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节 岿然不动
(一)
根据这个“war-gaming”对沙夫的用兵做了预判,但是这个十年内九次使用从未失手的战术,汉堡教练组所做的针对性的设计,是否能够终结沙夫的神奇,莫尼兹心情忐忑。这种忐忑,与那种遭遇突发状况手足无措的忐忑,却是完全不同。
但是沙夫却不知道莫尼兹的真实心情,他看到范尼和伯格双双回防到自己半场,呵呵……他们这种回防,恰好使得不莱梅右后卫和后腰位置提前的缺陷不再危险,以往那些球队也是如此,不过,他们都没有能够最终抵挡住不莱梅的进攻!
陈灼从右路换位到了左路,特罗霍夫斯基换到右路与厄齐尔对位,拜斯特加强汉堡队左边路的肋部,伯格加强右边路的肋部,范尼退到了亚罗利姆和罗泽纳尔之间的位置……
汉堡队现在的阵型,在沙夫看起来,很像是个4-6-0或者是5-5-0的无锋阵型!
之所以说是阵型,是因为沙夫惊奇地发现,汉堡队并没有像以前不莱梅的那些对手那样,被不莱梅边路进攻集群的突然提速把阵型冲溃!
十年来,没有被不莱梅这种战术迅速冲溃的球队,沙夫所看到的,这还是第一次!
(二)
通过“war-gaming”做出推演分析之后,陈灼也对这九场比赛的对手进行了研究,发现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对方防线都会存在年轻球员经验不足问题和年龄偏大球员的体能问题!这也正是当下汉堡队需要面对的问题。
十年中,不莱梅绝对不止只有九次在场面上落后,也绝不是只有九场比赛扳平或者逆转,沙夫的战术套路也不仅仅是这一种,但是大量数据进行了“war-gaming”之后,认为沙夫针对汉堡队的特点,有极大的可能采用这个战术套路。
前面的九个对手中,全都是在不莱梅做出调整的7分钟内被打进至少一球,最快的是变阵后1分半钟,最晚的是变阵后的6分20秒,更多的发生在沙夫变阵后的第3到5分钟,这个时段的进球频率最高……
在对这九场比赛进行详尽分析之后,总结出的规律是一致的,对手在边路受到巨大的冲击之后迅速从前场和中路向该边路调集兵力,然后不莱梅就会从后场再度向前进行兵力增加,在对方半场采取压迫性打法和快速传球穿梭调动,基本上三两个会合,对手的防线就会被扯出明显的漏洞……阵型,是多么重要啊!
(三)
阵型这个东西,说起来复杂,似乎玄妙无比,实际上大师级别的教练们早已经总结成了浅显易懂的语言了,意大利著名教练萨基在他的著作中提出的那个“10米”概念,也就是对阵容的最佳也是最浅显易懂的诠释。
萨基认为,在足球场上,一个阵型中,球员与球员之间保持的最佳距离应该是10米,距离太长了球员之间无法兼顾,距离太短了,球员之间将会出现位置重复,经过他多年的实战经验激烈,提炼出了这个“10米”的阵型距离结论。
当年霍顿和米卢在中国担任教练的时候,曾经对球员与球员之间的距离做过专门的讲述,米卢还曾经别出心裁的用绳子队员们按照一定的距离捆成一排,让他们感受“一动全动”的阵型移动,也让他们充分理解“距离”的意义。
这些大师的理论书籍都是陈灼在国内联赛期间自己看的,很多书籍还是未翻译版本,抱着词典对照图形就那么磕磕绊绊的读着,多年来陈灼也生吞活剥的读了上百本这种理论性书籍,只可惜中国球员不像是欧洲球员那样,从小就有系统的青训体系,在中国,以赛代练的想法和理论知识的匮乏随处可见,就连中国国家队的国脚都曾经说自己“没怎么受苦就练出来了”,听起来像是自夸自己天赋秉异,但是仔细想想,这岂不正是映射了中国青训体系的不完备!
汉堡队的球员,除了皮特罗伊帕之外,基本上都是从小接受过系统的青训体系训练的,像这种阵型、距离的概念,早就成为他们习惯和本能的一部分。所以说,陈灼在汉堡队内做的每一种阵容调整,只需要在训练中稍事磨合就可以在实战中打出来了,有时候一个球员的更换牵涉到一连串的换人,球员们也是很迅速的就适应了。
这一次,针对沙夫的战术套路,汉堡队也只是做了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做了三五次训练准备。
(四)
倘若此时把直播镜头定格,然后换成正上方向下的俯视图,可以看到这个4-6-0或者5-5-0的站位,实际上是一个4-3-3的网状结构,三条线错落有致,分布在汉堡队半场的35米区域之内。
后卫线在距离球门15米左右横向排开,从左到右的奥戈、罗泽纳尔、马泰森、博阿滕保持着10米左右的距离,往外10米左右,从肋部开始从左到右是拜斯特、范尼、伯格,他们的位置和身后后卫线上的队友,差不多就是个等边三角形,只不过他们位置并不固定,全都在不断的跑动。
再往前10米的那条线,左右两边是陈灼和特罗霍夫斯基,中间是左右游弋的亚罗利姆,他们三个的横向距离中,中间的亚罗利姆现在是靠左,与特罗霍夫斯基距离稍远,但是始终与陈灼保持着10米左右的距离……
不莱梅的进攻三角上前的时候,第一道防火墙就是横向的陈灼和亚罗利姆,拜斯特处于两人身后的倒三角位置,留给他们的一处“空档”,就是陈灼身后奥戈身前拜斯特最侧的这个区域。
当他们分球突入之后,陈灼、拜斯特、奥戈这个三角开始挤压收缩,整条网状防线便开始向左侧收拢,让进入这个三角区域的队员在紧逼下无法内切突破也不能顺畅的起脚传中,只能按照防守阵型留出来的通道,继续向角旗区域带球……
不莱梅不是巴西也不是巴萨,小范围内的三角短传渗透和不间断传球他们能够打出来,但是和巴西或者巴萨那样的水银泻地行云流水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不莱梅更多的是通过局部兵力突然增强,通过局部兵力发挥速度和传切跑位的突然性来破坏对手的阵型平衡,觅得空档一剑封喉。
阵型平衡,是指“球权、空间、队友位置、对手位置”这四个要素的平衡,战术便是让队员如何发挥和运用技术能力打破对手平衡,保持自己平衡。比如说瓜迪奥拉执掌的巴萨,战术特点中掌控和保持平衡的第一要务就是充分掌控“球权”,而穆里尼奥执掌的国际米兰在对阵巴萨的时候,就避免与巴萨在对方擅长的“球权”方面争斗,而是通过阵型调整压缩对方的“空间”,通过压迫和缩小对手空间来破坏对手的平衡。
陈灼的这种战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汲取了两周前4月26日穆里尼奥的国际米兰在客场以10人死守巴塞罗那的防御战术和体系,那场比赛国际米兰虽然客场0:1失利,但是凭借着主场3:1的胜利拼掉强大的巴塞罗那,进军欧冠决赛,成为将与拜仁慕尼黑争夺本年度欧冠冠军的球队。
沙夫的眉头紧蹙,已经四分多钟了,汉堡队的防线在短暂的混乱后,稍事调整就回归正常,在不莱梅疾风暴雨的冲击下,岿然不动!
可以打一下左路嘛!之所以调整成右路集群攻势,是因为那个中国球员对位防守使得厄齐尔难以发挥,现在右路攻击集群逼迫那个中国球员把防守重心转移了,而且这个几分钟的进攻,很明显把汉堡队整个防御重点都调动过来了,这个时候,厄齐尔那边,又再度出现了机会!
巴格弗雷德接到马林从边路的传球之后没有选择二过一,前面两次配合都在对方的挤压下无功而返,而且巴格弗雷德也已经对前场其它位置做了形势观察。
虚晃一枪之后,巴格弗雷德扣过来球做了个调整,向左路厄齐尔那里传了过去!
根据这个“war-gaming”对沙夫的用兵做了预判,但是这个十年内九次使用从未失手的战术,汉堡教练组所做的针对性的设计,是否能够终结沙夫的神奇,莫尼兹心情忐忑。这种忐忑,与那种遭遇突发状况手足无措的忐忑,却是完全不同。
但是沙夫却不知道莫尼兹的真实心情,他看到范尼和伯格双双回防到自己半场,呵呵……他们这种回防,恰好使得不莱梅右后卫和后腰位置提前的缺陷不再危险,以往那些球队也是如此,不过,他们都没有能够最终抵挡住不莱梅的进攻!
陈灼从右路换位到了左路,特罗霍夫斯基换到右路与厄齐尔对位,拜斯特加强汉堡队左边路的肋部,伯格加强右边路的肋部,范尼退到了亚罗利姆和罗泽纳尔之间的位置……
汉堡队现在的阵型,在沙夫看起来,很像是个4-6-0或者是5-5-0的无锋阵型!
之所以说是阵型,是因为沙夫惊奇地发现,汉堡队并没有像以前不莱梅的那些对手那样,被不莱梅边路进攻集群的突然提速把阵型冲溃!
十年来,没有被不莱梅这种战术迅速冲溃的球队,沙夫所看到的,这还是第一次!
(二)
通过“war-gaming”做出推演分析之后,陈灼也对这九场比赛的对手进行了研究,发现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对方防线都会存在年轻球员经验不足问题和年龄偏大球员的体能问题!这也正是当下汉堡队需要面对的问题。
十年中,不莱梅绝对不止只有九次在场面上落后,也绝不是只有九场比赛扳平或者逆转,沙夫的战术套路也不仅仅是这一种,但是大量数据进行了“war-gaming”之后,认为沙夫针对汉堡队的特点,有极大的可能采用这个战术套路。
前面的九个对手中,全都是在不莱梅做出调整的7分钟内被打进至少一球,最快的是变阵后1分半钟,最晚的是变阵后的6分20秒,更多的发生在沙夫变阵后的第3到5分钟,这个时段的进球频率最高……
在对这九场比赛进行详尽分析之后,总结出的规律是一致的,对手在边路受到巨大的冲击之后迅速从前场和中路向该边路调集兵力,然后不莱梅就会从后场再度向前进行兵力增加,在对方半场采取压迫性打法和快速传球穿梭调动,基本上三两个会合,对手的防线就会被扯出明显的漏洞……阵型,是多么重要啊!
(三)
阵型这个东西,说起来复杂,似乎玄妙无比,实际上大师级别的教练们早已经总结成了浅显易懂的语言了,意大利著名教练萨基在他的著作中提出的那个“10米”概念,也就是对阵容的最佳也是最浅显易懂的诠释。
萨基认为,在足球场上,一个阵型中,球员与球员之间保持的最佳距离应该是10米,距离太长了球员之间无法兼顾,距离太短了,球员之间将会出现位置重复,经过他多年的实战经验激烈,提炼出了这个“10米”的阵型距离结论。
当年霍顿和米卢在中国担任教练的时候,曾经对球员与球员之间的距离做过专门的讲述,米卢还曾经别出心裁的用绳子队员们按照一定的距离捆成一排,让他们感受“一动全动”的阵型移动,也让他们充分理解“距离”的意义。
这些大师的理论书籍都是陈灼在国内联赛期间自己看的,很多书籍还是未翻译版本,抱着词典对照图形就那么磕磕绊绊的读着,多年来陈灼也生吞活剥的读了上百本这种理论性书籍,只可惜中国球员不像是欧洲球员那样,从小就有系统的青训体系,在中国,以赛代练的想法和理论知识的匮乏随处可见,就连中国国家队的国脚都曾经说自己“没怎么受苦就练出来了”,听起来像是自夸自己天赋秉异,但是仔细想想,这岂不正是映射了中国青训体系的不完备!
汉堡队的球员,除了皮特罗伊帕之外,基本上都是从小接受过系统的青训体系训练的,像这种阵型、距离的概念,早就成为他们习惯和本能的一部分。所以说,陈灼在汉堡队内做的每一种阵容调整,只需要在训练中稍事磨合就可以在实战中打出来了,有时候一个球员的更换牵涉到一连串的换人,球员们也是很迅速的就适应了。
这一次,针对沙夫的战术套路,汉堡队也只是做了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做了三五次训练准备。
(四)
倘若此时把直播镜头定格,然后换成正上方向下的俯视图,可以看到这个4-6-0或者5-5-0的站位,实际上是一个4-3-3的网状结构,三条线错落有致,分布在汉堡队半场的35米区域之内。
后卫线在距离球门15米左右横向排开,从左到右的奥戈、罗泽纳尔、马泰森、博阿滕保持着10米左右的距离,往外10米左右,从肋部开始从左到右是拜斯特、范尼、伯格,他们的位置和身后后卫线上的队友,差不多就是个等边三角形,只不过他们位置并不固定,全都在不断的跑动。
再往前10米的那条线,左右两边是陈灼和特罗霍夫斯基,中间是左右游弋的亚罗利姆,他们三个的横向距离中,中间的亚罗利姆现在是靠左,与特罗霍夫斯基距离稍远,但是始终与陈灼保持着10米左右的距离……
不莱梅的进攻三角上前的时候,第一道防火墙就是横向的陈灼和亚罗利姆,拜斯特处于两人身后的倒三角位置,留给他们的一处“空档”,就是陈灼身后奥戈身前拜斯特最侧的这个区域。
当他们分球突入之后,陈灼、拜斯特、奥戈这个三角开始挤压收缩,整条网状防线便开始向左侧收拢,让进入这个三角区域的队员在紧逼下无法内切突破也不能顺畅的起脚传中,只能按照防守阵型留出来的通道,继续向角旗区域带球……
不莱梅不是巴西也不是巴萨,小范围内的三角短传渗透和不间断传球他们能够打出来,但是和巴西或者巴萨那样的水银泻地行云流水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不莱梅更多的是通过局部兵力突然增强,通过局部兵力发挥速度和传切跑位的突然性来破坏对手的阵型平衡,觅得空档一剑封喉。
阵型平衡,是指“球权、空间、队友位置、对手位置”这四个要素的平衡,战术便是让队员如何发挥和运用技术能力打破对手平衡,保持自己平衡。比如说瓜迪奥拉执掌的巴萨,战术特点中掌控和保持平衡的第一要务就是充分掌控“球权”,而穆里尼奥执掌的国际米兰在对阵巴萨的时候,就避免与巴萨在对方擅长的“球权”方面争斗,而是通过阵型调整压缩对方的“空间”,通过压迫和缩小对手空间来破坏对手的平衡。
陈灼的这种战术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汲取了两周前4月26日穆里尼奥的国际米兰在客场以10人死守巴塞罗那的防御战术和体系,那场比赛国际米兰虽然客场0:1失利,但是凭借着主场3:1的胜利拼掉强大的巴塞罗那,进军欧冠决赛,成为将与拜仁慕尼黑争夺本年度欧冠冠军的球队。
沙夫的眉头紧蹙,已经四分多钟了,汉堡队的防线在短暂的混乱后,稍事调整就回归正常,在不莱梅疾风暴雨的冲击下,岿然不动!
可以打一下左路嘛!之所以调整成右路集群攻势,是因为那个中国球员对位防守使得厄齐尔难以发挥,现在右路攻击集群逼迫那个中国球员把防守重心转移了,而且这个几分钟的进攻,很明显把汉堡队整个防御重点都调动过来了,这个时候,厄齐尔那边,又再度出现了机会!
巴格弗雷德接到马林从边路的传球之后没有选择二过一,前面两次配合都在对方的挤压下无功而返,而且巴格弗雷德也已经对前场其它位置做了形势观察。
虚晃一枪之后,巴格弗雷德扣过来球做了个调整,向左路厄齐尔那里传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