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五)肉墙
(二百五十五)rou墙
同日,尔灵山,日军阵地。本书实时更新com
时值下午,当震耳yu聋的炮火轰鸣如同大cháo般退去,日本陆军第13联队长步兵大佐矶谷廉介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此时,掩蔽部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费了好大劲才挪开两根横梁钻出dong来,站立在硝烟滚滚凉风习习的山地上。
尔灵山即203高地,日语取其谐音,称之为尔灵山。尔灵山的原名其实叫猴石山,位于旅顺市区西向,因海拔203米,被称为203高地。203高地为西线制高点,距旅顺市区和港口要塞较近,与附近的望台山、东ji冠山遥相呼应。由于203高地可以控制旅顺市区和军港要塞,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在日俄战争时,就是jiāo战双方争夺的重要阵地。
对日本人来说,尔灵山有着特殊的意义。
1904年8月19日至24日,日军对旅顺口俄军要塞的第一次地面强攻失败。1904年9月19日中午,日军发起第二次总攻。陆军第三军军长乃木希典下令以机枪督战,命令士兵只准前进,不得后退,否则一律就地击毙。左右翼战场,经四天恶战,日军攻下水师营南堡垒几个小炮台,而主攻目标203高地却久攻不下。乃木希典心急如火,以致病倒在chuáng。无奈于9月22日下令停止攻战。这次总攻,日军死伤7500人,俄军伤亡4450人。之后,从10月30日至11月2日,日军发动第三次总攻,主攻东线制高点望台山和东ji冠山,也未成功。1904年11月26日,乃木希典下达第四次总攻击令。令所属的3个师分头攻打松树山堡垒和东ji冠山炮台,久攻不下后,乃木把刚从国内增援来的第七师全编到第三军里,投入4个师近10万人的兵力,想尽快攻下东线制高点,仍不能取胜。后改变战术,从四个师chou调3000名jing壮士兵,组成6个敢死队,向松树山西麓强攻。出发前,乃木希典亲自向敢死队员提出严厉要求:不期生还,决死战斗;临阵脱逃,斩杀不赦。傍晚,在炮兵掩护下,敢死队出动。晚上,日军敢死队借着月光,跨越战壕冲入俄松树山第四堡垒。俄军利用探照灯扫描,以机枪shè击敢死队,双方ji战,白刃格斗。争夺至次日凌晨2时,敢死队死伤过半,突击仍不能成功,余部撤回。
在辽阳总部的日军总参谋长儿yu源太郎见战局僵持不下,亲自来旅顺助战并直接参与指挥。乃木希典命督战队架机枪驱赶士兵争夺俄军堡垒,后退者一律击毙。当年为争夺这块长不足250米、宽仅30多米的山头,日军出动兵力6.4万人,使用大小火炮60余mén,发shè炮弹11000发,其中280毫米榴弹炮炮弹2254发,重达近500吨,死伤1.7万人,最后于1904年12月5日才攻占了203高地节ji战结束后,日军在前沿阵地堆起的尸体居然高于俄军阵地,日军士兵是踏着同伴的零碎躯体杀进俄军战壕的,双方阵亡将士的尸体堆积起来,居然与203主峰等高一位参战者事后说:“这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而是人与钢铁、燃烧着的石油、炸yào和尸臭的斗争”
当时日军最大的280毫米重炮shè程为7.8公里,而203高地距俄军战舰停靠的军港只有5公里,日军付出巨大代价攻下203高地后,立刻在山顶设立了一座重炮观测所,依据jing确测算,引导280毫米重炮向港内的俄军战舰shè击,俄舰多数被击沉,双方的对峙局面瞬间失衡,俄军自此一败涂地。1905年1月1日,俄军将领无心再战,主动向日军请降,旅顺遂落入日军之手。
为了吹嘘日军攻克203高地的“赫赫战功”,日俄战争结束后,乃木希典以203高地的谐音将此山改名为“尔灵山”,并且修建了一座高形似日式步枪子弹的纪念碑,碑体是由战后在这里搜集的炮弹皮、废旧武器冶炼铸成。在此战中失去了两个儿子的乃木希典还亲笔手书碑铭并赋诗一首:“尔灵山险岂难攀,男儿创业期可艰,铁血履山山形改,万众敬仰尔灵山。”
尔灵山在当年见证了日本陆军最为辉煌和荣耀的时刻,但是在今天,这些辉煌和荣耀,却即将不复存在。
一轮红日从浓重的烟雾中lu出脸来,可能是在黑暗的dong里呆得太久了,张大的瞳孔如同蝙蝠一样不能立刻适应阳光的照耀,矶谷廉介只好眯起眼睛。但是等瞳孔重新适应白日的强光之后,他突然吃惊地发现,大地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幅何等生动壮丽的战争画卷。
眼前是一望无垠的海面,在遥远的东方地平线上闪动着粼粼bo光,显得说不出的静谧和美丽。但远处的山地,已经在一夜之间,被来自于日本人所一向瞧不起的中国人的战争机器碾得粉碎。
在这些天里,中国飞机不分白天黑夜从长空掠过,大炮在远处喷吐着火光,数以百计的包括战列舰在风的大型水面舰只在海口游弋,在这片注定要成为战场的土地上,到处都有燃烧的堡垒,阻塞的河流,扭动和呻yin着的生命,已经凝固和将要凝固的尸体,以及无数深深浅浅的弹坑和堑壕。
现在的尔灵山阵地,则出奇地宁静。
矶谷廉价的大脑此时完全是一片空白。
矶谷廉介是兵库县出身,旧筱山藩士矶谷次郎的三男。矶谷廉介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1915年陆军大学毕业。1916年任职于参谋本部,1917年被派遣到中国,曾驻在广州,支持孙中山的广东**政fu,后升任大佐,来到旅顺,担任步兵第13联队大队长。
矶谷廉介被公认是日军中的“支那通”来自他一直专注于中国长江以南的政治、军事动向,尤其关注孙中山及其中华**党系统的动向。在日本陆军中,“支那通”一共分为“北支派”和“南支派”,其北支派主要重视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支、满洲,而南支派是关注中华**党人,主要注意孙中山的动向。因此两者存在很大的不同,而且对日本陆军制定对华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在日本陆军领导层,也分为“欧洲大陆派”、“英美派”、“俄国派”、“支那派”四派,相互之间充满着矛盾和争斗。这也是导致日本对华政策一直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
矶谷廉介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不止一次的说,“称为‘支那通’的军人也必须分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作为军人,详细调查、分析中国的国政、国防、军事力量、民情,报告给上司参谋本部,以备战争,具有这样共同的任务。但对中国的关心的方法、理解的方法却有很大的不同。”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随着富国强兵政策的实施,也开始了对“亚洲大陆”的经营。其首要目标就是朝鲜和中国。为此,日本陆军部不断派遣陆军人员到中国,侦查中国的国情和搜集中国的情报,而矶谷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对中国感兴趣的,在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之际,他说:“我学校的成绩都可以,总之希望去支那,不想进陆大。”
在中华**党受日本支持在广东起事之后,孙中山即自称大元帅,而广东人民及中国南方各省军阀却称他为“孙大炮”,但矶谷廉介却不如此认为。他一直视孙中山为“老师”。1908年在得到了陆军部的命令之后,矶谷廉介首次在上海访问了孙中山。在这次和孙中山会见之后,对中国更加“关心”的矶谷廉介在1911年辛亥**爆发后,决定在孙中山手下工作。
对于日本军部支持中华**党在广东举事,矶谷廉介其实是非常不赞成的,那时的他,在通过对中国南方的情报侦察之后,已经发现了那个在江西悄悄崛起的年轻的“高科技军阀”。
矶谷廉介对杨朔铭进行了一番研究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和一心将自己贡献给支那人民的孙逸仙不同,这个叫杨朔铭的年轻军阀是在为自身和妻家以及背后的海外华商的利益而接近英美,并且受美国财团控制,他们共同采取抗日排日的政策。这个人从心里并不信赖任何人,在中**阀的有力者中,与自己国民的将来相比,将自己、自已的一族或支持自己的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很多。但这个年轻的军人却能够完全的、充分的理解这样的风气并且身体力行。”
但对于这位年轻的军阀,他却并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直到那场发生在广州的灾难xing的大空袭。
在那次空袭中,矶谷廉介一直认为,是天照大神的佑护,使他躲过了这场灾难。
对于把中华**党领导层和军政fu要员一锅端掉的杨朔铭,矶谷廉介可以说恨之入骨,他意识到了这个人将来会给日本带来多大的灾难,因此他开始对杨朔铭关注起来,但陆军部并没有对矶谷廉介的警告引起重视。而矶谷廉介不得不考虑自己来完成对敌人的“研究工作”。
而现在,被调到旅顺的矶谷廉介,已经不可能完成他给自己下达的任务了。
此时矶谷廉介脚下的堑壕大多都已经被炸塌,壕沟里或坐或卧着许多血迹斑斑的伤兵。参谋长躺在一块帆布上昏mi不醒,他蹲下来,旁边的一位医护兵在对他说什么,奇怪的是,他根本听不见对方的声音。他只看见人们的嘴巴都在一张一合,好像抛在岸上快要**的鱼一样。
完了,我已经听不见了。矶谷廉介的心里升起一阵悲凉。
在阵地的前面,到处都是股肱jiāo错层层叠压的残破碎裂的尸体,分不清哪些是敌人的,哪是自己人的。火红的太阳出没于硝烟之中,将亘古不变的宁静的阳光一如既往地慷慨照耀在满目疮痍的战场和死去的士兵身上。
矶谷廉介的目光继续在阵地上茫然地扫视着。活着的日本士兵都用一种劫后余生的绝望表情迎接他们的长官的到来,现在只有这位被大炮震聋耳朵的联队长能够读懂他的士兵这种求生的语言。这是一支即将被粉碎的队伍,他们原有数千人,站起来好象树林一样密集,但是当他们在这块写着日本陆军过去辉煌和光荣的阵地了七天七夜之后,这个联队有生命的士兵加在一起已经剩下不到六百人了。
矶谷廉介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他军人生涯的最后时刻到来了。
远处又出现了敌人进攻的队伍。
在氤氲méngméng的阳光下,那一队队中国士兵的身影好象在幻觉中无声无息飘来的僮僮鬼影,让人觉得眼前的这幅画面仿佛不太真实,而更象是一场恍恍惚惚的梦境。
永不停止的噩梦。
“……请大家坚持战斗吧要记住,你哪怕还剩下一个人,也要战斗到天黑。天黑以后,援军就会赶到并发起反攻……我作为你们的长官,为你们的英雄行为感到自豪。日本帝国的军人们看看你们面前,敌人肮脏的尸体布满阵地,战友的遗体尚未冷却,我们没有理由停止战斗……退却和投降一样可耻”
尽管他说得慷慨ji昂,但他已经无法听到士兵们的回应了。
看着快速接近的敌人,他俯下身来,困难地拾起了地上的一支枪,走进士兵的战壕里。
而当他走进战壕里的时候,这才发现,手里拿着的,竟然是一支中国制造的“huā机关”冲锋枪。
这只枪,应该是缺少速shè武器的日本士兵从战死的中国士兵手中夺过来的。
现在对于这种“huā机关枪”,日本士兵已经非常熟悉了。
这种配有50发弧形弹匣的冲锋枪,主要装备来自于江西的中**队。而正是这种冲锋枪和他们的主人,让日军官兵吃够了苦头。
在生死存亡的时刻,一向高傲的日军官兵,也不得不低下头来,在弹yào用尽后,抛掉了那些笨重的步枪,千方百计搜集敌人的武器作战。
而能捡到这种枪和弹yào的人,往往就多一分活命的机会。
只是现在,矶谷廉价已经说不上自己是幸运还是不幸了。
而到现在为止,矶谷廉介怎么也不愿意相信,中国人的工厂,现在竟然能够生产出如此先进而可怕的武器。
战斗再度打响,猛烈的炮火和硝烟瞬间又笼罩了日本人的阵地,中**队再次投入重兵对尔灵山进行争夺,惨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直到半夜,援军才终于赶到,身受重伤的矶谷廉介随同伤员撤下了阵地,那时包括轻重伤员在内,他的联队活着的官兵已经不足一百人了。
就在第二天下午,噩耗终于传来,尔灵山高地失守,被中**队夺占。
听到这一消息的矶谷廉价,和战友们在病房里失声痛哭。
在矶谷廉介历经九死一生回到日本后,接受新闻记者采访“尔灵山战役”的时候,仍然禁不住泪水横流。
“你们知道什么叫打仗么?你们没上过前线,不可能知道,你们不可能知道,而我经历过。我们泡在血水里打仗,中国人的坦克在死人堆里碾压,那些死尸竟然也会发出吱吱的惨叫声,跟受酷刑的老鼠一样,你们听见过吗?……”
“……那时的战争,已经和日lu战争时不一样了,我们非常注意修筑坚固的工事,上级也是这么要求的,我们的战壕都挖得很深,但最后都被炸成了坑坑洼洼的平地,敌人的枪弹跟下雨一样;飞机炸,大炮轰,坦克碾,死人其实就是一眨眼的事情……”
“……我们的战壕被炸平了,就用尸体垒起来做掩体,上级为了ji励我们的士气,鼓励我们这么做,还管它们叫‘叹息之墙’和‘rou城’敌人shè来的那些机枪子弹打在这些人rou掩体上,发出‘噗噗’的响声,死人的脑浆、腐rou、污血溅得到处都是。时间一长,就粘结在脸上,用刀子都刮不下来……到后来死人太多,我们干脆就在死人堆里打滚,有时打得麻木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脑子一片空白,连自己都感到奇怪,不知道自己是活着还是已经死了……”
“……天皇号召我们惩戒暴支,保卫满méng,我们大家都很想打胜仗,可是喊喊口号就能打胜仗么?要知道,帝国陆军的士兵,冲锋陷阵从来就没有怕死过。你们也知道,人到了不怕死的时候,就没有打不败的敌人,更何况是那些让人不齿的支那军队。可是等我们同支那军队一jiāo手,才发现我们以前对战争的全部认识,包括jing神、武器、战略方针、战术原则,以至于战争经验、体验、思想准备等等,全都失去作用”
同日,尔灵山,日军阵地。本书实时更新com
时值下午,当震耳yu聋的炮火轰鸣如同大cháo般退去,日本陆军第13联队长步兵大佐矶谷廉介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此时,掩蔽部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费了好大劲才挪开两根横梁钻出dong来,站立在硝烟滚滚凉风习习的山地上。
尔灵山即203高地,日语取其谐音,称之为尔灵山。尔灵山的原名其实叫猴石山,位于旅顺市区西向,因海拔203米,被称为203高地。203高地为西线制高点,距旅顺市区和港口要塞较近,与附近的望台山、东ji冠山遥相呼应。由于203高地可以控制旅顺市区和军港要塞,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在日俄战争时,就是jiāo战双方争夺的重要阵地。
对日本人来说,尔灵山有着特殊的意义。
1904年8月19日至24日,日军对旅顺口俄军要塞的第一次地面强攻失败。1904年9月19日中午,日军发起第二次总攻。陆军第三军军长乃木希典下令以机枪督战,命令士兵只准前进,不得后退,否则一律就地击毙。左右翼战场,经四天恶战,日军攻下水师营南堡垒几个小炮台,而主攻目标203高地却久攻不下。乃木希典心急如火,以致病倒在chuáng。无奈于9月22日下令停止攻战。这次总攻,日军死伤7500人,俄军伤亡4450人。之后,从10月30日至11月2日,日军发动第三次总攻,主攻东线制高点望台山和东ji冠山,也未成功。1904年11月26日,乃木希典下达第四次总攻击令。令所属的3个师分头攻打松树山堡垒和东ji冠山炮台,久攻不下后,乃木把刚从国内增援来的第七师全编到第三军里,投入4个师近10万人的兵力,想尽快攻下东线制高点,仍不能取胜。后改变战术,从四个师chou调3000名jing壮士兵,组成6个敢死队,向松树山西麓强攻。出发前,乃木希典亲自向敢死队员提出严厉要求:不期生还,决死战斗;临阵脱逃,斩杀不赦。傍晚,在炮兵掩护下,敢死队出动。晚上,日军敢死队借着月光,跨越战壕冲入俄松树山第四堡垒。俄军利用探照灯扫描,以机枪shè击敢死队,双方ji战,白刃格斗。争夺至次日凌晨2时,敢死队死伤过半,突击仍不能成功,余部撤回。
在辽阳总部的日军总参谋长儿yu源太郎见战局僵持不下,亲自来旅顺助战并直接参与指挥。乃木希典命督战队架机枪驱赶士兵争夺俄军堡垒,后退者一律击毙。当年为争夺这块长不足250米、宽仅30多米的山头,日军出动兵力6.4万人,使用大小火炮60余mén,发shè炮弹11000发,其中280毫米榴弹炮炮弹2254发,重达近500吨,死伤1.7万人,最后于1904年12月5日才攻占了203高地节ji战结束后,日军在前沿阵地堆起的尸体居然高于俄军阵地,日军士兵是踏着同伴的零碎躯体杀进俄军战壕的,双方阵亡将士的尸体堆积起来,居然与203主峰等高一位参战者事后说:“这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斗争,而是人与钢铁、燃烧着的石油、炸yào和尸臭的斗争”
当时日军最大的280毫米重炮shè程为7.8公里,而203高地距俄军战舰停靠的军港只有5公里,日军付出巨大代价攻下203高地后,立刻在山顶设立了一座重炮观测所,依据jing确测算,引导280毫米重炮向港内的俄军战舰shè击,俄舰多数被击沉,双方的对峙局面瞬间失衡,俄军自此一败涂地。1905年1月1日,俄军将领无心再战,主动向日军请降,旅顺遂落入日军之手。
为了吹嘘日军攻克203高地的“赫赫战功”,日俄战争结束后,乃木希典以203高地的谐音将此山改名为“尔灵山”,并且修建了一座高形似日式步枪子弹的纪念碑,碑体是由战后在这里搜集的炮弹皮、废旧武器冶炼铸成。在此战中失去了两个儿子的乃木希典还亲笔手书碑铭并赋诗一首:“尔灵山险岂难攀,男儿创业期可艰,铁血履山山形改,万众敬仰尔灵山。”
尔灵山在当年见证了日本陆军最为辉煌和荣耀的时刻,但是在今天,这些辉煌和荣耀,却即将不复存在。
一轮红日从浓重的烟雾中lu出脸来,可能是在黑暗的dong里呆得太久了,张大的瞳孔如同蝙蝠一样不能立刻适应阳光的照耀,矶谷廉介只好眯起眼睛。但是等瞳孔重新适应白日的强光之后,他突然吃惊地发现,大地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幅何等生动壮丽的战争画卷。
眼前是一望无垠的海面,在遥远的东方地平线上闪动着粼粼bo光,显得说不出的静谧和美丽。但远处的山地,已经在一夜之间,被来自于日本人所一向瞧不起的中国人的战争机器碾得粉碎。
在这些天里,中国飞机不分白天黑夜从长空掠过,大炮在远处喷吐着火光,数以百计的包括战列舰在风的大型水面舰只在海口游弋,在这片注定要成为战场的土地上,到处都有燃烧的堡垒,阻塞的河流,扭动和呻yin着的生命,已经凝固和将要凝固的尸体,以及无数深深浅浅的弹坑和堑壕。
现在的尔灵山阵地,则出奇地宁静。
矶谷廉价的大脑此时完全是一片空白。
矶谷廉介是兵库县出身,旧筱山藩士矶谷次郎的三男。矶谷廉介190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1915年陆军大学毕业。1916年任职于参谋本部,1917年被派遣到中国,曾驻在广州,支持孙中山的广东**政fu,后升任大佐,来到旅顺,担任步兵第13联队大队长。
矶谷廉介被公认是日军中的“支那通”来自他一直专注于中国长江以南的政治、军事动向,尤其关注孙中山及其中华**党系统的动向。在日本陆军中,“支那通”一共分为“北支派”和“南支派”,其北支派主要重视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支、满洲,而南支派是关注中华**党人,主要注意孙中山的动向。因此两者存在很大的不同,而且对日本陆军制定对华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在日本陆军领导层,也分为“欧洲大陆派”、“英美派”、“俄国派”、“支那派”四派,相互之间充满着矛盾和争斗。这也是导致日本对华政策一直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
矶谷廉介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不止一次的说,“称为‘支那通’的军人也必须分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作为军人,详细调查、分析中国的国政、国防、军事力量、民情,报告给上司参谋本部,以备战争,具有这样共同的任务。但对中国的关心的方法、理解的方法却有很大的不同。”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随着富国强兵政策的实施,也开始了对“亚洲大陆”的经营。其首要目标就是朝鲜和中国。为此,日本陆军部不断派遣陆军人员到中国,侦查中国的国情和搜集中国的情报,而矶谷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对中国感兴趣的,在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之际,他说:“我学校的成绩都可以,总之希望去支那,不想进陆大。”
在中华**党受日本支持在广东起事之后,孙中山即自称大元帅,而广东人民及中国南方各省军阀却称他为“孙大炮”,但矶谷廉介却不如此认为。他一直视孙中山为“老师”。1908年在得到了陆军部的命令之后,矶谷廉介首次在上海访问了孙中山。在这次和孙中山会见之后,对中国更加“关心”的矶谷廉介在1911年辛亥**爆发后,决定在孙中山手下工作。
对于日本军部支持中华**党在广东举事,矶谷廉介其实是非常不赞成的,那时的他,在通过对中国南方的情报侦察之后,已经发现了那个在江西悄悄崛起的年轻的“高科技军阀”。
矶谷廉介对杨朔铭进行了一番研究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和一心将自己贡献给支那人民的孙逸仙不同,这个叫杨朔铭的年轻军阀是在为自身和妻家以及背后的海外华商的利益而接近英美,并且受美国财团控制,他们共同采取抗日排日的政策。这个人从心里并不信赖任何人,在中**阀的有力者中,与自己国民的将来相比,将自己、自已的一族或支持自己的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很多。但这个年轻的军人却能够完全的、充分的理解这样的风气并且身体力行。”
但对于这位年轻的军阀,他却并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直到那场发生在广州的灾难xing的大空袭。
在那次空袭中,矶谷廉介一直认为,是天照大神的佑护,使他躲过了这场灾难。
对于把中华**党领导层和军政fu要员一锅端掉的杨朔铭,矶谷廉介可以说恨之入骨,他意识到了这个人将来会给日本带来多大的灾难,因此他开始对杨朔铭关注起来,但陆军部并没有对矶谷廉介的警告引起重视。而矶谷廉介不得不考虑自己来完成对敌人的“研究工作”。
而现在,被调到旅顺的矶谷廉介,已经不可能完成他给自己下达的任务了。
此时矶谷廉介脚下的堑壕大多都已经被炸塌,壕沟里或坐或卧着许多血迹斑斑的伤兵。参谋长躺在一块帆布上昏mi不醒,他蹲下来,旁边的一位医护兵在对他说什么,奇怪的是,他根本听不见对方的声音。他只看见人们的嘴巴都在一张一合,好像抛在岸上快要**的鱼一样。
完了,我已经听不见了。矶谷廉介的心里升起一阵悲凉。
在阵地的前面,到处都是股肱jiāo错层层叠压的残破碎裂的尸体,分不清哪些是敌人的,哪是自己人的。火红的太阳出没于硝烟之中,将亘古不变的宁静的阳光一如既往地慷慨照耀在满目疮痍的战场和死去的士兵身上。
矶谷廉介的目光继续在阵地上茫然地扫视着。活着的日本士兵都用一种劫后余生的绝望表情迎接他们的长官的到来,现在只有这位被大炮震聋耳朵的联队长能够读懂他的士兵这种求生的语言。这是一支即将被粉碎的队伍,他们原有数千人,站起来好象树林一样密集,但是当他们在这块写着日本陆军过去辉煌和光荣的阵地了七天七夜之后,这个联队有生命的士兵加在一起已经剩下不到六百人了。
矶谷廉介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他军人生涯的最后时刻到来了。
远处又出现了敌人进攻的队伍。
在氤氲méngméng的阳光下,那一队队中国士兵的身影好象在幻觉中无声无息飘来的僮僮鬼影,让人觉得眼前的这幅画面仿佛不太真实,而更象是一场恍恍惚惚的梦境。
永不停止的噩梦。
“……请大家坚持战斗吧要记住,你哪怕还剩下一个人,也要战斗到天黑。天黑以后,援军就会赶到并发起反攻……我作为你们的长官,为你们的英雄行为感到自豪。日本帝国的军人们看看你们面前,敌人肮脏的尸体布满阵地,战友的遗体尚未冷却,我们没有理由停止战斗……退却和投降一样可耻”
尽管他说得慷慨ji昂,但他已经无法听到士兵们的回应了。
看着快速接近的敌人,他俯下身来,困难地拾起了地上的一支枪,走进士兵的战壕里。
而当他走进战壕里的时候,这才发现,手里拿着的,竟然是一支中国制造的“huā机关”冲锋枪。
这只枪,应该是缺少速shè武器的日本士兵从战死的中国士兵手中夺过来的。
现在对于这种“huā机关枪”,日本士兵已经非常熟悉了。
这种配有50发弧形弹匣的冲锋枪,主要装备来自于江西的中**队。而正是这种冲锋枪和他们的主人,让日军官兵吃够了苦头。
在生死存亡的时刻,一向高傲的日军官兵,也不得不低下头来,在弹yào用尽后,抛掉了那些笨重的步枪,千方百计搜集敌人的武器作战。
而能捡到这种枪和弹yào的人,往往就多一分活命的机会。
只是现在,矶谷廉价已经说不上自己是幸运还是不幸了。
而到现在为止,矶谷廉介怎么也不愿意相信,中国人的工厂,现在竟然能够生产出如此先进而可怕的武器。
战斗再度打响,猛烈的炮火和硝烟瞬间又笼罩了日本人的阵地,中**队再次投入重兵对尔灵山进行争夺,惨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直到半夜,援军才终于赶到,身受重伤的矶谷廉介随同伤员撤下了阵地,那时包括轻重伤员在内,他的联队活着的官兵已经不足一百人了。
就在第二天下午,噩耗终于传来,尔灵山高地失守,被中**队夺占。
听到这一消息的矶谷廉价,和战友们在病房里失声痛哭。
在矶谷廉介历经九死一生回到日本后,接受新闻记者采访“尔灵山战役”的时候,仍然禁不住泪水横流。
“你们知道什么叫打仗么?你们没上过前线,不可能知道,你们不可能知道,而我经历过。我们泡在血水里打仗,中国人的坦克在死人堆里碾压,那些死尸竟然也会发出吱吱的惨叫声,跟受酷刑的老鼠一样,你们听见过吗?……”
“……那时的战争,已经和日lu战争时不一样了,我们非常注意修筑坚固的工事,上级也是这么要求的,我们的战壕都挖得很深,但最后都被炸成了坑坑洼洼的平地,敌人的枪弹跟下雨一样;飞机炸,大炮轰,坦克碾,死人其实就是一眨眼的事情……”
“……我们的战壕被炸平了,就用尸体垒起来做掩体,上级为了ji励我们的士气,鼓励我们这么做,还管它们叫‘叹息之墙’和‘rou城’敌人shè来的那些机枪子弹打在这些人rou掩体上,发出‘噗噗’的响声,死人的脑浆、腐rou、污血溅得到处都是。时间一长,就粘结在脸上,用刀子都刮不下来……到后来死人太多,我们干脆就在死人堆里打滚,有时打得麻木了,什么声音也听不见,脑子一片空白,连自己都感到奇怪,不知道自己是活着还是已经死了……”
“……天皇号召我们惩戒暴支,保卫满méng,我们大家都很想打胜仗,可是喊喊口号就能打胜仗么?要知道,帝国陆军的士兵,冲锋陷阵从来就没有怕死过。你们也知道,人到了不怕死的时候,就没有打不败的敌人,更何况是那些让人不齿的支那军队。可是等我们同支那军队一jiāo手,才发现我们以前对战争的全部认识,包括jing神、武器、战略方针、战术原则,以至于战争经验、体验、思想准备等等,全都失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