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四节 世界民族(2)
相比巴西国内民族主义者终于发出了他们的声音,南洋地区的土著马来人、印尼各民族的声音就太小了,英国和荷兰殖民当局不会听他们的态度,即便听,那也只是做做样子,不过是在怀柔,是在欺骗,是在忽悠他们罢了。
先说印尼各族,他们自己内部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观念呢,文化差异太大,一个民族跟另一个民族有时候就像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一样,巴达维亚已经出现了一大批在西方受过教育的印尼人,可是婆罗洲的热带雨林中,还生活着达雅族这样的猎头族,新几内亚半岛上更是处在食人族时代。
马来人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表面上是一个民族,可是很多方言之间沟通都成问题,差距比中国各地的方言还大,又受到周边各个国家的影响,有的区域的马来人比较像缅甸人,有的地方比较像暹罗人,有的地方则更像孟加拉人。
而且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权力机构,他们的历史上,只有1402年才建立了一个统一整个马来半岛的满刺加国,但却在一百多年后的1528年就被葡萄牙人灭亡了,现在的马来半岛上有9个世袭的苏丹统治者整个马来族群。
后世的马来国家最高元首就是通过一个最高会议,从这9个苏丹中挑选出年龄和资历最长者为马来元首。但此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马来国家,苏丹之间是处于竞争的关系,他们之间的矛盾甚至要大过********。互相不同的利益,甚至让很多人都不认同跟其他苏丹治下的子民是一个民族。
无论何种因素,无法凝聚起来的印尼和马来人都无法阻挡中国人在这一地区的渗透,他们也没有太大的排挤意愿。作为摆脱游猎文化时间不远的一个年轻民族,马来人对土地的观念也不够强烈,统治者苏丹也没有领土观念,新加坡甚至就是被一个苏丹卖给英国人的。
能卖给英国人,为什么不能卖给中国人?英国人作为一个后进民族,来马来的历史远没有中国人久远。从唐代起就在这一代活跃的中国人,移民历史也起自唐代,但大规模移民,则是明清时期,尤其是明亡时期,大量逃离中国的百姓迁居到了这一代,在马来半岛沿海地区,拥有许多在这里定居了500多年的华人家族。
几百年的杂居历史,马来人早就习惯了跟中国人做邻居。只是清末以来,中国人移居南洋的速度大大提高了,中国资本大量收购马来半岛上的土地,尽管都是经济往来,但是中国资本家买大小不计,即跟英国资本一样从马来酋长、苏丹手中收购大片的地产和山林、荒地,也从马来小土地所有者手中收购小片的土地,这种经营的侵略性太大。加上英国毕竟是马来统治者,因此大量破产的马来下层人民只敢仇恨华人。而不敢把愤怒投向英国人。
因此这几年,中国人越是移居马来地区,马来地区的经济越繁荣,社会问题就越严重,其实就是很简单的社会高速发展期出现的矛盾激增问题,停过这一关就好。挺不过这一关,就开始陷于混乱的泥潭,如同南美一样,阿根廷在这个时代可是世界第四大富国,后世那个鸟样。就是在这个循环中不断挣扎的结果。
但现在不一样了,马来人自己没办法挺过这一关,中国会让他们挺过去的。
人数众多的中国人在马来经营地产,中等层次的开始开铺子、做贸易,高层则开工厂,办银行,从上到下,一整条华人经济链条已经形成,别说马来人了,就是英国人都开始激烈竞争起来。
但在强权背景下,谁也不敢排除中国人,有一些极端思想在底层贫民之间散播,有组织的针对华人和英国统治者的暴力行为只展开,一方面要求du立,一方面要求排华,但却同时遇到了英国殖民当局和华人的共同镇压。
华人大资本家在英国殖民政府的默许下,组建了大量的私人武装,平时巡护自己的工厂和农场,一旦遇到紧急事态,配合殖民地警察镇压马来人运动。
不是发生的马来人运动,无法撼动马来经济享受繁荣,优良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最关键是中国给与南洋地区免税政策的刺激下,让这里的橡胶产业十分兴旺,在中国资本和技术的帮助下,与橡胶有关的工业发展起来,轮胎业、雨衣、胶鞋工业成了规模,烟草业也非常兴盛,以南洋兄弟公司为首的南洋烟草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热带水果产业和罐头加工业也进入了中国人的食谱,新加坡成为了集航运、工业、金融和贸易为一体的当之无愧的南洋经济中心。
新加坡的人口飞速增加,已经得到200万左右,其中华人占到了180万人,将这里打造成了纯粹的华人社会,整个马来半岛的华人则达到了500万人,比400万的马来人还多,成了马来半岛的主体民族。
荷兰殖民地印尼地区的华人暂时还无法成为优势民族,因为印尼人实在太多了,接近了6000万人,不过跟马来地区不同的是,印尼人主要集中在爪哇岛和马都拉岛上,三大民族,爪哇人、马都拉人和巽他人中,爪哇和巽他人基本上都在爪哇岛上,马都拉人分布在马都拉岛上,这三族占据了印尼人中的将近4000万。
但华人在爪哇岛上主要集中在巴达维亚等城市中,哪里已经太挤了,由于有印尼群岛少有的肥沃的火山灰土壤,所以有史以来就是印尼地区的人口中心,始终占据一半以上的人口数量,后世这里的人口竟然突破了1亿,但面积相对来说却是属于比较小的地方,因此岛上可开发的土地和资源已经很难找到,因此无法吸引到更多华人前来经营。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华人前往南洋地区,现在大多都是通过新加坡在转道其他地区,因此围绕着新加坡这个中心,越近的地区,华人移民则越多。还有历史的原因,早在200年前的乾隆年间,华人就在婆罗岛(加里曼丹岛)这个世界上有数的大岛上形成了聚居区,兰芳公司更是被后世学者称为华人海外第一个国家。
说国家有些夸张,有些争议,但说华人在婆罗洲早就建立了华人社区则没有任何争议,华人们沿着前辈的足迹继续移民这个地区讨生活,早在中国跟荷兰人达成合作协议之前,华人在婆罗洲已经是跟有猎头传统的达雅人、马来人并列的三大民族之一了,欧战之后跟荷兰人的合作协议,让华人进入这里的障碍一扫而空,社会地位空前提高,有上海金融集团的支持,经济实力也超越以往,随着橡胶、烟草和热带水果在中国市场上免税销售,大量中国人涌入这里建立农业种植园,开拓出了大片的热带种植园。
在这里达雅人活动区域往往深入雨林,对他们来说土地没有价值,不在乎华人的开发,马来人主要集中在婆罗洲北部,生活在以文莱苏丹国和沙捞越等地,华人则从沿海、沿河,开始逐步扩展种植园,城市里则经营工商业。
开拓最大的困难是雨林中贫瘠的土地,有些人以为热带地区土地肥沃,甚至某些文学作品也如此描绘,这是一个最大的误区,其实往往热带地区的土地反而贫瘠,因为雨水太多的关系,造成一种淋融效应,土壤中的矿物质往往随着雨水流逝,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爪哇那么一个岛上人口高度集中,印尼地区其他岛屿上则覆盖在茂密的原始雨林。
但这不是问题,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土壤改良并不算难,只要有足够的劳动力和正确的方法,沙漠都能变成良田,中国人清走沿河地区的植物,将土地圈成独立的区域,四周堆砌土垄,造成一个独立区域,然后在其中堆积粪便土肥和化肥,中部太平洋瑙鲁等岛屿上的鸟粪就是最好的肥料,在土地上堆积两三年就能够种植农作物了,更好的则是泥炭这样的腐殖质,从湄公河一带开采的泥炭堆积在雨林荒地中,第二年就能够种植了。
苏门答腊岛上的情形也差不多,大量的农业资本进入这里,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以宗族、乡亲和朋友为纽带的中国社会急速渗透进苏门答腊地区;但跟婆罗洲不一样的是,中国商业资本在居港的发展很猛,在这里形成了华人控制的造船、航运产业,将苏门答腊岛上的产出大量运到中国去。
巨港的发展虽然赶不上新加坡,无法跟新加坡争夺南洋经济中心的地位,却成为婆罗洲和苏门答腊海域的一个航运中心,在南洋地区的物资转运市场上,并不输给新加坡,甚至随着新加坡的繁荣,低价和服务费用的提高,这里隐隐有取而代之的迹象。
工商业和农业的全面渗透,是巨额资本的注入,资本的流动带动了人口的流动,在马来半岛上华人人口达到了500万,在婆罗洲则达到了200多万人,苏门答腊也有150万人左右,其中一半都是最近十年内移民过去的,数量达到了惊人的400多万。
中国哪里有这么多的人口愿意移民呢?(未完待续。)
先说印尼各族,他们自己内部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观念呢,文化差异太大,一个民族跟另一个民族有时候就像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一样,巴达维亚已经出现了一大批在西方受过教育的印尼人,可是婆罗洲的热带雨林中,还生活着达雅族这样的猎头族,新几内亚半岛上更是处在食人族时代。
马来人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表面上是一个民族,可是很多方言之间沟通都成问题,差距比中国各地的方言还大,又受到周边各个国家的影响,有的区域的马来人比较像缅甸人,有的地方比较像暹罗人,有的地方则更像孟加拉人。
而且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权力机构,他们的历史上,只有1402年才建立了一个统一整个马来半岛的满刺加国,但却在一百多年后的1528年就被葡萄牙人灭亡了,现在的马来半岛上有9个世袭的苏丹统治者整个马来族群。
后世的马来国家最高元首就是通过一个最高会议,从这9个苏丹中挑选出年龄和资历最长者为马来元首。但此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马来国家,苏丹之间是处于竞争的关系,他们之间的矛盾甚至要大过********。互相不同的利益,甚至让很多人都不认同跟其他苏丹治下的子民是一个民族。
无论何种因素,无法凝聚起来的印尼和马来人都无法阻挡中国人在这一地区的渗透,他们也没有太大的排挤意愿。作为摆脱游猎文化时间不远的一个年轻民族,马来人对土地的观念也不够强烈,统治者苏丹也没有领土观念,新加坡甚至就是被一个苏丹卖给英国人的。
能卖给英国人,为什么不能卖给中国人?英国人作为一个后进民族,来马来的历史远没有中国人久远。从唐代起就在这一代活跃的中国人,移民历史也起自唐代,但大规模移民,则是明清时期,尤其是明亡时期,大量逃离中国的百姓迁居到了这一代,在马来半岛沿海地区,拥有许多在这里定居了500多年的华人家族。
几百年的杂居历史,马来人早就习惯了跟中国人做邻居。只是清末以来,中国人移居南洋的速度大大提高了,中国资本大量收购马来半岛上的土地,尽管都是经济往来,但是中国资本家买大小不计,即跟英国资本一样从马来酋长、苏丹手中收购大片的地产和山林、荒地,也从马来小土地所有者手中收购小片的土地,这种经营的侵略性太大。加上英国毕竟是马来统治者,因此大量破产的马来下层人民只敢仇恨华人。而不敢把愤怒投向英国人。
因此这几年,中国人越是移居马来地区,马来地区的经济越繁荣,社会问题就越严重,其实就是很简单的社会高速发展期出现的矛盾激增问题,停过这一关就好。挺不过这一关,就开始陷于混乱的泥潭,如同南美一样,阿根廷在这个时代可是世界第四大富国,后世那个鸟样。就是在这个循环中不断挣扎的结果。
但现在不一样了,马来人自己没办法挺过这一关,中国会让他们挺过去的。
人数众多的中国人在马来经营地产,中等层次的开始开铺子、做贸易,高层则开工厂,办银行,从上到下,一整条华人经济链条已经形成,别说马来人了,就是英国人都开始激烈竞争起来。
但在强权背景下,谁也不敢排除中国人,有一些极端思想在底层贫民之间散播,有组织的针对华人和英国统治者的暴力行为只展开,一方面要求du立,一方面要求排华,但却同时遇到了英国殖民当局和华人的共同镇压。
华人大资本家在英国殖民政府的默许下,组建了大量的私人武装,平时巡护自己的工厂和农场,一旦遇到紧急事态,配合殖民地警察镇压马来人运动。
不是发生的马来人运动,无法撼动马来经济享受繁荣,优良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最关键是中国给与南洋地区免税政策的刺激下,让这里的橡胶产业十分兴旺,在中国资本和技术的帮助下,与橡胶有关的工业发展起来,轮胎业、雨衣、胶鞋工业成了规模,烟草业也非常兴盛,以南洋兄弟公司为首的南洋烟草占据了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热带水果产业和罐头加工业也进入了中国人的食谱,新加坡成为了集航运、工业、金融和贸易为一体的当之无愧的南洋经济中心。
新加坡的人口飞速增加,已经得到200万左右,其中华人占到了180万人,将这里打造成了纯粹的华人社会,整个马来半岛的华人则达到了500万人,比400万的马来人还多,成了马来半岛的主体民族。
荷兰殖民地印尼地区的华人暂时还无法成为优势民族,因为印尼人实在太多了,接近了6000万人,不过跟马来地区不同的是,印尼人主要集中在爪哇岛和马都拉岛上,三大民族,爪哇人、马都拉人和巽他人中,爪哇和巽他人基本上都在爪哇岛上,马都拉人分布在马都拉岛上,这三族占据了印尼人中的将近4000万。
但华人在爪哇岛上主要集中在巴达维亚等城市中,哪里已经太挤了,由于有印尼群岛少有的肥沃的火山灰土壤,所以有史以来就是印尼地区的人口中心,始终占据一半以上的人口数量,后世这里的人口竟然突破了1亿,但面积相对来说却是属于比较小的地方,因此岛上可开发的土地和资源已经很难找到,因此无法吸引到更多华人前来经营。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华人前往南洋地区,现在大多都是通过新加坡在转道其他地区,因此围绕着新加坡这个中心,越近的地区,华人移民则越多。还有历史的原因,早在200年前的乾隆年间,华人就在婆罗岛(加里曼丹岛)这个世界上有数的大岛上形成了聚居区,兰芳公司更是被后世学者称为华人海外第一个国家。
说国家有些夸张,有些争议,但说华人在婆罗洲早就建立了华人社区则没有任何争议,华人们沿着前辈的足迹继续移民这个地区讨生活,早在中国跟荷兰人达成合作协议之前,华人在婆罗洲已经是跟有猎头传统的达雅人、马来人并列的三大民族之一了,欧战之后跟荷兰人的合作协议,让华人进入这里的障碍一扫而空,社会地位空前提高,有上海金融集团的支持,经济实力也超越以往,随着橡胶、烟草和热带水果在中国市场上免税销售,大量中国人涌入这里建立农业种植园,开拓出了大片的热带种植园。
在这里达雅人活动区域往往深入雨林,对他们来说土地没有价值,不在乎华人的开发,马来人主要集中在婆罗洲北部,生活在以文莱苏丹国和沙捞越等地,华人则从沿海、沿河,开始逐步扩展种植园,城市里则经营工商业。
开拓最大的困难是雨林中贫瘠的土地,有些人以为热带地区土地肥沃,甚至某些文学作品也如此描绘,这是一个最大的误区,其实往往热带地区的土地反而贫瘠,因为雨水太多的关系,造成一种淋融效应,土壤中的矿物质往往随着雨水流逝,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爪哇那么一个岛上人口高度集中,印尼地区其他岛屿上则覆盖在茂密的原始雨林。
但这不是问题,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土壤改良并不算难,只要有足够的劳动力和正确的方法,沙漠都能变成良田,中国人清走沿河地区的植物,将土地圈成独立的区域,四周堆砌土垄,造成一个独立区域,然后在其中堆积粪便土肥和化肥,中部太平洋瑙鲁等岛屿上的鸟粪就是最好的肥料,在土地上堆积两三年就能够种植农作物了,更好的则是泥炭这样的腐殖质,从湄公河一带开采的泥炭堆积在雨林荒地中,第二年就能够种植了。
苏门答腊岛上的情形也差不多,大量的农业资本进入这里,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以宗族、乡亲和朋友为纽带的中国社会急速渗透进苏门答腊地区;但跟婆罗洲不一样的是,中国商业资本在居港的发展很猛,在这里形成了华人控制的造船、航运产业,将苏门答腊岛上的产出大量运到中国去。
巨港的发展虽然赶不上新加坡,无法跟新加坡争夺南洋经济中心的地位,却成为婆罗洲和苏门答腊海域的一个航运中心,在南洋地区的物资转运市场上,并不输给新加坡,甚至随着新加坡的繁荣,低价和服务费用的提高,这里隐隐有取而代之的迹象。
工商业和农业的全面渗透,是巨额资本的注入,资本的流动带动了人口的流动,在马来半岛上华人人口达到了500万,在婆罗洲则达到了200多万人,苏门答腊也有150万人左右,其中一半都是最近十年内移民过去的,数量达到了惊人的400多万。
中国哪里有这么多的人口愿意移民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