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土地改革
周奎和张缙彦坐在御书房内,两人的面色凝重,按理说能走进御书房的都是皇上宠信的人,这是一种荣幸和信任,值得高兴才对,可是两人并没有出应有高兴的神色,因为坐在上面的崇祯的面色更加凝重。△¢四△¢五△¢中△¢文⊙,
“国丈,张卿家,你们都是朕最信任的人,依你们之见,这件应该怎么办?”崇祯皱着眉头说道。
周奎是周皇后的父亲,封嘉定伯,本来是一个小小的官员,把女儿嫁还是信王的朱由检时也没想到有一天能成为国丈,虽说是碌碌之辈,架上祖坟风水好,一不小心就成了皇帝的岳父;而张缙彦任兵部尚书,二人都是崇祯最信任的人,碰到困难的事,自然是咨询一下他们的意见,现在朝廷百官因为陆皓山拥兵自重、要挟朝廷的事分成二派吵吵嚷嚷,谁也说服不了谁,对一个强势的皇帝来说,臣子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最后的决定权在崇祯手里,事实上,朝廷百官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最起码不用负责任。
于是,崇祯下朝后,把老岳父还是兵部尚书宣进御书房商议。
周奎和张缙彦知道崇祯所说的是什么事,那就是四川的事,最近四川乱成一团,先是四川都指挥使韩文登失踪,然后贼匪进川,攻陷了大片领地,最后还包围成都,到最后演变成利州卫指挥使陆文华拥兵自重,先是收服摇黄十三家,趁乱接管了四川,而这还不算完,抗令不从,不准朝廷的军队进入四川,先后和曹文诏和洪承畴开战。
二次交手都是完胜而结束,与此同时,还变相索官。要求朝廷封他为都指挥使兼四川总督,总管四川军政大事,说到底,这是变相裂土为王。
作为国丈,周奎的地位比较特殊,闻言一脸气愤地说:“那一个小小的卫指挥使,竟然能短时间内控制四川,真是不可思议,肯定是蓄谋已久,这么大的事。锦衣卫竟然一无所知,骆养性是干什么吃的?”
锦衣卫是一个臭名昭著的特务机务,从事侦察、逮捕、审问,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等工作,上至官员叛乱、下至小民嚼舌都管,可以说是皇上的耳目,四川出了这么大的事,可是锦衣卫事前并没有得到什么消息,严格来说。这是非常失职,骆养性是锦衣卫指挥使,别人怕他周奎可不怕他,马上就骂了起来。
“朕已经重重责罚了他。国丈,现在还是想想怎么应对四川的局势吧。”崇祯避重就轻地说。
因为魏忠贤,崇祯也受到锦衣卫的威胁,知道其破坏力。上位后大幅削减其权力,经费严重缩水,这让锦衣卫魏忠贤之后就没有出彩了。除了监管百官、刺探辽东的消息、渗入贼匪内部等,为了做到这些,在有限的条件下,骆养姓可以说做到尽心尽力,对于相对稳定的四川,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以至一下子猝手不及。
要想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多吃草,崇祯只是训斥了一番后,也就没多说什么了。
明朝为了防止后戚干涉朝政,所以在选后上偏向于选择“小家小户”的女子,周奎虽说贵为国丈,实则并没有什么才能,一些小事还能发表意见,可是事关国家大事,哪里敢出什么主意,闻言扭头对张缙彦说:“张尚书,你掌管兵部,熟悉情况,这些事还是你来说比较好一些。”
作为兵部尚书,张缙彦早就知自己跑不掉的了,闻言也不敢推搪,向崇祯行了一个礼说:“皇上,微臣有些话,不知该说不该说?”
“说吧,这里没有外人,张爱卿就开门见山吧,就是说错了,朕也恕你无罪。”
“是,皇上”得到崇祯许可下,张缙彦这才一脸担忧地说:“食君之禄,担君之忧,那个陆文华趁乱而起,拥兵自重,不思君恩、不顾廉耻,还敢对王师动武,简直就是无法无天,就是万死也不能赎其罪,可是,辽东战线告急,后金日益猖獗,李自成、张献忠等反贼声势也越来越壮大,祸及的地区越广,不仅百姓深受其害,对朝廷的兵源、还有税收都产生极大的影响,现在是拆东墙补西墙,疲于应付,要是再和手里有十多万军队、占据易守难攻四川的陆文华开战,只怕负担不起,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别的不说,光是粮草运输一项,就是一笔天文开销。”
崇祯皱着眉头说:“难道,就任由他放肆?”
“皇上,那陆文华只是请求皇上封官,并没有打着旗号造反,臣子还是臣子,君还是君,现在先由着他,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等把那些反贼都收拾,再把后金这心腹大患解决,腾出手来,到时再慢慢跟他算帐,请皇上以江山社稷为重。”
周奎有些不满地说:“要是成全一个陆文华,只怕其它人也会效仿,那么大明岂不是更乱?为什么不派兵把他灭了,杀一儆百呢?”
张缙彦摇摇头说:“国丈大人,若是其它人还罢了,偏偏这个陆文华,我们暂时动不得,而这天下,也就一个陆文华。”
“哦,此话何解?”崇祯一下子也来了兴趣。
“回皇上的话,其原因有三”张缙彦一脸从容地说:“其一不用说了,现在内忧外患,很难抽身;其二就是四川的独特地形,四川是一个盆地,四面高中间底,地形易守难攻,光是一个剑门关就可以挡百万雄师,现在实在抽不出太多的兵力去征讨,不过有二个利好的消息,一是那姓陆的还是以臣子自称,这给我们留有余地,二是四川是说难攻,但是他们也难出,想当年近于妖的诸葛亮是在蜀地终老,终其一生没能完成大业,那地形守有余而攻不足,不怕他坐大,而其它人敢学陆文华,他们没有四川的天险,到时王帅一到就能打败他们这些土鸡瓦狗。”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张缙彦也有些累了,喘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其中还有一点,就是那个利州卫指挥使手上有了一种新式火统,威力强大、射程远,据说还不用火绳击发,极为厉害,洪承畴就在它手下出过大亏,就是恶虎之称的曹变蛟也伤在这火铳之下,洪承畴在信中说,要是找不到克制的方法,就是把他麾下三万将士全拼了,也攻不下紫天关,皇上,三思啊。”
这些东西,崇祯也在奏折中看了,听到这话,有些苦涩地问道:“张爱卿,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吗?”
张缙彦轻轻摇了摇头。
半响,御书房里响起崇祯一声无奈的叹息........
朝廷上为是不是应要求给陆皓山封官加爵的时候,陆皓山并没有闲着,在李念的协调下,有条不紊地接管四川的各项事务,像人员的调整、粮草、兵员的征集、战后的安抚等工作,当然,拉拢工作也不能迟疑,因为动荡,很多官职出现了空缺,这些正好用来拉拢那些豪门大族,吸纳他们优秀弟子的同时,也能拉拢两者的关系,争取他们的支持。
当然,把他们捆上战车,最好的武器是利益。
要想获得支持,必须有盟友,面面俱到那不可能,说到底就是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用这部的利益达到自己拉拢的目的,这一点陆皓山早就想到了,并做得很好,刚开始四川的百姓和豪门大族对陆皓山的评价并不高,可当陆皓山仅是推出第一个政令,马上就得到了四川军民甚至豪门大族的热烈欢迎。
这个命令就是:土地改革。(未完待续。。)
“国丈,张卿家,你们都是朕最信任的人,依你们之见,这件应该怎么办?”崇祯皱着眉头说道。
周奎是周皇后的父亲,封嘉定伯,本来是一个小小的官员,把女儿嫁还是信王的朱由检时也没想到有一天能成为国丈,虽说是碌碌之辈,架上祖坟风水好,一不小心就成了皇帝的岳父;而张缙彦任兵部尚书,二人都是崇祯最信任的人,碰到困难的事,自然是咨询一下他们的意见,现在朝廷百官因为陆皓山拥兵自重、要挟朝廷的事分成二派吵吵嚷嚷,谁也说服不了谁,对一个强势的皇帝来说,臣子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最后的决定权在崇祯手里,事实上,朝廷百官也有这方面的意思。
最起码不用负责任。
于是,崇祯下朝后,把老岳父还是兵部尚书宣进御书房商议。
周奎和张缙彦知道崇祯所说的是什么事,那就是四川的事,最近四川乱成一团,先是四川都指挥使韩文登失踪,然后贼匪进川,攻陷了大片领地,最后还包围成都,到最后演变成利州卫指挥使陆文华拥兵自重,先是收服摇黄十三家,趁乱接管了四川,而这还不算完,抗令不从,不准朝廷的军队进入四川,先后和曹文诏和洪承畴开战。
二次交手都是完胜而结束,与此同时,还变相索官。要求朝廷封他为都指挥使兼四川总督,总管四川军政大事,说到底,这是变相裂土为王。
作为国丈,周奎的地位比较特殊,闻言一脸气愤地说:“那一个小小的卫指挥使,竟然能短时间内控制四川,真是不可思议,肯定是蓄谋已久,这么大的事。锦衣卫竟然一无所知,骆养性是干什么吃的?”
锦衣卫是一个臭名昭著的特务机务,从事侦察、逮捕、审问,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等工作,上至官员叛乱、下至小民嚼舌都管,可以说是皇上的耳目,四川出了这么大的事,可是锦衣卫事前并没有得到什么消息,严格来说。这是非常失职,骆养性是锦衣卫指挥使,别人怕他周奎可不怕他,马上就骂了起来。
“朕已经重重责罚了他。国丈,现在还是想想怎么应对四川的局势吧。”崇祯避重就轻地说。
因为魏忠贤,崇祯也受到锦衣卫的威胁,知道其破坏力。上位后大幅削减其权力,经费严重缩水,这让锦衣卫魏忠贤之后就没有出彩了。除了监管百官、刺探辽东的消息、渗入贼匪内部等,为了做到这些,在有限的条件下,骆养姓可以说做到尽心尽力,对于相对稳定的四川,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以至一下子猝手不及。
要想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多吃草,崇祯只是训斥了一番后,也就没多说什么了。
明朝为了防止后戚干涉朝政,所以在选后上偏向于选择“小家小户”的女子,周奎虽说贵为国丈,实则并没有什么才能,一些小事还能发表意见,可是事关国家大事,哪里敢出什么主意,闻言扭头对张缙彦说:“张尚书,你掌管兵部,熟悉情况,这些事还是你来说比较好一些。”
作为兵部尚书,张缙彦早就知自己跑不掉的了,闻言也不敢推搪,向崇祯行了一个礼说:“皇上,微臣有些话,不知该说不该说?”
“说吧,这里没有外人,张爱卿就开门见山吧,就是说错了,朕也恕你无罪。”
“是,皇上”得到崇祯许可下,张缙彦这才一脸担忧地说:“食君之禄,担君之忧,那个陆文华趁乱而起,拥兵自重,不思君恩、不顾廉耻,还敢对王师动武,简直就是无法无天,就是万死也不能赎其罪,可是,辽东战线告急,后金日益猖獗,李自成、张献忠等反贼声势也越来越壮大,祸及的地区越广,不仅百姓深受其害,对朝廷的兵源、还有税收都产生极大的影响,现在是拆东墙补西墙,疲于应付,要是再和手里有十多万军队、占据易守难攻四川的陆文华开战,只怕负担不起,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别的不说,光是粮草运输一项,就是一笔天文开销。”
崇祯皱着眉头说:“难道,就任由他放肆?”
“皇上,那陆文华只是请求皇上封官,并没有打着旗号造反,臣子还是臣子,君还是君,现在先由着他,当然,这只是权宜之计,等把那些反贼都收拾,再把后金这心腹大患解决,腾出手来,到时再慢慢跟他算帐,请皇上以江山社稷为重。”
周奎有些不满地说:“要是成全一个陆文华,只怕其它人也会效仿,那么大明岂不是更乱?为什么不派兵把他灭了,杀一儆百呢?”
张缙彦摇摇头说:“国丈大人,若是其它人还罢了,偏偏这个陆文华,我们暂时动不得,而这天下,也就一个陆文华。”
“哦,此话何解?”崇祯一下子也来了兴趣。
“回皇上的话,其原因有三”张缙彦一脸从容地说:“其一不用说了,现在内忧外患,很难抽身;其二就是四川的独特地形,四川是一个盆地,四面高中间底,地形易守难攻,光是一个剑门关就可以挡百万雄师,现在实在抽不出太多的兵力去征讨,不过有二个利好的消息,一是那姓陆的还是以臣子自称,这给我们留有余地,二是四川是说难攻,但是他们也难出,想当年近于妖的诸葛亮是在蜀地终老,终其一生没能完成大业,那地形守有余而攻不足,不怕他坐大,而其它人敢学陆文华,他们没有四川的天险,到时王帅一到就能打败他们这些土鸡瓦狗。”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张缙彦也有些累了,喘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其中还有一点,就是那个利州卫指挥使手上有了一种新式火统,威力强大、射程远,据说还不用火绳击发,极为厉害,洪承畴就在它手下出过大亏,就是恶虎之称的曹变蛟也伤在这火铳之下,洪承畴在信中说,要是找不到克制的方法,就是把他麾下三万将士全拼了,也攻不下紫天关,皇上,三思啊。”
这些东西,崇祯也在奏折中看了,听到这话,有些苦涩地问道:“张爱卿,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吗?”
张缙彦轻轻摇了摇头。
半响,御书房里响起崇祯一声无奈的叹息........
朝廷上为是不是应要求给陆皓山封官加爵的时候,陆皓山并没有闲着,在李念的协调下,有条不紊地接管四川的各项事务,像人员的调整、粮草、兵员的征集、战后的安抚等工作,当然,拉拢工作也不能迟疑,因为动荡,很多官职出现了空缺,这些正好用来拉拢那些豪门大族,吸纳他们优秀弟子的同时,也能拉拢两者的关系,争取他们的支持。
当然,把他们捆上战车,最好的武器是利益。
要想获得支持,必须有盟友,面面俱到那不可能,说到底就是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用这部的利益达到自己拉拢的目的,这一点陆皓山早就想到了,并做得很好,刚开始四川的百姓和豪门大族对陆皓山的评价并不高,可当陆皓山仅是推出第一个政令,马上就得到了四川军民甚至豪门大族的热烈欢迎。
这个命令就是:土地改革。(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