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节 短期战争吗?
“又一个国家加入了!”
俄国人得到杨潮的保证后,立刻开始秘密抽调西伯利亚军队,同时外交上绝交了德皇的忽悠,告诉德皇,奥匈对塞尔维亚的侵犯是俄国不能容忍的。
接着俄国对奥匈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奥匈帝国立刻结束军事行动,立刻坐到谈判桌上,否则俄国将采取一切行动来阻止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侵犯。
德国立刻针锋相对,要求俄国人取消这个通牒,否则德国将进行反制措施。
俄国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德国的要求,于是德皇宣布德国进行军事动员。
在德国的军事观念中,动员就意味着战争,因为一旦动员军队将接管一切,包括电报、铁路、邮局、新闻机构等等,动员就是启动战争机器。
这意味着第三个国家加入了。
德国动员的同时给法国也发去了一封通牒。
德国向法国通牒很有意思,因为他们有一个施里芬计划,一旦在跟俄国或者法国发生战争的时候,他们将第一步解决法国,将用两到三周打垮法国,然后在调转兵力回头对付俄国,因此无论法国有没有表态,他们都必须先解决法国。
德国的这个计划核心依据就是,只要德国遭受俄国或者其他国家的威胁,那么法国肯定是不会坐视不理的,他们肯定会站在德国的对立面,而且会成为德国的大敌,这就是一对死敌,谁都不会放过谁,所以德国必须先解决法国。
于是德国向法国提出的通牒非常苛刻,他们要求法国人撤走边境的军队,并且让德军占领他们边境的凡尔登等地作为抵押。防止法国人对他们采取军事行动,等战争结束后,再归还这些地方。
这哪里是最后通牒,这简直就是侮辱法国人,法国当然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紧接着法国人也宣布了军事动员。
“第四个国家了!就看英国了。”
尽管法德只是进行了动员,还没有宣战。但是杨潮知道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
果然7月22日,当俄国军队跨过奥匈帝国边境的那一刻,德国对俄国宣战了。
紧接着俄国对德国宣战,法国对德国宣战。
“米青,最新情况怎么样?”
杨潮立刻召见宣传部长米青,她作为宣传部长,可不仅仅管辖中国的宣传部,整个世界的富强党宣传组织,都归她管理。从欧洲一直有电报跟国内联系。
“俄军已经跟奥军交战,目前还没有战况传来。”
“英国人呢?”
杨潮最关心的是英国人,英国人不参战,算什么世界大战,最关键的是英国人不参战,中国工业就没法彻底占领市场,要知道以前在中国市场上,英国货才是第一。日本货顶多吃一点残羹剩饭。
“英国暂时还没有消息。”
杨潮有点惋惜。
“好吧。说说其他国家的动态,你认为有必要告诉我的。”
米青点点头。掏出笔记本:“各国舆论都很支持战争。认为发生一场战争对经济有利。巴黎的士兵十分激动,看起来士气高昂,年轻人都在欢呼万岁。德国的情况比法国还激烈,俄国的情况不明,听说老百姓对战争并不是很支持。英国人舆论倾向于中立,英国老百姓并不喜欢战争。”
好吧这场仗确实无法避免。除了英国人,大陆国家几乎都在渴望战争,这就是民意啊,想想自己还担心战争不会打起来,真是杞人忧天了。
“还有什么。各国准备情况怎么样?”
杨潮又问道。各国的占本情况,关乎自己的军火生意啊,发财大计必须关心。
米青道:“各国准备情况,德国的准备最好,他们动员了工业,铁路已经被军队接管。正在从各地调运士兵,看情形他们打算先攻打法国。法国的准备工作不太积极,他们的工业动员很缓慢,法国舆论认为,不需要小题大做,不需要动员工业就能结束战争。”
杨潮不由有些惊讶:“法国人是这么认为的?”
米青点点头:“法国的报纸都说三个月内就能结束战争。”
杨潮顿觉天雷滚滚,法国人这也太天真了吧,或者他们以为自己是超级赛亚人。
“法国人这么自信?”
米青道:“法国人认为,他们只需要在边境抵挡德军一个月,俄国就能解决奥匈帝国。然后从侧翼攻击德国,那时候只需要打一个冲锋,他们就胜利了。”
好吧法国人还是打算靠俄国这台蒸汽压路机,但是世界已经进入内燃机时代了,蒸汽压路机不好使了啊。
“嗯嗯也许吧。从今天开始,你就住进这里来。”
“我?”
米青有些脸红。
杨潮叹道:“不止你。李富安、李思第甚至潘逊都要住进这里来,而且包括你们的团队,从今天开始,大家组建一个联合战时团队,直到战争结束。从现在开始,我们也进入紧急状态!”
从今天开始,大石房就是杨潮的指挥中心,在这里对他所有的力量进行调度。
欧洲人乐观的以为这是一场短期战争,但是杨潮非常清楚,这场战争一旦打响,就不是那么容易结束了,这是一场消耗战,一场拉锯战,不把血流干是无法停止的。
东北前线。
即便是黑龙江流域,也已经到了艳阳暖人的季节,一场大雨过后,糟糕的道路泥泞湿滑。
一排排军队正在行军,道路右侧是背着步枪的步兵,他们身上要么背着春田步枪,要么背着毛瑟步枪,但是这些士兵甚至自己都分不太清楚两种步枪,因为他们没有必要分清楚,两种步枪用的是同一种子弹。
1902年的时候,杨潮跟美国人合资在莱芜建立兵工厂,当时美国人购买了毛瑟步枪的专利,正在进行改进,打算制造一种他们的步枪,当然美国人不打算用毛瑟步枪弹,是在杨潮要求下,他们更改设计,将步枪口径跟毛瑟步枪统一,可以用一种子弹。
本来就是用的毛瑟的枪机设计,在加上连子弹都一样,因此很多人其实分不清楚,但老兵还是能分清楚的,老兵认为春田步枪更长一些,打的更准一些。
道路中间行驶的,是一辆辆自行车,自行车上则装着一挺挺机关枪和迫击炮。
杨潮给迫击炮队和机枪班都配置了自行车,这也算机械化部队了。
一个家伙即便是泥地也不愿意推车,高傲的费力等着车子,结果不甚滑倒在地,路边的步兵大肆超笑起来。
泥地里身材格外高大的机枪手瞪了这群步兵一眼,推起车子,继续高昂着头推着走了。
这是一个师,正从哈尔滨赶往黑河。
东北地区的铁路还很落后,除了俄国人修筑的宽轨铁路东清铁路外,杨潮并没有在这里修建铁路,因此他们得步行感到黑河。
黑河对岸是海兰泡,是日军一个大要塞,日军最近加强了哪里的兵力,所以吴佩孚针对性的也要加强黑河的兵力。
因为吴佩孚很清楚,欧战爆发了,日本人估计很快就要对东北下手了。
黑河镇之前早已废弃,因为庚子国难的时候,俄国人占领了这里,摧毁了这里,对面海兰泡的人都杀光,黑河镇的人也都逃走了。
吴佩孚重新加固了这里,修筑了大量的工事,将黑河镇跟南边30公里的瑷珲镇连为一体形成一个大的纵深防御阵地,黑河镇是前线,瑷珲镇是后方,之间修筑了十道阵地,日本人要过江,这里是必须突破的地方。
如果敌军突破这里,齐齐哈尔就是第三道防御阵地。
齐齐哈尔是北方防线的支点,往东北支持黑河作战,往西北则支持满洲里、哈拉尔一线,满洲里作为前线,后方是依托大兴安岭布防的哈拉尔,放置了五万人,大后方是齐齐哈尔。
以齐齐哈尔为支点,防范日军从北方和东北方向攻击。
东方支点则是哈尔滨,以哈尔滨为支点,支持前方的佳木斯作战,如果日本军要从松花江上攻击,则必须经过佳木斯然后才能攻击到哈尔被,这里的地位更重要,因为日本人要从伯力进攻的话,肯定会从这里突破,所以这里布防了十个师。
同样黑龙江东南方向的牡丹江也是一个重要地区,防止日军从海森崴进攻,不过哪里是山岭密集,日军攻击的可能性很小,因此直放了两个师。
但真正的主阵地则依然在日俄战争的旧地域,从沈阳、辽阳一直到旅顺,沿着铁路线吴佩孚密集布防,单单在旅顺就布置了十万人,而且在铁路两侧修建了很多碉堡、要塞,不给日军切断旅顺后方的机会。
吴佩孚认定,如果要爆发大战,肯定还是在辽东半岛上,因为这里是唯一可以常年作战的地方,北方的话秋冬时期就会封冻,日本人不可能把哪里当做主战场。
相比欧洲把一场大战当做短期战争看待,吴佩孚则一开始,就将东北作战看做是一场长期战争来对待。
因为他很清楚,以机枪战壕铁丝网为作战手段的时代,想要短期结束战争,几乎是不可能的。(未完待续。)
俄国人得到杨潮的保证后,立刻开始秘密抽调西伯利亚军队,同时外交上绝交了德皇的忽悠,告诉德皇,奥匈对塞尔维亚的侵犯是俄国不能容忍的。
接着俄国对奥匈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奥匈帝国立刻结束军事行动,立刻坐到谈判桌上,否则俄国将采取一切行动来阻止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侵犯。
德国立刻针锋相对,要求俄国人取消这个通牒,否则德国将进行反制措施。
俄国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德国的要求,于是德皇宣布德国进行军事动员。
在德国的军事观念中,动员就意味着战争,因为一旦动员军队将接管一切,包括电报、铁路、邮局、新闻机构等等,动员就是启动战争机器。
这意味着第三个国家加入了。
德国动员的同时给法国也发去了一封通牒。
德国向法国通牒很有意思,因为他们有一个施里芬计划,一旦在跟俄国或者法国发生战争的时候,他们将第一步解决法国,将用两到三周打垮法国,然后在调转兵力回头对付俄国,因此无论法国有没有表态,他们都必须先解决法国。
德国的这个计划核心依据就是,只要德国遭受俄国或者其他国家的威胁,那么法国肯定是不会坐视不理的,他们肯定会站在德国的对立面,而且会成为德国的大敌,这就是一对死敌,谁都不会放过谁,所以德国必须先解决法国。
于是德国向法国提出的通牒非常苛刻,他们要求法国人撤走边境的军队,并且让德军占领他们边境的凡尔登等地作为抵押。防止法国人对他们采取军事行动,等战争结束后,再归还这些地方。
这哪里是最后通牒,这简直就是侮辱法国人,法国当然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紧接着法国人也宣布了军事动员。
“第四个国家了!就看英国了。”
尽管法德只是进行了动员,还没有宣战。但是杨潮知道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
果然7月22日,当俄国军队跨过奥匈帝国边境的那一刻,德国对俄国宣战了。
紧接着俄国对德国宣战,法国对德国宣战。
“米青,最新情况怎么样?”
杨潮立刻召见宣传部长米青,她作为宣传部长,可不仅仅管辖中国的宣传部,整个世界的富强党宣传组织,都归她管理。从欧洲一直有电报跟国内联系。
“俄军已经跟奥军交战,目前还没有战况传来。”
“英国人呢?”
杨潮最关心的是英国人,英国人不参战,算什么世界大战,最关键的是英国人不参战,中国工业就没法彻底占领市场,要知道以前在中国市场上,英国货才是第一。日本货顶多吃一点残羹剩饭。
“英国暂时还没有消息。”
杨潮有点惋惜。
“好吧。说说其他国家的动态,你认为有必要告诉我的。”
米青点点头。掏出笔记本:“各国舆论都很支持战争。认为发生一场战争对经济有利。巴黎的士兵十分激动,看起来士气高昂,年轻人都在欢呼万岁。德国的情况比法国还激烈,俄国的情况不明,听说老百姓对战争并不是很支持。英国人舆论倾向于中立,英国老百姓并不喜欢战争。”
好吧这场仗确实无法避免。除了英国人,大陆国家几乎都在渴望战争,这就是民意啊,想想自己还担心战争不会打起来,真是杞人忧天了。
“还有什么。各国准备情况怎么样?”
杨潮又问道。各国的占本情况,关乎自己的军火生意啊,发财大计必须关心。
米青道:“各国准备情况,德国的准备最好,他们动员了工业,铁路已经被军队接管。正在从各地调运士兵,看情形他们打算先攻打法国。法国的准备工作不太积极,他们的工业动员很缓慢,法国舆论认为,不需要小题大做,不需要动员工业就能结束战争。”
杨潮不由有些惊讶:“法国人是这么认为的?”
米青点点头:“法国的报纸都说三个月内就能结束战争。”
杨潮顿觉天雷滚滚,法国人这也太天真了吧,或者他们以为自己是超级赛亚人。
“法国人这么自信?”
米青道:“法国人认为,他们只需要在边境抵挡德军一个月,俄国就能解决奥匈帝国。然后从侧翼攻击德国,那时候只需要打一个冲锋,他们就胜利了。”
好吧法国人还是打算靠俄国这台蒸汽压路机,但是世界已经进入内燃机时代了,蒸汽压路机不好使了啊。
“嗯嗯也许吧。从今天开始,你就住进这里来。”
“我?”
米青有些脸红。
杨潮叹道:“不止你。李富安、李思第甚至潘逊都要住进这里来,而且包括你们的团队,从今天开始,大家组建一个联合战时团队,直到战争结束。从现在开始,我们也进入紧急状态!”
从今天开始,大石房就是杨潮的指挥中心,在这里对他所有的力量进行调度。
欧洲人乐观的以为这是一场短期战争,但是杨潮非常清楚,这场战争一旦打响,就不是那么容易结束了,这是一场消耗战,一场拉锯战,不把血流干是无法停止的。
东北前线。
即便是黑龙江流域,也已经到了艳阳暖人的季节,一场大雨过后,糟糕的道路泥泞湿滑。
一排排军队正在行军,道路右侧是背着步枪的步兵,他们身上要么背着春田步枪,要么背着毛瑟步枪,但是这些士兵甚至自己都分不太清楚两种步枪,因为他们没有必要分清楚,两种步枪用的是同一种子弹。
1902年的时候,杨潮跟美国人合资在莱芜建立兵工厂,当时美国人购买了毛瑟步枪的专利,正在进行改进,打算制造一种他们的步枪,当然美国人不打算用毛瑟步枪弹,是在杨潮要求下,他们更改设计,将步枪口径跟毛瑟步枪统一,可以用一种子弹。
本来就是用的毛瑟的枪机设计,在加上连子弹都一样,因此很多人其实分不清楚,但老兵还是能分清楚的,老兵认为春田步枪更长一些,打的更准一些。
道路中间行驶的,是一辆辆自行车,自行车上则装着一挺挺机关枪和迫击炮。
杨潮给迫击炮队和机枪班都配置了自行车,这也算机械化部队了。
一个家伙即便是泥地也不愿意推车,高傲的费力等着车子,结果不甚滑倒在地,路边的步兵大肆超笑起来。
泥地里身材格外高大的机枪手瞪了这群步兵一眼,推起车子,继续高昂着头推着走了。
这是一个师,正从哈尔滨赶往黑河。
东北地区的铁路还很落后,除了俄国人修筑的宽轨铁路东清铁路外,杨潮并没有在这里修建铁路,因此他们得步行感到黑河。
黑河对岸是海兰泡,是日军一个大要塞,日军最近加强了哪里的兵力,所以吴佩孚针对性的也要加强黑河的兵力。
因为吴佩孚很清楚,欧战爆发了,日本人估计很快就要对东北下手了。
黑河镇之前早已废弃,因为庚子国难的时候,俄国人占领了这里,摧毁了这里,对面海兰泡的人都杀光,黑河镇的人也都逃走了。
吴佩孚重新加固了这里,修筑了大量的工事,将黑河镇跟南边30公里的瑷珲镇连为一体形成一个大的纵深防御阵地,黑河镇是前线,瑷珲镇是后方,之间修筑了十道阵地,日本人要过江,这里是必须突破的地方。
如果敌军突破这里,齐齐哈尔就是第三道防御阵地。
齐齐哈尔是北方防线的支点,往东北支持黑河作战,往西北则支持满洲里、哈拉尔一线,满洲里作为前线,后方是依托大兴安岭布防的哈拉尔,放置了五万人,大后方是齐齐哈尔。
以齐齐哈尔为支点,防范日军从北方和东北方向攻击。
东方支点则是哈尔滨,以哈尔滨为支点,支持前方的佳木斯作战,如果日本军要从松花江上攻击,则必须经过佳木斯然后才能攻击到哈尔被,这里的地位更重要,因为日本人要从伯力进攻的话,肯定会从这里突破,所以这里布防了十个师。
同样黑龙江东南方向的牡丹江也是一个重要地区,防止日军从海森崴进攻,不过哪里是山岭密集,日军攻击的可能性很小,因此直放了两个师。
但真正的主阵地则依然在日俄战争的旧地域,从沈阳、辽阳一直到旅顺,沿着铁路线吴佩孚密集布防,单单在旅顺就布置了十万人,而且在铁路两侧修建了很多碉堡、要塞,不给日军切断旅顺后方的机会。
吴佩孚认定,如果要爆发大战,肯定还是在辽东半岛上,因为这里是唯一可以常年作战的地方,北方的话秋冬时期就会封冻,日本人不可能把哪里当做主战场。
相比欧洲把一场大战当做短期战争看待,吴佩孚则一开始,就将东北作战看做是一场长期战争来对待。
因为他很清楚,以机枪战壕铁丝网为作战手段的时代,想要短期结束战争,几乎是不可能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