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明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七节 番号的意义

    在邓茂担任军长的时候第一军是帝国当之无愧的头号部队在很多方面甚至不逊色于近卫军。不过邓茂早逝而在第一军唯一有能力取代邓茂的张同也在日本叛乱的时候失踪再加上后来杨天奉率领的第五军迅崛起第一军的地位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就算谢正卿本人的能力并不低甚至可以说得上很出色可是在邓茂之后第一军的地位已经变得非常的尴尬了特别是在第一军改编为混成军之后其在明军主力军中有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谢正卿是深刻体会到这种变化的。在邓茂担任军长的时候谢正卿是第一军的高级军官虽然当时他只能算是第一军众多高级军官中的普通一员可是谢正卿能够很深刻的体会到在邓茂的率领下第一军不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而且在帝**队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受到了其他各军的仰慕就连陈豫的第二军这个第一军的最大竞争对手都对邓茂极为佩服。而在邓茂之后第一军生了巨大的变化十多年来第一军虽然名义上仍然保留着帝国番号第一的军队的名字不过谢正卿这个临危授命的军长却感到第一军已经大不如前了。

    从日本平叛到征战帖木尔帝国莫卧儿帝国三场大规模战争第一军扮演的角色都不是最重要的。不管皇帝的有意还是无意第一军已经不再受到重视了。就拿与莫卧儿帝国战争结束之后的安排来说第五军承担起了在西方战场上的重任第二军第三军第八军则留守西洋甚至连前西北骑兵军团的第二十一军第二十二军都被留在了西方而第一军则被皇帝给调回了国内名义上是接受改编与换装可谢正卿很清楚皇帝已经将第一军从绝对主力的位置上换了下来第一军已经变成了一支普通的部队甚至连第八军这类第二批成立的军队都不如了。

    同样的感受不仅仅是谢正卿有第一军所有的军官特别是高级军官都有。当时第一军的所有高级军官都是从邓茂担任军长时就在第一军服役的。这些高级军官与帝国签订的都是终身服役合同与士兵还有低级军官不同在做到了少校之后就可以与帝国签订终身服役合同。即其一生都将在军队中服役直到服役的最高年龄。然后才从军队退休而不是退役并且在退休之后终身享受帝国提供的军人退休金。少校军官的退休年龄是五十四随而中校军官室五十七岁上校军官是六十岁。也就是说这些军官可以在其到达退休年龄之前都一直在军队中服役并且仍然有机会继续晋升。如果升为了将领的话那将在六十四岁退休并且享受极高的退休津贴。

    当时第一军中少校级别以上的军官与将领中过九成的都是当年邓茂时代第一军中的低级军官晋升上来的。这些人对第一军的地位在这十多年中地变化非常的清楚。不过他们并没有对第二任军长谢正卿有所抱怨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这种变化不是谢正卿能够左右地而且谢正卿本人一直在努力希望第一军再度成为帝国最为强悍的军团。同样的这些军官也在努力他们都盼望着在他们离开第一军之前能够看到这支由他们最为敬爱的将军所建立起来的军团能够再度成为帝国众多军团中最优秀的一支!

    在第一军被调回国内之后仅仅只在京城(北京)驻扎了不到半年然后在皇帝开始第二次军制改革之后第一军奉命回到了划定给他们的驻区也就是应天府(南京)。当然这并不是第一军搞特殊而是当时所有回国的军队除了负责京城安全的近卫军之外其他都离开了京城外的大营前往各自的驻区。按照皇帝的意思是让这些军队进行充分的休整而绝不是马放南山让军队因此而松懈。

    谢正卿也绝不会因此而让第一军松懈在当时第一军地所有官兵看来虽然除了近卫军之外第一军的地位仍然是最高的毕竟只有第一军负责南直隶的守卫工作而这可是帝国两京中的南京!不过在谢正卿看来第一军的尊严已经受到了侮辱而作为一名军人谢正卿所能够想到的就是在这几年的休整时期中用尽一切的办法来提高第一军的战斗力用高强度的训练来提高军人的素质同时通过大规模的演习来摸索新的战术。而在这方面第一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作为帝国唯一的混成军第一军即拥有一支规模过万人的骑兵部队同时又有两支完整编制的步兵师另外在军直属部队中也有着骑兵与步兵两套完整的编制。比如当时步兵军团中正规编制的炮兵团有四个。而在改编之后重型步兵军的炮兵团增加到了五个(只有第三军这个最“变态”的步兵军拥有六个炮兵团仍然其他的重型步兵军多一个)而轻装步兵军的炮兵团数量被削减到了三个。而谢正卿当时的第一军是唯一的混成军。按照帝国新的编制第一军的炮兵团只有三个而谢正卿在具体负责改编的时候故意多准备了一个炮兵团的位置并且已经在军参谋部里留出了相应的指挥协调人员在后勤方面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也就是说如果他得到了第四个炮兵团的话那么就可以立即编入第一军而不需要有其他任何的准备。

    当然第一军的最大优势还是他们的混合编制。特别是在训练与演习中。其他的军团不管是步兵军还是骑兵军都只能按照各自的兵种进行训练与演习。而在第一军中谢正卿利用这几年的时间让骑兵师与步兵师进行高强度对抗训与配合训练。从而摸索出骑兵对付步兵或者是步兵对付骑兵以及骑兵与步兵协同进攻防御等各方面的新战术。当然谢正卿有六年的时间来对第一军进行训练因此他还做得更彻底。按照他的要求第一军的所有官兵必须严格的按照近卫军的标准要求自己即所有的骑兵都能够在下马之后以步兵的方式作战不但要骑兵掌握步兵使用的武器还要能够在危急时操作火炮并且熟悉步兵的所有战术。反过来步兵炮兵这些兵种的官兵也必须得在上马之后就成为最优秀最厉害的骑兵。不但要具备骑兵的身体素质武艺。还要能够精通骑兵的任何一种进攻与突击战术!

    六年的时间里第一军的官兵都是在最为严格的训练中度过的。按照帝国规定六年之中第一军官兵的平均年休假日期在三十天左右结果六年下来第一军官兵平均的年休假日期不到五天。很多官兵甚至在六年中没有回过一次家。当然谢正卿也不是不通人情第一军的集体资产是比较丰厚的(主要是当年邓茂在日本的掠夺所得)。所以在这六年里每年谢正卿都专门安排人员轮流把官兵的家属接到了南京来生活一段时间。而且在这段时间里官兵可以在训练之余与家人团聚而所有的开销都由集体承担而不需要官兵自己掏一分钱。这不但能够把官兵回乡探亲的时间节约下来而且还能极大的提高官兵的士气让他们能够更专心的投入到训练之中。

    六年下来第一军在训练演习中的伤亡比例也是最大的。按照帝**队在第一次改革之后订下的极为严格的训练标准以及广泛的演习行动非战斗伤亡是难以避免的。可以说在没有大规模战争的时候帝国每年因为训练演习而导致的伤亡事件都有数百起。对此朱祁钰的态度是平时严格训练虽然能够造成伤亡但是这却能让帝**人在战场上有更多的生存机会。通过数次战争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就算一年有几百名军人伤亡但是这却让数万甚至数十万帝**人能够活着从战场上走下来。而第一军在六年时间里光是因故死亡的官兵就达到了八百多人这是其他任何一支非战斗性军队的三倍以上而因故伤残的军人过了两千!

    有人因此叫谢正卿为“谢疯子”不过谢正卿并不为之所动而且第一军的所有将领高级军官都一致至此他这种极为严格的训练方法而且高强度的实战对抗演习也是让第一军没有作战任务的时候仍然保持住战斗状态的唯一办法。反正对谢正卿来说第一军用了六年的时间来做准备而第一军所等待的就是一次机会一次让他们翻身让他们重新成为帝国“第一军”的机会。而当皇帝宣布远征之后这个机会到来了而且第一军是当时陈懋选中的第一支部队因为陈懋在挑选远征军队的时候是按照平时的训练成绩以及每年一度的军内竞赛成绩来优先考虑的而第一军在六年的军内技能与战术竞赛中拿了五年的总冠军这就足以说明第一军的能力了。

    也许朱祁钰在最初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第一军的这种变化他也很少去第一军视察情况。至于朱祁钰为什么会逐渐冷落第一军后来有很多人都认为在朱祁钰心目中邓茂这个早逝的将军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甚至有人认为如果邓茂不那么早就殉国的话那么杨天奉恐怕都没有机会出头。显然朱祁钰是很喜欢邓茂这个小将的在北伐的时候他甚至称邓茂为“再世子龙”将邓茂与三国时蜀国大将赵云相提并论。也许朱祁钰正是不想回想起以前的事情所以才有意或者无意的冷落了第一军。

    真正让朱祁钰再次感觉到第一军复活甚至可以说邓茂的灵魂在第一军中表现出来的还是第一军进攻大马士革的作战行动。而且朱祁钰是全程“观看”了这场作战行动第一军再次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重新让皇帝将第一军放在了帝国主力军团的位置上也许还是主力军团中最精锐的位置上。也许这也证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如果没有第一军六年来的艰苦训练没有第一军官兵用生命鲜血汗水所换来的实际能力他们能够把握住这样的机会吗?

    可以说第一军在进攻大马士革的战斗中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强悍的战斗力也不仅仅是英勇无畏的作战精神如果非要有一个词来形容不可的话那么第一军在这场战斗中表现出来的就是王者之气。就如同皇帝君临天下时一样即使大马士革是一座公认了的坚城可是在第一军面前再坚固地城市也只是摆设而已!

    战斗的第一天第一军的四个炮兵团(当时按照朱祁钰的要求每支参战的主力部队都加强了一个炮兵团而第一军得到加强的是一个轻型野战炮团这样第一军就拥有是四个炮兵团其中两个重炮团两个轻炮团)进行了一场简直可以用“精彩绝伦”来形容的炮击了。而这次谢正卿用的炮击战术正是第一军在以前训练中所总结出来的最能够有效挥炮兵威力的战术。

    在此之前明帝国炮兵虽然厉害不过却有一些问题。比如有的时候炮击太集中了造成了弹药的大量浪费。而有的时候炮击又太分散了导致破坏力不足。不过在明帝国的火炮技术炮兵编制独步天下的时候这些问题显得并不严重至少当时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可以对抗明帝国炮兵的军队。不过这些问题是存在的而且先现这个问题的不是卫平这样的炮兵军官出身的将军而是谢正卿这个骑兵军官出身的将军。

    通过训练与演习谢正卿第一次提出了合理分配炮击火力的理论并且用大量的演习来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当时第一军在训练与演习中所有的炮弹都是专门供训练用的实心弹而第一军的炮兵军官也在谢正卿的理论上制订了新的炮击战术。结果通过严格的训练第一军原来的三个炮兵团都能够在炮击中做到精确撒布弹药这一点。显然这是实现谢正卿的新战术的基础。

    而在这一天的炮击中四个炮兵团虽然单独行动却接受统一的指挥而且他们都是按照谢正卿的新战术即严格划分炮击区域通过交叉火力覆盖以及相邻区域的交错炮击不但能够达到节约弹药的目的同时还极大的提高了炮击效果。而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以区域为基础单位的炮击战术而后来明帝国的炮兵先以坐标的方式确定炮击诸元也正是在这一战术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显然这对炮兵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战术革命。

    当然对于炮击的结果朱祁钰是相当满意的。在持续了一天的有节奏有规律的炮击中第一军仅仅消耗炮弹不到三万就完成了对整个大马士革城的覆盖性打击。如果换在以往对付大马士革这样的城市至少需要消耗十万炮弹来进行覆盖性打击。当然仅此一点就足以让朱祁钰感到非常满意了。

    从第二天开始第一军就对大马士革展开了正式进攻。除了炮兵继续担当主力之外第一军的步兵也在这一天投入了战斗。最初朱祁钰还认为谢正卿太急了毕竟在彻底摧毁敌人的抵抗意志之前用步兵进攻是在平添伤亡而已。不过他很快就改变了这一看法。而在这一天中第一军的炮兵与步兵所表现出来的完美的协同作战能力简直让朱祁钰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在以往这是第三军最拿手的好戏而且第三军在战斗中还从来没有表现得如此的良好。

    在炮兵压制住了大马士革东面城墙上的守军并且通过纵深覆盖打击隔绝了其他方向上的守军后第一军的步兵迅的攻破了东城门接着在外围准备好的骑兵上阵杀入城内扩大了突破口并且很快在步兵的协同下巩固了城门附近的阵地。当一个装备轻型野战炮的炮兵团拉上去在近距离之内支援步兵作战的时候大马士革城基本上就完蛋了。

    仅仅两天的时间而已第一军就完成了突破大马士革城防的作战行动虽然后来第一军花了五天的时间才扫荡了整个城区完成了攻占大马士革的作战行动但是在朱祁钰看来第一军已经算得上是最厉害的军队了就算把卫平的第三军换过来也难以在两日之内攻破大马士革坚固的城防!

    也正是这场战斗让第一军的官兵重新找回了作为帝国“第一军”的感觉而也正是从这里开始这支当年帝国的头号军团将再次登上帝国众多军团王者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