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董卓伏诛
大局已定,刘猛与吕布拍马来至董卓面前。
“董贼,没想到吧,布乃是奉密旨伪投于你以待时机,今日便要为国除贼。”刘猛还未说话吕布就抢先出声道。
一番话语说的刘猛目瞪口呆,谁说吕布无谋只有匹夫之勇?这番话不仅生生的将其日前叛丁原而助董之举洗清,还将这次反叛之事说的顺理成章不用背负再次背主之骂名,刘猛不由再次感叹自己小视了天下英雄,这些人就没有一个简单的。
“世人皆以我为贼,前番更是组成联军来征讨于我,可结果呢,哈哈,都是说的好听却尽是些自私自利之人,我董卓虽醉心于权势,却无愧于汉室,如今至此无非成王败寇罢了,称我为贼亦可。”董卓道。
“废立新帝诛杀朝廷大臣,居然还敢言无愧于汉室。”刘猛在一旁听的不舒服,联军他可是也参与了,这话语杀伤面积太广,明显把他也包涵进去了。
“我前番废立新帝虽是为威慑百官,却也是为汉室,我久居西凉之地,知晓塞外异族一直图我中原之心不死,刘辩懦弱怎能为君,反之刘协虽年幼却颇有帝王之风,我立其为君何错之有?诛杀朝廷大臣,那些愚忠之人也算是大臣?不明事理之徒罢了。”董卓不屑道。
一番话说的刘猛竟然生出无言以对之感,这董卓与他印象中的董卓不符啊,细想来此时的董卓好像真不是像历史上那样无恶不做。
这也让刘猛有所警觉,他一直觉得自己这只蝴蝶并没有煽动改变历史大势的风暴,黄巾之乱,诸侯讨董都在循序渐进的发生着,过程虽有不同,但结果是没变的。
可董卓这番话让刘猛觉得若不是董卓做事太过激进引来世族与朝中百官的反弹,说不准其还真会成就大事,因为董卓只是权倾朝野,并无历史上入朝不拜,剑履上殿,且进入洛阳并未纵容士卒劫掠,名声在百姓中并不是多名恶劣。
刘猛猜测这可能是因为他驻扎虎牢,董卓急于清剿他,而不是像历史上董卓有段平稳时期导致其日益骄横的缘故,这就说明他的存在影响了董卓的作为,他已经开始改变历史,只是这次影响不是太大,机缘巧合之下董卓还是败了。
“看来依仗后世先知先觉的优势持续不了多久了。”刘猛暗自感叹道。
“哼,任你巧舌如簧今日也难逃一死。”吕布却是不管董卓说什么,在他眼中董卓只不过是一将死之人罢了。
“哈哈,你以为我说这些是为了求饶?我西凉并无怕死之人。”言罢董卓将手中长剑横于颈上。
“各位西凉子弟,不能再让你们回乡见那老母妻儿,是卓辜负了你等。”言毕自刎。
吕布见董卓已死便道:“董卓已死,你等放下兵器投降可免一死。”
剩余数十西凉士卒浑身血迹斑斑,集体将兵器横于颈上,一股悲壮气息弥漫于战场。
齐声大吼道:“我西凉并无怕死之人。”集体自尽。
“厚葬这些士卒,这些都是壮士,只是追随错了人。”吕布下令道。
刘猛也是有些感叹,这些西凉士卒都是好男儿,若不是此次敌军出现死战不退状态时人数已经不多无力回天,此战就是获胜自军也定然伤亡惨重,不可小觑天下强军啊。
“温侯,董卓已伏诛,我等应尽快安抚城中百姓,收降士卒,可别忘了城外尚有两万降卒。”刘猛出言道。
吕布刚要应答却见张辽浑身是血来至众人身前。
吕布大惊,他可是让张辽带着五千并州士卒在城外看守那些降卒的,毕竟那些士卒只是迫于形势才投降,他可不敢那么快将其投入战场,再加上此次是攻打董卓,这些士卒铁定会临阵反戈的,可如今张辽却出现在此处,让他有了一丝不详的感觉。
“文远,发生了什么事?”吕布急忙问道。
“主公,城外突然出现数千西凉铁骑,末将抵敌不住,那些降卒顺势哗变,我死战得脱前来告知主公。”
刘猛突然想到那支向西门突围而去的飞熊骑兵,难道那些骑兵是想去城外解救被俘士卒再杀进城来救董卓?
刘猛慌忙对吕布道:“温侯,应当速让士卒戒备,估计那些人不久就会前来城中营救董卓。”
吕布也深以为然,下令全军戒备准备迎敌,孰不知二人错过了追杀这批西凉士卒的最后机会。
袭击张辽的正是郭汜等人率领的三千飞熊骑兵,此举是李儒想出来的,他知晓吕布尽数收降那五万士卒,料定其不敢将这些人投入战场,定是使人看押于城外。
所以他建议郭汜率兵前去解救,毕竟两万人马可不是小数目,值得冒险一次,再说就是吕布率军赶来众人皆是骑兵,不被包围的情况下想走他吕布也留不住。
结果正如李儒所料,众人绕至东门郊外发现了这些士卒,因精锐士卒皆被吕布带入城中,只是一轮冲杀并州士卒阵形便被冲散,加上降卒哗变,很快这五千并州士卒便溃败了。
解救被俘士卒后郭汜等人也曾生出入城解救董卓的心思,但被李儒止住了。
李儒道:“敌军现今士气如虹,这两万降卒兵械不齐,士气低迷又怎是其对手?我等不可辜负主公一番苦心,若想报仇需从长计议,切不可义气用事。”
众将只是救主心切,此时听闻李儒言语也知道其所言非虚,毕竟李儒可是董卓的女婿,若说谁最想救出董卓非李儒莫属,既然他都如此说了,众人自然暂收心思以图后事,带着士卒往长安去了。
刘猛与吕布等了半晌也不见西凉军出现,便差斥候前去打探,不多时斥候便回,言西凉士卒已不见踪影。
两人虽疑惑但此时想追赶也是追不上了,便下令安抚城中百姓不得扰民等等,之后二人一同前往宫中拜见献帝。
行至宫门外便见王允等在那里。
“此番皆赖温侯与平西将军之功。”王允深施一礼道。
“董贼,没想到吧,布乃是奉密旨伪投于你以待时机,今日便要为国除贼。”刘猛还未说话吕布就抢先出声道。
一番话语说的刘猛目瞪口呆,谁说吕布无谋只有匹夫之勇?这番话不仅生生的将其日前叛丁原而助董之举洗清,还将这次反叛之事说的顺理成章不用背负再次背主之骂名,刘猛不由再次感叹自己小视了天下英雄,这些人就没有一个简单的。
“世人皆以我为贼,前番更是组成联军来征讨于我,可结果呢,哈哈,都是说的好听却尽是些自私自利之人,我董卓虽醉心于权势,却无愧于汉室,如今至此无非成王败寇罢了,称我为贼亦可。”董卓道。
“废立新帝诛杀朝廷大臣,居然还敢言无愧于汉室。”刘猛在一旁听的不舒服,联军他可是也参与了,这话语杀伤面积太广,明显把他也包涵进去了。
“我前番废立新帝虽是为威慑百官,却也是为汉室,我久居西凉之地,知晓塞外异族一直图我中原之心不死,刘辩懦弱怎能为君,反之刘协虽年幼却颇有帝王之风,我立其为君何错之有?诛杀朝廷大臣,那些愚忠之人也算是大臣?不明事理之徒罢了。”董卓不屑道。
一番话说的刘猛竟然生出无言以对之感,这董卓与他印象中的董卓不符啊,细想来此时的董卓好像真不是像历史上那样无恶不做。
这也让刘猛有所警觉,他一直觉得自己这只蝴蝶并没有煽动改变历史大势的风暴,黄巾之乱,诸侯讨董都在循序渐进的发生着,过程虽有不同,但结果是没变的。
可董卓这番话让刘猛觉得若不是董卓做事太过激进引来世族与朝中百官的反弹,说不准其还真会成就大事,因为董卓只是权倾朝野,并无历史上入朝不拜,剑履上殿,且进入洛阳并未纵容士卒劫掠,名声在百姓中并不是多名恶劣。
刘猛猜测这可能是因为他驻扎虎牢,董卓急于清剿他,而不是像历史上董卓有段平稳时期导致其日益骄横的缘故,这就说明他的存在影响了董卓的作为,他已经开始改变历史,只是这次影响不是太大,机缘巧合之下董卓还是败了。
“看来依仗后世先知先觉的优势持续不了多久了。”刘猛暗自感叹道。
“哼,任你巧舌如簧今日也难逃一死。”吕布却是不管董卓说什么,在他眼中董卓只不过是一将死之人罢了。
“哈哈,你以为我说这些是为了求饶?我西凉并无怕死之人。”言罢董卓将手中长剑横于颈上。
“各位西凉子弟,不能再让你们回乡见那老母妻儿,是卓辜负了你等。”言毕自刎。
吕布见董卓已死便道:“董卓已死,你等放下兵器投降可免一死。”
剩余数十西凉士卒浑身血迹斑斑,集体将兵器横于颈上,一股悲壮气息弥漫于战场。
齐声大吼道:“我西凉并无怕死之人。”集体自尽。
“厚葬这些士卒,这些都是壮士,只是追随错了人。”吕布下令道。
刘猛也是有些感叹,这些西凉士卒都是好男儿,若不是此次敌军出现死战不退状态时人数已经不多无力回天,此战就是获胜自军也定然伤亡惨重,不可小觑天下强军啊。
“温侯,董卓已伏诛,我等应尽快安抚城中百姓,收降士卒,可别忘了城外尚有两万降卒。”刘猛出言道。
吕布刚要应答却见张辽浑身是血来至众人身前。
吕布大惊,他可是让张辽带着五千并州士卒在城外看守那些降卒的,毕竟那些士卒只是迫于形势才投降,他可不敢那么快将其投入战场,再加上此次是攻打董卓,这些士卒铁定会临阵反戈的,可如今张辽却出现在此处,让他有了一丝不详的感觉。
“文远,发生了什么事?”吕布急忙问道。
“主公,城外突然出现数千西凉铁骑,末将抵敌不住,那些降卒顺势哗变,我死战得脱前来告知主公。”
刘猛突然想到那支向西门突围而去的飞熊骑兵,难道那些骑兵是想去城外解救被俘士卒再杀进城来救董卓?
刘猛慌忙对吕布道:“温侯,应当速让士卒戒备,估计那些人不久就会前来城中营救董卓。”
吕布也深以为然,下令全军戒备准备迎敌,孰不知二人错过了追杀这批西凉士卒的最后机会。
袭击张辽的正是郭汜等人率领的三千飞熊骑兵,此举是李儒想出来的,他知晓吕布尽数收降那五万士卒,料定其不敢将这些人投入战场,定是使人看押于城外。
所以他建议郭汜率兵前去解救,毕竟两万人马可不是小数目,值得冒险一次,再说就是吕布率军赶来众人皆是骑兵,不被包围的情况下想走他吕布也留不住。
结果正如李儒所料,众人绕至东门郊外发现了这些士卒,因精锐士卒皆被吕布带入城中,只是一轮冲杀并州士卒阵形便被冲散,加上降卒哗变,很快这五千并州士卒便溃败了。
解救被俘士卒后郭汜等人也曾生出入城解救董卓的心思,但被李儒止住了。
李儒道:“敌军现今士气如虹,这两万降卒兵械不齐,士气低迷又怎是其对手?我等不可辜负主公一番苦心,若想报仇需从长计议,切不可义气用事。”
众将只是救主心切,此时听闻李儒言语也知道其所言非虚,毕竟李儒可是董卓的女婿,若说谁最想救出董卓非李儒莫属,既然他都如此说了,众人自然暂收心思以图后事,带着士卒往长安去了。
刘猛与吕布等了半晌也不见西凉军出现,便差斥候前去打探,不多时斥候便回,言西凉士卒已不见踪影。
两人虽疑惑但此时想追赶也是追不上了,便下令安抚城中百姓不得扰民等等,之后二人一同前往宫中拜见献帝。
行至宫门外便见王允等在那里。
“此番皆赖温侯与平西将军之功。”王允深施一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