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之大民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一百三十节 鼓动

    此次塞北军攻击西北使用了十万人的兵力,第一军近半数士兵三万人参加,第二军是主力出动了五万人,重建后几乎都是新兵的第三军只出动了两万人。此次作战目的除了军事占领外,也有锻炼士兵的目的,第一军是因为天津事件还没有从yīn影中摆脱出来,需要鼓舞斗志,因此调派了近一半的兵力参加,第三军则是新兵来见识见识实战,因此担当主力其实是第二军,而第二军军长李三江也顺理成章成了军事行动的指挥官。

    此前拟定的作战计划,第一阶段为进入宁夏,如果顺利马家军不干涉的话,很容易清除掉小股的忠于冯玉祥的部队,占领整个宁夏;第二阶段是向西攻击,打通河西走廊;第三阶段是伺机攻入西安占领陕西。

    可是作战计划做的再好,终归实现起来是还是要人的。

    相比赵书礼等上层,底层士兵们普遍对攻打西北热情不高,士气难免受到影响。

    至于原因吗,自然是因为塞北军当年收编了相当一部分西北军士兵,这些士兵过去就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又久经沙场,在投到塞北军后,能经过筛选的后来表现都比较出sè,很大一部分人现在已经担任了基层军官的职务。对这些原西北军士兵来说,冯玉祥在他们眼里是相当好的长官,对士兵如同亲人,不但不许军官欺压士兵,他本人更是和士兵同甘共苦,因此威望很高。这些西北军背景的官兵情绪也影响到了其他士兵,而且塞北地方的很多移民也都是从西北迁来的,因为这个出身的原因,相比打西北军士兵们普遍更愿意去打zhōng yāng军。

    这种现象作为指挥官的李三江心里十分清楚,但是他却无能为力,没少到基层兵营中做工作,给他们讲要以塞北的大局为重,告诉他们西北对于塞北的重要xìng,占领了这里就能让塞北的地盘从xīn jiāng到热河连成一片。但是士兵们不是很接受这些飘在云间的借口,对于西北军背景的士兵,或者祖籍是西北地区的士兵来说,西北军就代表家乡的军队,打西北军带有一种他们对家乡的背叛,他们更愿意从自身感情出发来对事物做出评判。

    但是好在这些士兵都是受过严格训练的,即使是新兵也至少在新兵营中呆了数月,因此服从命令这条军规他们是懂的。所以虽然情绪上不积极,但是并没有抗命的显现,这是李三江唯一欣慰的地方。欣慰归欣慰心中却难免担忧,军事组织是一种奇妙的组织,非常难以掌控,一个弄不好谁也说不出会发生什么事情。而军事活动又非常微妙,任何细小的因素也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后果。因此李三江心中一直有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这让他极不舒服。

    “报告!203师2004团全体官兵请缨所先锋。”

    突然随军参谋的报告惊醒了正在忧虑中的李三江。

    “2004团请缨?请缨!”

    突然李三江有些疑惑了,对参谋再次确认道:“你确定是2004团吗,该团中西北籍士可是比例最高的,而且团长曾经就是西北军的军官,他们一直是最反对进攻西北的,他们怎么会请缨。”

    “没错就是他们,听说是他们的参谋给全团做的思想工作,现在2004团战斗yù十分强烈,这情绪甚至影响到了相邻部队。”

    “思想工作?你给我好好说说。”

    “是这样的,他们的参谋叫田子华,据说原来是跟他父亲在běi jīng天桥底下说评书的,后来听说移民塞北能得到土地,加上běi jīng那几年经常是城头变化大王旗,百姓人心惶惶,于是就举家前往河套了。这人口才不错,能言善辩,后来从军中脱颖而出到了军校学习过一阵子,这次出发前才回到军中,担任2004团参谋。部队的时期低落他也注意到了,在部队过磴口的时候,他把城内的报纸买了个jīng光,然后分法给士兵去看。结果一进入宁夏,该团士气就已经调整过来了,后来看到宁夏本地的灾情,他们的士气更加高涨起来,竟吵嚷着要当先锋了。”

    “报纸,什么报纸。”

    “哦,什么报纸都有,大多是我们塞北的报纸,也有南京那边的大报。”

    “区区几分报纸怎么就能起到这么大作用,你说说重点,别罗里吧嗦的半天我也没听明白。”

    参谋被责备了一句,不敢回嘴老老实实的道了出来。

    原来自从赵书礼宣布出兵后,不管是塞北的报纸还是南京方面的报纸,都纷纷谴责起了西北军。南京是一直在谴责的,而塞北一般比较中立,此次塞北军的行动影响了他们的观念,老实说塞北的报纸有个毛病,十分排外和自我,甚至不知不觉中,产生了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塞北整府他们自己可以骂,但是一到对外的时候,他们却会众口一词的对敌方猛烈抨击。当然也有一些或者哗众取宠的,或者就永远扮作mín zhǔ斗士站在整府对立面的报纸,会发出不和谐的声音,但是这样的报纸显然田子华不会去选择购买。

    田子华买的这些报纸多是言辞激烈的,对西北军从上到下数落了个遍的,尤其是很多报纸跟南京大报相互转载,隐隐构成了一道舆论统一战线。其中最让塞北军士兵有感触的是,报纸上报道了西北的灾情,百姓多有饿死卖儿卖女成为常态,同时透露出塞北支援西北的救灾物资,通通被冯玉祥用作了军事方面。也有南京的报纸报道zhōng yāng给西北灾民募捐了大批善款,只等冯玉祥愿意放弃非法的武力行动,就可以用来救助西北百姓,又发出冯氏认清大势,不要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呼吁。

    这些报道看后士兵们心里实在不是滋味,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塞北的新移民,而且大多以前家境困苦,否则也不会移民了,因此都非常理解没有土地的农民的心酸,对比自家以前的境况,对西北百姓充满了同情。

    见到报纸宣传起了作用,田子华趁热打铁,反复在军中宣扬,塞北军此次出兵的目的,他不讲大道理,只说冯玉祥倒行逆施,塞北军完全是为了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西北老百姓。同时告诉大家,冯氏久居西北,才导致了西北的困苦。歌颂西北的历史,什么长安自顾地王都之类的辉煌等,中国人向来看重自家的身世,历史上的荣耀正是西北人心中的一个骄傲。此时扯出了历史上的丰功伟绩,对比西北的现状,很是蒙了一大批人,甚至隐晦的表示西北的穷困也是冯氏造成的。又给士兵们大讲了冯氏的背景,说冯氏本来就不是西北人,而是河北人,他军中的军官也大多来自河北,所谓西北军完全是有西北之名,而无西北之实。这个说法当即就把冯氏西北军跟西北地方划清了界限,算是解除了士兵心中最后一个顾忌,让他们觉得他们此次进兵西北,不但不是对祖籍的背叛,相反是解救家乡百姓于水火,在这样的伟大美好愿望之下,他们热情起来才怪呢。

    听完参谋的细说后,李三江立即做出了一个决定,把田子华掉到了总司令部,临时任命他为宣传部长,负责此次战斗中所有的动员工作。并且把原本的军乐队,以及由一些支援女学生组成的宣传分队都交到了他的手中。

    田子华算是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了,仗着自己评书的功底,把军乐队和宣传组织起来,打起了思想工作的攻坚战。不停的游走在各支部队之间,先是奏乐伴奏,女学生们唱起一些马屁诗人们写的赞美塞北富庶人民安居的歌谣,当大家听着熟悉的曲调正沉醉间,突然乐曲一变,唱起了一些哀伤的歌曲。这时候田子华就出场了,用非常有诱惑力鼓动xìng的语调,开始悲秋伤chūn的为西北百姓惋惜,又引导xìng的让士兵不自觉的回忆起自己家的过去和现在,最后才告诉大家现在是到了解救西北百姓的时候了,相信他们塞北军一到西北,百姓的苦难就能结束。同时信誓旦旦的表示,西北的百姓是欢迎塞北军的,甚至是盼星星盼月亮的盼望着塞北军早rì到来···

    总之田子华的鼓动效果就几个字:成功了!

    比之大千世界,人就想一个个微粒,在做着布朗运动,谁也无法预知这微粒下一步的运动轨迹。或者遇到一股水流就能徜徉大海,脱离约束,或者只能一辈子浑浑噩噩下去。这股水流就是一个个机会,但是未必每人都能看的到,或者注意的到。田子华也是一个微粒,这次军队的士气低落,就是他运用才华的一个机会,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他抓住了。田子华用自己的鼓动能力帮李三江解了心忧之后,很快得到了新的任务,李三江排他在大军前活动,为大军铺路。

    军队沿着黄河前进,到了中卫,这里已经到了山区,只能沿着河谷前行。到这里后兵分两路,一路继续沿着黄河逆流而上,向甘肃攻击前进,另一路直接南下沿清水河往宁夏大城固原进发。大军所过之处,老百姓夹道迎接,颇有一番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气势。这全都是田子华能力,当然这些老百姓虽然未必出自自愿,有些是当地整府看清大势,在马鸿逵的联系下表示了顺从塞北军之后,按照田子华的要求组织的。有些百姓则是田子华亲自活动的结果,毕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能找到整府的,对于那些沿途的小村庄,小山寨,则是田子华亲自去游说他们,甚至用金钱引诱。目的不外乎是让路过的士兵感到自己确实是正义的,同时做这些的时候,随军的记者会拍照,然后写新闻稿送到后方,这些都是宣传。

    成功做了这些事情,田子华自己都对自己很满意,他也很喜欢这份工作,但是他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做的这些事情,竟然都惊动了赵书礼,当甘肃战局稳定后,被召回塞北嘉奖了一番还得到了一个新的任命,当然这是后话了。

    赵书礼之所以会注意到田子华,也是事出有因的,军队的士气问题不仅困扰着李三江,同时赵书礼也颇为头疼。当塞北宣布出兵的时候,当即有不少人向他表示反对,尤其是一些西北军的老人,带头的就是第一军中刚刚升职为旅长的赵登禹,他负责组建一个特种突击旅。就是原先陈驰打报告建议的死士旅,不过赵书礼没用这个名字,觉得太封建了。赵登禹带头带了几个西北军老军官,其中甚至有几个团长,围堵了塞北军总司令部,当然没有用武力,而是集体跪在司令部门前。

    对这种行为赵书礼是不会妥协的,要是因为战士的意愿就随意更改高层的作战计划,因下而上这是本末倒置,更何况此例一开,等于树下了一个坏榜样,以后当军队不满意的时候,岂不是可以随意干涉威胁整府吗。因此他严肃处理了这几个军官,先是暂停了职务,然后关起了紧闭。同时军队按照计划开拔,丝毫不允许耽误。

    不过对这几个军官,空军倒是很有兴趣,朱斌侯几次上门给他们说情,希望把这批人调给他们空军。赵书礼听取了朱斌侯的意见,颇为动意,但是这些人的紧闭他是坚决不会取消的,至于到时候怎么调动,必须得等紧闭期过了在讨论。

    正是因为这些事情,赵书礼在得到了李三江做的有关田子华的报告后,才那么的上心。也因为这次事件,他觉得军队的思想工作是那么的重要,中**队不是西方军队,有历史悠久的随军牧师传统,因此思想工作必须有专门的人才,通过了解田子华的表现赵书礼看重了他。

    一百三十节鼓动

    一百三十节鼓动,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