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暗流涌动
“据我所知史迪威是个很难对付的人物。”外事局长从公文包里取出材料边翻阅边说:“你们都知道他有过三次来华任职的经历对中国比较熟悉。他同美国总参谋长马歇尔将军私交甚密并且很受美国总统的信任。但是在史迪威的军事生活中他最多只有带领一团人打仗的经历那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事。我指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位美国中将非常渴望有机会率领大兵团作战做个麦克·阿瑟将军或者蒙哥马利元帅那样的统帅。”
“还有情报表明史迪威与陈纳德有较大的矛盾并且有激化的趋势。陈纳德是个自命不凡的退役军人作战勇敢独断专行喜欢受人崇拜。他不喜欢别人干涉他的事务尤其干涉他亲手创建的航空志愿队。但是史迪威将军是总统任命的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他毫无疑问要指挥陈纳德并且把陈纳德的独立王国接管过来。我还要补充一点史迪威此次来华手握物资分配大权他将会提出对将来反攻缅甸的军队拥有绝对指挥权这一点几乎是明摆着的。”
最高统帅沉吟不g。高参林中将建议同美国人摊牌明确协议用多少师换取多少装备。何总长狡黠一笑说:“依辞修之见让美国人自以为是总司令不是更好些吗?比如这次缅甸作战杜光亭的第五军就让史迪威知道别人的军队到底是养不家的嘛。”
最高统帅眉梢一动若有所悟他抬起头问:“杜光亭到印度了吗?”
何总长摇了摇头。
最高统帅突然大感慨赞叹不已:“杜光亭誓死效忠党国精神可嘉。身为长官与士兵生死与共这样的优秀军人在我们党国已经不多见了。”
白总长插言:“请领袖明示罗尤青已经到了印度。委座要他回国还是留在那里?”
最高统帅略一思忖断然说:“叫他去听史迪威指挥反正装备也丢光了回来两手空空。还有那个孙仲伦我不放心。”
陈上将连忙接着说:“黄威和刘建业也带着部下不愿意听从美国人的命令拼死回国的。刘建业为掩护部队渡过怒江还受了重伤。”
最高统帅闻言马上表示说:“他们两人也是忠于党国的优秀军人是黄埔的精英。以后都是可以有大用的。”
远征军里何部长派系和土木系的人马几乎一家一半要是追究起来大家都不好受。前面既然表扬了何部长的人现在再安抚一下陈辞修保持一下两大派系的平衡这也是最高统帅驾驭部下的一种手段。
一架古色古香的镶花木座闹钟清脆地敲了十一下。侍从室钱主任报告美国客人已经到了山脚下。最高统帅让大家都到门外去等候只把商局长留下来。
“启予今后主要由你同这些美国人打交道。”最高统帅低声嘱咐道:“你要记住我们中国人是最讲究谋略的。中国有句名言:‘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打败敌人固然可贵但是兵不血刃就取胜更加不易这才是军事家的最高境界。但是这不是军事是政治。我们的中央军既不能送给美国人更不能送给倭国人它们是我将来解决中国问题的本钱你明白吗?”
外事局长频频点头。虽然史迪威是他的多年老友但是史迪威在缅甸的一些做法的确让外事局长也对他产生了些许的不满认为他在缅甸作战过程里片面地照顾英国人的利益站错了队伍让中国人为英国人的利益作牺牲。
史迪威脸色蜡黄白眼球也变得十分昏暗。这天上午一位名叫门德尔松的医生为他做了检查确诊他患了黄疽症病因大概是来华之前注射了变质的黄热病血清。那些变质的血清大量吞噬了他体内的红细胞导致持续热和全身不适。尽管如此史迪威仍振作起精神支撑着虚弱的病体前往黄山官邸。
商上将出去后“老*房”经过片刻宁静山道上有了汽车开进的沙沙声。最高统帅从窗户里看到两辆黑色的“福特”轿车一前一后驶进在石阶下面停住。车门打开美国大使高斯和史迪威钻出车来。
几乎与此同时走廊里响起一阵清脆的高跟鞋叩击声。最高统帅夫人宋女士仿佛踩着钟点节拍一样分秒不差地出现在客厅门口。这对代表当时中国最高权力的伟人夫妻相视一笑男的伸出胳膊女的亲热地挽住他然后一同款款地迎出门去。
这一天黄山别墅的宴会一直持续到下午。但是在此后进行的会谈中最高统帅遇到了一连串棘手的难题中美谈判几乎破裂。
史迪威在会谈里以其个人的观点和角度向最高统帅汇报了缅甸作战的“全部情况”。
他认为最高统究帅长期高高在上很少去视察部队他手下那些唯唯诺诺、昏庸无能的将领们只给他说好听的因而使他陷入了“无知和昏庸的自鸣得意之中”。只有让他了解前线作战的真实情况认清中**队存在的问题才能促使他采取断然有力的改进措施。他在写给史汀生的一份报告中说一旦最高统帅了解了中**队在缅甸战役中的真实情况或许会“吓得他决心对中**队实行真正的整顿”。
最高统帅和宋女士微笑地注视着史迪威似乎很急切地想知道他对缅甸战役的看法和对将来的打算。
“英国人只关心保卫对他们具有战略意义的印度从一开始就没有决心坚守缅甸。”史迪威从对英国人的抨击引出了话题。“他们不屑于同中**队合作以致延误了许多重要的战机。”随即他把话锋一转开始对中**队特别是对一些高级指挥官提出了严厉批评。
他说:“中**队的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都是很好的。他们作战勇敢不怕艰苦服从命令遵守纪律。营、团级军官虽然表现各异但大多数是很不错的。师和军的指挥官是个大问题他们当中只有很少人是称职的。”在被认为“称职”的高级军官中他赞扬了第2oo师师长戴海鸥和新38师师长孙仲伦接着他便指名道姓地斥责了杜光亭、甘日如、暂编55师陈师长和96师余师长等人当然他也不会忘记指责曾经和他当面顶撞实在不给他面子的刘建业不遵从他和英国盟军共同制定的反攻计划在曼德勒会战计划展开之时拖延后续部队的前进致使曼德勒方向兵力不足无力在受到威胁的时候向日军动反击。
最高统帅虽然对史迪威把“缅战失败之原因……完全归罪于我方高级将领”心存不悦但仍然强作笑颜热情地问这问那。
史迪威十分坦率同时也尽量委婉地把批评的锋芒对准了最高统帅。他知道坐在他面前的这位中国的最高统帅是容不得别人对他进行批评的。但他认为“以前没有任何人敢对他说真话因此只能由我把真相告诉他”。他说:“在缅甸战役期间来自各种不同渠道的信件和指示下达给各个指挥官结果使他们无所适从。大元帅本人也给各个指挥官写了很多意见和建议。这些指挥很敬重大元帅的经验和能力他们竟然都把那些意见和建议都当成命令机械地遵照执行以致造成了指挥的混乱。”
最高统帅听完宋女士的翻译仍然在笑着但那笑里已经显露出尴尬和做作。最高统帅喜欢越级指挥这早就是**高级军官们非常明了的。尽管最高统帅也知道下面不少人都对他这么做有所不满但是大家都不敢说出口罢了所以他也就一直没有改掉这个毛病。现在这个美国老头居然对此当面表示了不满这不能不让最高统帅感到颜面上有一些挂不住。
史迪威看了一下最高统帅的表情继续提出了他自认为经过深思熟虑的三点建议:第一必须对军队进行整编。中**队过于庞大以致现有的装备难以满足需要因此应该合并一些步兵师使各部队达到满员然后把现有的全部装备给那些能够作战的部队;第二必须撤换一批无能的高级军官如果不清除这些人无论再提供多少物资援助军队还得照样打败仗被撤换的军官可以送到训练班去培训对他们进行野战训练同时提拔一批有能力的军官;第三必须建立有效的指挥系统在以后的作战中应当挑选可以信赖的人担任前线总司令给他以总的指示然后让他全权掌握部队和指挥作战其他任何人不论是谁都不要横加干涉。
史迪威认为武器装备不足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只要采取了上述措施即可以用现有装备组织起一支精干有力的作战部队“顶住日军的进攻直到同盟国聚集起强大的进攻力量赢得战争的胜利。”
说完史迪威把一份用英文打印好的谈话纪要递给了宋女士。宋女士**地浏览了一遍用惊奇的g气说道:“哎呀!这不就是德国顾问向他建议的那些东西吗?”
宋女士提到的德国顾问就是德国前国防军总司令汉斯·冯·西克特上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之后曾经领导了德国国防军的重建工作。3o年代他作为退役军官两次应邀来华担任中国最高统帅的高级军事顾问。当时他也认为中**队过于臃肿庞大曾建议最高统帅在大量裁减冗兵的基础上建立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就是在他的建议之下**先从中央军开始仿效德国6军制定了整编计划。遗憾的是整编计划刚刚开始没有多长时间全面抗战的枪声就打响了。这个整编计划也就被迫夭折了。史迪威并不认识西克特但是这两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将军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立场出却形成了对中**队共同的看法。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中**事制度的弊端十分明显地摆在世人面前只要不是出于某种政治原因对此视而不见或拒绝承认任何一个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会得出这一结论。
最高统帅夫妇收下他的谈话纪要热情地邀请他去黄山别墅度周末但对他的建议却未置可否。史迪威清楚地意识到要最高统帅立即接受他的计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劝告对他们来说是太激进了实行起来是很痛苦的。”但他仍然希望这些积极的建议“能挥些作用”。
回到住地史迪威被折磨人的黄疽症沉重地击倒在病床上他未能赴最高统帅之邀出席黄山别墅的周末聚会。门德尔松医生一再劝他离开此地去休养一段时间但是一种大概是美国人天生的强烈使命感促使他拒绝了这一建议。他必须推动最高统帅尽快采取行动。
史迪威浑身疲乏无力一连十几天躺在病床上但他的大脑一刻也没有休息反复思考着中**队的整编计划和夺回缅甸的作战方案。现在中**队有38o多万人编成了3oo多个师分散在全国的12个战区。5年的连续战争严重破坏了中国本来就十分落后的经济使得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装备不足供应困难战斗力极为低下。尽管当时在华日军只有37个师团7o多万人但国民党军队仍然连遭败绩。因此适当减少军队编制把有限的武器、弹药、装备、给养和美援物资集中起来使用是完全必要的。
但是要实行这一计划确实是十分艰难的。史迪威亲眼目睹过1929年“编遣会议”之后中国各派军阀势力围绕着裁撤军队问题爆的大规模战乱。现在虽然十几年过去了但那种“兵为将有”的军阀制度依然盘根错节。每个将领都把自己的部队当成升官财的资本最高统帅也把军队视为维持其统治的主要工具。因此要让他们裁减军队就如同拿刀子捅他们的心窝。不过史迪威觉得以美国的租借物资为交换条件或许能迫使他们采纳整编军队的计划。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最高统帅对于史迪威提出的整编计划毫无反应和表示。
“还有情报表明史迪威与陈纳德有较大的矛盾并且有激化的趋势。陈纳德是个自命不凡的退役军人作战勇敢独断专行喜欢受人崇拜。他不喜欢别人干涉他的事务尤其干涉他亲手创建的航空志愿队。但是史迪威将军是总统任命的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他毫无疑问要指挥陈纳德并且把陈纳德的独立王国接管过来。我还要补充一点史迪威此次来华手握物资分配大权他将会提出对将来反攻缅甸的军队拥有绝对指挥权这一点几乎是明摆着的。”
最高统帅沉吟不g。高参林中将建议同美国人摊牌明确协议用多少师换取多少装备。何总长狡黠一笑说:“依辞修之见让美国人自以为是总司令不是更好些吗?比如这次缅甸作战杜光亭的第五军就让史迪威知道别人的军队到底是养不家的嘛。”
最高统帅眉梢一动若有所悟他抬起头问:“杜光亭到印度了吗?”
何总长摇了摇头。
最高统帅突然大感慨赞叹不已:“杜光亭誓死效忠党国精神可嘉。身为长官与士兵生死与共这样的优秀军人在我们党国已经不多见了。”
白总长插言:“请领袖明示罗尤青已经到了印度。委座要他回国还是留在那里?”
最高统帅略一思忖断然说:“叫他去听史迪威指挥反正装备也丢光了回来两手空空。还有那个孙仲伦我不放心。”
陈上将连忙接着说:“黄威和刘建业也带着部下不愿意听从美国人的命令拼死回国的。刘建业为掩护部队渡过怒江还受了重伤。”
最高统帅闻言马上表示说:“他们两人也是忠于党国的优秀军人是黄埔的精英。以后都是可以有大用的。”
远征军里何部长派系和土木系的人马几乎一家一半要是追究起来大家都不好受。前面既然表扬了何部长的人现在再安抚一下陈辞修保持一下两大派系的平衡这也是最高统帅驾驭部下的一种手段。
一架古色古香的镶花木座闹钟清脆地敲了十一下。侍从室钱主任报告美国客人已经到了山脚下。最高统帅让大家都到门外去等候只把商局长留下来。
“启予今后主要由你同这些美国人打交道。”最高统帅低声嘱咐道:“你要记住我们中国人是最讲究谋略的。中国有句名言:‘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打败敌人固然可贵但是兵不血刃就取胜更加不易这才是军事家的最高境界。但是这不是军事是政治。我们的中央军既不能送给美国人更不能送给倭国人它们是我将来解决中国问题的本钱你明白吗?”
外事局长频频点头。虽然史迪威是他的多年老友但是史迪威在缅甸的一些做法的确让外事局长也对他产生了些许的不满认为他在缅甸作战过程里片面地照顾英国人的利益站错了队伍让中国人为英国人的利益作牺牲。
史迪威脸色蜡黄白眼球也变得十分昏暗。这天上午一位名叫门德尔松的医生为他做了检查确诊他患了黄疽症病因大概是来华之前注射了变质的黄热病血清。那些变质的血清大量吞噬了他体内的红细胞导致持续热和全身不适。尽管如此史迪威仍振作起精神支撑着虚弱的病体前往黄山官邸。
商上将出去后“老*房”经过片刻宁静山道上有了汽车开进的沙沙声。最高统帅从窗户里看到两辆黑色的“福特”轿车一前一后驶进在石阶下面停住。车门打开美国大使高斯和史迪威钻出车来。
几乎与此同时走廊里响起一阵清脆的高跟鞋叩击声。最高统帅夫人宋女士仿佛踩着钟点节拍一样分秒不差地出现在客厅门口。这对代表当时中国最高权力的伟人夫妻相视一笑男的伸出胳膊女的亲热地挽住他然后一同款款地迎出门去。
这一天黄山别墅的宴会一直持续到下午。但是在此后进行的会谈中最高统帅遇到了一连串棘手的难题中美谈判几乎破裂。
史迪威在会谈里以其个人的观点和角度向最高统帅汇报了缅甸作战的“全部情况”。
他认为最高统究帅长期高高在上很少去视察部队他手下那些唯唯诺诺、昏庸无能的将领们只给他说好听的因而使他陷入了“无知和昏庸的自鸣得意之中”。只有让他了解前线作战的真实情况认清中**队存在的问题才能促使他采取断然有力的改进措施。他在写给史汀生的一份报告中说一旦最高统帅了解了中**队在缅甸战役中的真实情况或许会“吓得他决心对中**队实行真正的整顿”。
最高统帅和宋女士微笑地注视着史迪威似乎很急切地想知道他对缅甸战役的看法和对将来的打算。
“英国人只关心保卫对他们具有战略意义的印度从一开始就没有决心坚守缅甸。”史迪威从对英国人的抨击引出了话题。“他们不屑于同中**队合作以致延误了许多重要的战机。”随即他把话锋一转开始对中**队特别是对一些高级指挥官提出了严厉批评。
他说:“中**队的普通士兵和下级军官都是很好的。他们作战勇敢不怕艰苦服从命令遵守纪律。营、团级军官虽然表现各异但大多数是很不错的。师和军的指挥官是个大问题他们当中只有很少人是称职的。”在被认为“称职”的高级军官中他赞扬了第2oo师师长戴海鸥和新38师师长孙仲伦接着他便指名道姓地斥责了杜光亭、甘日如、暂编55师陈师长和96师余师长等人当然他也不会忘记指责曾经和他当面顶撞实在不给他面子的刘建业不遵从他和英国盟军共同制定的反攻计划在曼德勒会战计划展开之时拖延后续部队的前进致使曼德勒方向兵力不足无力在受到威胁的时候向日军动反击。
最高统帅虽然对史迪威把“缅战失败之原因……完全归罪于我方高级将领”心存不悦但仍然强作笑颜热情地问这问那。
史迪威十分坦率同时也尽量委婉地把批评的锋芒对准了最高统帅。他知道坐在他面前的这位中国的最高统帅是容不得别人对他进行批评的。但他认为“以前没有任何人敢对他说真话因此只能由我把真相告诉他”。他说:“在缅甸战役期间来自各种不同渠道的信件和指示下达给各个指挥官结果使他们无所适从。大元帅本人也给各个指挥官写了很多意见和建议。这些指挥很敬重大元帅的经验和能力他们竟然都把那些意见和建议都当成命令机械地遵照执行以致造成了指挥的混乱。”
最高统帅听完宋女士的翻译仍然在笑着但那笑里已经显露出尴尬和做作。最高统帅喜欢越级指挥这早就是**高级军官们非常明了的。尽管最高统帅也知道下面不少人都对他这么做有所不满但是大家都不敢说出口罢了所以他也就一直没有改掉这个毛病。现在这个美国老头居然对此当面表示了不满这不能不让最高统帅感到颜面上有一些挂不住。
史迪威看了一下最高统帅的表情继续提出了他自认为经过深思熟虑的三点建议:第一必须对军队进行整编。中**队过于庞大以致现有的装备难以满足需要因此应该合并一些步兵师使各部队达到满员然后把现有的全部装备给那些能够作战的部队;第二必须撤换一批无能的高级军官如果不清除这些人无论再提供多少物资援助军队还得照样打败仗被撤换的军官可以送到训练班去培训对他们进行野战训练同时提拔一批有能力的军官;第三必须建立有效的指挥系统在以后的作战中应当挑选可以信赖的人担任前线总司令给他以总的指示然后让他全权掌握部队和指挥作战其他任何人不论是谁都不要横加干涉。
史迪威认为武器装备不足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但是只要采取了上述措施即可以用现有装备组织起一支精干有力的作战部队“顶住日军的进攻直到同盟国聚集起强大的进攻力量赢得战争的胜利。”
说完史迪威把一份用英文打印好的谈话纪要递给了宋女士。宋女士**地浏览了一遍用惊奇的g气说道:“哎呀!这不就是德国顾问向他建议的那些东西吗?”
宋女士提到的德国顾问就是德国前国防军总司令汉斯·冯·西克特上将。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之后曾经领导了德国国防军的重建工作。3o年代他作为退役军官两次应邀来华担任中国最高统帅的高级军事顾问。当时他也认为中**队过于臃肿庞大曾建议最高统帅在大量裁减冗兵的基础上建立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就是在他的建议之下**先从中央军开始仿效德国6军制定了整编计划。遗憾的是整编计划刚刚开始没有多长时间全面抗战的枪声就打响了。这个整编计划也就被迫夭折了。史迪威并不认识西克特但是这两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将军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立场出却形成了对中**队共同的看法。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中**事制度的弊端十分明显地摆在世人面前只要不是出于某种政治原因对此视而不见或拒绝承认任何一个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会得出这一结论。
最高统帅夫妇收下他的谈话纪要热情地邀请他去黄山别墅度周末但对他的建议却未置可否。史迪威清楚地意识到要最高统帅立即接受他的计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劝告对他们来说是太激进了实行起来是很痛苦的。”但他仍然希望这些积极的建议“能挥些作用”。
回到住地史迪威被折磨人的黄疽症沉重地击倒在病床上他未能赴最高统帅之邀出席黄山别墅的周末聚会。门德尔松医生一再劝他离开此地去休养一段时间但是一种大概是美国人天生的强烈使命感促使他拒绝了这一建议。他必须推动最高统帅尽快采取行动。
史迪威浑身疲乏无力一连十几天躺在病床上但他的大脑一刻也没有休息反复思考着中**队的整编计划和夺回缅甸的作战方案。现在中**队有38o多万人编成了3oo多个师分散在全国的12个战区。5年的连续战争严重破坏了中国本来就十分落后的经济使得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装备不足供应困难战斗力极为低下。尽管当时在华日军只有37个师团7o多万人但国民党军队仍然连遭败绩。因此适当减少军队编制把有限的武器、弹药、装备、给养和美援物资集中起来使用是完全必要的。
但是要实行这一计划确实是十分艰难的。史迪威亲眼目睹过1929年“编遣会议”之后中国各派军阀势力围绕着裁撤军队问题爆的大规模战乱。现在虽然十几年过去了但那种“兵为将有”的军阀制度依然盘根错节。每个将领都把自己的部队当成升官财的资本最高统帅也把军队视为维持其统治的主要工具。因此要让他们裁减军队就如同拿刀子捅他们的心窝。不过史迪威觉得以美国的租借物资为交换条件或许能迫使他们采纳整编军队的计划。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最高统帅对于史迪威提出的整编计划毫无反应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