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钢铁时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八十三章 话匣子

    3月27日,当这个消息,通过了各大媒体,传到了大江南北的时候,北洋军和南方革命党,也没有多在意,袁世凯是在杨度的提醒下,才知道了西北军进军蒙古的消息,甚至这才把蒙古独立跟西北进军给联系到了一起,对于此,他甚至想都没有多想,笑道:“西北终于要动了,现在扩张到了整个蒙古,这可是一片不小的地盘!”

    西北在趁机扩张地盘,没错,在袁世凯的意识里,整个西北,都属于是包头的范围,他们似乎对土地有一种难以言明的贪婪,似乎土地代表一切,甚至为了西北的土地,放弃了进入到中枢,跟他争夺控制权。

    或许跟西北的农业有关系吧,推广的科学种植和棉花种植,可以说在1910年-1911年,成为了中国的另类风景,土地之中诞生了粮食和棉花,一定程度上,让困扰中国的粮食和布料基本上解决了,农民和地主获得了更多的收益,大部分人也吃饱饭了。

    可是为了这么一点点的利益和土地,就放弃了别的,在袁世凯看来,这是一种短视,天若与之,不取必遭横祸,在他看来,只要能够挣到大义的名分,任何都是可以用来交换的。

    蒙古那是什么地方。蒙古对于中国,对于统一,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这对于袁世凯来说,甚至不如他的北洋军增加的一个镇的军力,在他看来,蒙古是一片不毛之地,还靠近西北。本就是西北的囊中之物,现在等于说杨元钊真的把手伸过去而已。

    北方的北洋和袁世凯都是这个反应,南方的孙中山更是不在意,跟北洋的争夺让他知道了,没有一个强大军队的坏处他算是提前体味到了。人数没用,十几万大军,被北洋军打的溃不成军,但是经过严格训练额三师,却能够在阵地战之中抵挡住北洋军,这就证明了训练有素的军队跟乌合之众。直接拉民夫之间的区别。

    在这个现实的阶段,革命党的发展远比后世要好得多,虽然没有占据湖南,湖北,安徽。可是在后世,辛亥革命的时候,占据了这里,甚至占据了大半个中国,可当北洋出马的时候,直接被北洋军打爆,甚至连整个中国都没有革命党的立足之地,只是有一些有影响的地区而已。

    这个时代的北洋。比那个时代更强,革命党也因为西北的介入,拥有了更多的实力。双方就这么的隔着长江对立了起来,可总体而言革命党还是被北洋压着打,控制的地区是比较完整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

    上层的重视加上获得武器不算困难,在三师的基础上面。建设了一支较为现代化的军队,凭借着南方的富庶条件。加上西北便宜军火,革命党提前了十几年。掌握了一支强大的,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跟北洋正面对抗的一个军队,这是革命党的立足之本。

    这就让孙中山在某些的方面自如了许多,从某种意义上面说,革命党的实力远比之前大,这种情况之下,政治和军事会见的对比,可以腾挪的余地就大了许多,虽然革命党和同盟会依然改组,成立了国民党,可宋教仁没有天真的以为,只是靠民主选举就能够压倒袁世凯,双方的着眼点都在宣传和基础实力的提升上面。

    蒙古独立的时候,国民党内部意见就不是特别的统一,不少激进的国民党,觉得应该抗议,应该在大范围之中,宣扬这一件事情,可是这只是底层的看法,大部分的高层和执委,都没有这么做,蒙古独立,不是一个单一的事件,他的背后甚至有列强的手段,大部分的执委认为,在这个事件,不应该在这个方面,激怒列强。

    这件事情,就这样的,不了了之了,本以为不会起什么波澜,名义上未来的中华民国,还是在袁世凯的控制之下,大不了,到时候歪歪嘴,让袁世凯的名声更臭一点。

    可是事情的班花,让人目不暇接,才几天的时间,包头悍然出兵,直接把蒙古独立势力和所谓的大蒙古国给灭了,简直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还在今天,大范围的报道出来,整个国民党的内部都为之一震,支持还是反对,各占很大的比例,在国民党之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不过争论的结果,只是在一些国民党控制的报纸上面,不疼不痒的支持一番,还不是国民党的几大巨头出面,侧重点,无非是占据一个舆论的高点。

    西北的宣传,立足点就很正,这也让国民党,还是北洋,对于西北出兵蒙古平叛之事,保有的态度都是不置可否,反倒是底层民众,因为此而欢欣鼓舞,在古老传统之中,裂土开疆,总是大功劳,可以在封王封公的,即便是平叛,也是战功,足以在午门献俘,全员封赏的,这些戏文里面都有。

    现在,大清国已经没有了,可才多少年啊,从1840年开始,中国就没有好消息了,战胜的不是没有,可是败的更多,在辛亥年,这个动荡的,让人们看不清楚未来的年代,一场酣畅淋漓的平叛,而且还是在短短的一周之中发出的,真的如同梦幻般的。

    有人甚至统计了一下,从蒙古宣布独立,到西北平叛,只用了7天的时间了,普通民众往往会刻意的忽略一些东西,比如西北跟库伦之间,最少是1700公里以上的距离,到底是什么让部队可以这么快速的抵达。

    现在还没有快反部队的概念,也没有24小时投射的概念,北洋从北京出发,到长江的旁边,还是在铁路的支持下,都打了快一个月的时间,从包头到库伦更长。

    不是没人提出,阴谋论和早有准备,甚至是先做了再说,可是正面的舆论,让阴谋论没有多少市场,反倒是占据了宣传主体的西北,把解放蒙古跟西北的宣传攻势一起利用起来,除了本身影响的各大报纸之外,收音机这玩意,也开始在大城市出现了。

    因为无线电基站的关系,暂时只能够覆盖北方的12个重要城市和南方的7个城市,但是未来,伴随着无线电技术的研究和改进,覆盖的范围会越来越广,也会越来越密集。

    在北京,说书人的茶馆之中,多了这么一个大大的,被称之为话匣子的东西,在里面,不但定时定点的可以听到各个流派京剧的大师的作品,也可以听到一些传统的诸如相声,评戏,黄梅戏等地方戏曲,所占比例不高,很吸引人。

    大师的剧目,不是随随便便听到的,无论是去戏院,还是购买黑胶唱盘,总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承受的,现在这个话匣子,固定时间就可以听到,而且节目每日一变,也算是一个新奇的玩意。

    除了戏曲之外,还有新闻,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是一种夸张,可是他们坐在那里,就很正知道,比如,知道千里之外的上海下雨了,又流行了多少东西,甚至是哪个流派的大师在那里表演,但是更多的,却是国内外的时政新闻,这些对于大部分的普通听众来说,不太吸引人,可是对于一些有心人而言,却是了解国内外的一个窗口,特别是确认了这些新闻都是真的,时效性大大的高于报馆之后,固定时间来茶馆听话匣子的人也多了起来,甚至不乏一些报馆里面的主笔。

    这个时代,已经有人注意到了舆论,却只是限定于报刊,甚至对于强力人物来说,报纸这玩意,只是一个需要的东西,真的不理也没问题,君不见不少的北洋系军阀,从来都不考虑报馆上面报道,也就是闹大了之后封馆了事。

    报馆尚且如此,更何况方兴未艾的广播,西北的广播体系,远没有覆盖那么大的范围,收音机也是最普通的矿石收音机,笨重不说,价格还相对较高,不具备普及性。

    由杨元钊授意,精心准备的节目,包括了录制一些哲布尊丹巴的录音,前线的一些战报,还有蒙古的一些情况之类,甚至还有专家介绍蒙古跟中国的联系,总之,对足了国人们的胃口,除了一些老戏迷们,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蒙古,最少,蒙古对于国人们,不再是可有可无,是中国的一部分,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杨元钊也没有想着只是一个广播,就解决掉蒙古的一切问题,民族性和国家性,是通过漫长的岁月才形成的,就后世跟20世纪初,这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别说是中国,就算是欧洲,也不太明显,打个比方说,如果在一战前,1900年左右,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并入到德意志帝国,除了少部分既得利益者会反对,底层的民众甚至会欢迎,德意志和奥匈,说白了,就是神圣罗马帝国,最开始公认的领袖是继承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后来才转移到了逐步崛起的普鲁士身上,普法战争,德意志统一,才形成了后世意义上的德国。

    先打一个基础,然后在考虑其他的,这一点上杨元钊的耐心很足,做的也非常好,就反馈回来的消息来说,各地反应都很正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