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进退维谷
建辉机械公司木工机械外包代加工招标很快有了结果,经过几轮谈判和筛选,最后定下来三家外协加工厂,这三个厂分别是:瞭望厂、华春厂和柜镇的一个个体机械加工厂。
外协厂确定的同时,李亮和耿子明一起带着几个车间主任,不分白天黑夜加班加点清理车间、安装车辆加工设备,忙的是不亦乐乎。
按照这个进度,两天后,几栋腾出来的厂房应该可以使用了。
虽然如此,王元平紧绷着的神经仍然没有松弛下来,他的压力仍然很大,上次哈尼克公司的订单把他吓着了。至今他的脑海里仍时不时浮现出整个公司内部堆的像山一样的铁板、铁管以及小车轮子等原辅料的景象。
这次的订单是上次的四倍,即便是腾出来几栋厂房,最大程度的少采购原辅料,按他的估计厂区依然会出现上次的情景,甚至,比上次还要糟糕。
王元平长叹了一口气,心想:如果哈尼克公司的订单能规律操作,不像现在这样没有规律可循就好多了,自己可以静下心来根据他们的下单规律做一个预判,核算一下到底要多大体量的制造工厂、库房以及场地,还有需要多少熟练技工。一旦有了这个数据,不管是租还是买地建设心里自然也就有底了,公司也就不用这么被动了。
但现在,这个想法只能是奢望。
王元平心里清楚的很,哈尼克公司虽然指定建辉公司为中国区唯一生产制造商,但说到家还不是非常信任。否则,他们应该和建辉公司坐下来好好谈谈,把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产品需求量如实相告。而不是现在这样,说下订单马上就下来一大批,说不下一个没有。更为难受的是他们指定的交货期恨死,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
这些做法其实就是一种考验,这种考验过了可能会是阳光灿烂,可如果考验过不了,那么,未来就难说了。
从王元平涉入商海以来,还是第一次这么被动。
先把这次的任务完成吧,只有咬着牙把这次的订单任务干好了,才有资格和哈尼克公司谈判。一定要想办法解决目前这种被动的局面!王元平暗暗下定决心。
不知不觉中,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这时,办公室的王怡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王总,王总,南越办事处孙世文打电话找您。”
王元平一怔,心里感到有些奇怪,世文怎么在这个时候来电话?他抬起手腕看了看表。时针已经指向了晚上的七点钟,王元平顾不上再多想,快步回到了办公室。
电话中的孙世文很兴奋,建辉公司发到南方的木工机械由于用料讲究、做工精细,一下子在当地引起轰动,再加上南越的章总添油加醋的介绍,几个南越地区最大代理商找到了南越办事处。
经过多轮艰苦的谈判,孙世文和他们初步确定了几个五个县域总代理协议,他先前和王元平设想的“滚雪球”营销战略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世文当然很高兴,不过,他心里很清楚,这个战略之所以能够成功奠下这块基石,南越木器公司的章总在这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世文想:自己不能老靠着他们,否则,那天合作不高兴了,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靠天靠地靠别人都不行,关键还是得靠自己,只有自己打下来的江山才能做的稳当。
于是,在拿下五个县的经销商这个基础上,孙世文带着他的团队再接再厉,继续扩大战果,利用这五个县的经销商的影响瞄准目标。终于啃下了第一个终端大客户——南越林州渔船制造厂。
林州船厂的渔船制造闻名全国,他们生产的渔船大都是木制船,与一般的小船厂不同,他们加工的都属于大型远海捕捞船。这种渔船因为需要从事远海拖网捕捞,因此,船体一般都用上等木材建造,船体大,船身沉重,这样渔船在浪涛翻滚的大海之中,能起到船身稳定的作用,从事拖网作业时更具拖拉力。
林州因紧靠海岸线,以打鱼为生的居民不在少数,之前由于船只小、船身轻,遭遇大风大浪天气渔船的危险系数很高,每年都会有不少数量的船只出海之后再也回不来。而重型木制渔船只有香港和台湾的船厂才能制造,中国大陆没有这样的厂家。因此造价很高,一般渔业公司或者个体很难买得起。很多渔民和渔业公司也只好作罢了。
改革开放以后,各行业飞速发展,渔业捕捞也不例外。随着渔业的发展,大型渔船的需求呼声越来越高,对于这一切,林州乃至南越的省市领导也都高度重视起来。林州市在取得南越省委的支持以后,多方举措资金和技术,历时三年,终于建起了国内一家大型渔船生产厂——林州造船厂。
林州船厂生产的船只大都是远海大型捕捞船,因为船体大,必须以上等木料制造,这些上等木料其材质都很硬,因此,对于大型台子锯、平面刨和小型切割锯的质量要求很高,所以,能够满足他们的木工机械厂家不是很多。
孙世文就是抓住他们的这个特点,在获知这个厂需要更新一批新设备的信息后,多次主动上门洽谈,在他的鼓动下,林州船厂的供销科长亲自带着几个人来到章总的南越木器厂进行实地考察。
考察的结果无疑是非常好的,林州船厂对建辉公司开始有了兴趣。孙世文抓住战机,继续大力跟进,终于签订下了第一笔合同——三台大型圆木切割台剧和一批小型平面刨,总单值超过五十万,如果再加上那五家签订协议的代理商索要的第一批产品。总订单值应该超过八十万。
面对这样的业绩,孙世文当然压抑不住自己的高兴劲,签订好初步合作意向之后,马上打电话和王元平报喜。
这事要搁在之前,王元平听到这样的信息,一准会高兴的蹦起高来,但今天,他却怎么着也高兴不起来。
王元平从销售起家,深知做销售的难处,这个单子别看说的轻松,但他明白在拿下这个订单的过程中,孙世文还不知道遭多少罪,吃多少苦呢。因此,他虽然满腹愁肠,但为了不打击世文的情绪,还是好话好说勉励了孙世文一番。
放下电话,王元平眉头紧锁,燃着一根烟坐在办公椅上发呆。
有订单当然是好事,但对于此刻的建辉公司来说,却不见得是个好事,甚至有可能是个烫手的山芋。
明摆着,光哈尼克公司的订单就够他们喝一壶的,如果再把这个单子接下来,本来就非常紧张的厂房和用工状况将雪上加霜。但如果不接下这个单子,这个市场以后能不能再拿下来只有天知道了。
王元平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本文来自看书罓小说
外协厂确定的同时,李亮和耿子明一起带着几个车间主任,不分白天黑夜加班加点清理车间、安装车辆加工设备,忙的是不亦乐乎。
按照这个进度,两天后,几栋腾出来的厂房应该可以使用了。
虽然如此,王元平紧绷着的神经仍然没有松弛下来,他的压力仍然很大,上次哈尼克公司的订单把他吓着了。至今他的脑海里仍时不时浮现出整个公司内部堆的像山一样的铁板、铁管以及小车轮子等原辅料的景象。
这次的订单是上次的四倍,即便是腾出来几栋厂房,最大程度的少采购原辅料,按他的估计厂区依然会出现上次的情景,甚至,比上次还要糟糕。
王元平长叹了一口气,心想:如果哈尼克公司的订单能规律操作,不像现在这样没有规律可循就好多了,自己可以静下心来根据他们的下单规律做一个预判,核算一下到底要多大体量的制造工厂、库房以及场地,还有需要多少熟练技工。一旦有了这个数据,不管是租还是买地建设心里自然也就有底了,公司也就不用这么被动了。
但现在,这个想法只能是奢望。
王元平心里清楚的很,哈尼克公司虽然指定建辉公司为中国区唯一生产制造商,但说到家还不是非常信任。否则,他们应该和建辉公司坐下来好好谈谈,把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产品需求量如实相告。而不是现在这样,说下订单马上就下来一大批,说不下一个没有。更为难受的是他们指定的交货期恨死,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
这些做法其实就是一种考验,这种考验过了可能会是阳光灿烂,可如果考验过不了,那么,未来就难说了。
从王元平涉入商海以来,还是第一次这么被动。
先把这次的任务完成吧,只有咬着牙把这次的订单任务干好了,才有资格和哈尼克公司谈判。一定要想办法解决目前这种被动的局面!王元平暗暗下定决心。
不知不觉中,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这时,办公室的王怡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王总,王总,南越办事处孙世文打电话找您。”
王元平一怔,心里感到有些奇怪,世文怎么在这个时候来电话?他抬起手腕看了看表。时针已经指向了晚上的七点钟,王元平顾不上再多想,快步回到了办公室。
电话中的孙世文很兴奋,建辉公司发到南方的木工机械由于用料讲究、做工精细,一下子在当地引起轰动,再加上南越的章总添油加醋的介绍,几个南越地区最大代理商找到了南越办事处。
经过多轮艰苦的谈判,孙世文和他们初步确定了几个五个县域总代理协议,他先前和王元平设想的“滚雪球”营销战略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世文当然很高兴,不过,他心里很清楚,这个战略之所以能够成功奠下这块基石,南越木器公司的章总在这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世文想:自己不能老靠着他们,否则,那天合作不高兴了,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靠天靠地靠别人都不行,关键还是得靠自己,只有自己打下来的江山才能做的稳当。
于是,在拿下五个县的经销商这个基础上,孙世文带着他的团队再接再厉,继续扩大战果,利用这五个县的经销商的影响瞄准目标。终于啃下了第一个终端大客户——南越林州渔船制造厂。
林州船厂的渔船制造闻名全国,他们生产的渔船大都是木制船,与一般的小船厂不同,他们加工的都属于大型远海捕捞船。这种渔船因为需要从事远海拖网捕捞,因此,船体一般都用上等木材建造,船体大,船身沉重,这样渔船在浪涛翻滚的大海之中,能起到船身稳定的作用,从事拖网作业时更具拖拉力。
林州因紧靠海岸线,以打鱼为生的居民不在少数,之前由于船只小、船身轻,遭遇大风大浪天气渔船的危险系数很高,每年都会有不少数量的船只出海之后再也回不来。而重型木制渔船只有香港和台湾的船厂才能制造,中国大陆没有这样的厂家。因此造价很高,一般渔业公司或者个体很难买得起。很多渔民和渔业公司也只好作罢了。
改革开放以后,各行业飞速发展,渔业捕捞也不例外。随着渔业的发展,大型渔船的需求呼声越来越高,对于这一切,林州乃至南越的省市领导也都高度重视起来。林州市在取得南越省委的支持以后,多方举措资金和技术,历时三年,终于建起了国内一家大型渔船生产厂——林州造船厂。
林州船厂生产的船只大都是远海大型捕捞船,因为船体大,必须以上等木料制造,这些上等木料其材质都很硬,因此,对于大型台子锯、平面刨和小型切割锯的质量要求很高,所以,能够满足他们的木工机械厂家不是很多。
孙世文就是抓住他们的这个特点,在获知这个厂需要更新一批新设备的信息后,多次主动上门洽谈,在他的鼓动下,林州船厂的供销科长亲自带着几个人来到章总的南越木器厂进行实地考察。
考察的结果无疑是非常好的,林州船厂对建辉公司开始有了兴趣。孙世文抓住战机,继续大力跟进,终于签订下了第一笔合同——三台大型圆木切割台剧和一批小型平面刨,总单值超过五十万,如果再加上那五家签订协议的代理商索要的第一批产品。总订单值应该超过八十万。
面对这样的业绩,孙世文当然压抑不住自己的高兴劲,签订好初步合作意向之后,马上打电话和王元平报喜。
这事要搁在之前,王元平听到这样的信息,一准会高兴的蹦起高来,但今天,他却怎么着也高兴不起来。
王元平从销售起家,深知做销售的难处,这个单子别看说的轻松,但他明白在拿下这个订单的过程中,孙世文还不知道遭多少罪,吃多少苦呢。因此,他虽然满腹愁肠,但为了不打击世文的情绪,还是好话好说勉励了孙世文一番。
放下电话,王元平眉头紧锁,燃着一根烟坐在办公椅上发呆。
有订单当然是好事,但对于此刻的建辉公司来说,却不见得是个好事,甚至有可能是个烫手的山芋。
明摆着,光哈尼克公司的订单就够他们喝一壶的,如果再把这个单子接下来,本来就非常紧张的厂房和用工状况将雪上加霜。但如果不接下这个单子,这个市场以后能不能再拿下来只有天知道了。
王元平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本文来自看书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