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原来不难
德志说:“我还以为你要打人呢?”
贾友牛刚才在椅子上睡了一觉,现在精神抖擞起来。他问:“我怎么会打人呢?只有被人打。”
贾友牛说:“被村干打啊。他们经常给我分派任务,磨破嘴,跑断腿,不比打人更疼吗?”
德志问:“他们怎么不到村民家里摸摸情况呢?”
贾友牛说:“要是那么做就好了,他们也到农户家,只不过,到的农户家都是有点关系,或者不反对他们的。”
德志心想,村干肯定喜欢顺民,不喜欢刁民,他们对那些逆来顺受的老实人欺负,对那些刁民惧怕,但是,刁民面子上也装作惧怕村干的样子,这是聪明的刁民。那些老实人,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独立的思想,村干怎么说,他们怎么做,村干错了,他们也跟着错。
贾友牛属于这两者之间的,既不聪明,也不老实,玩得转村干,因此当上了小组长。据说,有些村小组长每年能拿点补贴,虽然很少很少,但名声好听,大小也算个官吧。
德志和尹懋离开贾友牛,他打猪草,还需要一点时间,回去的山路只有一条,很好辨认,对走惯了山路的德志来说,不在话下。
尹懋从平原松岗而来,才到虎坡村,看到如此高大的山,很害怕走路,也怀疑德志是否走过山路,因他清楚德志从小在城市长大,根本没接触多少农村的人和事,平原或丘陵地方的农村没有接触多少,更别提归州大山深处的农村了。
他的怀疑,并没有成立,当他看到德志走起山路来,健步如飞,就彻底打消了疑虑,因为这种健步如飞的功夫,并非短时间内练成。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爱一行,就要常常练习,这样才能给别人带来良好的感受。
德志也知道尹懋爱琢磨人,喜欢质疑别人,不轻信别人,就是自己的儿女家人,也要怀疑一会儿,推敲一阵子,更何况对于同事了。同事和他不沾亲、不带故的,存在合理或不合理的怀疑,也属正常,无可厚非。对外交往,德志看重的是对方的人品,可是,人品不是马上能看出来,需要常打交道。逐渐认清这人的本质。这就需要练就一双鹰眼,仔细观察对方的行为,不要被其语言所迷惑。还有,需要从这个人的朋友或者家人来了解这个人,也许,从这个人关系网里,就能找到突破口,逐渐明白这人到底值不值得交往。
德志容易原谅尹懋的多疑缺陷,因为遭受蛇咬过的人,见到草绳,允许存在合理的惧怕,如果见到草绳,毫无惧色,证明被蛇咬得不狠,没有切肤之痛,或者没有生命之虞。
走回宿舍,二人都很累。德志要说:“今天的任务算是完成了吧?”
尹懋说:“还没呢。要写工作日程。”
德志吓了一跳,原来尹懋说话就是打人,说话语气很重,仿佛别人差他钱似的。这是家中长子养成的霸道,因为他是老大,是不懂体贴人家的感受的,只是居于其位置的重要性,属于指挥官那个层面,一般这样的霸道,是让对方屈服,对方可能不了解其真实意思,但是,他要的,就是要让对方屈服,别的不论。屈服后,并且照办,最终貌似是满足自己的需要,也照顾到了别人的需要。
这个不用说,德志赶紧拿出工作笔记本,写了今天的工作日程和内容。然后整理一下这几天的日记。工作日程容易记,像流水账一样,有啥就记啥。日记不同,需要添加个人的感受。甚至包括情感的变化,还有不少是心情的好坏,都能让人觉得生活其实就是一出戏。
如果做到每天一记,那是好的无比的,但是就是一忙起来,就容易遗忘。德志的记忆在衰退,不知何故?为什么越读书,越感到困惑,越疲惫呢?这个现象已经困扰德志多年了。
德志做完这些文字的工作,和尹懋商量申请项目的事。商量是必须的,刘小姐一直让德志学会和他人沟通,学会沟通技巧,并且要运用出来,达到娴熟的地步,尽量减少工作上的摩擦,让人更能顺利地进行投身于工作。在偏僻的地方,更需要这样,没有人商量,也是孤单;商量了之后,大家共同分担责任和风险,要好得多。
尹懋说:“按说,项目快结束了,再申请新项目困难蛮大,不过,根据我对刘小姐的观察,知道她作风,我们试一试,说不定还真批准了呢。”
德志说:“越在村里呆的时间长,越能明白村里的复杂,摸透村里的真实情况。”
尹懋说:“所以,项目的时间要延长,不能太短,做项目才有把握。否则,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还达不到项目的效果。”
话说到这里,尹懋让德志给刘小姐发短信,告诉虎坡村一组还有很多的需要,最迫切的需要就是解决水管问题,其他都可以不管,由村民自己想办法解决,事实上你给村民的越多,村民越感激,但是不符合项目的原则,项目是需要让村民的能力得以提升,不是授之以鱼的事,而是授之以渔的事,其中大有差别。做农村综合发展项目,需要人才去做;做饮水项目,同样需要人才去做。总之,就是要让村民出钱、出力,珍惜劳动成果,并且通过项目来提升能力,让村民能够认真思考未来,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难题,不是老是等、靠、要。
德志组织文字的能力较强,让他编辑短信,应该能把事情说清楚,万一说不清楚,刘小姐就直接打电话来问吧。
德志编好了短信,看了又看,觉得没问题了,就摁了发出键,然后就做别的,德志还年轻,经过爬山,还不觉得累。尹懋略长几岁,身体就有些吃不消,躺在床上休息。经常爬山,就没什么,不爬的话,脚板还发痒,爬了就好了。人需要锻炼,越锻炼,越觉得轻松,凡事都能应付。不锻炼,逐渐就变懒了。
德志对他说:“尹大哥,短信已经发出去了。”
德志打扫房间卫生,完毕之后,还没有回信。尹懋问:“刘小姐回复短信没有?”
德志摇了摇头。德志的弱点是不懂得拒绝,对别人的请求,一般都说yes,不说no,这是不好的,可养成了习惯,不容易改变,因德志没钱,需要这份工作养家,就要禾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否则,就会影响将来的分数,而分数,恰恰是代表了钱数。这个是致命的。
尹懋说:“可能在忙也说不定。现在项目挺多的,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的项目也要经过刘小姐,她一个人,真的有点忙不过来。”
德志“嗯”了一声,再不理他。
尹懋总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内情他都清楚,实际他是连蒙带猜的,也不准确,他自以为自己是小诸葛,其实啥都不是,往往自以为是罢了。德志却不好戳穿他,毕竟,这些没发生的事,凭着想象说一说,也无可厚非,说说就说说吧,无伤大雅,对实质性的问题毫无影响。
德志做完卫生,刘小姐打电话来了。毕竟耽搁时间太长,她可能不好意思,就直接打电话,可以把事情说清楚些。
这一点,刘小姐很清楚,她说她的文字表达能力很一般,通过短信不容易把事情说清楚,打电话比较快,也方便。
对刘小姐来说,打电话当然没问题,她是领导,工资高,电话费都不算什么。
德志很纳闷,这么久,刘小姐都在隐藏她的两件重要的事情,一个是她的收入,每月有多少;另一个是她的年龄,机构里所有的同事都非常想知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但是,刘小姐就是秘而不宣,严格保密。
原因是,刘小姐秉承香港传统,而香港传统,沿袭了西方的特色,即男女两样东西非常忌讳人家问。
男人的收入,女人的年龄。
中国人,偏偏喜欢问这个实质性的问题,问了,才表示关心;也许只是应酬应酬,即便说了,有些人也记不住,等于没说,当当时这样问,顿时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无关。
刘小姐说:“可以实施这个项目,直接买水管,买多少,自己决定,不可浪费。”
德志听了之后,立马跟尹懋说了,尹懋说:“很好。问问钱怎么办?”
德志立马给刘小姐发短信,问了钱的事。
发射短信成功后不久,刘小姐又打电话来说:“钱不成问题。你们先买,开好发票,将发票传真给我就可以打款给你。”
德志说:“好的。”
刘小姐问:“钱打入你的哪个账户?”
德志听见刘小姐这么一问,反倒愣住了,不知如何回答。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贾友牛刚才在椅子上睡了一觉,现在精神抖擞起来。他问:“我怎么会打人呢?只有被人打。”
贾友牛说:“被村干打啊。他们经常给我分派任务,磨破嘴,跑断腿,不比打人更疼吗?”
德志问:“他们怎么不到村民家里摸摸情况呢?”
贾友牛说:“要是那么做就好了,他们也到农户家,只不过,到的农户家都是有点关系,或者不反对他们的。”
德志心想,村干肯定喜欢顺民,不喜欢刁民,他们对那些逆来顺受的老实人欺负,对那些刁民惧怕,但是,刁民面子上也装作惧怕村干的样子,这是聪明的刁民。那些老实人,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独立的思想,村干怎么说,他们怎么做,村干错了,他们也跟着错。
贾友牛属于这两者之间的,既不聪明,也不老实,玩得转村干,因此当上了小组长。据说,有些村小组长每年能拿点补贴,虽然很少很少,但名声好听,大小也算个官吧。
德志和尹懋离开贾友牛,他打猪草,还需要一点时间,回去的山路只有一条,很好辨认,对走惯了山路的德志来说,不在话下。
尹懋从平原松岗而来,才到虎坡村,看到如此高大的山,很害怕走路,也怀疑德志是否走过山路,因他清楚德志从小在城市长大,根本没接触多少农村的人和事,平原或丘陵地方的农村没有接触多少,更别提归州大山深处的农村了。
他的怀疑,并没有成立,当他看到德志走起山路来,健步如飞,就彻底打消了疑虑,因为这种健步如飞的功夫,并非短时间内练成。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爱一行,就要常常练习,这样才能给别人带来良好的感受。
德志也知道尹懋爱琢磨人,喜欢质疑别人,不轻信别人,就是自己的儿女家人,也要怀疑一会儿,推敲一阵子,更何况对于同事了。同事和他不沾亲、不带故的,存在合理或不合理的怀疑,也属正常,无可厚非。对外交往,德志看重的是对方的人品,可是,人品不是马上能看出来,需要常打交道。逐渐认清这人的本质。这就需要练就一双鹰眼,仔细观察对方的行为,不要被其语言所迷惑。还有,需要从这个人的朋友或者家人来了解这个人,也许,从这个人关系网里,就能找到突破口,逐渐明白这人到底值不值得交往。
德志容易原谅尹懋的多疑缺陷,因为遭受蛇咬过的人,见到草绳,允许存在合理的惧怕,如果见到草绳,毫无惧色,证明被蛇咬得不狠,没有切肤之痛,或者没有生命之虞。
走回宿舍,二人都很累。德志要说:“今天的任务算是完成了吧?”
尹懋说:“还没呢。要写工作日程。”
德志吓了一跳,原来尹懋说话就是打人,说话语气很重,仿佛别人差他钱似的。这是家中长子养成的霸道,因为他是老大,是不懂体贴人家的感受的,只是居于其位置的重要性,属于指挥官那个层面,一般这样的霸道,是让对方屈服,对方可能不了解其真实意思,但是,他要的,就是要让对方屈服,别的不论。屈服后,并且照办,最终貌似是满足自己的需要,也照顾到了别人的需要。
这个不用说,德志赶紧拿出工作笔记本,写了今天的工作日程和内容。然后整理一下这几天的日记。工作日程容易记,像流水账一样,有啥就记啥。日记不同,需要添加个人的感受。甚至包括情感的变化,还有不少是心情的好坏,都能让人觉得生活其实就是一出戏。
如果做到每天一记,那是好的无比的,但是就是一忙起来,就容易遗忘。德志的记忆在衰退,不知何故?为什么越读书,越感到困惑,越疲惫呢?这个现象已经困扰德志多年了。
德志做完这些文字的工作,和尹懋商量申请项目的事。商量是必须的,刘小姐一直让德志学会和他人沟通,学会沟通技巧,并且要运用出来,达到娴熟的地步,尽量减少工作上的摩擦,让人更能顺利地进行投身于工作。在偏僻的地方,更需要这样,没有人商量,也是孤单;商量了之后,大家共同分担责任和风险,要好得多。
尹懋说:“按说,项目快结束了,再申请新项目困难蛮大,不过,根据我对刘小姐的观察,知道她作风,我们试一试,说不定还真批准了呢。”
德志说:“越在村里呆的时间长,越能明白村里的复杂,摸透村里的真实情况。”
尹懋说:“所以,项目的时间要延长,不能太短,做项目才有把握。否则,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还达不到项目的效果。”
话说到这里,尹懋让德志给刘小姐发短信,告诉虎坡村一组还有很多的需要,最迫切的需要就是解决水管问题,其他都可以不管,由村民自己想办法解决,事实上你给村民的越多,村民越感激,但是不符合项目的原则,项目是需要让村民的能力得以提升,不是授之以鱼的事,而是授之以渔的事,其中大有差别。做农村综合发展项目,需要人才去做;做饮水项目,同样需要人才去做。总之,就是要让村民出钱、出力,珍惜劳动成果,并且通过项目来提升能力,让村民能够认真思考未来,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难题,不是老是等、靠、要。
德志组织文字的能力较强,让他编辑短信,应该能把事情说清楚,万一说不清楚,刘小姐就直接打电话来问吧。
德志编好了短信,看了又看,觉得没问题了,就摁了发出键,然后就做别的,德志还年轻,经过爬山,还不觉得累。尹懋略长几岁,身体就有些吃不消,躺在床上休息。经常爬山,就没什么,不爬的话,脚板还发痒,爬了就好了。人需要锻炼,越锻炼,越觉得轻松,凡事都能应付。不锻炼,逐渐就变懒了。
德志对他说:“尹大哥,短信已经发出去了。”
德志打扫房间卫生,完毕之后,还没有回信。尹懋问:“刘小姐回复短信没有?”
德志摇了摇头。德志的弱点是不懂得拒绝,对别人的请求,一般都说yes,不说no,这是不好的,可养成了习惯,不容易改变,因德志没钱,需要这份工作养家,就要禾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否则,就会影响将来的分数,而分数,恰恰是代表了钱数。这个是致命的。
尹懋说:“可能在忙也说不定。现在项目挺多的,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的项目也要经过刘小姐,她一个人,真的有点忙不过来。”
德志“嗯”了一声,再不理他。
尹懋总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内情他都清楚,实际他是连蒙带猜的,也不准确,他自以为自己是小诸葛,其实啥都不是,往往自以为是罢了。德志却不好戳穿他,毕竟,这些没发生的事,凭着想象说一说,也无可厚非,说说就说说吧,无伤大雅,对实质性的问题毫无影响。
德志做完卫生,刘小姐打电话来了。毕竟耽搁时间太长,她可能不好意思,就直接打电话,可以把事情说清楚些。
这一点,刘小姐很清楚,她说她的文字表达能力很一般,通过短信不容易把事情说清楚,打电话比较快,也方便。
对刘小姐来说,打电话当然没问题,她是领导,工资高,电话费都不算什么。
德志很纳闷,这么久,刘小姐都在隐藏她的两件重要的事情,一个是她的收入,每月有多少;另一个是她的年龄,机构里所有的同事都非常想知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但是,刘小姐就是秘而不宣,严格保密。
原因是,刘小姐秉承香港传统,而香港传统,沿袭了西方的特色,即男女两样东西非常忌讳人家问。
男人的收入,女人的年龄。
中国人,偏偏喜欢问这个实质性的问题,问了,才表示关心;也许只是应酬应酬,即便说了,有些人也记不住,等于没说,当当时这样问,顿时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无关。
刘小姐说:“可以实施这个项目,直接买水管,买多少,自己决定,不可浪费。”
德志听了之后,立马跟尹懋说了,尹懋说:“很好。问问钱怎么办?”
德志立马给刘小姐发短信,问了钱的事。
发射短信成功后不久,刘小姐又打电话来说:“钱不成问题。你们先买,开好发票,将发票传真给我就可以打款给你。”
德志说:“好的。”
刘小姐问:“钱打入你的哪个账户?”
德志听见刘小姐这么一问,反倒愣住了,不知如何回答。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