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炮火1906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九十四章 狡猾的英国佬

    第二百九十四章狡猾的英国佬

    “看,灰机。”

    一名口齿不清的小孩童吃力的仰着头,指着天空说道。

    是的,在老师的指点下,在天上飞的那只大鸟叫做飞机。

    许多寻常百姓都知道了,这是飞机,是东三省头一只,也是全中国的第二只。

    这第一只在哪呢?

    自然是在上海的江南造船厂,听说从美国回来的冯如只花了两个月时间就造出了一只更好的飞机,卖给了黑龙江嫩江梅氏农庄。

    这种飞机是用来撒农yao的,一只飞机绕上几圈,撒的农yao,整个农庄的人要撒上几天呢。

    而且,这飞机买下来也不贵,25oo两银子,还免费教会两人学开飞机,一正一副,可以轮换。

    这飞机不但能自己用,还能给其他农庄借用。

    近年来可是出现了不少的大型农庄,大片的农田使得飞机播散农yao成为现实。

    这飞机刚开始的轰鸣声,刚出现在空中时,曾经使得许多老百姓惊慌失措,也幸好之前学堂的老师们组织学生出来宣传,才没有造成1像。

    这老百姓最为朴实,见到飞机能播洒农yao,像益鸟一样,是个好物事之后,便不再抵制敌视。

    要不然的话,定然要视为破坏风水之类的邪物,坚决破坏掉。

    李安生记得后世史书上记载过,火车刚出现在中国时,曾经引起老百姓的敌视,认为会破坏风水,出现了用牛拉火车头的闹剧。

    他也曾听荣氏兄弟说过,当年在无锡办工厂,机器生产也被乡人认为是邪恶法术,坚决要bī着他们兄弟拆毁,后来官府出面才解决。

    这飞机在中国出现,他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会给老百姓敌视抵制,也幸好他宣传到位,加上社会不断进步,民智也给启,飞机的登场亮相基本还是成功的。

    “中国农庄实力雄厚,购买飞机播撒农yao。”

    醒目的标题出现在了欧美的几份主要报纸上头,纷纷对中国农庄能够拥有飞机,并且使用飞机来播撒农yao感到了无比的好奇。

    飞机居然用于撒农yao,这倒是一项创新。

    当然也不都是好评,有褒有贬,也有许多列强报纸对此嗤之以鼻,予以嘲笑。

    这里头尤其以日本的报纸为最,满是讥讽与批判。

    他们日本都没有飞机,什么时候轮到东亚病夫——中国?

    为了表示对中国的蔑视,日本大肆宣扬海军造舰计划,以及那艘向英国订造的“金刚”号战列巡洋舰。

    日本有庞大的舰队,中国呢?即便是重建北洋水师,南洋水师,也不是大日本帝国的对手,迟早给送进冰冷的海底。

    不过李安生可不在意这些,为了促进飞机的制造水平,他可是绞尽了脑汁。

    设计各种先进的飞机不难,只要让胖叮当分析处理一下,就有图纸与技术资料出来,只是飞机的材料与动机有瓶颈而已。

    不过,早期的飞机都是木制的,作为试验型号,暂时还不需要金属合金。

    在山西进行的铝土矿勘探正在进行中,李安生打算先将金属铝工业展起来。

    有了梅氏农庄这么一示范,购买飞机的农庄多了十几家,遍布东北各地,后续的订单也不会少。

    另外,6军部也采购了十架,作为军事侦察所用。

    随着飞机逐渐的出现在各个领域,熟悉飞机的xìng能之后,势必还会有更多的要求对飞机提出改进,扩展到各种型号。

    目前的飞机制造厂就冯如与他的几个助手,以及十余名学徒,等到最近的这批订单完成,飞机制造厂将迎来又一轮的扩张。

    关于李安生提出的飞机动机的研,冯如深有同感,他本来就是个机械天才,也愿意先开飞机动机上头,而飞机设计与制造由几名助手完成。

    经过接触,李安生才现冯如果然不是1得虚名,是个货真价实的机械天才。

    这家伙18岁到纽约攻读机器制造专业,没几年时间就声名鹊起,他通晓36种机器,还明制造出了水机和打桩机,他设计制造的无线电收报机由于xìng能良好深受用户的欢迎。

    冯如毅然从美国回来,加入到江南造船厂的时候,许多美国实业家都为之惋惜,认为美国失去了一名机械天才,一名天才飞机设计师、制造师。

    为了争夺制空权,欧美各国都在积极展航空事业,他们拼命地网罗航空方面的专业人才,名声大噪的冯如自然成为了他们百般拉拢的对象。

    冯如能够接受自己的邀请,毅然回国,实在是为了他的爱国心,想要在祖国施展一番抱负。

    李安生也没有让他失望,提供了大量的便利条件,飞机制造厂的股份,除了江南造船厂那起决定作用的51%,其余的都归冯如与他的几个助手所有,他半分不要,不想占冯如的便宜。

    这是中国的第一家飞机厂,自然要掌控在国家手中,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才能实行民营化。

    冯如这段时间从胖叮当提供的许多资料上头得到了不少的启,不仅是飞机设计,还有航空动机的研。

    在飞机展初期,动机功率低、重量大,建造机体的材料大多是木材和蒙布。为解决升空问题,需要较大面积的机翼,以便在低条件下产生足够的升力。

    李安生要想实现单翼飞机的研成功,必须要研出自重轻,功率足够的航空动机来,双翼机有两个翼面,机翼总面积较大,所以目前也只能使用双翼飞机。

    所以,高强度铝合金以及航空动机成为了李安生念念不忘的心头大石。

    好在木头蒙皮的飞机价廉物美,能够大批量制造,即便生战争,也能够用数量来堆,尤其是面对日本舰队的时候,也将是一大岸防利器。

    给他几年的时间,制造出能够携带数百公斤炸弹的轰炸机来,不管能不能俯冲,根本就不用再害怕日本舰队。

    航空母舰的时代是在二战,还有二三十年的时间,李安生同时也打算展海军力量,至少现在,用大豆与小麦等粮食换取德**舰,便是一条路。

    正当他等待德国回复的时候,朱尔典终于按捺不住,忍不住找上门来了。

    既然用东北大豆与小麦换取德**舰,那么,李安生募集的那近千万两银子的资金,就暂时没有了用处,朱尔典主动地替李安生着想了一下,这笔资金不要闲置起来。

    朱尔典的意思,只要向英国订造战舰,那么之前的那些冲突都可以既往不咎,这简直就是在软硬兼施。

    哪有bī着来顶造战舰的?

    朱尔典是看中了整个中国的海军重建计划,一艘主力舰的服役,将会带动一大批的附属舰只,以及港口、维修保养等方面的投入。

    要是英国能够收获一整支舰队的订单,那么朱尔典肯定会得到国内的夸奖。

    同时,日本自己建造主力舰的意图相当明显,要是向中国推销一艘主力舰,那么很有可能会促使日本追加一艘主力舰的订单,最好是就此掀起中日两国的海军军备竞赛,就如同英国与德国一样。

    用出售军舰来分担造舰成本,这是公认的事实。

    大英帝国即便家大业大,造舰拼命地造,不仅成本,但是能够省下些钱,用在自己的军舰上,继续拉开与德国公海舰队的差距,何乐而不为。

    “公使先生,听说贵国愿意帮助日本展造舰技术,以便于日本自己建造战舰吗?”

    “我们是否也能像德国许诺的那样,由贵国帮助培训大批造舰技师与工人,并且提供各种建造技术?”

    朱尔典暗自腹诽,江南造船厂以及正在筹建中的中美合资的葫芦岛造船厂向德国派出了两千多人的庞大劳工队伍,进入到德国的各家造船厂,弥补了德国造船人手的不足。

    德国正因为如此,才答应将来给中国造舰的话,顺便培养一批造舰人才。

    本来西方各国对于德国的这个举动是嗤之以鼻的,但是,从耶松船厂反馈到欧洲的信息来看,中国还是有一批优秀造船工人的,其中有一批也正在赶赴德国的轮船上。

    耶松船厂作为远东规模处于前列的大型船厂,八成的技师与工人都是华人,这次给李安生挖走一大批,元气大伤。

    而且李安生还以出国培训的名义,继续you惑那些还坚持留在耶松船厂的华人技术中坚。

    造大船,造战舰,造数万吨的主力战舰,这是所有造船工人的梦想,凡是热爱这项工作的人们,他们都希望能够看到自己参与建造的巨舰横行于海上,捍卫祖国的海疆。

    梦想,加上优厚的待遇,使得耶松船厂树倒猢狲散,基本处于停工状态。

    耶松船厂的悲剧迅的警醒了英国本土,德国得到这批造船工人之后,将会使得造舰能力进一步加强。

    德国方面也拭目以待,如果这批船厂工人真的能够帮上忙,他们不介意继续聘用大批华工,华工在国际上的声誉还是相当高的。

    “当然,我们同样愿意接收造船工人,帮助贵国培养一批人才。只要向我国订造战舰,我们同样愿意套的图纸。至于舰炮制造技术以及蒸汽轮机技术,我想,这还是属于核心技术的。”

    “可是,日本不是得到了这些技术,这对我们不公平。”

    朱尔典不动声色的笑了笑,说道:“日本是我们的盟友,可贵国不是。”

    李安生不屑一顾的说道:“对于我来说,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难道我们应该向敌人订造战舰?鬼才相信敌人会将最好的技术提供给我们。公使先生,我认为你这趟来的毫无意义。”

    朱尔典跟袁世凯是好朋友,自然很清楚李安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个彻头彻尾的狂人,一根筋的死脑筋之人。

    朱尔典一直致力于稳固袁世凯的位子,作为中国通,他很清楚清廷接下来的走向,袁世凯是个很好的代言人,也是将来中国政局最好的掌舵者。

    两人私下里有协议,将来如果时局有变,英国支持袁世凯上台执政。

    袁世凯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立宪,他为任内阁元,那么李安生是当之无愧的继任者,但是,李安生过于强硬的为人,以及铁血手段,将是列强的灾难,或许也是中国人民的灾难。中国要么强势崛起,要么陷入更大的灾难。

    要不是李安生屡屡创造奇迹,袁世凯根本就不会这么看重他,也隐隐期盼李安生能够给中国真正带来点崛起的希望。

    有一点是肯定的,袁世凯与李安生有着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将日本视为生死大敌,日本不除,中国永远没有崛起的机会。

    袁世凯常常忧心忡忡,但是朱尔典常常劝他暂时隐忍,有机会真正执掌中国的大权再说。

    李安生是袁世凯重要的依仗,不亚于北洋六镇,而且羽翼已成,朱尔典深知将来中国的政坛必定有李安生的一席之地,英国如何选择与这位政治狂人的关系,这很重要。

    之前英国吃了几个哑巴亏,换做从前,早就派出舰队以及6军,将整个江苏变成势力范围,可是,现在英国为欧洲的局势所牵绊,只能封锁消息,打落牙齿往肚里吞。

    “敌人?李大人就是这样看待贵国与大英帝国的关系的?”

    李安生冷漠的看了他一眼,说道:“不错,日本亡我中国之心不死,英国作为日本的同盟,是日本最大的帮凶。若是将来中国对日作战,不介意多上一个没落的大英帝国。”

    “可笑,实在是可笑。这就是一个一省巡抚的政治涵养?没落的大英帝国?日不落帝国的光芒仍然照耀世界,李大人简直就是一只萤火虫,看不清形势。中国想要重新振作,达到对日作战的地步,没有几十年是不可能的。不知那个时候李大人还能不能执掌大权?”

    作为一个英国人,朱尔典生命中倒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中国度过的,以至于身上都有了许多中国的痕迹。比如他的名字“朱尔典”:朱颜鹤的朱,卓尔不群的尔,雍容典雅的典,虽是音译,却十足的中国味道,可谓既达且雅。

    他是个彻头彻尾的中国通,自然清楚李安生玩的是yù扬先抑的招数,岔开话题,是想要漫天要价。

    不过,从英国的在华利益来看,李安生这样的人是绝对不能执掌中国政权的,后果不堪设想。

    也幸好只是个江苏巡抚,或许还能影响两江总督程德全,对于重新崭露头角的南洋衙门有着无比重要的话语权,仅此而已。

    英国在华利益的代言人从清政fǔ转移到袁世凯身上,这是既定的路线,李安生根本就不在朱尔典的视线之中。

    但是现在,他有必要与这个政治狂人打打j道,摸清对方的底线。

    二十世纪初的日不落帝国,虽不能说日薄西山,但较之维多利亚时代的全盛,已是今非昔比。美国的崛起,从经济方面过了英国,而外j方面也不乐观,德国愈咄咄bī人,在巴尔干、北非、巴勒斯坦,不断制造麻烦。英国国内,议会正为了向富人阶级增税的《预算法案》吵得不可开j。

    对于中国的局势,英国实在没有精力顾及,有些地方越来越倚重盟友日本,这样的利益关系和现实情势,决定了英国对华政策的基调:稳定压倒一切。

    维持中国政权的稳定,维持与日本的同盟关系——以日本为远东利益的保护者,形成日本对美国的制衡,维持中日关系的稳定,这是英国的三大稳定要素。

    李安生早就知道朱尔典与袁世凯密切的私j,知道对方是在戏耍自己,也不动怒,慢条斯理的说道:“中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即便不能如同日本一样脱亚入欧没,迅成为强国俱乐部的一员,废除所有的不平等条约,但是,中国的潜力巨大,未必没有那么一天。正如今日英国与日本结为同盟一样,将来中国未必不能让大英帝国为之侧目,重新审视双方关系。如果现在英国给予弱小的中国一点好感,那么将来收获的将会更多。如果英国不能慷慨一些,那么我想,没有向英国订造战列舰的需要。”

    朱尔典哈哈大笑起来,说道:“那么,请说吧,大英帝国需要如何慷慨一些?英国船厂愿意接受造船工人,培养造舰人才,提供造舰图纸,这还不够吗?”

    李安生摇头说道:“不够,蒸汽轮机制造技术可以不给我们,但是燃油锅炉的技术要援助我们,以便于将来我们自己建造燃油锅炉。另外,我们的战舰上要安装最新的火控系统。”

    “不,不,火控系统还不成熟,这个有些为难。”作为全权委托者,朱尔典很清楚英国本土给出的底线,火控系统是唯一过德国的技术,绝对不能给中国,就算是日本也没有得到这项技术。

    其实,李安生这是在故意戏耍对方,他最不想要的就是火控系统,有了胖叮当,这个时代的火控系统是如此的低级,可以说,将来中国战舰的火控系统才是最先进的。

    “那么,燃油锅炉,一定要给我们订造的战舰全部装上燃油锅炉。”

    朱尔典简直要忍不住狂笑起来,作为殖民地遍布世界的霸主,大英帝国也不敢全部建造燃油锅炉战舰,只是尝试油煤混合动力,这一艘战舰要消耗的重油可是海量。

    中国不仅是个贫油国,更是个无油国,这么一个国家,居然要在花费巨资订造的战舰上使用燃油锅炉,这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啊。

    据他所知,中国准备向德国订造的战舰也是要求油煤混合动力,消息传出来后,中国已经沦为了国际的笑柄。

    要是生战争,这些战舰难道要全部集体趴窝在军港内,被敌国轻松俘获吗?

    慷慨,真是慷慨,这中国简直就是个冤大头,这李安生就是个冤大头。

    这个政治狂人同时也是个外行,这样的人最好驾驭。

    朱尔典想起了他跟袁世凯初识的时候,袁世凯也是个政治狂人,不知天高地厚,激进狂妄,锐意进取,跟李安生颇有相似之处,也许正因为有许多的相同点,两人才能互相扶持。

    朱尔典跟袁世凯的j往可以追溯到甲午战争前袁世凯在朝鲜任职期间,是他影响了袁世凯,使对方认识到了大英帝国的强大与先进,从此成为了坚定的英国人的朋友。

    袁世凯也是这样,在许多地方有天才,同时又在许多地方很是外行。

    这正是他能够加以引导与利用的地方,他们两人是一样的人,对于李安生而言,只要让他认识到大英帝国的不可战胜,以及强大的实力,必定会跟袁世凯一样,折服于大英帝国的荣耀之下。

    英国扶持日本,是为了制衡日益强大的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但是他也怕日本势大难制,在中国利益上会反过来损害英国。

    这在英国本土有一致的共识,所以,在中国利益的保证,也需要中国逐渐的壮大些实力,更加开放更加的民主,这是英国乐于见到的。

    英国在中国市场上的贸易份额,当时中国的进口产品中,七成以上来自英国,在华的外企,6o%以上是英国或英国参股的,而且自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实施关税保护,欧洲列强起而效仿以来,英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严重挑战,因此东方市场对帝国更显重要。

    朱尔典很希望能够尽快的像当年他引导袁世凯一样,能够将李安生说服。

    最起码,这是个手段非凡的人物,在上海的这么短时间内,风生水起。

    耶松船厂的悲剧不能不防备,英国资本在上海以及长江流域的实力,很有可能因为李安生而生大的变故。

    英国金融界的在华投资,近十余年来,汇丰等英国银行在华放贷额达白银2.o6亿两,英国“炒房团”在华房地产投资达515万美元,到目前为止,英国握有清政fǔ2.2亿的“欠条”,是中国头号债主。

    这些利益都需要一个稳固的统治阶层来保证,中国先不能1,英国在华利益代言人必须要可靠。

    李安生并不清楚,朱尔典打起了他的主意,想要将他引导为大英帝国的粉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