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五十六)无风不起浪
(四百五十六)无风不起浪
“在研究中所设想的几种危险,按其严重性和必然性,依次判断如下:一、飞机轰炸;二、飞机施放鱼雷进行袭击,三、破坏港口;四、潜艇攻击;五、水雷袭击,六、军舰炮轰。除上述第一和第二种危险外,对于其他危险都已作了令人满意的防御,因此在研究中主要是讨论对付第一和第二种危险。我认为,这两种攻击可能是通过航空母舰及其后面增援的舰艇来进行。敌方用于攻击的飞机也许最多可达十二个航空中队,最少也有两个航空中队。于是作为对付前两种危险,我提出下列几种办法:
一、在空袭前就发现敌航空母舰及其后面增援的舰艇,并予以攻击:
二、在敌机尚未到达轰炸目标前将其发现,并予以击落;
三、使用对空炮火击退敌机;
四、施放人工烟幕掩蔽重要设施;
五、设置气球阻塞网,保护重要设施。
就加强珍珠港防御以适应形势需要的问题,我提出下列建议:
一、陆军部要最优先考虑增加在夏威夷的战斗机和高射炮,并建立防空警报系统;
二、为了改善珍珠港的防御,陆军部要考虑在那里使用气球阻塞网、烟幕以及其他特种装置等问题;
三、制订一个现场协同作战计划,以便在敌机突然袭击时,海军和陆军、舰艇和地面部队要在空战和防空火力上进行有效的合作;
四、同意在瓦胡岛上的陆海军部队进行适当的准备,以防御敌机偷袭珍珠港;
五、只要目前不稳定的形势继续存在,瓦胡岛的陆海军部队就必须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预备性的联合演习,以防御故机袭击。”
“我还认为,日本说不定不予警告就开始攻击,而这种攻击说不定会采取各种方式:或是由悬挂德国或意大利国旗的日本水上舰艇进行攻击,或是由冒充德国或意大利的潜艇进行攻击。另外,日本的攻击也许是针对船舶、远离美国本上的领地或海军兵力,也可能突然袭击珍珠港或封锁其港口。”
当这封信被送到史汀生手中的时候,位于东京赤坂的一幢白色建筑物——美国大使馆内。以“日本通”而著称的约瑟夫?格鲁,从1932年以来一直是这幢建筑物的主人。这时,他正仰身坐在大使办公室的安乐椅上,专心致志地倾听一等秘书克洛克神情紧张的谈话。克洛克所谈的,都是与日本上层社会有密切联系的秘鲁驻日公使舒里巴告诉他的。格鲁听到这个报告后,对其内容吃了一惊,同时又不能轻易相信。于是他连忙把海军武官史密斯哈顿叫来,问他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这不过是街头传闻而已。”
“但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啊!”
“反正我不相信。”
“不管怎么说,还是报告华盛顿吧!”
格鲁便把听到的内容作为最重要的情报之一起草了一份电文交给发报员,这份令人吃惊的密码急电是在当天下午六时发出的。
“绝密电第125号
国务卿:
据秘鲁驻日公使告知本大使馆工作人员说,他从包括日本人在内的许多人那里获悉,日本军队正在计划,一旦日本与美国发生事端,它试图动用全部军事力量对珍珠港大举突然袭击。他还补充说,这个计划似乎没有什么根据,但因为是从多方面探听来的,所以才向你传达这一情报。“
对于格鲁大使来说,这是一个似乎令人难以置信的计划。当天夜里,格鲁一面思忖着自己拍给国务院的那份破例的电报,一面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但愿在夏威夷的我方官兵不要高枕无忧。”
格鲁并不知道,他听到这一“街头传闻”,是在山本写信给及川海相提出了那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夏威夷作战设想之后二十天,山本给及川海相的信是极其秘密的。他在正文以外的地方用红笔写着:“仅限于大臣阁下一人阅看,阅后请立即烧毁。”因此,这一机密究竟从什么地方泄露于外,使之成为“街头传闻”的,确实难以想象。
如果不是“隔墙有耳”,那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事,是因为日本报纸详细报道了塔兰托事件,而这一事件也给日本海军带来很大震动。因此,在那些关心海军的“街头战略家”中间,便产生了一种想法:“英国海军能干的事,日本海军也能干。”这种想法也井非是不可思议的。对此,他们添油加醋地予以夸大,以至变成为“日本军队将在开战之初进攻珍珠港”这样的说法。
美国国务院把格鲁大使的电文抄件送到了美国陆军部和海军部,要求海军情报局对这份电报的内容进行译解并提出意见。专家们的意见是秘鲁驻日公使所说的内容纯属“虚构”。但海军作战部部长斯塔克却主张:无论如何也要将该电报拍给珍珠港以供参考,并命令在电文后面附上海军情报局远东科科长麦卡勒姆中校的意见。这份电报于二月一日拍到太平洋舰队司令手里:“现将美国驻日大使1月27日给国务院的电报摘要通知如下,以供参考。……美国海军情报局认为这种流言蜚语不可信。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有关日本陆海军部队目前配备和行动的资料来判断,并不认为它对珍珠港的行动已迫在眉睫,在可预计的将来也看不出有这种计划。”
此时,在终年常夏的珍珠港内平静的海面上,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新任和前任司令,正在旗舰“宾夕法尼亚”号的后甲板上,在406毫米口径的三联装主炮长长的炮筒下,隆重举行交接仪式。卸任的是理查森司令,接替他的是赫斯本德?金梅尔司令,他将肩负起在波涛汹涌的太平洋上指挥庞大舰队保卫祖国安全的重任。
本来,理查森的战略判断是:从世界现状来观察,确保西半球,这对美国的安全来说才是必不可少的;而被卷入于太平洋战争,则是一个重大的错误。即使纯粹从海军战略观点来看,舰队进驻夏威夷也有许多不利之处。理查森认为太平洋舰队与日本舰队相比,不仅处于劣势,而且在战备方面,无论是人力或物力都还没有完全作好准备。他对单凭这样一支舰队的实力就想收到制止日本采取行动的效果,表示怀疑。
基于上述观点,理查森一直主张太平洋舰队返回到便于整顿、补充和训练的美国西海岸。而这一主张正是他卸任太平洋舰队司令这个职务的一个最大原因。
对金梅尔司令来说,这天举行的司令职务交接仪式,则是他一生中最引为自豪的时刻,他两眼炯炯发光,整个面部表情流露出对未来充满希望。
但是,在上任之后的几天里,金梅尔视察了太平洋舰队和珍珠港基地的情况,却发现,情况不容乐观。
就在不久前,陆军部部长史汀生给海军部部长诺克斯写了一封回信,答复他所提出的关于敌人突然袭击珍珠港的舰队和海军基地问题。史汀生在信的开头就写道:“鉴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为了对付这种敌对行为,我完全同意,我们要立刻作好最充分的准备。”接着,他保证:“最优先地考虑做好珍珠港的防御工作。”然而,珍珠港的防御工作,果真象史汀生所保证的那样得到了“最优先”考虑并付诸实现了吗?
海军部部长诺克斯强调了加强珍珠港的防御工作,陆军部部长史汀生也“完全同意”诺克斯的意见,即使不能满足当地指挥官的全部要求,至少也要给珍珠港的防御力量以必要的最低限度的补充。可是实际情况却与海军部部长和陆军部部长来往信件中所谈的完全相反,珍珠港的防御能力依旧极其薄弱。
原本计划要给夏威夷陆军部队配备180架b17 型飞机,但实际上只有12架,其中能用于执行巡逻任务的只不过6架。当地指挥官要求配备300架水上飞机,但实际上只配备了50架,其余250架由于罗斯福总统的顾问哈里?霍普金斯的政治影响,被转让给了英国。这样一来,也就是说,如果要每天进行360度整圈巡逻的话,珍珠港基地的巡逻能力只有两、三天的限度!
另外,预定配备给珍珠港的6座移动式雷达虽然已经运到,但由于使用时间很短,因为操作雷达的技术军官都不熟练,同时,他们也不相信雷达的作用。结果使雷达形同虚设。而预定配备给珍珠港的6座固定式雷达,只运到了3座,并且尚在安装中,不能使用。
在史汀生函复诺克斯的当天,美国陆军部的高级副官把海军部部长给陆军部部长的信和陆军部部长复信的抄件送到夏威夷方面的陆军司令手里,并通知他说:“同当地海军当局合作,使共同防御手段切实有效。”海军方面也由作战部部长斯塔克把两位部长来往信件的抄件转送给了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和第十四海军军区(夏威夷)司令布洛克。
第十四海军军区司令布洛克和夏威夷方面陆军司令肖特为了加强夏威夷方面陆海军飞机的战斗能力和提高防御敌机的效果,很早就已建立了有关空战、通讯、防空、化学战和武器等问题的联合委员会。陆海军两位部长之间的来往信件,推动了夏威夷的陆海军部队之间达成一些协议和制订出各种计划,而这些协议和计划都是为了保卫以珍珠港为中心的地区,谋求舰队的安全。
就在斯塔克把两位部长来往信件的抄件送达金梅尔的那一天——二月十一日(前称纪元节),海军作战部部长斯塔克便把二月十七日的一份机密文件发给各海军军区司令,命令他们:
“对使用防鱼雷装置来保护自己管辖区内的港湾,特别是保护停泊在舰队主要基地内的大型舰艇这一问题,要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意见。”
斯塔克在这份文件中谈到:“不能因为舰艇停泊在水深10寻(18.3米)的水域中,就自以为太平无事,不会遭到鱼雷轰炸机的攻击了。”他在文件当中又进行了补充说明:“英国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在塔兰托海战中施放的鱼雷,大多在水深13寻(23.8米)到15寻(27.5米)之间,只有几枚鱼雷在11寻(20米)乃至12寻之间。”夏威夷方面陆军司令肖特中将通知其所同的各部队,为了使夏威夷地区的飞机作好最大限度的准备,建议他们根据一九三九年四月十四日夏威夷方面陆军部队和第十四海军军区联合制订的《夏威夷沿岸海域联防计划》,就下列几个方面制订出详细计划:
空中联合演习;
通讯;
共同使用机场,
识别飞机;
警戒和值勤;
为飞机提供各种弹药之类的装备;
警报和发现敌机;
使用气球阻塞网和烟幕:
增加战斗机和高射炮以及配备防空警报;
陆海军飞机对敌机空袭采取作战行动,有效地调整舰艇和地面防空武器;
陆海军部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旨在防御敌机空袭的联合演习。
金梅尔随后在给海军作战部部长斯塔克的一份关于太平洋舰队现状的详细报告中写道:“我认为,对珍珠港的突然袭击(用潜艇或飞机,或两者兼用)是有可能的。为使这种突然袭击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并重创来犯之敌,我正在迅速采取切实措施。”
与华盛顿相比,在夏威夷的当地指挥官,对设置防鱼雷网,以便停泊在珍珠港内的舰只免遭鱼雷袭击这一问题,并不那么关心。金梅尔司令在给斯塔克部长的信中说:“在操作简便,效果显著,既能适应紧急需要,又能迅速设置的那种设备研制出来之前,我建议你不向珍珠港供应防鱼雷网。”另外,第十四海军军区(夏威夷)司令布洛克在给斯塔克部长的报告中,也以下列理由建议不设置防鱼雷网:一、珍珠港停泊处水深不超过45英尺(13.7米);二、出入抛锚地带的舰艇航行将受到限制;三、大部分抛锚地带靠近主航道,那里铺有海底电缆和管道;四、保护舰队停泊处的有关装置将会严重影响舰艇在航道上通行。
一星期后,斯塔克写信给金梅尔,希望他在制订太平洋舰队作战计划时“不要忽视对容易起火的日本城市(表面上是针对军事目标)进行空袭这一问题的研究。”同时,他说明了这样的理由:“这种袭击将影响日本国民的士气,也许能牵制日军的军事行动。”接着,斯塔克又补充说:“从利害得失看来,这种冒险也许被认为是不妥当的,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严加保密的),你和我或许会被命令去这样干。因此,希望你考虑一下这方面的计划。”
不用说,这样干,是要由陆海军总司令——美国总统来“下令”的。
斯塔克所以在信中特意这么说,可能是考虑到罗斯福总统在关于美国全球战略方针中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海军应考虑对日本城市进行轰炸的可能性。”
尽管美国人也在紧锣密鼓地做着准备工作,但他们并不知道,和他们的对手相比,他们差得太远了。
随着国际形势的日趋紧张,一些整顿完毕的日本海军舰艇立即被编入联合舰队,虽是和平时期,但联合舰队已接近战时编制。日本联合舰队一边进行实战训练和基本演习,一边向东京湾集结。
此时,日本第一航空战队参谋源田实中佐,已经在“盘城”号航空母舰的军官寝室里,将奇袭的具体方案拿了出来。
自从第十一航空战队参谋长大西泷治郎少将秘密委托他对山本司令长官的进攻夏威夷设想进行初步研究之后,他就一直利用“盘城”号航空母舰上的官兵就寝后的时间埋头进行研究。经过冥思苦想,他才好容易搞出了一个方案。
源田的方案是:为了取得进攻上的彻底胜利,一定要进行轮番轰炸,而不是一次轰炸。当时因为水平轰炸的命中率不高,再加上“浅水鱼雷”(珍珠港水深12米)的技术问题一时还未能马上得到解决,所以由舰载轰炸机进行俯冲轰炸,以航空母舰为第一目标,以主力舰为第二目标。投入战斗的舰艇为“盘城”号、“天龙”号航空母舰(第一航空战队),“苍龙”号和“飞龙”号(第二航空战队),“瑞鹤”号、“翔鹤”号(第三航空战队)等当时日本所拥有的大型舰空母舰。出发基地暂定为父岛(小笠原群岛)或厚岸(北海道)。攻击机队待这些航空母舰驶近夏威夷两百海里时再行起飞。
!#
“在研究中所设想的几种危险,按其严重性和必然性,依次判断如下:一、飞机轰炸;二、飞机施放鱼雷进行袭击,三、破坏港口;四、潜艇攻击;五、水雷袭击,六、军舰炮轰。除上述第一和第二种危险外,对于其他危险都已作了令人满意的防御,因此在研究中主要是讨论对付第一和第二种危险。我认为,这两种攻击可能是通过航空母舰及其后面增援的舰艇来进行。敌方用于攻击的飞机也许最多可达十二个航空中队,最少也有两个航空中队。于是作为对付前两种危险,我提出下列几种办法:
一、在空袭前就发现敌航空母舰及其后面增援的舰艇,并予以攻击:
二、在敌机尚未到达轰炸目标前将其发现,并予以击落;
三、使用对空炮火击退敌机;
四、施放人工烟幕掩蔽重要设施;
五、设置气球阻塞网,保护重要设施。
就加强珍珠港防御以适应形势需要的问题,我提出下列建议:
一、陆军部要最优先考虑增加在夏威夷的战斗机和高射炮,并建立防空警报系统;
二、为了改善珍珠港的防御,陆军部要考虑在那里使用气球阻塞网、烟幕以及其他特种装置等问题;
三、制订一个现场协同作战计划,以便在敌机突然袭击时,海军和陆军、舰艇和地面部队要在空战和防空火力上进行有效的合作;
四、同意在瓦胡岛上的陆海军部队进行适当的准备,以防御敌机偷袭珍珠港;
五、只要目前不稳定的形势继续存在,瓦胡岛的陆海军部队就必须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预备性的联合演习,以防御故机袭击。”
“我还认为,日本说不定不予警告就开始攻击,而这种攻击说不定会采取各种方式:或是由悬挂德国或意大利国旗的日本水上舰艇进行攻击,或是由冒充德国或意大利的潜艇进行攻击。另外,日本的攻击也许是针对船舶、远离美国本上的领地或海军兵力,也可能突然袭击珍珠港或封锁其港口。”
当这封信被送到史汀生手中的时候,位于东京赤坂的一幢白色建筑物——美国大使馆内。以“日本通”而著称的约瑟夫?格鲁,从1932年以来一直是这幢建筑物的主人。这时,他正仰身坐在大使办公室的安乐椅上,专心致志地倾听一等秘书克洛克神情紧张的谈话。克洛克所谈的,都是与日本上层社会有密切联系的秘鲁驻日公使舒里巴告诉他的。格鲁听到这个报告后,对其内容吃了一惊,同时又不能轻易相信。于是他连忙把海军武官史密斯哈顿叫来,问他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这不过是街头传闻而已。”
“但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啊!”
“反正我不相信。”
“不管怎么说,还是报告华盛顿吧!”
格鲁便把听到的内容作为最重要的情报之一起草了一份电文交给发报员,这份令人吃惊的密码急电是在当天下午六时发出的。
“绝密电第125号
国务卿:
据秘鲁驻日公使告知本大使馆工作人员说,他从包括日本人在内的许多人那里获悉,日本军队正在计划,一旦日本与美国发生事端,它试图动用全部军事力量对珍珠港大举突然袭击。他还补充说,这个计划似乎没有什么根据,但因为是从多方面探听来的,所以才向你传达这一情报。“
对于格鲁大使来说,这是一个似乎令人难以置信的计划。当天夜里,格鲁一面思忖着自己拍给国务院的那份破例的电报,一面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但愿在夏威夷的我方官兵不要高枕无忧。”
格鲁并不知道,他听到这一“街头传闻”,是在山本写信给及川海相提出了那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夏威夷作战设想之后二十天,山本给及川海相的信是极其秘密的。他在正文以外的地方用红笔写着:“仅限于大臣阁下一人阅看,阅后请立即烧毁。”因此,这一机密究竟从什么地方泄露于外,使之成为“街头传闻”的,确实难以想象。
如果不是“隔墙有耳”,那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事,是因为日本报纸详细报道了塔兰托事件,而这一事件也给日本海军带来很大震动。因此,在那些关心海军的“街头战略家”中间,便产生了一种想法:“英国海军能干的事,日本海军也能干。”这种想法也井非是不可思议的。对此,他们添油加醋地予以夸大,以至变成为“日本军队将在开战之初进攻珍珠港”这样的说法。
美国国务院把格鲁大使的电文抄件送到了美国陆军部和海军部,要求海军情报局对这份电报的内容进行译解并提出意见。专家们的意见是秘鲁驻日公使所说的内容纯属“虚构”。但海军作战部部长斯塔克却主张:无论如何也要将该电报拍给珍珠港以供参考,并命令在电文后面附上海军情报局远东科科长麦卡勒姆中校的意见。这份电报于二月一日拍到太平洋舰队司令手里:“现将美国驻日大使1月27日给国务院的电报摘要通知如下,以供参考。……美国海军情报局认为这种流言蜚语不可信。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有关日本陆海军部队目前配备和行动的资料来判断,并不认为它对珍珠港的行动已迫在眉睫,在可预计的将来也看不出有这种计划。”
此时,在终年常夏的珍珠港内平静的海面上,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新任和前任司令,正在旗舰“宾夕法尼亚”号的后甲板上,在406毫米口径的三联装主炮长长的炮筒下,隆重举行交接仪式。卸任的是理查森司令,接替他的是赫斯本德?金梅尔司令,他将肩负起在波涛汹涌的太平洋上指挥庞大舰队保卫祖国安全的重任。
本来,理查森的战略判断是:从世界现状来观察,确保西半球,这对美国的安全来说才是必不可少的;而被卷入于太平洋战争,则是一个重大的错误。即使纯粹从海军战略观点来看,舰队进驻夏威夷也有许多不利之处。理查森认为太平洋舰队与日本舰队相比,不仅处于劣势,而且在战备方面,无论是人力或物力都还没有完全作好准备。他对单凭这样一支舰队的实力就想收到制止日本采取行动的效果,表示怀疑。
基于上述观点,理查森一直主张太平洋舰队返回到便于整顿、补充和训练的美国西海岸。而这一主张正是他卸任太平洋舰队司令这个职务的一个最大原因。
对金梅尔司令来说,这天举行的司令职务交接仪式,则是他一生中最引为自豪的时刻,他两眼炯炯发光,整个面部表情流露出对未来充满希望。
但是,在上任之后的几天里,金梅尔视察了太平洋舰队和珍珠港基地的情况,却发现,情况不容乐观。
就在不久前,陆军部部长史汀生给海军部部长诺克斯写了一封回信,答复他所提出的关于敌人突然袭击珍珠港的舰队和海军基地问题。史汀生在信的开头就写道:“鉴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为了对付这种敌对行为,我完全同意,我们要立刻作好最充分的准备。”接着,他保证:“最优先地考虑做好珍珠港的防御工作。”然而,珍珠港的防御工作,果真象史汀生所保证的那样得到了“最优先”考虑并付诸实现了吗?
海军部部长诺克斯强调了加强珍珠港的防御工作,陆军部部长史汀生也“完全同意”诺克斯的意见,即使不能满足当地指挥官的全部要求,至少也要给珍珠港的防御力量以必要的最低限度的补充。可是实际情况却与海军部部长和陆军部部长来往信件中所谈的完全相反,珍珠港的防御能力依旧极其薄弱。
原本计划要给夏威夷陆军部队配备180架b17 型飞机,但实际上只有12架,其中能用于执行巡逻任务的只不过6架。当地指挥官要求配备300架水上飞机,但实际上只配备了50架,其余250架由于罗斯福总统的顾问哈里?霍普金斯的政治影响,被转让给了英国。这样一来,也就是说,如果要每天进行360度整圈巡逻的话,珍珠港基地的巡逻能力只有两、三天的限度!
另外,预定配备给珍珠港的6座移动式雷达虽然已经运到,但由于使用时间很短,因为操作雷达的技术军官都不熟练,同时,他们也不相信雷达的作用。结果使雷达形同虚设。而预定配备给珍珠港的6座固定式雷达,只运到了3座,并且尚在安装中,不能使用。
在史汀生函复诺克斯的当天,美国陆军部的高级副官把海军部部长给陆军部部长的信和陆军部部长复信的抄件送到夏威夷方面的陆军司令手里,并通知他说:“同当地海军当局合作,使共同防御手段切实有效。”海军方面也由作战部部长斯塔克把两位部长来往信件的抄件转送给了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和第十四海军军区(夏威夷)司令布洛克。
第十四海军军区司令布洛克和夏威夷方面陆军司令肖特为了加强夏威夷方面陆海军飞机的战斗能力和提高防御敌机的效果,很早就已建立了有关空战、通讯、防空、化学战和武器等问题的联合委员会。陆海军两位部长之间的来往信件,推动了夏威夷的陆海军部队之间达成一些协议和制订出各种计划,而这些协议和计划都是为了保卫以珍珠港为中心的地区,谋求舰队的安全。
就在斯塔克把两位部长来往信件的抄件送达金梅尔的那一天——二月十一日(前称纪元节),海军作战部部长斯塔克便把二月十七日的一份机密文件发给各海军军区司令,命令他们:
“对使用防鱼雷装置来保护自己管辖区内的港湾,特别是保护停泊在舰队主要基地内的大型舰艇这一问题,要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意见。”
斯塔克在这份文件中谈到:“不能因为舰艇停泊在水深10寻(18.3米)的水域中,就自以为太平无事,不会遭到鱼雷轰炸机的攻击了。”他在文件当中又进行了补充说明:“英国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在塔兰托海战中施放的鱼雷,大多在水深13寻(23.8米)到15寻(27.5米)之间,只有几枚鱼雷在11寻(20米)乃至12寻之间。”夏威夷方面陆军司令肖特中将通知其所同的各部队,为了使夏威夷地区的飞机作好最大限度的准备,建议他们根据一九三九年四月十四日夏威夷方面陆军部队和第十四海军军区联合制订的《夏威夷沿岸海域联防计划》,就下列几个方面制订出详细计划:
空中联合演习;
通讯;
共同使用机场,
识别飞机;
警戒和值勤;
为飞机提供各种弹药之类的装备;
警报和发现敌机;
使用气球阻塞网和烟幕:
增加战斗机和高射炮以及配备防空警报;
陆海军飞机对敌机空袭采取作战行动,有效地调整舰艇和地面防空武器;
陆海军部队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旨在防御敌机空袭的联合演习。
金梅尔随后在给海军作战部部长斯塔克的一份关于太平洋舰队现状的详细报告中写道:“我认为,对珍珠港的突然袭击(用潜艇或飞机,或两者兼用)是有可能的。为使这种突然袭击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并重创来犯之敌,我正在迅速采取切实措施。”
与华盛顿相比,在夏威夷的当地指挥官,对设置防鱼雷网,以便停泊在珍珠港内的舰只免遭鱼雷袭击这一问题,并不那么关心。金梅尔司令在给斯塔克部长的信中说:“在操作简便,效果显著,既能适应紧急需要,又能迅速设置的那种设备研制出来之前,我建议你不向珍珠港供应防鱼雷网。”另外,第十四海军军区(夏威夷)司令布洛克在给斯塔克部长的报告中,也以下列理由建议不设置防鱼雷网:一、珍珠港停泊处水深不超过45英尺(13.7米);二、出入抛锚地带的舰艇航行将受到限制;三、大部分抛锚地带靠近主航道,那里铺有海底电缆和管道;四、保护舰队停泊处的有关装置将会严重影响舰艇在航道上通行。
一星期后,斯塔克写信给金梅尔,希望他在制订太平洋舰队作战计划时“不要忽视对容易起火的日本城市(表面上是针对军事目标)进行空袭这一问题的研究。”同时,他说明了这样的理由:“这种袭击将影响日本国民的士气,也许能牵制日军的军事行动。”接着,斯塔克又补充说:“从利害得失看来,这种冒险也许被认为是不妥当的,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严加保密的),你和我或许会被命令去这样干。因此,希望你考虑一下这方面的计划。”
不用说,这样干,是要由陆海军总司令——美国总统来“下令”的。
斯塔克所以在信中特意这么说,可能是考虑到罗斯福总统在关于美国全球战略方针中提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海军应考虑对日本城市进行轰炸的可能性。”
尽管美国人也在紧锣密鼓地做着准备工作,但他们并不知道,和他们的对手相比,他们差得太远了。
随着国际形势的日趋紧张,一些整顿完毕的日本海军舰艇立即被编入联合舰队,虽是和平时期,但联合舰队已接近战时编制。日本联合舰队一边进行实战训练和基本演习,一边向东京湾集结。
此时,日本第一航空战队参谋源田实中佐,已经在“盘城”号航空母舰的军官寝室里,将奇袭的具体方案拿了出来。
自从第十一航空战队参谋长大西泷治郎少将秘密委托他对山本司令长官的进攻夏威夷设想进行初步研究之后,他就一直利用“盘城”号航空母舰上的官兵就寝后的时间埋头进行研究。经过冥思苦想,他才好容易搞出了一个方案。
源田的方案是:为了取得进攻上的彻底胜利,一定要进行轮番轰炸,而不是一次轰炸。当时因为水平轰炸的命中率不高,再加上“浅水鱼雷”(珍珠港水深12米)的技术问题一时还未能马上得到解决,所以由舰载轰炸机进行俯冲轰炸,以航空母舰为第一目标,以主力舰为第二目标。投入战斗的舰艇为“盘城”号、“天龙”号航空母舰(第一航空战队),“苍龙”号和“飞龙”号(第二航空战队),“瑞鹤”号、“翔鹤”号(第三航空战队)等当时日本所拥有的大型舰空母舰。出发基地暂定为父岛(小笠原群岛)或厚岸(北海道)。攻击机队待这些航空母舰驶近夏威夷两百海里时再行起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