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西岐的崛起
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帝辛即位后励精图治,宏振商邦,为民造福,增光先帝。他鼎新革故,废除杀戮奴隶旧制,让奴隶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为国家创造财富。
还改变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实行大规模的集体生产,开始使用耕牛,推广耕耘播种,雍土施肥,灌溉排水等完整的农业耕作技术,使国家的农业生产发展迅速。使商王朝再度复现中兴盛世,人民生活安定,四海诸侯宾服,深受百姓爱戴。
为了显示国家的强盛,帝辛在朝歌营造了三道城垣,其中皇城城墙基宽五十丈、高约三丈、顶宽四丈。外环宽七丈、深两丈的城池。二道城垣面积达方圆而是多里;三道城垣从南门到北门的距离达四十五里,体现了当时一个邦畿千里的大国风貌。
当时,东夷常常入侵殷商之地,搔扰掳掠庶民百姓,自武丁至帝乙等虽然多次讨伐,均未彻底制服。为了制服东南夷的搔扰,帝辛一改先君帝乙的征伐办法,注重用兵策略。
以雄才大略,命天下各路诸侯选派武功高强的勇士,由黄飞虎率领到黎地进行大规模的演练,以向东夷展示其强大的实力,致使东夷面对强大的殷商王朝,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为了扩展疆土,帝辛还派太师闻仲和武成王黄飞虎率兵征伐八方,使疆土面积不断扩大。终使得四夷拱手,八方宾服。
八百镇诸侯尽朝于商--有四路大诸侯率领八百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于东鲁,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镇诸侯领二百镇小诸侯,共八百镇诸侯属商。帝辛坐享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百姓中有谚语云:帝辛的江山,铁桶一般。此时人们吃饭还是用手抓,帝辛觉得这样显得不文明,而且也不方便,便用木头做了两只细棍,用来夹住饭菜往嘴里送,觉得挺方便,便让宫中的人都这样吃饭。
后来有大臣见帝辛用这种东西吃饭,回家后自己也做了一双,发觉相当方便,便让家里人全部用这个东西吃饭。
然后,这种东西通过大臣家里的仆人,传到了民间,百姓闻听此物乃是当今天子所发明的,便争相模仿,慢慢的家家都开始使用这种,既方便又干净的东西,间接的减少了对于病毒的接触,使人得病的机会大大减少,却是一场功德。
帝辛死后能成为星君之一,恐怕与这场功德也不无关系,虽然帝辛不是有意为之,但是那些免于沾上病毒而死的人,却是因他而受益。
这些时间玄天也时常回到朝歌,仔细观察过辛受德的所作所为,从他小时候随闻仲学艺,到后面出征东夷等等一切都看在眼中。
而帝辛继位之后所作所为自然也是被看在眼中,越看玄天很是纳闷,百思不得其解,以帝辛此时所做所为可以看出,帝辛乃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立志扬名万世,中兴殷商的君主,怎么会变成造宫室、建酒池、宠女色、囚贤人、害忠良的纣王呢。
而且帝辛所犯的过错,和夏桀如出一辄,恐怕其中有些猫腻。
就算是他到后面变得好大喜功,不愿听拂逆直言,和后世的唐玄宗一样。但是也不至于在女娲庙写出淫诗,惹怒圣人。
这样的事就是傻子也做不出来,以帝辛此时所作所为,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傻子啊。而且以帝辛的为人,帝辛能以非嫡长子的身份,取代嫡长子微子启成为储君。想必帝辛确实有过人之处,怎么看都不可能是一个傻子啊。
想那女娲娘娘乃是人族之母,乃是在人族中享受祭祀最早的圣人,帝辛不可能不知道女娲娘娘的地位,怎么会去在女娲庙题淫诗,这里面一定有问题,除非真是脑袋被门板给夹傻了,自己一定要好好看着,看帝辛到底是出了什么事。
朝歌帝辛发奋图强的同时,还有一人,也是与他一样,合该天命人皇君主,此人也是极为聪颖之辈,多有大志。
便是远在西岐的西伯侯姬昌府中,为大商统领二百镇小诸侯,贤名远播的西伯侯姬昌之子姬发。
姬发少时时常感叹:我姬姓源自于人皇黄帝之曾孙,五帝之一的帝喾,血脉极为高贵,不想却只能作为商朝的辅臣而存在,实为憾事啊!以此便可见其心之野,其志之大。
孩儿好生糊涂啊!一代不成就等下一代,我姬氏为的是成为天下共主,且已经等了这么长的时间,不在乎多等一些时间,我就不信那殷商每代君主都是贤明之人。姬发之父姬昌却也是一十分贤明之人,便如同那商汤之父一般,深为贤良爱民,是一受民众称赞的善人,西岐在他的治理下,虽然比不得朝歌的富庶,但也算是民富力强。
却说那姬发自有野心,但他与当初的辛受德不同,他要继承这侯位还得靠自己全力争取,姬昌长子伯邑考也是一贤人,以其父为榜样,颇有些儒雅风范,常以己心度人,却因十分善良,并未曾发生人心之险恶,也并不知道,看似与他交好的二弟要争夺他的侯位。
姬发要争夺继承权,必要先在朝中拉拢大臣,可西岐朝中大臣多为先朝元老之人,比较传统,大多都看好伯邑考,拉拢的可能性太小,姬发心中堪忧,便想到一法子,找到姬昌,请命姬昌发榜招贤,声称只要有一技之长,均可前来,即使西周不录用其人,也会赠送金银离开。
一时西伯好才之名传于四海,到西岐应征之人多不胜数,虽多为无能之辈,但也有一些在本国未曾得到重用,且有才能之人前去,如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辛免等人,皆是有大才之人,却被西伯所蛊惑,投入西周帐下。
这些有才之辈自然通过一些特殊的渠道得知招贤之意乃是姬发提出的,心有感激之下,又被姬发时常所表露出的一些雄才伟略之举所吸引,自是纷纷在暗中支持姬发。
姬发向众人询问治国之策,散宜生出班言道:治国不过是治民,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只要治下百姓衣食无忧,邦国自然安宁。所以依臣之见只要怀保小民,治国易也。姬发闻言问道:那如何怀保小民?散宜生答道:臣自幼家贫,年幼之时,求得不过是每天能吃饱饭,隔数年能有一件新衣穿,如此而已,所以以己度人,微臣想这世间的百姓都应该是差不多吧?卿家的意思是?微臣的意思是,降低税收,让升斗小民能够休养生息,当小民能够吃饱饭时,自然无人会去作奸犯科,主上治下自然清平。那依卿家看来,这税收当为多少?微臣认为,当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无田和田少之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这样是不是收的太少了?姬发想到自己要推翻商朝统治还要招募军队,收如此少的税收,自己恐怕不够用,故虽知散宜生说的有理,还是有些迟疑。
微臣觉得已经不少了,就算纳九分之一的税,也已经足够主上宫室以及官员的用度,而且如此做还能在天下万民中彰显主上之仁德。姬发此时却是被散宜生一句彰显仁德所吸引,想到自己西周要起事,首要之事便是要获得民心,收九一之税,虽然使自己扩充军队的速度慢下来了,但是相比获得民心,这点损失也算不了什么。而且自己家中数代积攒下来的财富,应该能支持军队扩张所需的钱财。
想到此处,姬发便说道:卿家所言极是,此事便交由卿家来办吧。说完便转身出了大殿,向殿后行去,找姬昌商议此事去了。
散宜生等人闻听姬发真的答应了此事,不由大喜,认为自己等人确实找了一位为民着想的明主,却是不知,姬发乃是被被散宜生最后一句向天下万名彰显仁德所打动。
而散宜生在告别诸位大臣后,便匆匆回家。
姬发回到后宫便去找父亲姬昌,告知姬昌散宜生所奏之事,他自己现在只是西岐一庶出子弟,通过此事一来可向姬昌展示自己的仁德之心,姬昌善良,若他提出此法,必然能让姬昌喜欢,二来也政务处理能力,更加引起姬昌的注意。
姬昌闻言说道:我儿此事做的极好,我西周数代积累,钱物不少,若能让民众能更好的生产发展,自然是有利于天下之事。这位散宜生也是一位人才,你一定要好好重用。姬发道:儿知道了。却说散宜生自得到姬发首肯,开始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便日夜不停的开始操作此事,直忙的翻页顾不上吃,几乎是两脚不占地的在办事。而百姓闻听西伯实行九一而助的政策,皆是大呼西伯仁慈,且有不少他国百姓涌入西岐。
一年后由于百姓的干劲十足,加上由他国涌入了不少劳力,西周今年所收的赋税不但未少,反而略有增加,姬发闻报大喜,想到如此行事,不但通过宣传增加了自己的仁德之名,赋税还未曾减少。更是吸引了不少他国百姓,无意间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削弱了殷商的实力,便立时奏报姬昌要求升散宜生为上大夫,为百官之首。
姬昌也自是同意,在他看来,散宜生自是有才能之辈,却不想散宜生之心早投向了姬发,便为姬发把持朝政的一个重要棋子。
西伯侯姬昌减少百姓赋税之事传人朝歌之后,帝辛大为赞赏,发下诏书,称其为天下诸侯之表率,让天下各路诸侯都向姬昌学习。姬昌接到诏书之后,大笑不止,诸位臣下以为主上是为得到天子的称赞而高兴。
还改变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实行大规模的集体生产,开始使用耕牛,推广耕耘播种,雍土施肥,灌溉排水等完整的农业耕作技术,使国家的农业生产发展迅速。使商王朝再度复现中兴盛世,人民生活安定,四海诸侯宾服,深受百姓爱戴。
为了显示国家的强盛,帝辛在朝歌营造了三道城垣,其中皇城城墙基宽五十丈、高约三丈、顶宽四丈。外环宽七丈、深两丈的城池。二道城垣面积达方圆而是多里;三道城垣从南门到北门的距离达四十五里,体现了当时一个邦畿千里的大国风貌。
当时,东夷常常入侵殷商之地,搔扰掳掠庶民百姓,自武丁至帝乙等虽然多次讨伐,均未彻底制服。为了制服东南夷的搔扰,帝辛一改先君帝乙的征伐办法,注重用兵策略。
以雄才大略,命天下各路诸侯选派武功高强的勇士,由黄飞虎率领到黎地进行大规模的演练,以向东夷展示其强大的实力,致使东夷面对强大的殷商王朝,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为了扩展疆土,帝辛还派太师闻仲和武成王黄飞虎率兵征伐八方,使疆土面积不断扩大。终使得四夷拱手,八方宾服。
八百镇诸侯尽朝于商--有四路大诸侯率领八百小诸侯,东伯侯姜桓楚,居于东鲁,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每一镇诸侯领二百镇小诸侯,共八百镇诸侯属商。帝辛坐享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百姓中有谚语云:帝辛的江山,铁桶一般。此时人们吃饭还是用手抓,帝辛觉得这样显得不文明,而且也不方便,便用木头做了两只细棍,用来夹住饭菜往嘴里送,觉得挺方便,便让宫中的人都这样吃饭。
后来有大臣见帝辛用这种东西吃饭,回家后自己也做了一双,发觉相当方便,便让家里人全部用这个东西吃饭。
然后,这种东西通过大臣家里的仆人,传到了民间,百姓闻听此物乃是当今天子所发明的,便争相模仿,慢慢的家家都开始使用这种,既方便又干净的东西,间接的减少了对于病毒的接触,使人得病的机会大大减少,却是一场功德。
帝辛死后能成为星君之一,恐怕与这场功德也不无关系,虽然帝辛不是有意为之,但是那些免于沾上病毒而死的人,却是因他而受益。
这些时间玄天也时常回到朝歌,仔细观察过辛受德的所作所为,从他小时候随闻仲学艺,到后面出征东夷等等一切都看在眼中。
而帝辛继位之后所作所为自然也是被看在眼中,越看玄天很是纳闷,百思不得其解,以帝辛此时所做所为可以看出,帝辛乃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立志扬名万世,中兴殷商的君主,怎么会变成造宫室、建酒池、宠女色、囚贤人、害忠良的纣王呢。
而且帝辛所犯的过错,和夏桀如出一辄,恐怕其中有些猫腻。
就算是他到后面变得好大喜功,不愿听拂逆直言,和后世的唐玄宗一样。但是也不至于在女娲庙写出淫诗,惹怒圣人。
这样的事就是傻子也做不出来,以帝辛此时所作所为,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傻子啊。而且以帝辛的为人,帝辛能以非嫡长子的身份,取代嫡长子微子启成为储君。想必帝辛确实有过人之处,怎么看都不可能是一个傻子啊。
想那女娲娘娘乃是人族之母,乃是在人族中享受祭祀最早的圣人,帝辛不可能不知道女娲娘娘的地位,怎么会去在女娲庙题淫诗,这里面一定有问题,除非真是脑袋被门板给夹傻了,自己一定要好好看着,看帝辛到底是出了什么事。
朝歌帝辛发奋图强的同时,还有一人,也是与他一样,合该天命人皇君主,此人也是极为聪颖之辈,多有大志。
便是远在西岐的西伯侯姬昌府中,为大商统领二百镇小诸侯,贤名远播的西伯侯姬昌之子姬发。
姬发少时时常感叹:我姬姓源自于人皇黄帝之曾孙,五帝之一的帝喾,血脉极为高贵,不想却只能作为商朝的辅臣而存在,实为憾事啊!以此便可见其心之野,其志之大。
孩儿好生糊涂啊!一代不成就等下一代,我姬氏为的是成为天下共主,且已经等了这么长的时间,不在乎多等一些时间,我就不信那殷商每代君主都是贤明之人。姬发之父姬昌却也是一十分贤明之人,便如同那商汤之父一般,深为贤良爱民,是一受民众称赞的善人,西岐在他的治理下,虽然比不得朝歌的富庶,但也算是民富力强。
却说那姬发自有野心,但他与当初的辛受德不同,他要继承这侯位还得靠自己全力争取,姬昌长子伯邑考也是一贤人,以其父为榜样,颇有些儒雅风范,常以己心度人,却因十分善良,并未曾发生人心之险恶,也并不知道,看似与他交好的二弟要争夺他的侯位。
姬发要争夺继承权,必要先在朝中拉拢大臣,可西岐朝中大臣多为先朝元老之人,比较传统,大多都看好伯邑考,拉拢的可能性太小,姬发心中堪忧,便想到一法子,找到姬昌,请命姬昌发榜招贤,声称只要有一技之长,均可前来,即使西周不录用其人,也会赠送金银离开。
一时西伯好才之名传于四海,到西岐应征之人多不胜数,虽多为无能之辈,但也有一些在本国未曾得到重用,且有才能之人前去,如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辛免等人,皆是有大才之人,却被西伯所蛊惑,投入西周帐下。
这些有才之辈自然通过一些特殊的渠道得知招贤之意乃是姬发提出的,心有感激之下,又被姬发时常所表露出的一些雄才伟略之举所吸引,自是纷纷在暗中支持姬发。
姬发向众人询问治国之策,散宜生出班言道:治国不过是治民,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只要治下百姓衣食无忧,邦国自然安宁。所以依臣之见只要怀保小民,治国易也。姬发闻言问道:那如何怀保小民?散宜生答道:臣自幼家贫,年幼之时,求得不过是每天能吃饱饭,隔数年能有一件新衣穿,如此而已,所以以己度人,微臣想这世间的百姓都应该是差不多吧?卿家的意思是?微臣的意思是,降低税收,让升斗小民能够休养生息,当小民能够吃饱饭时,自然无人会去作奸犯科,主上治下自然清平。那依卿家看来,这税收当为多少?微臣认为,当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无田和田少之人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这样是不是收的太少了?姬发想到自己要推翻商朝统治还要招募军队,收如此少的税收,自己恐怕不够用,故虽知散宜生说的有理,还是有些迟疑。
微臣觉得已经不少了,就算纳九分之一的税,也已经足够主上宫室以及官员的用度,而且如此做还能在天下万民中彰显主上之仁德。姬发此时却是被散宜生一句彰显仁德所吸引,想到自己西周要起事,首要之事便是要获得民心,收九一之税,虽然使自己扩充军队的速度慢下来了,但是相比获得民心,这点损失也算不了什么。而且自己家中数代积攒下来的财富,应该能支持军队扩张所需的钱财。
想到此处,姬发便说道:卿家所言极是,此事便交由卿家来办吧。说完便转身出了大殿,向殿后行去,找姬昌商议此事去了。
散宜生等人闻听姬发真的答应了此事,不由大喜,认为自己等人确实找了一位为民着想的明主,却是不知,姬发乃是被被散宜生最后一句向天下万名彰显仁德所打动。
而散宜生在告别诸位大臣后,便匆匆回家。
姬发回到后宫便去找父亲姬昌,告知姬昌散宜生所奏之事,他自己现在只是西岐一庶出子弟,通过此事一来可向姬昌展示自己的仁德之心,姬昌善良,若他提出此法,必然能让姬昌喜欢,二来也政务处理能力,更加引起姬昌的注意。
姬昌闻言说道:我儿此事做的极好,我西周数代积累,钱物不少,若能让民众能更好的生产发展,自然是有利于天下之事。这位散宜生也是一位人才,你一定要好好重用。姬发道:儿知道了。却说散宜生自得到姬发首肯,开始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便日夜不停的开始操作此事,直忙的翻页顾不上吃,几乎是两脚不占地的在办事。而百姓闻听西伯实行九一而助的政策,皆是大呼西伯仁慈,且有不少他国百姓涌入西岐。
一年后由于百姓的干劲十足,加上由他国涌入了不少劳力,西周今年所收的赋税不但未少,反而略有增加,姬发闻报大喜,想到如此行事,不但通过宣传增加了自己的仁德之名,赋税还未曾减少。更是吸引了不少他国百姓,无意间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削弱了殷商的实力,便立时奏报姬昌要求升散宜生为上大夫,为百官之首。
姬昌也自是同意,在他看来,散宜生自是有才能之辈,却不想散宜生之心早投向了姬发,便为姬发把持朝政的一个重要棋子。
西伯侯姬昌减少百姓赋税之事传人朝歌之后,帝辛大为赞赏,发下诏书,称其为天下诸侯之表率,让天下各路诸侯都向姬昌学习。姬昌接到诏书之后,大笑不止,诸位臣下以为主上是为得到天子的称赞而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