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安民
关羽押着三百多俘虏大步行来,将一个五花大绑的中年胖子和五个人拎到姬平面前,指着中年胖子道:“主公,此人便是那胡氏坞坞主胡赤,连同他的五个爪牙,坞中还搜出一百多女子,都是胡赤掠来。”
那中年胖子胡赤大骂道:“尔等何人?竟敢作反造逆!吾与董相国麾下牛将军有交……”
胡赤话没说完,就被关羽一脚踹到在地。
这时,四面围过来的百姓越来越多。
卢植沉声道:“主公,这四周有不少本土百姓,还有其他堡坞之人。”
姬平点了点头,没理会胡赤,朝关羽道:“寻两个本地年迈的百姓过来。”
很快有两个战战兢兢的老者被带了过来,姬平温声笑道:“长者不必惊慌,我只是有事询问,不知这胡赤在乡里名声如何?”
两个老者对望了一下,又看了胡赤一眼,讷讷不敢说话。
被押的胡赤眼里露出冷笑。
姬平抬头看向关羽,淡淡的笑道:“将这胡赤和五个亲信斩了,首级悬于胡氏坞门楼。”
“啊!——尔敢?”那胡赤听到姬平淡淡的口气,仿佛是杀一头猪一般,登时惊怒的惨嚎起来,那两个老者也身子一震,都睁大了眼。
关羽一听姬平发了话,便让亲兵拎起胡赤和五个亲信,丢到道旁,不待他们反抗,手起刀落,鲜血喷溅,几个人头滚落在地。
四周百姓登时静了下来。都呆呆的看着这个谈笑间杀人无情的少年姬平,鸦雀无声。
卢植低声道:“主公。何必杀人,此举恐怕引起本土之人仇视迁徙百姓……”
姬平淡淡的道:“如今形势。要想让更多的百姓活下来,建立一片桃源净土,就必须用重手段剪除杂草。”
这卢植打仗不错,治理地方也是经验丰富,但身为大儒,饱读诗书,手段未免有些仁和。姬平也能察觉出来,卢植的毕生志向其实是想像荀爽、蔡邕一样,在经学上有所作为。而不在于打仗和治理地方,但如今姬平手下人才还是紧缺,只能让卢植能者多劳了、
见卢植还要开口劝谏,姬平缓缓道:“这些豪强,私蓄家兵,掳掠民女,他们是违背大汉律例的。”
卢植一愣,随即眼睛一亮,如果从大汉律例角度讲。他是坚决支持姬平的。
姬平转头看向四周百姓,这些人中有从雒阳迁徙过来的,但也有很多本土百姓,他深吸了口气。朗声道:“诸位长者、百姓,河东郡本是大汉重地,良田千里。牛羊遍野,百姓富庶。但数十年来,先有匈奴屡次劫掠。又有白波复起,更有国贼董卓屯羌胡兵于此,肆意掠夺,致使百姓生活危亡,结堡而居,流亡在外,有田不能种,有家不能全,尔等……苦之久矣!”
众多百姓默然,便是那些本土百姓看向姬平的眼神也少了几分抵触,姬平这一番话道尽了他们的辛酸,无论是迁徙百姓还是本土百姓,在这乱世之中,都是艰难生存,生死不能自主。
姬平沉声道:“而今本王来到河东,便是要建一方净土,让尔等安居乐业,老者在堂颐养天年,幼儿绕膝欢喜无忧,但建立净土,非一人之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本王自有精兵强将御敌于外,尔等便当按时耕种,不误农田。但凡有荒田者,吾自有勤民收之!但凡有不法豪强肆意掳掠,吾自有精兵斩之!唯愿尔等与吾同心,共建河东净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共建净土!”卢植清喝一声,眼里满是坚定。
随即数千名士兵大喊:“共建净土!”
接着是迁徙的百姓,最后本土的百姓也有些跟着喊了起来。
待众人静下来后,姬平向前几步,沉声道:“凡本王治下,田税,十而税一。”
“主公!”卢植、袁基和伍琼几人都是失声惊呼,四面百姓也哗然起来。
自高祖开汉以来,为了与民生息,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十五而税一,及至文景之时,又有“田租减半”之诏,采取“三十税一”的政策,东汉光武帝刘秀曾经实行过“十而税一”,但不久又恢复“三十税一”的旧制。
纵观两汉赋税制度,除桓帝、灵帝增加亩税十钱以外,一般通行“十五税一”或“三十税一”的实物地租,所以姬平突然将田税提升到“十而税一”,不但引起了卢植等人的惊诧,便是百姓也是哗然。
哗乱中,姬平声音清晰响起:“自今而始,凡本王治下,免除口赋,算赋减半!献费减半!”
寂静!喧哗的百姓登时寂静了下来。
卢植等官员也是目瞪口呆。
两汉田税三十税一,算是历史上最低的土地税,但人头税却极重,人头税起于商鞅变法,两汉沿袭,最主要的是口赋和算赋。
口赋,是对七岁至十四岁的未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不分男女,每人每年缴纳“口赋”二十钱,到了桓灵之时,口赋涨到二十三钱。
算赋,是对十五岁至五十六岁以下成年人征的“人头税”,不分男女,每人每年征一百二十钱,谓之“一算”,对于商人与奴婢则加倍征收,每年二百四十钱。为鼓励生育,女子十五岁到三十岁不结婚者分为五等,每升一等加征一算,有妇女怀孕者,免其夫算赋一年。
口赋和算赋是人头税,是归大司农,纳入国库,用于治理国家各项费用。
至于献费,则是一项单独的赋税,是缴纳给皇室,用于宫廷费用。
高祖十一年二月下诏:“令诸侯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献,及郡各以其口数率,人岁六十三钱,以给献费。”
在诸王列侯的封国里,田租、算赋和口赋由诸王列侯征收。但要交一部分给皇帝作为献费或祭祀宗庙的酎金。凡是成年男女,每人每年都要‘献给’皇帝六十三钱。以供宫廷费用。
这个费用姬平给予减半,并没有取消。因为他也不知日后宫廷的花费问题,毕竟侍从护卫都需要薪俸,他也不可能去种地经商赚钱,所以暂时减半,而不予取消,免得到时候无钱可用,再加赋引起反弹。
如今姬平虽然加了田税,却大大减免了人头税,所以四周百姓眼里无不透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
卢植率先拜倒在姬平面前:“王上此举惠及万民。万岁!”
随后关羽带头拜下:“王上万岁!”
“王上万岁!”四面百姓跪成一片,呼声震天。
在宋代之前,包括这个时期,万岁只是表示人们内心喜悦和庆贺的欢呼语,并非皇帝专用。
姬平加田税而减人头税,并不是没有考虑。田税增加,而人头税大大降低,并不是没有深意。
高祖以来,降低田税而实行人头重税。虽然能在初期迅速恢复发展生产,但很快就造成了一个大问题,就是加剧了土地兼并!
田税轻而人头税重,刺激了富户豪强大量兼并土地。因为富户豪强一家的人口是相对固定的,只需要缴纳固定的人头税,但兼并大量土地。只需缴纳较少的田税,自己便能获得薄税的大量收入。所以他们越来越富,土地也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少地或无地的农民收入微薄,但一家人口却不少,收入难以支撑相对沉重的人头税,为逃避难以负担的赋役,他们或托庇豪门,加强了豪强地主的势力,或沦为流民,成为社会动荡的因素,如黄巾起义。
这样,大量的编户齐民从朝廷的户籍中消失,反而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危机。
而姬平减免人头税,正是大大降低了农民的负担,加重田税,以亩收税,却是加大了富户豪强的税费,因为他们的土地多。
这样的政策,一方面能加大对有钱有粮的豪强征收税费,平衡土地兼并力度,另一方面能鼓励百姓从富户豪强托庇下退出,编入国家户口,因为减免了人头税,田税只是少量增加,对他们而言,获得自由,自己种地当然更有好处。
但这种政策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要面对地方豪强的反扑!
这个姬平早已经习惯了,虱子多了不怕痒,反正他不少政策都要抑制豪强,他只要有精兵强将在手,加上科举选拔人才,加上百姓支持,他怕个鸟!
何况这个田税也不算高,但凡有公心有良心的世家,自然不会有太大反响,而那些无良、贪婪的豪强,正是他姬平的目标。
看着跪倒一地的官员、将士和百姓,姬平兵没有让他们立时起来,而是继续道:“凡本王治下,严禁州郡诸县滥加赋税,自今而始,废刺史一职,设监御史,凡郡,置太守、都尉、监御史。
太守治民、进贤、决讼、检奸;
都尉掌郡兵,护卫郡县;
监御史掌监察,传达教令,督察属吏,案验刑狱,检核非法。
监御史之下设督邮,以郡分东、南、西、北四部,各监察诸县。
督邮之下设亭长,监察乡里。”
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也是姬平早有的想法,或者说这种制度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便实行了,西汉沿袭秦法,汉初也实行太守、都尉和监御史制度,汉武帝时省去,设刺史,也是主管监察。
但到了汉末,刺史除了监察,渐渐多了一些权力,到了王莽之时,将刺史改为州牧,实现了刺史由监察官到地方官的转变。随后地方反抗势力蜂拥而起反对王莽称帝,王莽为了镇压地方,又给了州牧统军作战的权力,已经是行政、军事、监察合而为一了。
到了东汉建武十八年,依旧制将州牧再改为刺史,但由西汉刺史无固定治所,变为各有驻地,刺史权力也逐渐扩大,又常有派刺史领兵作战之事,已经没了刺史设置之初掌监察的本意。
所以姬平废了刺史,改立监御史。(未完待续。。)
那中年胖子胡赤大骂道:“尔等何人?竟敢作反造逆!吾与董相国麾下牛将军有交……”
胡赤话没说完,就被关羽一脚踹到在地。
这时,四面围过来的百姓越来越多。
卢植沉声道:“主公,这四周有不少本土百姓,还有其他堡坞之人。”
姬平点了点头,没理会胡赤,朝关羽道:“寻两个本地年迈的百姓过来。”
很快有两个战战兢兢的老者被带了过来,姬平温声笑道:“长者不必惊慌,我只是有事询问,不知这胡赤在乡里名声如何?”
两个老者对望了一下,又看了胡赤一眼,讷讷不敢说话。
被押的胡赤眼里露出冷笑。
姬平抬头看向关羽,淡淡的笑道:“将这胡赤和五个亲信斩了,首级悬于胡氏坞门楼。”
“啊!——尔敢?”那胡赤听到姬平淡淡的口气,仿佛是杀一头猪一般,登时惊怒的惨嚎起来,那两个老者也身子一震,都睁大了眼。
关羽一听姬平发了话,便让亲兵拎起胡赤和五个亲信,丢到道旁,不待他们反抗,手起刀落,鲜血喷溅,几个人头滚落在地。
四周百姓登时静了下来。都呆呆的看着这个谈笑间杀人无情的少年姬平,鸦雀无声。
卢植低声道:“主公。何必杀人,此举恐怕引起本土之人仇视迁徙百姓……”
姬平淡淡的道:“如今形势。要想让更多的百姓活下来,建立一片桃源净土,就必须用重手段剪除杂草。”
这卢植打仗不错,治理地方也是经验丰富,但身为大儒,饱读诗书,手段未免有些仁和。姬平也能察觉出来,卢植的毕生志向其实是想像荀爽、蔡邕一样,在经学上有所作为。而不在于打仗和治理地方,但如今姬平手下人才还是紧缺,只能让卢植能者多劳了、
见卢植还要开口劝谏,姬平缓缓道:“这些豪强,私蓄家兵,掳掠民女,他们是违背大汉律例的。”
卢植一愣,随即眼睛一亮,如果从大汉律例角度讲。他是坚决支持姬平的。
姬平转头看向四周百姓,这些人中有从雒阳迁徙过来的,但也有很多本土百姓,他深吸了口气。朗声道:“诸位长者、百姓,河东郡本是大汉重地,良田千里。牛羊遍野,百姓富庶。但数十年来,先有匈奴屡次劫掠。又有白波复起,更有国贼董卓屯羌胡兵于此,肆意掠夺,致使百姓生活危亡,结堡而居,流亡在外,有田不能种,有家不能全,尔等……苦之久矣!”
众多百姓默然,便是那些本土百姓看向姬平的眼神也少了几分抵触,姬平这一番话道尽了他们的辛酸,无论是迁徙百姓还是本土百姓,在这乱世之中,都是艰难生存,生死不能自主。
姬平沉声道:“而今本王来到河东,便是要建一方净土,让尔等安居乐业,老者在堂颐养天年,幼儿绕膝欢喜无忧,但建立净土,非一人之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本王自有精兵强将御敌于外,尔等便当按时耕种,不误农田。但凡有荒田者,吾自有勤民收之!但凡有不法豪强肆意掳掠,吾自有精兵斩之!唯愿尔等与吾同心,共建河东净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共建净土!”卢植清喝一声,眼里满是坚定。
随即数千名士兵大喊:“共建净土!”
接着是迁徙的百姓,最后本土的百姓也有些跟着喊了起来。
待众人静下来后,姬平向前几步,沉声道:“凡本王治下,田税,十而税一。”
“主公!”卢植、袁基和伍琼几人都是失声惊呼,四面百姓也哗然起来。
自高祖开汉以来,为了与民生息,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十五而税一,及至文景之时,又有“田租减半”之诏,采取“三十税一”的政策,东汉光武帝刘秀曾经实行过“十而税一”,但不久又恢复“三十税一”的旧制。
纵观两汉赋税制度,除桓帝、灵帝增加亩税十钱以外,一般通行“十五税一”或“三十税一”的实物地租,所以姬平突然将田税提升到“十而税一”,不但引起了卢植等人的惊诧,便是百姓也是哗然。
哗乱中,姬平声音清晰响起:“自今而始,凡本王治下,免除口赋,算赋减半!献费减半!”
寂静!喧哗的百姓登时寂静了下来。
卢植等官员也是目瞪口呆。
两汉田税三十税一,算是历史上最低的土地税,但人头税却极重,人头税起于商鞅变法,两汉沿袭,最主要的是口赋和算赋。
口赋,是对七岁至十四岁的未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不分男女,每人每年缴纳“口赋”二十钱,到了桓灵之时,口赋涨到二十三钱。
算赋,是对十五岁至五十六岁以下成年人征的“人头税”,不分男女,每人每年征一百二十钱,谓之“一算”,对于商人与奴婢则加倍征收,每年二百四十钱。为鼓励生育,女子十五岁到三十岁不结婚者分为五等,每升一等加征一算,有妇女怀孕者,免其夫算赋一年。
口赋和算赋是人头税,是归大司农,纳入国库,用于治理国家各项费用。
至于献费,则是一项单独的赋税,是缴纳给皇室,用于宫廷费用。
高祖十一年二月下诏:“令诸侯王、通侯常以十月朝献,及郡各以其口数率,人岁六十三钱,以给献费。”
在诸王列侯的封国里,田租、算赋和口赋由诸王列侯征收。但要交一部分给皇帝作为献费或祭祀宗庙的酎金。凡是成年男女,每人每年都要‘献给’皇帝六十三钱。以供宫廷费用。
这个费用姬平给予减半,并没有取消。因为他也不知日后宫廷的花费问题,毕竟侍从护卫都需要薪俸,他也不可能去种地经商赚钱,所以暂时减半,而不予取消,免得到时候无钱可用,再加赋引起反弹。
如今姬平虽然加了田税,却大大减免了人头税,所以四周百姓眼里无不透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
卢植率先拜倒在姬平面前:“王上此举惠及万民。万岁!”
随后关羽带头拜下:“王上万岁!”
“王上万岁!”四面百姓跪成一片,呼声震天。
在宋代之前,包括这个时期,万岁只是表示人们内心喜悦和庆贺的欢呼语,并非皇帝专用。
姬平加田税而减人头税,并不是没有考虑。田税增加,而人头税大大降低,并不是没有深意。
高祖以来,降低田税而实行人头重税。虽然能在初期迅速恢复发展生产,但很快就造成了一个大问题,就是加剧了土地兼并!
田税轻而人头税重,刺激了富户豪强大量兼并土地。因为富户豪强一家的人口是相对固定的,只需要缴纳固定的人头税,但兼并大量土地。只需缴纳较少的田税,自己便能获得薄税的大量收入。所以他们越来越富,土地也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少地或无地的农民收入微薄,但一家人口却不少,收入难以支撑相对沉重的人头税,为逃避难以负担的赋役,他们或托庇豪门,加强了豪强地主的势力,或沦为流民,成为社会动荡的因素,如黄巾起义。
这样,大量的编户齐民从朝廷的户籍中消失,反而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危机。
而姬平减免人头税,正是大大降低了农民的负担,加重田税,以亩收税,却是加大了富户豪强的税费,因为他们的土地多。
这样的政策,一方面能加大对有钱有粮的豪强征收税费,平衡土地兼并力度,另一方面能鼓励百姓从富户豪强托庇下退出,编入国家户口,因为减免了人头税,田税只是少量增加,对他们而言,获得自由,自己种地当然更有好处。
但这种政策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要面对地方豪强的反扑!
这个姬平早已经习惯了,虱子多了不怕痒,反正他不少政策都要抑制豪强,他只要有精兵强将在手,加上科举选拔人才,加上百姓支持,他怕个鸟!
何况这个田税也不算高,但凡有公心有良心的世家,自然不会有太大反响,而那些无良、贪婪的豪强,正是他姬平的目标。
看着跪倒一地的官员、将士和百姓,姬平兵没有让他们立时起来,而是继续道:“凡本王治下,严禁州郡诸县滥加赋税,自今而始,废刺史一职,设监御史,凡郡,置太守、都尉、监御史。
太守治民、进贤、决讼、检奸;
都尉掌郡兵,护卫郡县;
监御史掌监察,传达教令,督察属吏,案验刑狱,检核非法。
监御史之下设督邮,以郡分东、南、西、北四部,各监察诸县。
督邮之下设亭长,监察乡里。”
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也是姬平早有的想法,或者说这种制度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便实行了,西汉沿袭秦法,汉初也实行太守、都尉和监御史制度,汉武帝时省去,设刺史,也是主管监察。
但到了汉末,刺史除了监察,渐渐多了一些权力,到了王莽之时,将刺史改为州牧,实现了刺史由监察官到地方官的转变。随后地方反抗势力蜂拥而起反对王莽称帝,王莽为了镇压地方,又给了州牧统军作战的权力,已经是行政、军事、监察合而为一了。
到了东汉建武十八年,依旧制将州牧再改为刺史,但由西汉刺史无固定治所,变为各有驻地,刺史权力也逐渐扩大,又常有派刺史领兵作战之事,已经没了刺史设置之初掌监察的本意。
所以姬平废了刺史,改立监御史。(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