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再定谋划(求保底月票)
万春宫中来人?
张瑄皱了皱眉,心头却是一跳,一种很不好的预感顿时涌上心头。
“张力,把她带到我的书房来——如烟如玉,你们两个先回避一下。”张瑄摆了摆手道。
不多时,书房的门开了,一个宫女打扮的女子闪身走了进来。
张瑄望了一眼,大吃一惊,立即起身来讶然道,“万春殿下?殿下到访,臣有失远迎,还请殿下恕罪!”
张瑄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万春公主本人亲自来了。而且,看她这架势,乔装改扮成了普通宫女,显然是秘密潜出宫来的。
万春静静地凝望着张瑄,目光微微有些摇曳。
“万春殿下请坐。”
万春默然站立,没有回应。
张瑄皱着眉头也望着万春,两人目光相对,张瑄却从万春那清澈如水的眸子里读到了一抹无法言语的担忧。
张瑄心念电闪。
良久。
万春才轻轻一叹道,“张瑄,本宫也不知道该怎么对你说,更不知道从何说起。本宫想问问你,你可是犯了什么大罪,惹得父皇不快?或者……”
张瑄猛然凝视着万春的眼睛,沉声道,“张瑄不懂殿下的意思,还请殿下直言。”
万春嘴角轻轻颤抖了一下,两只白皙的手捏着自己的裙角,声音低沉而迷茫,“本宫听到父皇和太子哥哥密议,似是要对你下手……本宫也不明白是为什么,反正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万春匆匆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简单说了一遍,然后就深深望了张瑄一眼,转身离去。
她不敢再停留下去了,她无法面对张瑄,更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
作为皇族公主,她原本应该站在父皇和太子的立场上,然而……一想起张瑄因此会死去,她心里就说不出的刺痛。
张瑄没有来得及跟万春说一声什么,万春就消失在了他的视野中。
张瑄望着书房开了又关紧的门,脸色陡然变得无比的阴沉。
此时此刻,他倒是不怎么担心自己的处境。因为他相信,李亨绝对不会听从李隆基的“建议”,向自己下手。道理很简单,李亨的翅膀还没有硬。而就算是李亨翅膀硬了,想要动张瑄,也不是说动就能动的。
牵一发而动全身……李亨也不是傻子。
事实上,况且李亨也实在想不通,老皇帝为什么突然会如此痛恨张瑄,竟然到了失去理智不惜诛之而后快的程度。
李亨下午无意中的一次探视,李隆基含糊不清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如果是之前,他对于李亨的影响力毋庸讳言,但现在,缠绵病榻半身瘫痪生命之火虽是可能熄灭的老皇帝,在李亨心里的地位已经不是那么重了。
这皇位禅让不禅让的,都是自己的,又何必急于一时?
李亨心里想了半天,只能将之归咎于老皇帝病入膏肓已经神志不清了,头脑不清醒,肯定要说胡话。
老皇帝的这点意思,李亨决定烂在自己腹中,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然而李亨没有想到的是,他跟老皇帝的几句对话被万春无意中听到,又密报给了张瑄。
……
……
老皇帝还是不甘寂寞啊,生命越是走到尽头,他的心思就越是疯狂。张瑄心里暗暗冷笑起来,“不知道李亨会不会真动了同样的心思——看来,明日需要进宫去试探一下这位踌躇满志的太子殿下的口风了。”
张瑄缓缓放下手里的茶盏,神色越加的凝重。
这是一个令他非常意外的消息。虽然在他看来,并不会真正构成威胁,但很显然,一向行事稳重喜欢谋而后动的他,肯定要因此对后续的人生规划进行某种修订。
如烟和如玉见他神色阴沉,也不敢过来打扰他,静静地侍候在墙角处,垂首不语。
*********************************
第二日上午,朝会结束后,张瑄撇开一众随从,慢慢踱步去了兴庆宫的御书房。
一场春风一场暖,过了上元节的长安,一日暖过一日。和煦的春风轻轻吹拂着,宫道两侧的杨柳都已经抽出了绿色的新芽。
张瑄健步如飞,站在御书房门外,静静凝望着这幢威严肃穆的宫廷建筑。
两个小太监守在门口,见远远过来一个人,正要训斥几声,突然发现是张瑄,赶紧慌不迭地跑过来拜了下来,“奴才见过大将军!”
张瑄淡然一笑,挥挥手道,“本官去东宫,路过此处,特来向陛下问安。”
张瑄正要进内,李辅国面色恭谨地迎了出来,只是他的目光微微有些闪烁,不敢正视张瑄的眼睛。
按理,前往大将军府密报的不该是万春,而应该是李辅国。但李辅国却担心事情一旦泄露,有万春“作证”,他很快就会暴露,想必太子肯定不会放过他。
当然,更重要的是,当李辅国得知老皇帝和李亨父子竟然动了诛杀张瑄的念头、而张瑄有可能失势乃至身死之后,他的心态悄然变了。
对于利益为先的李辅国来说,他的忠诚度建立在自身利益的基础之上。如果与自身利益起了冲突,他的忠诚度自然是不可靠的。
张瑄对此心知肚明,他压根就没对李辅国给予太大的希望。
“大将军,辅国有礼了。”李辅国深施一礼。
张瑄扫了李辅国一眼,态度虽然没啥变化但声音无比的冷淡,“李公,不知陛下身体状况如何?”
李辅国心里一颤,恭谨回道,“陛下身体安好,只是一日之中,多在沉睡。御医每日来下药针灸一次,一切正常。”
张瑄哦了一声,挥了挥手,“本官去探视陛下,尔等且在门外等候。”
说完,不管李辅国反应如何,张瑄径自飘然进了御书房。
张瑄在御书房内呆了大半个时辰,没有人知道他在里面跟老皇帝说了一些什么。或者,干脆就什么都没说。
张瑄出了御书房,看也没看李辅国一眼,扬长而去。
在他心里,李辅国已经成为一个弃子。
李辅国面色有些狰狞,狠狠地望着张瑄的背影,咬紧了牙关。想了想,李辅国交代了两个小太监一声,唤来马车向东宫奔去。
……
……
东宫。正殿。
李亨笑吟吟地与杨国忠、张瑄、陈希烈三个当朝重臣说着话儿,有小太监进来伏在他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李亨皱了皱眉道,“让他先在书房候着。”
张瑄眉梢一挑,眸中一丝冷厉一闪而逝。
李亨回过头来笑道,“杨相,陈相,子瞻,咱们言归正传。这吐蕃王子赤松德赞请求和亲之事,你们可以敞开来商议一番。”
“殿下,吐蕃人陈兵陇朔前线,虎视眈眈。若是朝廷拒绝了和亲,吐蕃人肯定再次举兵南下,攻略我大唐疆域。若是往昔,咱们也不怕他,可是此番朝廷内忧外患,如果再与吐蕃兴起刀兵,恐怕……”陈希烈犹豫了一会,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杨国忠点头应是,“殿下,与吐蕃和亲,虽是权宜之计,但也能换得数年安宁,朝廷也好休养生息。”
李亨笑着将目光转移到张瑄身上,却是没有开口。
张瑄的态度很明确,坚决反对与吐蕃人和亲。在今日早朝会上,张瑄已经公开阐述了自己的态度。令李亨意外的是,朝中竟然有不少臣子站在张瑄一边,言辞慷慨反对与吐蕃和亲。
“子瞻啊……”李亨笑了笑,“本宫知道,子瞻是在担心和亲损伤大唐国体,但本宫觉得,暂时的忍让不代表什么,为了朝廷大计,这和亲一事其实不妨姑且为之。”
张瑄拱了拱手轻轻道,“殿下,臣的意见非常明确,反对和亲。一则,和亲损伤国体国威,二则和亲作用不大。吐蕃人此刻虽然摆出了一副进兵中原的架势,其实是虚有其表。连年征战,吐蕃人已经人困马乏,他们比大唐更需要休养生息。若是吐蕃此刻兵强马壮,他们焉能施行和亲之策。”
“和亲的目的是索取我大唐的公主作为人质,同时索要大宗的钱粮财帛等物作为嫁妆。”
张瑄淡然一笑,“不过,臣保留个人意见。若是朝廷允准与吐蕃和亲,臣建议殿下尽量减少嫁妆财帛,同时暂且关闭剑南与吐蕃的商道。”
如果不是万春的消息,张瑄的态度肯定是坚持到底不会有任何回旋余地的,但此刻,他另有考虑,也就不再坚持。
李亨眼前一亮,向杨国忠笑道,“杨相,子瞻所言甚是有理。和亲可以允准,但是这陪嫁之物不可太过铺张,免得以此助长吐蕃国力。”
“然,臣明白。”杨国忠嘿嘿一笑道,“臣也不舍得给这些吐蕃蛮子太多财帛,一切从简吧。”
“好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杨相,陈相,万春与赤松德赞和亲的事儿就交给两位去办。”李亨笑着,“本宫还有一事,要跟三位大人通通气。”
“八大都督府尚有河南大都督府和陇朔大都督府大都督空缺,不利于藩镇军务,本宫想着,尽快确立人选,免得生出事端来。三位可有人选推荐?”
张瑄皱了皱眉,心头却是一跳,一种很不好的预感顿时涌上心头。
“张力,把她带到我的书房来——如烟如玉,你们两个先回避一下。”张瑄摆了摆手道。
不多时,书房的门开了,一个宫女打扮的女子闪身走了进来。
张瑄望了一眼,大吃一惊,立即起身来讶然道,“万春殿下?殿下到访,臣有失远迎,还请殿下恕罪!”
张瑄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是万春公主本人亲自来了。而且,看她这架势,乔装改扮成了普通宫女,显然是秘密潜出宫来的。
万春静静地凝望着张瑄,目光微微有些摇曳。
“万春殿下请坐。”
万春默然站立,没有回应。
张瑄皱着眉头也望着万春,两人目光相对,张瑄却从万春那清澈如水的眸子里读到了一抹无法言语的担忧。
张瑄心念电闪。
良久。
万春才轻轻一叹道,“张瑄,本宫也不知道该怎么对你说,更不知道从何说起。本宫想问问你,你可是犯了什么大罪,惹得父皇不快?或者……”
张瑄猛然凝视着万春的眼睛,沉声道,“张瑄不懂殿下的意思,还请殿下直言。”
万春嘴角轻轻颤抖了一下,两只白皙的手捏着自己的裙角,声音低沉而迷茫,“本宫听到父皇和太子哥哥密议,似是要对你下手……本宫也不明白是为什么,反正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万春匆匆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简单说了一遍,然后就深深望了张瑄一眼,转身离去。
她不敢再停留下去了,她无法面对张瑄,更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
作为皇族公主,她原本应该站在父皇和太子的立场上,然而……一想起张瑄因此会死去,她心里就说不出的刺痛。
张瑄没有来得及跟万春说一声什么,万春就消失在了他的视野中。
张瑄望着书房开了又关紧的门,脸色陡然变得无比的阴沉。
此时此刻,他倒是不怎么担心自己的处境。因为他相信,李亨绝对不会听从李隆基的“建议”,向自己下手。道理很简单,李亨的翅膀还没有硬。而就算是李亨翅膀硬了,想要动张瑄,也不是说动就能动的。
牵一发而动全身……李亨也不是傻子。
事实上,况且李亨也实在想不通,老皇帝为什么突然会如此痛恨张瑄,竟然到了失去理智不惜诛之而后快的程度。
李亨下午无意中的一次探视,李隆基含糊不清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如果是之前,他对于李亨的影响力毋庸讳言,但现在,缠绵病榻半身瘫痪生命之火虽是可能熄灭的老皇帝,在李亨心里的地位已经不是那么重了。
这皇位禅让不禅让的,都是自己的,又何必急于一时?
李亨心里想了半天,只能将之归咎于老皇帝病入膏肓已经神志不清了,头脑不清醒,肯定要说胡话。
老皇帝的这点意思,李亨决定烂在自己腹中,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
然而李亨没有想到的是,他跟老皇帝的几句对话被万春无意中听到,又密报给了张瑄。
……
……
老皇帝还是不甘寂寞啊,生命越是走到尽头,他的心思就越是疯狂。张瑄心里暗暗冷笑起来,“不知道李亨会不会真动了同样的心思——看来,明日需要进宫去试探一下这位踌躇满志的太子殿下的口风了。”
张瑄缓缓放下手里的茶盏,神色越加的凝重。
这是一个令他非常意外的消息。虽然在他看来,并不会真正构成威胁,但很显然,一向行事稳重喜欢谋而后动的他,肯定要因此对后续的人生规划进行某种修订。
如烟和如玉见他神色阴沉,也不敢过来打扰他,静静地侍候在墙角处,垂首不语。
*********************************
第二日上午,朝会结束后,张瑄撇开一众随从,慢慢踱步去了兴庆宫的御书房。
一场春风一场暖,过了上元节的长安,一日暖过一日。和煦的春风轻轻吹拂着,宫道两侧的杨柳都已经抽出了绿色的新芽。
张瑄健步如飞,站在御书房门外,静静凝望着这幢威严肃穆的宫廷建筑。
两个小太监守在门口,见远远过来一个人,正要训斥几声,突然发现是张瑄,赶紧慌不迭地跑过来拜了下来,“奴才见过大将军!”
张瑄淡然一笑,挥挥手道,“本官去东宫,路过此处,特来向陛下问安。”
张瑄正要进内,李辅国面色恭谨地迎了出来,只是他的目光微微有些闪烁,不敢正视张瑄的眼睛。
按理,前往大将军府密报的不该是万春,而应该是李辅国。但李辅国却担心事情一旦泄露,有万春“作证”,他很快就会暴露,想必太子肯定不会放过他。
当然,更重要的是,当李辅国得知老皇帝和李亨父子竟然动了诛杀张瑄的念头、而张瑄有可能失势乃至身死之后,他的心态悄然变了。
对于利益为先的李辅国来说,他的忠诚度建立在自身利益的基础之上。如果与自身利益起了冲突,他的忠诚度自然是不可靠的。
张瑄对此心知肚明,他压根就没对李辅国给予太大的希望。
“大将军,辅国有礼了。”李辅国深施一礼。
张瑄扫了李辅国一眼,态度虽然没啥变化但声音无比的冷淡,“李公,不知陛下身体状况如何?”
李辅国心里一颤,恭谨回道,“陛下身体安好,只是一日之中,多在沉睡。御医每日来下药针灸一次,一切正常。”
张瑄哦了一声,挥了挥手,“本官去探视陛下,尔等且在门外等候。”
说完,不管李辅国反应如何,张瑄径自飘然进了御书房。
张瑄在御书房内呆了大半个时辰,没有人知道他在里面跟老皇帝说了一些什么。或者,干脆就什么都没说。
张瑄出了御书房,看也没看李辅国一眼,扬长而去。
在他心里,李辅国已经成为一个弃子。
李辅国面色有些狰狞,狠狠地望着张瑄的背影,咬紧了牙关。想了想,李辅国交代了两个小太监一声,唤来马车向东宫奔去。
……
……
东宫。正殿。
李亨笑吟吟地与杨国忠、张瑄、陈希烈三个当朝重臣说着话儿,有小太监进来伏在他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李亨皱了皱眉道,“让他先在书房候着。”
张瑄眉梢一挑,眸中一丝冷厉一闪而逝。
李亨回过头来笑道,“杨相,陈相,子瞻,咱们言归正传。这吐蕃王子赤松德赞请求和亲之事,你们可以敞开来商议一番。”
“殿下,吐蕃人陈兵陇朔前线,虎视眈眈。若是朝廷拒绝了和亲,吐蕃人肯定再次举兵南下,攻略我大唐疆域。若是往昔,咱们也不怕他,可是此番朝廷内忧外患,如果再与吐蕃兴起刀兵,恐怕……”陈希烈犹豫了一会,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杨国忠点头应是,“殿下,与吐蕃和亲,虽是权宜之计,但也能换得数年安宁,朝廷也好休养生息。”
李亨笑着将目光转移到张瑄身上,却是没有开口。
张瑄的态度很明确,坚决反对与吐蕃人和亲。在今日早朝会上,张瑄已经公开阐述了自己的态度。令李亨意外的是,朝中竟然有不少臣子站在张瑄一边,言辞慷慨反对与吐蕃和亲。
“子瞻啊……”李亨笑了笑,“本宫知道,子瞻是在担心和亲损伤大唐国体,但本宫觉得,暂时的忍让不代表什么,为了朝廷大计,这和亲一事其实不妨姑且为之。”
张瑄拱了拱手轻轻道,“殿下,臣的意见非常明确,反对和亲。一则,和亲损伤国体国威,二则和亲作用不大。吐蕃人此刻虽然摆出了一副进兵中原的架势,其实是虚有其表。连年征战,吐蕃人已经人困马乏,他们比大唐更需要休养生息。若是吐蕃此刻兵强马壮,他们焉能施行和亲之策。”
“和亲的目的是索取我大唐的公主作为人质,同时索要大宗的钱粮财帛等物作为嫁妆。”
张瑄淡然一笑,“不过,臣保留个人意见。若是朝廷允准与吐蕃和亲,臣建议殿下尽量减少嫁妆财帛,同时暂且关闭剑南与吐蕃的商道。”
如果不是万春的消息,张瑄的态度肯定是坚持到底不会有任何回旋余地的,但此刻,他另有考虑,也就不再坚持。
李亨眼前一亮,向杨国忠笑道,“杨相,子瞻所言甚是有理。和亲可以允准,但是这陪嫁之物不可太过铺张,免得以此助长吐蕃国力。”
“然,臣明白。”杨国忠嘿嘿一笑道,“臣也不舍得给这些吐蕃蛮子太多财帛,一切从简吧。”
“好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杨相,陈相,万春与赤松德赞和亲的事儿就交给两位去办。”李亨笑着,“本宫还有一事,要跟三位大人通通气。”
“八大都督府尚有河南大都督府和陇朔大都督府大都督空缺,不利于藩镇军务,本宫想着,尽快确立人选,免得生出事端来。三位可有人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