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一十三)钢铁挽歌
当心力交瘁的威廉二世离开最高统帅部的时候,夜已经深了。
坐在马车时的威廉二世看着窗外冷清的街道,身上的寒意更浓了。
周围的一切仿佛就是一场梦魇。
现在,威廉二世只想尽快结束这场梦魇,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回想起四年前的开战,他似乎已经忘记了它的理由。
那个大公被刺的故事,听上去就象是遥远的梦呓。
想到了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最后的结局,威廉二世忍不住打了一个冷战。
1919年9月16日,法国,巴黎。
秋日的法国是最好的季节,但是这时候在法国已经看不到满眼的向日葵和薰衣草。随处可见的,是焦黑的土地,冒烟的弹坑,倒塌的房舍,废弃的村庄。在双方交战的地带,更加是形成了一条绵延上千公里的无人地带。
这一天,两个后来在历史上显赫一时的人物,分别到达了法国的联军司令部和南线的中美联军指挥部。
巴黎,协约国联军总司令部,今天一位重要的访客到来,让刚刚夺回巴黎的协约国陆军的高级指挥官们,齐刷刷汇集到巴黎。当然,基本上都是英法的军官,中方代表只有一位上校联络官,美方代表倒是一个名人,不过他出名还要二十年后,他是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将军的副官——乔治?史密斯?巴顿少校。
来人不是什么军官,而是一位高高瘦瘦的中年人。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亚瑟?内维尔?张伯伦正好五十岁,正在逐步步入他的政治生涯的巅峰。这一次,他作为英国下议院战争委员会的代表,向这里的高级将领传达关于英国政府的重要决定。
关于这段事情的历史,张伯伦的日记也许是最好的记载。
“今天,我代表下议院到巴黎,对于此行我还是很期待的,两个月前我们干掉了德国人的海军。据说,现在只有四艘‘约克’级战列巡洋舰留在基尔港,我想战争真的快结束了。
我伦敦的朋友在我走之前告诉我:德国人通过瑞士政府表达了愿意结束这场战争的愿望。
好吧,这帮见鬼的混蛋,我们这么打了六年,很好现在你们说结束战争,那么就在柏林签署协议投降吧
9月17日
昨天福熙元帅的晚宴很丰盛,我真的难以相信,这是在战争的前线。军官们显然都很高兴,是啊德国人就要完蛋了,而几个月前他们还占据着巴黎。好吧,就像一位法国少校说的,我们到小无忧宫过圣诞节。
9月20日,今天我们去了亚眠的前线,我看到了士兵,他们士气很高。我和一个阿尔及利亚的殖民地军团的士兵聊天,这是一个法国裔的北非战士,叫德拉内,我还记得他说的不少有意思的话:
“我和我的伙伴雷蒙一起在这个散兵坑待了快一年,你知道之前的那段时间实在是很难熬,德国人好像是打不死的,我们只能一退再退。和我一起从的黎波里出来的老乡,一个月之内就少了一大半。不过我和雷蒙运气不错,我们还是等到反击时候。嘿雷蒙,到了柏林,我们一起去菩提树下大街喝咖啡,我请你吃西里西亚香肠。长官您看,现在我们前面的阵地上,德国人的防线已经残破不堪,半截残墙下斜斜躺着两门损坏的火炮,那还是缴获的我们的75小姐,不过我们把它炸了,好姑娘不能落到德国人手里。这小伙子说完,咯咔一声将最后一颗子弹壳退出枪膛,伴着丁当一声金属与地面接触的声音,他迅速将另一排子弹压进弹仓,很干净利落。”
我在前沿的观察哨看到,德国人依靠法国当地的小镇,在之前我们撤退的时候留下的废墟上布置了一些工事。两侧房屋的墙壁和窗户上布满子弹孔,有些是来自于德军步兵们的机枪和步枪,有些则是坦克和装甲车留下的。虽然前面阵地上时而稀疏时而密集的枪声还不断传入人们耳中,但是至少在这条防线,德军士兵们还可以享受暂时的安宁与平静。不过,我想很快他们就能到战俘营,享受很长一段时间的安宁了。
我们下午到了雷松堡,看来这里没有亚眠那么悠闲,接待我们的前线军官说刚刚结束一场战斗,他们突进了前面的小镇。损坏的坦克依旧静静的躺在路中央,那辆因为爆炸而燃烧的装甲车上还冒着缕缕轻烟,街道上躺着的几十具身着灰色军装的尸体,只有街垒附近的蓝色才会多起来。
看来这里的军官都是急性子,他们已经提前想要发起总攻。我看到十多个带着钢盔的士兵。当他们冲过拐角的时候,几乎被之前倒下的同伴的尸体绊倒,最终还是跌跌撞撞的跑进德国人的射击死角。很快,小镇里面传来了士兵们的欢呼,这群勇敢的战士今天可以在小镇过夜了,虽然那里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房子。
9月21日
今天很意外,美国人的代表团也到发过来了。据说这次他们带来了第二批远征军,有五十万人。坦率的说,这些牛仔们虽然很勇敢,但是他们还不是很适应战争。不过,我们欢迎所有的朋友。
我在勒鲁瓦的第二天,就见到美国人的国务卿兰辛,一个高鼻梁、尖下巴、脸色有些苍白的中年人。我虽然不是很喜欢那些牛仔,但是牛仔的工业力量真的很强,我相信他们的加入会尽快结束战争。上帝作证,现在的欧洲什么都缺,我们缺军官,缺大炮,缺靴子,缺罐头,什么都缺美国人的工业倾吐出多得令人难忘的军械弹药。其中,相当部分的生产集中在春夏。而现在,他们来的正是时候。
9月24日
这几天在前线,我始终都感觉很愉悦,虽然只有在巴黎的那几天,我能够准点的,吃到热的饭菜,但是前线高昂的士气比白兰地更让人沸腾我要将这里的一切带回伦敦,我们正在走向胜利……”
张伯伦在法国北部的视察,毫无疑问是快乐的,这让伦敦也很乐观。所以,联军决定在10月开始大举进攻德国防线,并且迫使他们推出战争,支付赔款等等。
而本来要和张伯伦同期到丘吉尔,却因为海军部的经费问题,直到开战前擦抵达法国南部的第戎。
在作战开始的初期,丘吉尔的经历和张伯伦差别不大,协约国巨大的优势在这一刻尽显无遗。从10月12日发起进攻,在炮火的掩护下,中美联军推进迅速,五天时间就从特鲁瓦,推进到蒂耶里。从战后得到的解密文件看,这其实是德军有意识的放弃收缩防守。而当联军进攻到凡尔登外围,真正的苦战开始了。
丘吉尔在这段时间的日记,是关于战斗最好的解释。
“10月21日。
作为战场观察员,我和中**队一起前进,今天我们的目标是凡尔登。半年前,我们就是从这里溃退的,现在我们要收复它。当然,我不会简单的认为,德国人就这么放我们过去。
中国人的指挥官是佩孚?吴将军,我听之前的中**统帅陈介绍过他,他是这个国家最善战的几个将军之一,对此我深信不疑。中国人是值得信赖的盟友,他们派出的都是精锐善战的军队,勇敢、无畏,甚至是不怕生死。
他们的装甲部队并没有和我们一起,霞飞将他们都调派到圣洛朗。当然,我对此并不是很担心,我们的战线大部分都是丘陵和山地,装甲部队也不适合。不过作为补偿,我们得到了更多的火炮和佩奇400轰炸机的支持。我们的战斗是在太阳出来之前发起的,而这彻底推翻了我对战争的自信。
在我们的作战地图上,一条蜿蜒的、粗厚的蓝线大致沿西北—东南方向划过地图中央,蓝线的中心的红点,就是凡尔登要塞。
以这个点为中心,两个弧形的箭头,正指向它——那时我们的进攻部队,左翼是美军的潘兴将军的部队,右翼是佩孚?吴的部队。
战斗的发起还是以火炮开始,军团炮兵的480门180毫米榴弹炮,各团团属炮兵营的总共1690门75毫米速射炮和900门120毫米重迫击炮,外加当天早上才赶到的师属炮兵团的280门150毫米加农炮,合计3350门75毫米以上大炮,开始向凡尔登要塞外围实施猛烈的炮火准备,此前随同的浮空气球侦察气球和校射气球已相继打开瓦斯燃烧闸,升上天空为炮兵群提供校射数据。
而在猛烈的炮火之后,我看到了遮天蔽日的飞机,我发誓这是我看到的最多的一次。吴告诉我,这一次他们集中了650架飞机轰炸凡尔登。而刚刚在我眼前被火焰和浓烟包围的凡尔登,一瞬间又被火光和烈焰所笼罩,我发誓这绝对是但丁的《神曲》里面才有的情景。
密集的炮火和飞机轰炸持续了四个小时,早上9点,中**队在晨光中发起冲锋。两万多的中国士兵排着松散的散兵线发起冲锋,他们有和德国人类似的带帽檐的钢盔,穿着也是和德国人类似的灰色军装。这种感觉如此奇怪,就好像是两只德**队在相互厮杀。中国人的军官和军队最早就是接受德国人的训练,以至于他们至今都有着极为浓重的普鲁士风格,一样的严谨,一样的勇猛强悍。
军号嘹亮,战旗飘飞,一股股步兵从战壕里涌出,最先钻出战壕的排立即展开成散兵线,单兵或武器组之间的距离在5米以上,排长或连长在其部队阵形的中间靠后位置上指挥。每个营的先锋连除了原有人员外,均加强了一个班的工兵和一个从其他连队抽调兵员组成的强击步兵排,工兵的主要武器是3到10公斤的tnt炸药包,强击步兵的主要武器则是零点五和一公斤的攻击手榴弹,当然,他们也配备步枪和少量的子弹以自卫。在先锋连的步兵和轻机枪手向前挺进的同时,留在战壕里的重机枪手和迫击炮手开始从指定的射击阵地上向敌阵地上实施压制射击,为防止误伤,各营的展开区域之间留有50到100米宽的间隙,标准称谓是“营攻击分隔线兼火力隔离带”,通称“子弹通道”。
从后方发射的子弹从士兵的身边嗖嗖飞过,一波一波倾斜到敌方阵地上,远处的敌军阵地上,炮弹爆炸的闪光刺痛了进攻者的眼,刚走出战壕的士兵们可以同时听到身后迫击炮的射击声和一千五百码外敌方阵地上的tnt轰爆声。
德国人在前沿阵地并没有过多的顽抗,中**的前锋很快突破了他们的前沿防线。德国人自然是不会放任中**队肆意的进攻,战斗的争夺在一线主阵地展开。在中**队刚刚涌出战壕的同时,德军布置在一线战壕里的机枪就开始向中**队散兵线零星地射击起来,但中**队压倒性的炮火遏止了德军的火力运用,反应灵敏的华军轻型、中型迫击炮迅速向暴露的德军机枪射击阵地开火,将其消灭或压制。但是德国人利用凡尔登原有的工事,设置了很多的防御设施,一旦被压制,马上就有替补的火力点出现。配备一线的速射炮以步枪的射速向中**队的散兵线猛烈开火,给以行军步伐前进中的中**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遭到阻击的中**队很快召唤火炮,对德国人的火力点进行压制。若干连队的精锐士兵被集结起来,手持轻便的自动武器,在下级军官的带领下,对德军的防线薄弱位置进行突击。
而德国人也做了对应的处置,他们将强击步兵,和精锐的步兵连队组成“风暴突击队”,在中**队的攻击波次之间和夜间发起反冲锋,大量的杀伤了突入核心阵地的华军部队。
为了夺取凡尔登外围的野战工事,完成对凡尔登的战略包围,中**队冒着德军密集的火力,发起最后的冲锋。在冲近到距离战壕不到20码时,最精锐的战斗工兵被派到了第一线,他们纷纷投出了手榴弹,手榴弹爆炸的烟雾刚刚腾起,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还有冲锋枪,跃向敌战壕,不管战壕里有没有活人,先放一排枪,再挺枪乱刺,伤员亦不放过,非要连刺数刀,再用枪托砸碎脑壳不可——之前的战斗中,一个中**队的下级军官就是在攻入敌军阵地后,被一名受伤的德军从后面用刺刀插进脖子里,不治而亡。
在有些地段,德军设置了完善的阵地和防御体系,依托房屋设施或特殊地势构筑了较为坚固的土木工事,其中甚至有水泥碉堡。炮火无法直接命中,光用手榴弹也不足以将其压制。战斗工兵在这时再次出动,两三名工兵时而匍匐,时而跃起,几卧几起,便神奇地移近敌军工事,在工事薄弱处或射击口附近放置一个或大或小的炸药包,点着引信后迅速奔离,闪光一过,碎木烂肉四下飞散,敌工事土崩瓦解。”
就像丘吉尔的日记里所说的,仅仅是外围野战阵地,双方就陷入了白热化的争夺。在连续长达4天的争夺中,中国远征军付出了近五万人的伤亡代价,才最终占领了凡尔登外围。而在左翼的美军,前后死伤三万余人后,也只是完成对凡尔登的包围就难以寸进。
而真正伤亡惨重的,发生在北线的英法联军。作为主攻的方向,英法部队在这里集结了一百八十七万大军,还调集了华军和美军的坦克装甲力量。这样大规模的集结,自然是瞒不过德军的,德国人同样在这里集结了近一百四十万军队。
北线的战斗是和南线同时发起的,在五天之内,由于德国人有意识的放弃。联军从出发地亚眠连续突破七道防线,在10月21日兵临那慕尔。而就在这里,这场大战中最大的装甲大会战在以那慕尔、蒙斯、布鲁塞尔的三角地带的低地平原展开。
在这片旷野上,德国皇太子亲自率领的第八集团军,集结了近三百辆装甲坦克。在他的对面,是联军包括中美军队在内的近一千一百辆坦克和装甲车辆。
德国人用来“招待”联军的,有包括a7v重型坦克,和新研制的k型超重型坦克在内几乎全部装甲力量。其是k型坦克,这是一种重达150吨的巨兽,全体作战成员有22人,长度达到了13米,宽度也有6米,高达3米,依靠两台600马力的“戴姆勒—奔驰”航空汽油机推动它硕大的身体。
双方的战斗首先在空中打响,在韦维尔的空中,数百架各式飞机:联军的“骆驼”和“佩奇400”,德国人的“福克”和“亨德尔”,一早上的空战,便有成百人血洒蓝天。。.。
更多到,地址
坐在马车时的威廉二世看着窗外冷清的街道,身上的寒意更浓了。
周围的一切仿佛就是一场梦魇。
现在,威廉二世只想尽快结束这场梦魇,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回想起四年前的开战,他似乎已经忘记了它的理由。
那个大公被刺的故事,听上去就象是遥远的梦呓。
想到了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最后的结局,威廉二世忍不住打了一个冷战。
1919年9月16日,法国,巴黎。
秋日的法国是最好的季节,但是这时候在法国已经看不到满眼的向日葵和薰衣草。随处可见的,是焦黑的土地,冒烟的弹坑,倒塌的房舍,废弃的村庄。在双方交战的地带,更加是形成了一条绵延上千公里的无人地带。
这一天,两个后来在历史上显赫一时的人物,分别到达了法国的联军司令部和南线的中美联军指挥部。
巴黎,协约国联军总司令部,今天一位重要的访客到来,让刚刚夺回巴黎的协约国陆军的高级指挥官们,齐刷刷汇集到巴黎。当然,基本上都是英法的军官,中方代表只有一位上校联络官,美方代表倒是一个名人,不过他出名还要二十年后,他是美国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将军的副官——乔治?史密斯?巴顿少校。
来人不是什么军官,而是一位高高瘦瘦的中年人。
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亚瑟?内维尔?张伯伦正好五十岁,正在逐步步入他的政治生涯的巅峰。这一次,他作为英国下议院战争委员会的代表,向这里的高级将领传达关于英国政府的重要决定。
关于这段事情的历史,张伯伦的日记也许是最好的记载。
“今天,我代表下议院到巴黎,对于此行我还是很期待的,两个月前我们干掉了德国人的海军。据说,现在只有四艘‘约克’级战列巡洋舰留在基尔港,我想战争真的快结束了。
我伦敦的朋友在我走之前告诉我:德国人通过瑞士政府表达了愿意结束这场战争的愿望。
好吧,这帮见鬼的混蛋,我们这么打了六年,很好现在你们说结束战争,那么就在柏林签署协议投降吧
9月17日
昨天福熙元帅的晚宴很丰盛,我真的难以相信,这是在战争的前线。军官们显然都很高兴,是啊德国人就要完蛋了,而几个月前他们还占据着巴黎。好吧,就像一位法国少校说的,我们到小无忧宫过圣诞节。
9月20日,今天我们去了亚眠的前线,我看到了士兵,他们士气很高。我和一个阿尔及利亚的殖民地军团的士兵聊天,这是一个法国裔的北非战士,叫德拉内,我还记得他说的不少有意思的话:
“我和我的伙伴雷蒙一起在这个散兵坑待了快一年,你知道之前的那段时间实在是很难熬,德国人好像是打不死的,我们只能一退再退。和我一起从的黎波里出来的老乡,一个月之内就少了一大半。不过我和雷蒙运气不错,我们还是等到反击时候。嘿雷蒙,到了柏林,我们一起去菩提树下大街喝咖啡,我请你吃西里西亚香肠。长官您看,现在我们前面的阵地上,德国人的防线已经残破不堪,半截残墙下斜斜躺着两门损坏的火炮,那还是缴获的我们的75小姐,不过我们把它炸了,好姑娘不能落到德国人手里。这小伙子说完,咯咔一声将最后一颗子弹壳退出枪膛,伴着丁当一声金属与地面接触的声音,他迅速将另一排子弹压进弹仓,很干净利落。”
我在前沿的观察哨看到,德国人依靠法国当地的小镇,在之前我们撤退的时候留下的废墟上布置了一些工事。两侧房屋的墙壁和窗户上布满子弹孔,有些是来自于德军步兵们的机枪和步枪,有些则是坦克和装甲车留下的。虽然前面阵地上时而稀疏时而密集的枪声还不断传入人们耳中,但是至少在这条防线,德军士兵们还可以享受暂时的安宁与平静。不过,我想很快他们就能到战俘营,享受很长一段时间的安宁了。
我们下午到了雷松堡,看来这里没有亚眠那么悠闲,接待我们的前线军官说刚刚结束一场战斗,他们突进了前面的小镇。损坏的坦克依旧静静的躺在路中央,那辆因为爆炸而燃烧的装甲车上还冒着缕缕轻烟,街道上躺着的几十具身着灰色军装的尸体,只有街垒附近的蓝色才会多起来。
看来这里的军官都是急性子,他们已经提前想要发起总攻。我看到十多个带着钢盔的士兵。当他们冲过拐角的时候,几乎被之前倒下的同伴的尸体绊倒,最终还是跌跌撞撞的跑进德国人的射击死角。很快,小镇里面传来了士兵们的欢呼,这群勇敢的战士今天可以在小镇过夜了,虽然那里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房子。
9月21日
今天很意外,美国人的代表团也到发过来了。据说这次他们带来了第二批远征军,有五十万人。坦率的说,这些牛仔们虽然很勇敢,但是他们还不是很适应战争。不过,我们欢迎所有的朋友。
我在勒鲁瓦的第二天,就见到美国人的国务卿兰辛,一个高鼻梁、尖下巴、脸色有些苍白的中年人。我虽然不是很喜欢那些牛仔,但是牛仔的工业力量真的很强,我相信他们的加入会尽快结束战争。上帝作证,现在的欧洲什么都缺,我们缺军官,缺大炮,缺靴子,缺罐头,什么都缺美国人的工业倾吐出多得令人难忘的军械弹药。其中,相当部分的生产集中在春夏。而现在,他们来的正是时候。
9月24日
这几天在前线,我始终都感觉很愉悦,虽然只有在巴黎的那几天,我能够准点的,吃到热的饭菜,但是前线高昂的士气比白兰地更让人沸腾我要将这里的一切带回伦敦,我们正在走向胜利……”
张伯伦在法国北部的视察,毫无疑问是快乐的,这让伦敦也很乐观。所以,联军决定在10月开始大举进攻德国防线,并且迫使他们推出战争,支付赔款等等。
而本来要和张伯伦同期到丘吉尔,却因为海军部的经费问题,直到开战前擦抵达法国南部的第戎。
在作战开始的初期,丘吉尔的经历和张伯伦差别不大,协约国巨大的优势在这一刻尽显无遗。从10月12日发起进攻,在炮火的掩护下,中美联军推进迅速,五天时间就从特鲁瓦,推进到蒂耶里。从战后得到的解密文件看,这其实是德军有意识的放弃收缩防守。而当联军进攻到凡尔登外围,真正的苦战开始了。
丘吉尔在这段时间的日记,是关于战斗最好的解释。
“10月21日。
作为战场观察员,我和中**队一起前进,今天我们的目标是凡尔登。半年前,我们就是从这里溃退的,现在我们要收复它。当然,我不会简单的认为,德国人就这么放我们过去。
中国人的指挥官是佩孚?吴将军,我听之前的中**统帅陈介绍过他,他是这个国家最善战的几个将军之一,对此我深信不疑。中国人是值得信赖的盟友,他们派出的都是精锐善战的军队,勇敢、无畏,甚至是不怕生死。
他们的装甲部队并没有和我们一起,霞飞将他们都调派到圣洛朗。当然,我对此并不是很担心,我们的战线大部分都是丘陵和山地,装甲部队也不适合。不过作为补偿,我们得到了更多的火炮和佩奇400轰炸机的支持。我们的战斗是在太阳出来之前发起的,而这彻底推翻了我对战争的自信。
在我们的作战地图上,一条蜿蜒的、粗厚的蓝线大致沿西北—东南方向划过地图中央,蓝线的中心的红点,就是凡尔登要塞。
以这个点为中心,两个弧形的箭头,正指向它——那时我们的进攻部队,左翼是美军的潘兴将军的部队,右翼是佩孚?吴的部队。
战斗的发起还是以火炮开始,军团炮兵的480门180毫米榴弹炮,各团团属炮兵营的总共1690门75毫米速射炮和900门120毫米重迫击炮,外加当天早上才赶到的师属炮兵团的280门150毫米加农炮,合计3350门75毫米以上大炮,开始向凡尔登要塞外围实施猛烈的炮火准备,此前随同的浮空气球侦察气球和校射气球已相继打开瓦斯燃烧闸,升上天空为炮兵群提供校射数据。
而在猛烈的炮火之后,我看到了遮天蔽日的飞机,我发誓这是我看到的最多的一次。吴告诉我,这一次他们集中了650架飞机轰炸凡尔登。而刚刚在我眼前被火焰和浓烟包围的凡尔登,一瞬间又被火光和烈焰所笼罩,我发誓这绝对是但丁的《神曲》里面才有的情景。
密集的炮火和飞机轰炸持续了四个小时,早上9点,中**队在晨光中发起冲锋。两万多的中国士兵排着松散的散兵线发起冲锋,他们有和德国人类似的带帽檐的钢盔,穿着也是和德国人类似的灰色军装。这种感觉如此奇怪,就好像是两只德**队在相互厮杀。中国人的军官和军队最早就是接受德国人的训练,以至于他们至今都有着极为浓重的普鲁士风格,一样的严谨,一样的勇猛强悍。
军号嘹亮,战旗飘飞,一股股步兵从战壕里涌出,最先钻出战壕的排立即展开成散兵线,单兵或武器组之间的距离在5米以上,排长或连长在其部队阵形的中间靠后位置上指挥。每个营的先锋连除了原有人员外,均加强了一个班的工兵和一个从其他连队抽调兵员组成的强击步兵排,工兵的主要武器是3到10公斤的tnt炸药包,强击步兵的主要武器则是零点五和一公斤的攻击手榴弹,当然,他们也配备步枪和少量的子弹以自卫。在先锋连的步兵和轻机枪手向前挺进的同时,留在战壕里的重机枪手和迫击炮手开始从指定的射击阵地上向敌阵地上实施压制射击,为防止误伤,各营的展开区域之间留有50到100米宽的间隙,标准称谓是“营攻击分隔线兼火力隔离带”,通称“子弹通道”。
从后方发射的子弹从士兵的身边嗖嗖飞过,一波一波倾斜到敌方阵地上,远处的敌军阵地上,炮弹爆炸的闪光刺痛了进攻者的眼,刚走出战壕的士兵们可以同时听到身后迫击炮的射击声和一千五百码外敌方阵地上的tnt轰爆声。
德国人在前沿阵地并没有过多的顽抗,中**的前锋很快突破了他们的前沿防线。德国人自然是不会放任中**队肆意的进攻,战斗的争夺在一线主阵地展开。在中**队刚刚涌出战壕的同时,德军布置在一线战壕里的机枪就开始向中**队散兵线零星地射击起来,但中**队压倒性的炮火遏止了德军的火力运用,反应灵敏的华军轻型、中型迫击炮迅速向暴露的德军机枪射击阵地开火,将其消灭或压制。但是德国人利用凡尔登原有的工事,设置了很多的防御设施,一旦被压制,马上就有替补的火力点出现。配备一线的速射炮以步枪的射速向中**队的散兵线猛烈开火,给以行军步伐前进中的中**队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遭到阻击的中**队很快召唤火炮,对德国人的火力点进行压制。若干连队的精锐士兵被集结起来,手持轻便的自动武器,在下级军官的带领下,对德军的防线薄弱位置进行突击。
而德国人也做了对应的处置,他们将强击步兵,和精锐的步兵连队组成“风暴突击队”,在中**队的攻击波次之间和夜间发起反冲锋,大量的杀伤了突入核心阵地的华军部队。
为了夺取凡尔登外围的野战工事,完成对凡尔登的战略包围,中**队冒着德军密集的火力,发起最后的冲锋。在冲近到距离战壕不到20码时,最精锐的战斗工兵被派到了第一线,他们纷纷投出了手榴弹,手榴弹爆炸的烟雾刚刚腾起,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还有冲锋枪,跃向敌战壕,不管战壕里有没有活人,先放一排枪,再挺枪乱刺,伤员亦不放过,非要连刺数刀,再用枪托砸碎脑壳不可——之前的战斗中,一个中**队的下级军官就是在攻入敌军阵地后,被一名受伤的德军从后面用刺刀插进脖子里,不治而亡。
在有些地段,德军设置了完善的阵地和防御体系,依托房屋设施或特殊地势构筑了较为坚固的土木工事,其中甚至有水泥碉堡。炮火无法直接命中,光用手榴弹也不足以将其压制。战斗工兵在这时再次出动,两三名工兵时而匍匐,时而跃起,几卧几起,便神奇地移近敌军工事,在工事薄弱处或射击口附近放置一个或大或小的炸药包,点着引信后迅速奔离,闪光一过,碎木烂肉四下飞散,敌工事土崩瓦解。”
就像丘吉尔的日记里所说的,仅仅是外围野战阵地,双方就陷入了白热化的争夺。在连续长达4天的争夺中,中国远征军付出了近五万人的伤亡代价,才最终占领了凡尔登外围。而在左翼的美军,前后死伤三万余人后,也只是完成对凡尔登的包围就难以寸进。
而真正伤亡惨重的,发生在北线的英法联军。作为主攻的方向,英法部队在这里集结了一百八十七万大军,还调集了华军和美军的坦克装甲力量。这样大规模的集结,自然是瞒不过德军的,德国人同样在这里集结了近一百四十万军队。
北线的战斗是和南线同时发起的,在五天之内,由于德国人有意识的放弃。联军从出发地亚眠连续突破七道防线,在10月21日兵临那慕尔。而就在这里,这场大战中最大的装甲大会战在以那慕尔、蒙斯、布鲁塞尔的三角地带的低地平原展开。
在这片旷野上,德国皇太子亲自率领的第八集团军,集结了近三百辆装甲坦克。在他的对面,是联军包括中美军队在内的近一千一百辆坦克和装甲车辆。
德国人用来“招待”联军的,有包括a7v重型坦克,和新研制的k型超重型坦克在内几乎全部装甲力量。其是k型坦克,这是一种重达150吨的巨兽,全体作战成员有22人,长度达到了13米,宽度也有6米,高达3米,依靠两台600马力的“戴姆勒—奔驰”航空汽油机推动它硕大的身体。
双方的战斗首先在空中打响,在韦维尔的空中,数百架各式飞机:联军的“骆驼”和“佩奇400”,德国人的“福克”和“亨德尔”,一早上的空战,便有成百人血洒蓝天。。.。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