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四章:阎柔身死
刘和点头道:“当初圣上在时,曾经和我说,回到幽州之后厉兵秣马,以待救援朝廷,没想到时隔多年,西凉军变的越发强大,而幽州依旧如此羸弱,我对不起圣上的知遇之恩。”
阎柔心中悲沧,他统一幽州之后,何曾不想建立一番功名,而眼前的一切,皆是因为西凉军而被彻底摧毁,他从来没有如此愤恨过一个人,若是贾荣在面前,他恨不得扑上去狠狠的咬上几口,接连的战斗,让幽州变的更加贫穷,本就一贫如洗,而今更是路有饿死骨,从一些风言风语中,阎柔得知普通百姓的想法之后,心中充满的只有愤怒。
百姓想要西凉军入主辽西,舆论在百姓中间是传播的很快的,在有心人的作用下,百姓很快就知道了那些在西凉军治下的百姓生活是怎么样的。
同样是人,没有人想要比别人过的更差,百姓亦然。
西凉军治下的百姓生活幸福安康,和其相邻,百姓自然也会有那么一些小心思,这些在辽西郡不是什么秘密了。
这样的情况,当然不是刘和乐于见到的,但事到如今,大权依旧在阎柔等人的手中,即使有心,也无力挽回局面,和当初的王允不同,他没感觉到贾荣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整天锦衣玉食的供着圣上,自己却和军中的士卒一起吃喝,比曹操这个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好了不知多少倍,他很奇怪汉帝为什么要选择去兖州,而非是留在西凉军中,莫非就是因为天下人对贾荣的看法?
到了兖州之后,刘和就始终没有高兴起来过。
“去吧,做好准备,西凉军不会善罢甘休的,最好能够联合辽东,唇亡齿寒的道理,想必公孙度也是明白的。”刘和道。
阎柔心中一惊,不知道一向表现很软弱的刘和,为什么会有这么一番言语,看来自己还是小觑了刘和,能够在汉帝的面前,和朝中的文武百官玩弄心智,岂会是碌碌无为之辈,一旦这种人手中有了权势,必将会走的更远、
贾荣兵临幽州,刘和没感觉到丝毫的恐慌,曾经在贾荣手下待过,自然就知道一些西凉军的政策,对俘虏十分优厚,这点刘和十分赞赏,龙生龙凤生凤,刘虞生前对乌桓人采取的就是怀柔政策,对于投靠的乌桓人十分好,刘和也或多或少的沾染了一些,见到贾荣的行径,颇为赞赏,今日的这番话,也是出自于内心的感叹罢了。
一天焦头烂额的生活终于结束了,阎柔打道回府,州牧府表面上还是刘和做主的,特别是在幽州风雨飘摇之际,他不想再传出去什么风言风语,之前实力强大的时候,他可以不在乎,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什么事情都要谨慎一些,以免落人口实。
“将军,前方有百姓拦路。”驾车的马夫说道。
阎柔心中有些烦躁,摆手道:“命令士兵将他们赶走。”
马夫在车外嘀咕了几句,阎柔便听到马车外不断传来士兵的呵斥声。
突然想到贾荣曾在长安广施仁政,以当初的金城一郡之地拥有了现在的实力,不由出声道:“不要让他们走!”
阎柔走出马车,看到前方道路上的十余名百姓,衣衫褴褛,面露饥荒之色,心中不禁有些恍然,这些百姓拦路无非就是为了乞讨一些吃食罢了。
“将军,怎么办?”
阎柔露出自认为最温和的笑容,说道:“给这些百姓一些吃的东西。”自古民不与官斗,百姓能够公然拦路,显然是被逼到了死路上。
给予百姓一些吃食,阎柔看着百姓感激涕零,不断叩首的模样,心中的不快顿时消散了很多,在幽州,他还是能够做很多事情的,最起码城中的数万百姓,还是由他来掌握。
马车缓缓前行,一名将领上前说道:“将军,这些百姓跟在马车的后面,不论士兵怎么驱赶,就是不离去。”
阎柔闻言令马夫停住马车,缓缓从马车中走了出来。
“各位乡亲父老,而今正是幽州危难之际,西凉军叩边,就是军中的士卒,也难以吃饱饭,本将军一定尽心尽力,为百姓做好事,摆脱目前的困境,争取让幽州尽快的恢复正常的秩序。”阎柔绘声绘色的说道。
一旁的将士诧异的看了一眼阎柔,之前听闻百姓拦路还表现出十分不耐的阎柔,竟突然变成了这幅模样。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十余名百姓再次叩首。
阎柔指着一名百姓说道:“你上前来。”
百姓木讷的看了一眼左右,不明所以,毕竟是普通的百姓,哪懂得什么礼仪,急忙从地上爬起,向阎柔的方向而来。
一名将领站在阎柔面前不远处将百姓止住,呵斥道:“见到将军还不快快见礼。”
阎柔见百姓不懂得这些,也不以为意,笑道:“都是寻常百姓,哪懂得这么多。”
“为何拦路?”阎柔问道。
“家中没有吃食,实在活不下去了,才想到拦官员的马车。”百姓回道。
阎柔细心的解释了一番目前幽州的局势,也不管百姓是否能够听懂,反正他是试着学习贾荣对待百姓仁慈的一面,希望能够重振幽州当前的局面。
阎柔摆手示意百姓离去,就在一瞬间,方才还一脸惧色的百姓,眼中闪过一道厉色,迅速的靠近阎柔,手中寒光一挥,一抹寒光闪过。
措不及防之下,阎柔只能愣愣的看着武器割破了自己的喉咙,他怎么也想不到,方才还十分畏惧的百姓,转瞬间变了一副模样,成为了一名不畏生死的刺客,而且他之前伪装是那么的好,让人察觉不出任何的端倪。
事情发生了片刻之后,附近的将士才反应过来,不断的大喊捉刺客。
面色蜡黄的百姓身手却是十分的矫健,在士兵之间左冲右突,竟然没有人能够拦住,而且沿途所碰到的百姓,都没有什么好的下场。
剩下的百姓见到这种变化,非但没有露出畏惧之色,反倒纷纷上前,阻拦士兵,不一会,场中出现了十几名士兵的尸体,而十余名百姓也趁机逃脱。
阎柔的死,对辽西郡来说,是最大的打击,在阎柔的协调下,各部将士之间还能和平相处,毕竟他是当初各部将士共同选举出来的首领,多年来的征战,在将士之中颇有威望,一朝身死,对军中士卒的打击很大,不断有将领为了自身的利益,和其他将领大打出手,揭开了最后一层面纱,每个人都显得是那么的不堪,刘和出面,对军中士卒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该打打,该闹闹,不少人甚至将刺客的主人猜测到一些将领的身上,阎柔执掌幽州的日子里,一直是大权在握,根本不给其他人丝毫的机会,就是刘和也是在他的手下老老实实。
辽西大乱,让西凉军看到了机会,赵云带领一千轻骑,星夜袭击了郡城,在城中人的接应下,攻进了城内,夺回了阎柔手中的最后一座郡城,几乎统一了幽州。
占据辽西之后,赵云先是稳住城中的局势,拉拢军中将士,让城池彻底的安定下来,而后恢复城中正常的秩序,开始处理战俘。
以有心算无心,大多的幽州士兵成为了西凉军的俘虏。
刘和见城中大势已定,投靠了西凉军,有了刘和的投降,赵云收纳起幽州军变的更加的简单,不管怎么说,刘和都是名义上的幽州牧,对军政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不过是因为之前阎柔的专政,造成了手中无权的局面,而今阎柔身死,刘和就代表着幽州。
一面稳定整个辽西的局势,一面向长安报捷,将阎柔击破,对于整个西凉军来说都是极大的鼓舞,幽州贫寒,凉州亦然,贾荣能够将凉州打造成繁华之地,幽州自然不在话下,不仅是官员信心十足,幽州的百姓也对他们的新主人充满了信心。
收复辽西郡,让长安紧迫的局面缓和了不少,接连的勘察,付出了极大的心力,孤狼天罚暗杀日夜不息,调查黑衣人曾经出没的地方,风来楼就是调查的最主要地方,毕竟当初黑衣人曾经在这里出现过,风来楼的主人风雅表现的很从容,闲着没事就朝大将军府跑,极力配合将军府的行动。
已经查探了十日,当初贾荣下达的死命令是清查三日,没想到局面变的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匠作坊内出现了奸细,那三名铁匠最后招认,曾经从匠作坊内拿出过武器,不过这些武器和当初在徐州见到的那一批显然不是一个档次的,那数量,足以影响当初徐州的局势。
苦思无果,贾荣干脆将手中的政务暂时放下,陪两个儿子玩闹,话说自从卫芙蔡琰分别生下一子之后,糜环蔡玲和秀儿,却是没有什么动静,贾荣也很努力的耕耘。
果然如同贾荣所想,两个儿子逐渐的表现出了不同的喜好,大儿子贾韧,喜欢读书,不过不同于士子一般读什么儒家经典,反倒是和西凉军培育官员差不多,仅是挑选一些经典的语段观看,其他的一概不学,为此蔡邕没少找蔡琰商谈,毕竟是他的外孙,将来说不定就是贾荣的继承人,岂能如此的虎头蛇尾,蔡琰也曾间接的问贾荣,被贾荣以自身喜好最大为由推脱。
阎柔心中悲沧,他统一幽州之后,何曾不想建立一番功名,而眼前的一切,皆是因为西凉军而被彻底摧毁,他从来没有如此愤恨过一个人,若是贾荣在面前,他恨不得扑上去狠狠的咬上几口,接连的战斗,让幽州变的更加贫穷,本就一贫如洗,而今更是路有饿死骨,从一些风言风语中,阎柔得知普通百姓的想法之后,心中充满的只有愤怒。
百姓想要西凉军入主辽西,舆论在百姓中间是传播的很快的,在有心人的作用下,百姓很快就知道了那些在西凉军治下的百姓生活是怎么样的。
同样是人,没有人想要比别人过的更差,百姓亦然。
西凉军治下的百姓生活幸福安康,和其相邻,百姓自然也会有那么一些小心思,这些在辽西郡不是什么秘密了。
这样的情况,当然不是刘和乐于见到的,但事到如今,大权依旧在阎柔等人的手中,即使有心,也无力挽回局面,和当初的王允不同,他没感觉到贾荣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整天锦衣玉食的供着圣上,自己却和军中的士卒一起吃喝,比曹操这个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好了不知多少倍,他很奇怪汉帝为什么要选择去兖州,而非是留在西凉军中,莫非就是因为天下人对贾荣的看法?
到了兖州之后,刘和就始终没有高兴起来过。
“去吧,做好准备,西凉军不会善罢甘休的,最好能够联合辽东,唇亡齿寒的道理,想必公孙度也是明白的。”刘和道。
阎柔心中一惊,不知道一向表现很软弱的刘和,为什么会有这么一番言语,看来自己还是小觑了刘和,能够在汉帝的面前,和朝中的文武百官玩弄心智,岂会是碌碌无为之辈,一旦这种人手中有了权势,必将会走的更远、
贾荣兵临幽州,刘和没感觉到丝毫的恐慌,曾经在贾荣手下待过,自然就知道一些西凉军的政策,对俘虏十分优厚,这点刘和十分赞赏,龙生龙凤生凤,刘虞生前对乌桓人采取的就是怀柔政策,对于投靠的乌桓人十分好,刘和也或多或少的沾染了一些,见到贾荣的行径,颇为赞赏,今日的这番话,也是出自于内心的感叹罢了。
一天焦头烂额的生活终于结束了,阎柔打道回府,州牧府表面上还是刘和做主的,特别是在幽州风雨飘摇之际,他不想再传出去什么风言风语,之前实力强大的时候,他可以不在乎,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什么事情都要谨慎一些,以免落人口实。
“将军,前方有百姓拦路。”驾车的马夫说道。
阎柔心中有些烦躁,摆手道:“命令士兵将他们赶走。”
马夫在车外嘀咕了几句,阎柔便听到马车外不断传来士兵的呵斥声。
突然想到贾荣曾在长安广施仁政,以当初的金城一郡之地拥有了现在的实力,不由出声道:“不要让他们走!”
阎柔走出马车,看到前方道路上的十余名百姓,衣衫褴褛,面露饥荒之色,心中不禁有些恍然,这些百姓拦路无非就是为了乞讨一些吃食罢了。
“将军,怎么办?”
阎柔露出自认为最温和的笑容,说道:“给这些百姓一些吃的东西。”自古民不与官斗,百姓能够公然拦路,显然是被逼到了死路上。
给予百姓一些吃食,阎柔看着百姓感激涕零,不断叩首的模样,心中的不快顿时消散了很多,在幽州,他还是能够做很多事情的,最起码城中的数万百姓,还是由他来掌握。
马车缓缓前行,一名将领上前说道:“将军,这些百姓跟在马车的后面,不论士兵怎么驱赶,就是不离去。”
阎柔闻言令马夫停住马车,缓缓从马车中走了出来。
“各位乡亲父老,而今正是幽州危难之际,西凉军叩边,就是军中的士卒,也难以吃饱饭,本将军一定尽心尽力,为百姓做好事,摆脱目前的困境,争取让幽州尽快的恢复正常的秩序。”阎柔绘声绘色的说道。
一旁的将士诧异的看了一眼阎柔,之前听闻百姓拦路还表现出十分不耐的阎柔,竟突然变成了这幅模样。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十余名百姓再次叩首。
阎柔指着一名百姓说道:“你上前来。”
百姓木讷的看了一眼左右,不明所以,毕竟是普通的百姓,哪懂得什么礼仪,急忙从地上爬起,向阎柔的方向而来。
一名将领站在阎柔面前不远处将百姓止住,呵斥道:“见到将军还不快快见礼。”
阎柔见百姓不懂得这些,也不以为意,笑道:“都是寻常百姓,哪懂得这么多。”
“为何拦路?”阎柔问道。
“家中没有吃食,实在活不下去了,才想到拦官员的马车。”百姓回道。
阎柔细心的解释了一番目前幽州的局势,也不管百姓是否能够听懂,反正他是试着学习贾荣对待百姓仁慈的一面,希望能够重振幽州当前的局面。
阎柔摆手示意百姓离去,就在一瞬间,方才还一脸惧色的百姓,眼中闪过一道厉色,迅速的靠近阎柔,手中寒光一挥,一抹寒光闪过。
措不及防之下,阎柔只能愣愣的看着武器割破了自己的喉咙,他怎么也想不到,方才还十分畏惧的百姓,转瞬间变了一副模样,成为了一名不畏生死的刺客,而且他之前伪装是那么的好,让人察觉不出任何的端倪。
事情发生了片刻之后,附近的将士才反应过来,不断的大喊捉刺客。
面色蜡黄的百姓身手却是十分的矫健,在士兵之间左冲右突,竟然没有人能够拦住,而且沿途所碰到的百姓,都没有什么好的下场。
剩下的百姓见到这种变化,非但没有露出畏惧之色,反倒纷纷上前,阻拦士兵,不一会,场中出现了十几名士兵的尸体,而十余名百姓也趁机逃脱。
阎柔的死,对辽西郡来说,是最大的打击,在阎柔的协调下,各部将士之间还能和平相处,毕竟他是当初各部将士共同选举出来的首领,多年来的征战,在将士之中颇有威望,一朝身死,对军中士卒的打击很大,不断有将领为了自身的利益,和其他将领大打出手,揭开了最后一层面纱,每个人都显得是那么的不堪,刘和出面,对军中士卒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该打打,该闹闹,不少人甚至将刺客的主人猜测到一些将领的身上,阎柔执掌幽州的日子里,一直是大权在握,根本不给其他人丝毫的机会,就是刘和也是在他的手下老老实实。
辽西大乱,让西凉军看到了机会,赵云带领一千轻骑,星夜袭击了郡城,在城中人的接应下,攻进了城内,夺回了阎柔手中的最后一座郡城,几乎统一了幽州。
占据辽西之后,赵云先是稳住城中的局势,拉拢军中将士,让城池彻底的安定下来,而后恢复城中正常的秩序,开始处理战俘。
以有心算无心,大多的幽州士兵成为了西凉军的俘虏。
刘和见城中大势已定,投靠了西凉军,有了刘和的投降,赵云收纳起幽州军变的更加的简单,不管怎么说,刘和都是名义上的幽州牧,对军政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不过是因为之前阎柔的专政,造成了手中无权的局面,而今阎柔身死,刘和就代表着幽州。
一面稳定整个辽西的局势,一面向长安报捷,将阎柔击破,对于整个西凉军来说都是极大的鼓舞,幽州贫寒,凉州亦然,贾荣能够将凉州打造成繁华之地,幽州自然不在话下,不仅是官员信心十足,幽州的百姓也对他们的新主人充满了信心。
收复辽西郡,让长安紧迫的局面缓和了不少,接连的勘察,付出了极大的心力,孤狼天罚暗杀日夜不息,调查黑衣人曾经出没的地方,风来楼就是调查的最主要地方,毕竟当初黑衣人曾经在这里出现过,风来楼的主人风雅表现的很从容,闲着没事就朝大将军府跑,极力配合将军府的行动。
已经查探了十日,当初贾荣下达的死命令是清查三日,没想到局面变的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匠作坊内出现了奸细,那三名铁匠最后招认,曾经从匠作坊内拿出过武器,不过这些武器和当初在徐州见到的那一批显然不是一个档次的,那数量,足以影响当初徐州的局势。
苦思无果,贾荣干脆将手中的政务暂时放下,陪两个儿子玩闹,话说自从卫芙蔡琰分别生下一子之后,糜环蔡玲和秀儿,却是没有什么动静,贾荣也很努力的耕耘。
果然如同贾荣所想,两个儿子逐渐的表现出了不同的喜好,大儿子贾韧,喜欢读书,不过不同于士子一般读什么儒家经典,反倒是和西凉军培育官员差不多,仅是挑选一些经典的语段观看,其他的一概不学,为此蔡邕没少找蔡琰商谈,毕竟是他的外孙,将来说不定就是贾荣的继承人,岂能如此的虎头蛇尾,蔡琰也曾间接的问贾荣,被贾荣以自身喜好最大为由推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