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纳美复鏖兵(十)出使
ps: (今天继续感谢书友“事组则圆”的打赏!我的作品《天龙不败》发布了新章节《第三百一十章 纳美复鏖兵(十)出使》, /book/ )
原本在出使之前,东方不败还是想要安顿阿紫一番的,但见她现下练功练得起劲,倒省了自己不少功夫。
至于那游坦之么,他的资质虽然不佳,可是他体内的真气也不能白白浪费了啊!
东方不败打算先让他陪阿紫练练功,等自己此番从宋国回到辽上京,再收他为徒,传他一身精妙招式,让他好生利用凭借独孤求败来之不易的金丹所得到的内力,也算是告慰他亡伯父、亡父、亡母的在天之灵了。
打定主意之后,出使的吉日已到。
这天清晨,耶律洪基亲率文武百官出城为东方不败的使团送行。
此次出使,因为由天下兵马大元帅兼当今天子的义弟领衔,盛况自是空前,随行的文官武将足足有百十来号人,而且尽皆辽国的精锐,还捎带了不少龙脑、鹤顶、玳瑁、犀角、象牙、檀香、锦绮、纱罗、金银宝器等物,作为给大宋君臣的见面礼。
一行人别过耶律洪基和朝中大臣后,便即起行,出临潢府往西,过仪坤州,沿西京道,至西京大同府,转而南行,经雁门关,进入宋国境内。
过那雁门关时,东方不败心中感慨万千:“唉。上次出关之时,我还是大宋的一名通缉犯,想不到才过了短短一年。我便以大辽使臣的身份重新入关。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果然不假啊!”
瞧见道旁山崖上一片石壁,兀自残留有斑斑血迹,东方不败猛地想起萧峰当日在此发疯似的拍击,自己那“一定要为萧峰找出带头大哥”的誓言也依稀浮现在心头。
言念及此,东方不败拍了拍身边的行囊,自言自语道:“看来这次讨账的使命完成之后。我还不能立即回上京啦!”
到了大宋的地界上,自然有宋国礼部的官员负责接待来访使节。
那些礼部小吏早早地便立在边境之上,一见使团行至。便即上前迎接,领入关内驿馆安顿。
第二日一早,他们又骑马带路,引一众辽人进入大宋东京开封府。
当时给外国使臣带路有那么一个规矩。为了防止来使暗中记下通往自己国都的路线。回国后提供给军队绘制军事地图,礼部的人尽把他们带着在小路上走,绝不上大道。
而且礼部官员还会领着他们东转一下,西转一下,七弯八绕的,把别国使臣给搞得个晕头转向,直至无法回忆起到开封到底应该怎样走。
如此这般,到达宋国都城的路程远了两倍都还不止。东方不败所率领的庞大使团跟着那几个大宋礼部的官员把汴京周遭州府的小路几乎都走了个遍,终于才到达目的地。
是日正午。骑在马上的东方不败来到汴梁城下,那城门外已经立着不少宋国的官员,显是来迎接她和她的属下的。
行至近前,东方不败堪堪下马,就有一个大胡子官员迎了上来,对她行了一礼,说道:“在下大宋国礼部尚书苏轼,拜见东方大元帅。”
东方不败一听,心中暗自一惊:“喔,你就是名满天下的苏东坡苏大才子啊!原来此时你还在宋国朝廷里担任礼部尚书……唉,只是过不了不久,你就要被那赵煦小儿贬去做定州知府了,可惜,可惜。”
脸上不动声色,只是按照外交仪节还了一礼道:“小可大辽国天下兵马大元帅东方不败,见过苏尚书。”
又寒暄了几句之后,苏轼就亲自引路,将辽国使团成员安置在宾馆之中,请他们歇息数日,而后宋皇自会接见。
临别之际,苏轼招来一个礼部的小吏,对东方不败说道:“元帅大人,这孩子名叫黄裳,年纪虽轻,但十分能干,你有什么吩咐,尽管找他,他定不会令你失望。”
“什么?黄裳?难道就是编写武学奇书《九阴真经》的黄裳?”听了苏轼方才的那番话,东方不败心下纳罕不已,赶紧朝来人打量过去,只见他约莫二十岁左右的年纪,生得白白净净、眉清目秀,一副地道的读书人模样,倒是跟史书上对黄裳的描述十分相近。
相传徽宗皇帝于政和年间,遍搜普天下道家之书,雕版印行,一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称为“万寿道藏”。皇帝委派刻书之人,就叫做黄裳。
他生怕这部大道藏刻错了字,皇帝发觉之后不免要杀他的头,因此便一卷一卷地细心校读。不料想这么读得几年,他居然就精通道学,更因此而悟得了武功中的高深道理。
他本一白面读书人,却无师自通,修习内功外功,竟成为一名武功高强之士。
那黄裳刻完了经书,练成了一身武功,还被皇帝加官进爵。直到有一年徽宗治下忽然出现了一个叫作“明教”的教派,据说是西域的波斯胡人传来的。
这些明教的教徒一不拜太上老君,二不拜至圣先师,三不拜如来佛祖,却拜外国的老魔,可是又不吃肉,只是吃菜。
徽宗皇帝只信道教,当他得知明教在宋国境内兴旺发达之后,便下了一道圣旨,派兵去剿灭这些邪魔外道。
不料明教的教徒之中,着实有不少武林高手,众教徒打起仗来又人人不怕死,不似官兵那么没用,打了几仗,朝廷的官兵大败。
黄裳原本乃是一介文人,书生意气浓得紧,他虽然只在朝中担任文官,但见官府的士兵为明教所败,心下不忿,竟亲自去向明教的高手挑战,一口气杀了几个法王、使者等明教高层人物。
哪知道他所杀的人中,有几个是武林中名门大派的弟子,于是他们的师伯、师叔、师兄、师弟、师姊、师妹一古脑儿地全出来了,又约了别派的许多好手,来向他为难。
一动上手,黄裳的武功古里古怪,对方谁都没见过,当场又给他打死了几人,但他寡不敌众,也受了伤,拼命逃走了。
那些人气不过,将他家里的父母妻儿杀了个干干净净。
黄裳逃到了一处穷荒绝地,躲了起来。那数十名敌手的武功招数,他一招一式都记在心里,于是苦苦思索如何才能破解,他要想通破解的方法,然后去杀了他们报仇。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终于对每一个敌人所使过的招数,他都想通了破解的法子。他十分高兴,料想这些敌人就算再一拥而上,他独个儿也对付得了。于是出得山来,去报仇雪恨。(未完待续。。)
原本在出使之前,东方不败还是想要安顿阿紫一番的,但见她现下练功练得起劲,倒省了自己不少功夫。
至于那游坦之么,他的资质虽然不佳,可是他体内的真气也不能白白浪费了啊!
东方不败打算先让他陪阿紫练练功,等自己此番从宋国回到辽上京,再收他为徒,传他一身精妙招式,让他好生利用凭借独孤求败来之不易的金丹所得到的内力,也算是告慰他亡伯父、亡父、亡母的在天之灵了。
打定主意之后,出使的吉日已到。
这天清晨,耶律洪基亲率文武百官出城为东方不败的使团送行。
此次出使,因为由天下兵马大元帅兼当今天子的义弟领衔,盛况自是空前,随行的文官武将足足有百十来号人,而且尽皆辽国的精锐,还捎带了不少龙脑、鹤顶、玳瑁、犀角、象牙、檀香、锦绮、纱罗、金银宝器等物,作为给大宋君臣的见面礼。
一行人别过耶律洪基和朝中大臣后,便即起行,出临潢府往西,过仪坤州,沿西京道,至西京大同府,转而南行,经雁门关,进入宋国境内。
过那雁门关时,东方不败心中感慨万千:“唉。上次出关之时,我还是大宋的一名通缉犯,想不到才过了短短一年。我便以大辽使臣的身份重新入关。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果然不假啊!”
瞧见道旁山崖上一片石壁,兀自残留有斑斑血迹,东方不败猛地想起萧峰当日在此发疯似的拍击,自己那“一定要为萧峰找出带头大哥”的誓言也依稀浮现在心头。
言念及此,东方不败拍了拍身边的行囊,自言自语道:“看来这次讨账的使命完成之后。我还不能立即回上京啦!”
到了大宋的地界上,自然有宋国礼部的官员负责接待来访使节。
那些礼部小吏早早地便立在边境之上,一见使团行至。便即上前迎接,领入关内驿馆安顿。
第二日一早,他们又骑马带路,引一众辽人进入大宋东京开封府。
当时给外国使臣带路有那么一个规矩。为了防止来使暗中记下通往自己国都的路线。回国后提供给军队绘制军事地图,礼部的人尽把他们带着在小路上走,绝不上大道。
而且礼部官员还会领着他们东转一下,西转一下,七弯八绕的,把别国使臣给搞得个晕头转向,直至无法回忆起到开封到底应该怎样走。
如此这般,到达宋国都城的路程远了两倍都还不止。东方不败所率领的庞大使团跟着那几个大宋礼部的官员把汴京周遭州府的小路几乎都走了个遍,终于才到达目的地。
是日正午。骑在马上的东方不败来到汴梁城下,那城门外已经立着不少宋国的官员,显是来迎接她和她的属下的。
行至近前,东方不败堪堪下马,就有一个大胡子官员迎了上来,对她行了一礼,说道:“在下大宋国礼部尚书苏轼,拜见东方大元帅。”
东方不败一听,心中暗自一惊:“喔,你就是名满天下的苏东坡苏大才子啊!原来此时你还在宋国朝廷里担任礼部尚书……唉,只是过不了不久,你就要被那赵煦小儿贬去做定州知府了,可惜,可惜。”
脸上不动声色,只是按照外交仪节还了一礼道:“小可大辽国天下兵马大元帅东方不败,见过苏尚书。”
又寒暄了几句之后,苏轼就亲自引路,将辽国使团成员安置在宾馆之中,请他们歇息数日,而后宋皇自会接见。
临别之际,苏轼招来一个礼部的小吏,对东方不败说道:“元帅大人,这孩子名叫黄裳,年纪虽轻,但十分能干,你有什么吩咐,尽管找他,他定不会令你失望。”
“什么?黄裳?难道就是编写武学奇书《九阴真经》的黄裳?”听了苏轼方才的那番话,东方不败心下纳罕不已,赶紧朝来人打量过去,只见他约莫二十岁左右的年纪,生得白白净净、眉清目秀,一副地道的读书人模样,倒是跟史书上对黄裳的描述十分相近。
相传徽宗皇帝于政和年间,遍搜普天下道家之书,雕版印行,一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称为“万寿道藏”。皇帝委派刻书之人,就叫做黄裳。
他生怕这部大道藏刻错了字,皇帝发觉之后不免要杀他的头,因此便一卷一卷地细心校读。不料想这么读得几年,他居然就精通道学,更因此而悟得了武功中的高深道理。
他本一白面读书人,却无师自通,修习内功外功,竟成为一名武功高强之士。
那黄裳刻完了经书,练成了一身武功,还被皇帝加官进爵。直到有一年徽宗治下忽然出现了一个叫作“明教”的教派,据说是西域的波斯胡人传来的。
这些明教的教徒一不拜太上老君,二不拜至圣先师,三不拜如来佛祖,却拜外国的老魔,可是又不吃肉,只是吃菜。
徽宗皇帝只信道教,当他得知明教在宋国境内兴旺发达之后,便下了一道圣旨,派兵去剿灭这些邪魔外道。
不料明教的教徒之中,着实有不少武林高手,众教徒打起仗来又人人不怕死,不似官兵那么没用,打了几仗,朝廷的官兵大败。
黄裳原本乃是一介文人,书生意气浓得紧,他虽然只在朝中担任文官,但见官府的士兵为明教所败,心下不忿,竟亲自去向明教的高手挑战,一口气杀了几个法王、使者等明教高层人物。
哪知道他所杀的人中,有几个是武林中名门大派的弟子,于是他们的师伯、师叔、师兄、师弟、师姊、师妹一古脑儿地全出来了,又约了别派的许多好手,来向他为难。
一动上手,黄裳的武功古里古怪,对方谁都没见过,当场又给他打死了几人,但他寡不敌众,也受了伤,拼命逃走了。
那些人气不过,将他家里的父母妻儿杀了个干干净净。
黄裳逃到了一处穷荒绝地,躲了起来。那数十名敌手的武功招数,他一招一式都记在心里,于是苦苦思索如何才能破解,他要想通破解的方法,然后去杀了他们报仇。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终于对每一个敌人所使过的招数,他都想通了破解的法子。他十分高兴,料想这些敌人就算再一拥而上,他独个儿也对付得了。于是出得山来,去报仇雪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