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之霸业徐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三十四章 开启大工业时代

    鲁肃派遣的使者在徐州呆了三日,经过三日的商讨,双方对税收达成了共识。然后使者献上了十八般兵器一套和火炮一枚作为礼物,顺便推广一下自己的产品。众将皆来实验徐州使者送来的兵器,一个个皆赞不绝口,曹操一高兴之下便一次性订购了数千把长枪,又订购了佩剑等冷兵器加起来近七千余件。

    这绝对是徐州的第一笔大订单!

    一次性定了这么多,徐州商行又减免了他们许多费用。虽然第一次很便宜的就卖给了曹操,但是这一单生意却足以养活了巨野冷兵器制造厂。甚至近万件兵器,巨野冷兵器制造出一个工厂还赶制不出来,冷兵器制造厂不得不在昌邑城又开设了一家分厂,两个城市用来支付兖州的订单。

    曹操购买这些兵器,不是用来装备他的士兵,而是将这些兵器全部装备到偏将以上军衔者。虽然曹操想购买更多的这种锋利的兵器,但是目前兖州久经战乱,国库空虚,根本没有足够的钱,只能买这么多先用着。

    八月份,当使者从兖州返回时,便从兖州带来了好消息。由于曹操等人的喜爱,徐州的兵器很快在许昌传播开来,那些世家大族有的是钱,一个个皆纷纷欲购买价格低廉的能够吹毛断发的宝剑。

    于是经过近半个月的商讨,鲁肃决定率先在兖州成立八家徐州商行。在有些比较大的郡设置两三所商行,普通的小郡则设置一所商行。

    而且这些商行经营的好的话,还可以继续往下属的县城去开设下属商行。这样徐州商行便可以慢慢遍布到兖州的每一个县城,去狠狠挣兖州的钱。

    使者出使完兖州,听闻曹操装备了新式兵器,在淮南称帝的土豪袁术便又来购买近万余件兵器,近千张大弓和近百枚火炮来武装自己。淮南又是一笔大的订单,而供应淮南的则是彭城国与下邳国。

    这两个郡的生产能力还要往北照顾北方的青州,因此只能让广陵和苏州府从长江之上将生产的兵器送往淮南。

    使者出使青州,袁谭是陶应的粉丝,见到陶应又发明出来好东西了,怎肯放过?于是袁谭更是定制了近三千余件兵器。徐州跟青州不接壤,陶应只好让人从海上运输到青岛郡,然后从青岛郡运输到青州去。

    这无疑不大大的增加了成本,但是自己现在最大的威胁是吕布,刘晔的建议便是不在吕布的地盘上设置商行,让吕布购买不到精良装备,到时候打仗起来,让他哭死。

    原本鲁肃还准备继续南下,将兵器推广到会稽郡和丹阳孙策那里去,但是这么多的订单,兵器制造厂的工人根本赶制不出来,最后鲁肃只好作罢。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为了能够尽早打制出兵器来,冷兵器制造总公司不得不全徐州的招募工匠。会铸剑的师傅本来就不多,而且这手艺都是师徒相传,不传外人。于是孙邵不得不花大价钱请他们当老师然后许诺给他们解决编制问题,然后让他们带徒弟一起打造兵器。

    随着工厂的设立,陶应仿照后世的国有企业制度,给每个在工厂上班的职工入编制,这样以后发给他们工资,等他们老了之后给他们退休金。

    这个制度吸引了很多穷人,而且一旦被招工选中之后,还有福利住房。不过福利住房是留给那些技术好的评级比较高的老师傅的,其他的工人只能住职工宿舍。在这个时代里,什么都缺,还好最不缺的就是人。

    在彭城一代,由于战乱无家可归的人特别多,于是当冷兵器工厂开始招工时,不到一周时间便招了近七千余人。

    这是个庞大的数字,彭城的规划可是要成为超级大都市的,因此不可能会留这么多人在这里,因此以后拆迁要非很多金银。于是陶应便将冷兵器制造工厂迁移到了彭城旁边的萧县,反正萧县离彭城又特别的近,而且水路、陆路都特别的方便。

    招够了工人,厂房还未修建。于是陶应便又让工人亲自去砍伐木头去修建,陶应在靠近运河两边的地方给冷兵器制造厂彭城分厂选定了地址,工人们便开始修建起厂房来。随着时间的一点点推移,昌邑、巨野、下邳、郯城、广陵、江都、苏州工厂皆陆续建立了起来。

    每一个工厂需要招收工人近五六千人,很大的满足了很多城里的就业问题。随着冷兵器制造厂的开工建设,很快火器制造厂也选定了地址开始建设起来。这两个厂,火器制造厂需要的工人稍微少了很多,因为他们订单比较少。

    袁术第一个定制了自己的火炮,别人还不知道这种火炮的威力,而且火炮又昂贵无比,所以卖的很少。

    但是为了能够在未来别人需要时不缺货,陶应还是让人赶制起来。徐州很快成为钢铁之都,两个工厂的工人在一座城市就能达近万人。在整个徐州更是近十万之众,这是一张巨大的嘴巴,工人需要工资,但是徐州此时还未能有如此之多的钱来支付给他们,这下可急坏了陶应。

    陶应召集各部门开会,最后张昭献策可以用粮食支付,正好今年的粮食足够支付他们的薪水。但是随着农业厂的修建,化肥、铁犁等各种农具的打制又得需要很多工匠。需要工匠就得给薪水,薪水从哪里出?

    东西暂时没卖出去,就没钱发薪水,只能拆东墙补西墙。而且一切都支付完毕之后,连打仗的军粮都所剩无几了。

    创业最艰难的时期,为了能够挺过这断时期,刘晔又建议开设军垦集团。现在三年时间,徐州基本没有战事,徐州也不想发动对任何人的攻打行为。但是徐州养着近十万多的军马,他们很多都驻扎在边界上。

    众所周知,边界之地,很多都是良田万亩,但是由于战乱经常发生,因此少有百姓前去耕种。那徐州既然在那里驻扎了兵马,为什么就不让闲着的士兵去开垦土地种植粮食呢?而且还有徐州生产的化肥和农具的供应,让粮食的产量会比其他地方高处两倍。

    刘晔的建议被陶应采纳后,陶应便让军部成立的新的边疆军垦集团,驻扎在边疆的部队必须开垦良田种地,其所得粮草,上交一部分给徐州国库,其他的留作其为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