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廉政风暴
第六百九十四章廉政风暴
气势汹汹的群臣,被一巴掌拍的集体晕过去了。皇权终究是最高权利,一旦这个最高权利还拥有绝对的强大的实力在手的时候,任何挑衅对皇权来说,都是笑话一则。实际上陈燮一直在限制皇权,在很多时候对朱慈烺的任性并不支持。但是在肃贪和监督机制的问题上,陈燮自然不会让步。大明文官集团为代表的士绅阶级,有皇权威胁的时候要挖帝国的墙角,没皇权威胁的时候,自然更加的肆无忌惮。
贪腐这东西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无法根除。这是人的天性决定的。号称世界灯塔的某国,看上去政府官员受到了的监督非常的严格,实际上看看大选就知道了,当选总统需要大量的投入,这有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权利和资本之间的交易呢?
客观的说,意识形态这个东西究竟哪种更好,现在没有定论。只能说人类社会总的来讲,一直在朝着一个更完善的制度在发展。当然,本质从来就没有变过。天下大同、共产主义,这些不过是人类yy出来的产物。
好吧,陈燮对贪腐深恶痛绝,因为这种现象对一个国家而言,绝对是毒瘤。对整个社会结构的稳定,拥有强大的破坏力。大明是个特权社会,法律上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权社会不搞特权,这个你说的过去么?只能是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个社会,降低特权的作用。
仅此而已!客观的说,现代社会最接近共产主义的国家,大概是北欧的几个国家。不过就人类社会的现阶段而言。他们那种社会高福利的国家,真是有点作死。好逸恶劳是人的本性,没有一个机制来限制这种本性,而是放任这种本性在社会上的蔓延,不是作死是啥?
呃。有点扯远了!言归正传。一场朝会轰轰烈烈的开始,结束的悄无声息。
得到陈燮撑腰的朱慈烺,第一次感受到了皇帝这个位置带来的权利快感。兴奋之余,他慢慢的冷静了下来,现在是很爽,那么失去陈燮的支持后呢?再往深层次去想的时候。小皇帝的脑子里浮现了很多东西,错综复杂的纠缠在一起。
皇帝、文官集团都是传统的秩序的受益者和维护者,陈燮是你游离于这二者之间的一个外力。三者之间就像一个明朝版本的魏蜀吴,最强大的魏居然是游离于大明之外的陈燮。
这个时候就能看出陈燮游离在外围的好处了,大明的本体是君臣之间为上层社会的结构。君臣之间是利益一致的共生关系。同时也是利益矛盾不可调和的关系。(笑,学过马哲么?学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么?)
君臣之间出现一种平衡关系的时候,这个国家是稳定向上的,一旦失衡,很可能就会出现不可控的现象,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比如朱元璋杀功臣跟杀鸡似得,朱棣诛九族不够,还附带一个十族。还有什么土木堡之变之类的。这都是君权过大造成的而过。臣权过大的呢?明末倒数几个皇帝期间,国家基本上把持在文臣和士绅集团手里的时候,等到朱由检去改变。已经晚了,非但无法改好,反而撕裂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加速了明朝的灭亡速度。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朱由检是单纯的杀文臣,选择的时机还是一个很操蛋的时机。
明末历史被后来人研究烂了。各种说法都有,是否正确。还得看坐在哪个位子上看待。历史这个东西,后来者都是根据利益需要来调整的。更后来的人很难看见真面目,大致就是这样吧。
如果朱慈烺和文臣集团眼界更高一点,也许还真的能弄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陈燮一直在不断的与整个大明的利益阶层为敌,或者说是在不断的改造这个国家。通过皇权来限制臣权,通过臣权来反制皇权。在不断的平衡过程中,一点一点的削弱这个利益阶层。一点一点的改造起原本的属性。当然这是过去,现在的陈燮已经加快了速度,所以大朝会上才会出现这么直接的手段。毫不讲理的粗暴压制,不服来战,不服来咬。
这是陈燮心态发生变化之后的改变,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一个时间点,再次唤醒吴琪,离开这个时空。在一段时间的和平演变之后,陈燮恢复了过去那种简单粗暴的作风。接受不接受是你的事,做不做是我的事。
大朝会结束了,甚至都没有按照惯例,由内阁首辅做近期总结报告。皇权和暴力结合的威力太大了,在这一次肃贪风暴刚刚开始的时候,文武大臣联合起来,打算进行一次强有力的反击。这就是事情的本质,那么更本质的事情就是,这个反击刚刚冒出一点苗头,就被更强有力的力量拍了回去。
肃贪规模在大朝会之后不断没有减弱,反而扩大了。廉政公署这个怪胎,原本是两股互补从属力量组合在一起的,经过这次内部整顿之后,两股力量之间出现了更深的鸿沟。代表皇家奴才身份的锦衣卫和内侍,和代表文臣利益的都察院,在这个行动过程中互相厮杀,仇恨加深。作为这个事情的制造者,皇帝朱慈烺则兴高采烈的看着这些人在为了自保的过程中,不断的互相捅刀子。风暴越拉越大,被牵扯进来的人越来越多。
大朝会第二天,京师戒严,新军进城,骑兵进城,各个街道都被士兵封锁。接下来的半个月内,就是连续的抓人,太监+文官+小吏,一口气抓了八百多人。就这还是朱慈烺根据陈燮的指示,比较克制的结果。作为首席内阁大臣的周延儒,毫无疑问的受到了波及。一个月后,初步统计,查出过去三年内,户部官员勾结内侍,买通廉政公署,联手贪污的数额高达八百万两。
京师菜市口,杀人的好地方,所谓秋后问斩的日子内,连续半个月,这个地方砍掉了三百多颗脑袋。其中内侍占了七成,三成是官吏。令文臣意外的是,这一次朱慈烺没有搞株连。(未完待续)
气势汹汹的群臣,被一巴掌拍的集体晕过去了。皇权终究是最高权利,一旦这个最高权利还拥有绝对的强大的实力在手的时候,任何挑衅对皇权来说,都是笑话一则。实际上陈燮一直在限制皇权,在很多时候对朱慈烺的任性并不支持。但是在肃贪和监督机制的问题上,陈燮自然不会让步。大明文官集团为代表的士绅阶级,有皇权威胁的时候要挖帝国的墙角,没皇权威胁的时候,自然更加的肆无忌惮。
贪腐这东西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无法根除。这是人的天性决定的。号称世界灯塔的某国,看上去政府官员受到了的监督非常的严格,实际上看看大选就知道了,当选总统需要大量的投入,这有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权利和资本之间的交易呢?
客观的说,意识形态这个东西究竟哪种更好,现在没有定论。只能说人类社会总的来讲,一直在朝着一个更完善的制度在发展。当然,本质从来就没有变过。天下大同、共产主义,这些不过是人类yy出来的产物。
好吧,陈燮对贪腐深恶痛绝,因为这种现象对一个国家而言,绝对是毒瘤。对整个社会结构的稳定,拥有强大的破坏力。大明是个特权社会,法律上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权社会不搞特权,这个你说的过去么?只能是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个社会,降低特权的作用。
仅此而已!客观的说,现代社会最接近共产主义的国家,大概是北欧的几个国家。不过就人类社会的现阶段而言。他们那种社会高福利的国家,真是有点作死。好逸恶劳是人的本性,没有一个机制来限制这种本性,而是放任这种本性在社会上的蔓延,不是作死是啥?
呃。有点扯远了!言归正传。一场朝会轰轰烈烈的开始,结束的悄无声息。
得到陈燮撑腰的朱慈烺,第一次感受到了皇帝这个位置带来的权利快感。兴奋之余,他慢慢的冷静了下来,现在是很爽,那么失去陈燮的支持后呢?再往深层次去想的时候。小皇帝的脑子里浮现了很多东西,错综复杂的纠缠在一起。
皇帝、文官集团都是传统的秩序的受益者和维护者,陈燮是你游离于这二者之间的一个外力。三者之间就像一个明朝版本的魏蜀吴,最强大的魏居然是游离于大明之外的陈燮。
这个时候就能看出陈燮游离在外围的好处了,大明的本体是君臣之间为上层社会的结构。君臣之间是利益一致的共生关系。同时也是利益矛盾不可调和的关系。(笑,学过马哲么?学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么?)
君臣之间出现一种平衡关系的时候,这个国家是稳定向上的,一旦失衡,很可能就会出现不可控的现象,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比如朱元璋杀功臣跟杀鸡似得,朱棣诛九族不够,还附带一个十族。还有什么土木堡之变之类的。这都是君权过大造成的而过。臣权过大的呢?明末倒数几个皇帝期间,国家基本上把持在文臣和士绅集团手里的时候,等到朱由检去改变。已经晚了,非但无法改好,反而撕裂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加速了明朝的灭亡速度。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朱由检是单纯的杀文臣,选择的时机还是一个很操蛋的时机。
明末历史被后来人研究烂了。各种说法都有,是否正确。还得看坐在哪个位子上看待。历史这个东西,后来者都是根据利益需要来调整的。更后来的人很难看见真面目,大致就是这样吧。
如果朱慈烺和文臣集团眼界更高一点,也许还真的能弄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陈燮一直在不断的与整个大明的利益阶层为敌,或者说是在不断的改造这个国家。通过皇权来限制臣权,通过臣权来反制皇权。在不断的平衡过程中,一点一点的削弱这个利益阶层。一点一点的改造起原本的属性。当然这是过去,现在的陈燮已经加快了速度,所以大朝会上才会出现这么直接的手段。毫不讲理的粗暴压制,不服来战,不服来咬。
这是陈燮心态发生变化之后的改变,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一个时间点,再次唤醒吴琪,离开这个时空。在一段时间的和平演变之后,陈燮恢复了过去那种简单粗暴的作风。接受不接受是你的事,做不做是我的事。
大朝会结束了,甚至都没有按照惯例,由内阁首辅做近期总结报告。皇权和暴力结合的威力太大了,在这一次肃贪风暴刚刚开始的时候,文武大臣联合起来,打算进行一次强有力的反击。这就是事情的本质,那么更本质的事情就是,这个反击刚刚冒出一点苗头,就被更强有力的力量拍了回去。
肃贪规模在大朝会之后不断没有减弱,反而扩大了。廉政公署这个怪胎,原本是两股互补从属力量组合在一起的,经过这次内部整顿之后,两股力量之间出现了更深的鸿沟。代表皇家奴才身份的锦衣卫和内侍,和代表文臣利益的都察院,在这个行动过程中互相厮杀,仇恨加深。作为这个事情的制造者,皇帝朱慈烺则兴高采烈的看着这些人在为了自保的过程中,不断的互相捅刀子。风暴越拉越大,被牵扯进来的人越来越多。
大朝会第二天,京师戒严,新军进城,骑兵进城,各个街道都被士兵封锁。接下来的半个月内,就是连续的抓人,太监+文官+小吏,一口气抓了八百多人。就这还是朱慈烺根据陈燮的指示,比较克制的结果。作为首席内阁大臣的周延儒,毫无疑问的受到了波及。一个月后,初步统计,查出过去三年内,户部官员勾结内侍,买通廉政公署,联手贪污的数额高达八百万两。
京师菜市口,杀人的好地方,所谓秋后问斩的日子内,连续半个月,这个地方砍掉了三百多颗脑袋。其中内侍占了七成,三成是官吏。令文臣意外的是,这一次朱慈烺没有搞株连。(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