就会变劣势为优势,就会走到一起的。相反,就会分道扬镳。我更倾向于两人分手的前提,就是道不同,如果道同,目标一致,就不会扬镳,你说是吗?”
圆脸说:“话说起来都那么容易。以后再聊,到了,下车吧。”
德志准备给钱,圆脸对他做了个鬼脸,开车跑了,德志只好沿着台阶往县联络点的方向往上爬。
路过书店,德志想进去看看,但正事没办,心里不安,就忍痛割爱,继续往上爬。
德志边爬边想,那里的书,差不多只看不买,专业书看不过来,还要记住,时间不够。挤时间读书,是好事,可以避免胡思乱想。但是,在机构里不注重读书,这个风气由来已久,大家都认为读书不好,还不如不读。
到办公室,李书记在那里,德志问:“您好!开会开完了?”
李书记见了德志,连忙站了起来,万局长纹丝不动地坐那。
李书记说:“开完了,是个例会,每月都要开。怎么样,机构领导有什么意见?”
当李书记问到这个问题,德志的眼角瞥了一下万局长,他挪动了一下屁股,头偏向一边,看起来,想用一只耳朵来捕捉从德志嘴里发出的声音。
德志干咳一声,说:“刘小姐说了,原则上同意,但是,”
李书记问:“但是什么?”
德志继续说道:“但是,要再去一次,把具体方案拿出来,包括受益农户和受益人口,投资多少,村民出多少,愿不愿意出,这些细节问题都要弄清楚才行。”
李书记说:“那太好了。我们盼着您早点去啊。我们支持你去那里,什么时候去?”
万局长说:“小姚啊,不是我说你啊,你办事效率也太低了吧?昨天去的,看了又看,不立马把情况向机构汇报,非要拖到今天。”
李书记不说话了。德志也没接话,只是装作虔诚地听着。万局长发表演讲完毕,接着说:“我去统战部一下,你们接着聊,只是我提醒小姚一句,不要拖太久,要不然就不要开始做。”
万局长走了,德志也没起来,德志想,这叫一报还一报,又不求他,他摆架子,我干嘛要讨好他!他是吃朝廷俸禄的,靠纳税人养活,我是靠捐款人,犯不着我又出钱又受气吧?
李书记说:“你明天去吗?”
德志说:“我明天去。您有空吗?”
李书记说:“我就不去了,明天州里要来领导,需要我陪,看一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情况。我提前给村里打招呼,您也认识路,就直接去吧。”
德志说:“好的。没问题。”
李书记还想说什么,德志不想呆了,他不喜欢在办公室呆着。
以前德志分到机关上班时,很是无聊,早晨到办公室,就开始拖地,然后,沏茶,再给办公室主任沏茶,收发室送来新的报纸,收了,放在那,然后出去吃饭。过早后再回来,然后开始看报纸。
报纸没什么可看的,一条新闻,内容差不多,先是《人民日报》,然后是《荆楚日报》,最后是地方报纸,干嘛不在一份报纸上写一条消息就行了,浪费资源。德志最爱看的就是晚报,那里还有一点生活的气息。除此以外,没什么好看的。
但是,每年办公室都被要求订报,层层施压,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德志虽不出钱,可是,要负责接收报纸,看完之后要负责打理,堆放,很是麻烦。大多数报纸基本不看,就收起来,扎成捆,有收破烂的来,当废旧物品卖掉。卖掉报纸是按废纸的价收的,订阅报纸可是按照报纸的定价来买的。两者的差距可谓巨大。
即便这样,每年的订报还是如期完成。这些废纸,办公室主任不要,交给德志,德志也懒得拿。最后交给办公室最老的人,他快退休了,不嫌弃这些破烂,就拿回家,把报纸上的散文和诗歌剪下来,贴在一本旧杂志上,拿到办公室来读,还常写点文章,久而久之,偶尔也有一些豆腐块的文章登出来,他就拿了点稿费,请大家过早。
其实,那些稿费少得可怜,还不够过早的,他就把剪得大窗户小窗户一样的报纸拿去卖了,用那些卖破烂儿的钱请大家过早,大家都很乐意给他旧报纸。
德志受到他的影响,有一段时间对剪报感兴趣,也模仿他剪了一本,但后来兴趣渐渐地淡了,就没有坚持下去,继续剪报,但是,也常写点文章,试着去投稿。晚报上偶尔也登一些关于消息一类的豆腐块文章。德志渐渐有了信心,逐渐爱上了写作,平时没事他就写日记,练练笔,逐渐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或者是个不错的习惯了。
德志离开联络点,就去到书店,太阳偏西了一点,德志计划看半小时的书。实际上这个书店里面的人已经很少了,有点要下班的样子。书店一半卖书,另一半卖文化用品。这个书店和全国的书店差不多,周围布满了卖小吃和卖衣服的,再就是做其他小生意的。现在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读书无用论一直占据着市场。
德志到书店,翻开新书,闻着印刷的墨香,久久不愿离开,新书摸着就很舒服,更别提阅读了,更能带来愉快的感觉,受到了启发,心灵得到了安慰。阅读,就像跟一位智者说话,多少都能从中得到教益,指导人的人生道路,不至于偏离正道,走上邪门,越来越远。
看看时间不早,店员是个女人,手里拿着鸡毛掸子到处擦灰,德志瞥见她朝他这边来了,就想躲开,谁知她不来,蹲在那边,手扶着鸡毛掸子,另一只手伸进裙子里,摸索了一会儿,身子颤抖了两三下,然后,把手指头放在她鼻子上闻了闻,笑了,然后,又拿着鸡毛掸子朝德志走来。
德志突然感觉到这书不再香了,隐隐闻到一股女人的骚味儿,于是他放下书,把书插进书架,走出书店。
德志想,那女人可能觉得书店没人,就是她自己的卧室了,谁知道,人的眼睛非常奇特,不用正面去瞧,就知道另外的人在干什么,甚至细节都一清二楚。女人痒了,挠挠痒,也正常,但是,偏偏让德志看到,看到后,德志就很容易想到那里。
看来,善于联想的人多么可怕。弄得自己都不好意思起来。
德志下了台阶,站在路口,一辆车驶过来,停在他面前,德志一看是圆脸,他说:“奇怪了,今天偏偏遇到你。”
圆脸说:“不想见我吗?”
德志说:“这么巧,来的时候是你送我,回去的时候,又是你来接我。”
圆脸说:“归州城就这么一条长20里的街道,我每天要跑多少遍,没法计算。今天算你走运,坐免费车。来,上车。”
德志说:“你不要钱,我就不坐。”
圆脸说:“我们是朋友,还要钱吗?以后,有客人包车,就喊我。多包几次,城内遇到你坐车,统统不要钱。”
德志想想有道理,干嘛和她太认真呢!她不要钱,自有不要钱的理由,也可能是她妈交待了呢!”
德志还在犹豫,圆脸说:“快上车吧,又不是上床,干嘛那么扭扭捏捏的。不爽快,不像个爷们儿。”她说着,推开了车门,德志看到她的车门洞开,就毫不犹豫地上了车。
谁知车上只有德志一个乘客,圆脸说:“现在还没到下班高峰,没客人。”
德志说:“送我回家吧。”
圆脸说:“我想问你一件事。”
德志说:“什么事?”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德志很想打伞,挡一挡太阳,可是又觉得黑是男人的荣耀,又不是女孩子,好好保养皮肤,将来好找个好的男朋友。事实上,德志到了这个年龄,孩子都有了,也就不想保持皮肤白皙,找女朋友,即便男女都这样,又如何呢,该黑的还是黑,想白都不能。不该黑的,怎么弄都不黑。
男人黑了,无可厚非;若女人黑了,就成为笑谈,许多人都觉得那黑女人,嫁个好人家有些困难了。俗话说,一白遮三丑,没错,白皙的女人即便长相一般,也比黑玫瑰要好看。当然,有些特殊人是口味重,喜欢黑玫瑰或者黑牡丹。这是特殊情况,一般情况不会发生这事。
德志在路上等车,来了一辆,很眼熟,等车到了面前,发现是圆脸,德志笑着说:“这么巧?”
圆脸说:“不陪着老婆,到处乱跑什么?”
德志上了车,对她说:“去县联络点,找李书记谈谈。”
圆脸说:“哦,上次不好意思,我临时有事,没有说到话。”
德志说:“你的情况我都清楚了。不需要解释。”
圆脸说:“你们回去没有吵架吧。”
德志说:“没有。从你二姐出来,我们去了土坡玩,没有吵架,就是累。”
圆脸说:“我以前谈了朋友,都吹了,现在又想和我好。”
德志看到她的眼神里有一点希望,就说:“那就和好吧。这样下去,怕不好。”
圆脸说:“有什么不好。现在我觉得婚姻家庭有点可怕;离婚的那么多,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
德志说:“只要自己把握好,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就行,怕什么怕。就是最先进的美国,还不是有离婚的?”
圆脸将方向盘打了一下,前面有个大的转弯,然后她说:“我大姐过得不好,二姐还行,不知道到我结婚时会是什么样子?”
德志说:“往好处想想,找对象只要对方好,对感情专一就行。不要太看重外在的东西。”
圆脸说:“这个我懂,但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要操心,那样的日子岂不也没意思吗?”
德志说:“看你怎么想了。其实,你看我和你嫂子,都没有什么钱。每个月只有几百元,还没敢动呢,就没了。花钱如流水,不知不觉就没的用的了。别谈攒钱啥的。可是,我们有希望,有宝贝,这样,只要两个人都朝着一个目标看,就会变劣势为优势,就会走到一起的。相反,就会分道扬镳。我更倾向于两人分手的前提,就是道不同,如果道同,目标一致,就不会扬镳,你说是吗?”
圆脸说:“话说起来都那么容易。以后再聊,到了,下车吧。”
德志准备给钱,圆脸对他做了个鬼脸,开车跑了,德志只好沿着台阶往县联络点的方向往上爬。
路过书店,德志想进去看看,但正事没办,心里不安,就忍痛割爱,继续往上爬。
德志边爬边想,那里的书,差不多只看不买,专业书看不过来,还要记住,时间不够。挤时间读书,是好事,可以避免胡思乱想。但是,在机构里不注重读书,这个风气由来已久,大家都认为读书不好,还不如不读。
到办公室,李书记在那里,德志问:“您好!开会开完了?”
李书记见了德志,连忙站了起来,万局长纹丝不动地坐那。
李书记说:“开完了,是个例会,每月都要开。怎么样,机构领导有什么意见?”
当李书记问到这个问题,德志的眼角瞥了一下万局长,他挪动了一下屁股,头偏向一边,看起来,想用一只耳朵来捕捉从德志嘴里发出的声音。
德志干咳一声,说:“刘小姐说了,原则上同意,但是,”
李书记问:“但是什么?”
德志继续说道:“但是,要再去一次,把具体方案拿出来,包括受益农户和受益人口,投资多少,村民出多少,愿不愿意出,这些细节问题都要弄清楚才行。”
李书记说:“那太好了。我们盼着您早点去啊。我们支持你去那里,什么时候去?”
万局长说:“小姚啊,不是我说你啊,你办事效率也太低了吧?昨天去的,看了又看,不立马把情况向机构汇报,非要拖到今天。”
李书记不说话了。德志也没接话,只是装作虔诚地听着。万局长发表演讲完毕,接着说:“我去统战部一下,你们接着聊,只是我提醒小姚一句,不要拖太久,要不然就不要开始做。”
万局长走了,德志也没起来,德志想,这叫一报还一报,又不求他,他摆架子,我干嘛要讨好他!他是吃朝廷俸禄的,靠纳税人养活,我是靠捐款人,犯不着我又出钱又受气吧?
李书记说:“你明天去吗?”
德志说:“我明天去。您有空吗?”
李书记说:“我就不去了,明天州里要来领导,需要我陪,看一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情况。我提前给村里打招呼,您也认识路,就直接去吧。”
德志说:“好的。没问题。”
李书记还想说什么,德志不想呆了,他不喜欢在办公室呆着。
以前德志分到机关上班时,很是无聊,早晨到办公室,就开始拖地,然后,沏茶,再给办公室主任沏茶,收发室送来新的报纸,收了,放在那,然后出去吃饭。过早后再回来,然后开始看报纸。
报纸没什么可看的,一条新闻,内容差不多,先是《人民日报》,然后是《荆楚日报》,最后是地方报纸,干嘛不在一份报纸上写一条消息就行了,浪费资源。德志最爱看的就是晚报,那里还有一点生活的气息。除此以外,没什么好看的。
但是,每年办公室都被要求订报,层层施压,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德志虽不出钱,可是,要负责接收报纸,看完之后要负责打理,堆放,很是麻烦。大多数报纸基本不看,就收起来,扎成捆,有收破烂的来,当废旧物品卖掉。卖掉报纸是按废纸的价收的,订阅报纸可是按照报纸的定价来买的。两者的差距可谓巨大。
即便这样,每年的订报还是如期完成。这些废纸,办公室主任不要,交给德志,德志也懒得拿。最后交给办公室最老的人,他快退休了,不嫌弃这些破烂,就拿回家,把报纸上的散文和诗歌剪下来,贴在一本旧杂志上,拿到办公室来读,还常写点文章,久而久之,偶尔也有一些豆腐块的文章登出来,他就拿了点稿费,请大家过早。
其实,那些稿费少得可怜,还不够过早的,他就把剪得大窗户小窗户一样的报纸拿去卖了,用那些卖破烂儿的钱请大家过早,大家都很乐意给他旧报纸。
德志受到他的影响,有一段时间对剪报感兴趣,也模仿他剪了一本,但后来兴趣渐渐地淡了,就没有坚持下去,继续剪报,但是,也常写点文章,试着去投稿。晚报上偶尔也登一些关于消息一类的豆腐块文章。德志渐渐有了信心,逐渐爱上了写作,平时没事他就写日记,练练笔,逐渐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或者是个不错的习惯了。
德志离开联络点,就去到书店,太阳偏西了一点,德志计划看半小时的书。实际上这个书店里面的人已经很少了,有点要下班的样子。书店一半卖书,另一半卖文化用品。这个书店和全国的书店差不多,周围布满了卖小吃和卖衣服的,再就是做其他小生意的。现在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读书无用论一直占据着市场。
德志到书店,翻开新书,闻着印刷的墨香,久久不愿离开,新书摸着就很舒服,更别提阅读了,更能带来愉快的感觉,受到了启发,心灵得到了安慰。阅读,就像跟一位智者说话,多少都能从中得到教益,指导人的人生道路,不至于偏离正道,走上邪门,越来越远。
看看时间不早,店员是个女人,手里拿着鸡毛掸子到处擦灰,德志瞥见她朝他这边来了,就想躲开,谁知她不来,蹲在那边,手扶着鸡毛掸子,另一只手伸进裙子里,摸索了一会儿,身子颤抖了两三下,然后,把手指头放在她鼻子上闻了闻,笑了,然后,又拿着鸡毛掸子朝德志走来。
德志突然感觉到这书不再香了,隐隐闻到一股女人的骚味儿,于是他放下书,把书插进书架,走出书店。
德志想,那女人可能觉得书店没人,就是她自己的卧室了,谁知道,人的眼睛非常奇特,不用正面去瞧,就知道另外的人在干什么,甚至细节都一清二楚。女人痒了,挠挠痒,也正常,但是,偏偏让德志看到,看到后,德志就很容易想到那里。
看来,善于联想的人多么可怕。弄得自己都不好意思起来。
德志下了台阶,站在路口,一辆车驶过来,停在他面前,德志一看是圆脸,他说:“奇怪了,今天偏偏遇到你。”
圆脸说:“不想见我吗?”
德志说:“这么巧,来的时候是你送我,回去的时候,又是你来接我。”
圆脸说:“归州城就这么一条长20里的街道,我每天要跑多少遍,没法计算。今天算你走运,坐免费车。来,上车。”
德志说:“你不要钱,我就不坐。”
圆脸说:“我们是朋友,还要钱吗?以后,有客人包车,就喊我。多包几次,城内遇到你坐车,统统不要钱。”
德志想想有道理,干嘛和她太认真呢!她不要钱,自有不要钱的理由,也可能是她妈交待了呢!”
德志还在犹豫,圆脸说:“快上车吧,又不是上床,干嘛那么扭扭捏捏的。不爽快,不像个爷们儿。”她说着,推开了车门,德志看到她的车门洞开,就毫不犹豫地上了车。
谁知车上只有德志一个乘客,圆脸说:“现在还没到下班高峰,没客人。”
德志说:“送我回家吧。”
圆脸说:“我想问你一件事。”
德志说:“什么事?”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