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打人是可以不犯法的
徐谦晓以利害关系,而杨慎也绝不蠢,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关节。
本来适当打压一下徐谦是没有错的,可问题就在于,徐谦反击了,不但反击,而且还把问题的关键暴露了出来,直接将杨慎甚至是杨廷和拉下了水。
本来嘛,杨慎就是个官二代,受到优待本是理所应当的事,但是徐谦打了人,事情闹大来,大家就自然想知道事情的原委,最后一个清晰的故事就出现在了天下人的面前。
王司吏故意为难徐谦,而王司吏为什么故意为难徐谦呢?要知道,徐谦可是六首,而且还是从六品的翰林编撰,虽然不算位高权重,可是比起王司吏的身份来却是金贵无比,说穿了,徐谦是官,而王司吏是吏,哪有吏敢欺官的?
照着这个逻辑分析,那么势必是王司吏受了某人指使了,这个人一定是个大人物,使这王司吏有恃无恐。
于是,许多幺蛾子出现了,翰林编撰居然没有值房,翰林编撰被调入内阁居然无所事事,翰林编撰居然连个吏都使唤不动。与之相对的是,杨慎的值房很大,杨慎日理万机,事多得忙不过来;杨慎身边有的是殷勤之人端茶送水!
这个条理一梳理,大家会怎样想?同为翰林,杨慎和徐谦的待遇为何天壤之别,同为翰林,杨慎为何权责如此重大,而徐谦却是闲出鸟来;同为翰林,一个是近在闹事无人问,一个却是远在深山有人知。
两相比较。大家就明白,指使王司吏的人怕和姓杨的脱不了干系。同时,杨家欺人太甚。而且还有包揽大权之嫌。
其他的都好说,可是你要知道,权利的分配是很微妙的,纵然杨慎他老子是首辅,可是必须也要和朝廷百官们分享大权,你若是想做事必躬亲的诸葛亮,人家还不干了呢,况且越是首辅,虽然暗地里是使命的将权利往自己身上揽。只是这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越是如此,就越是要做出一副不热衷权利的姿态。
历来的宰辅,十个就有九个栽就栽在专权上,你一专权,上头的人不放心,下头的人也不满意,这叫做众叛亲离,取死之道。
事情闹大。对杨家父子的打击可是不小,这等于是让杨慎的身上多了一个污点,只要他成了大家口里的话题,不管大家是否相信杨慎道德品行不好。对杨慎都是不利的。而杨廷和也必然会受到一定波及。
杨慎皱起眉来,道:“这个王司吏并没有受人指使,想来是他自己想要邀功请赏。听到了一些谣言,所以才敢如此胆大妄为。”
他加了一个胆大妄为。无异于是承认了王司吏有罪。
徐谦道:“那么敢问杨大人,王司吏既然胆大妄为。这内阁可不是蓄养奸佞小人的地方,下官责罚他,不知有错吗?”
徐谦这叫顺竿子往上爬,又可以称作是步步紧逼,只要你承认了王司吏有罪就好,其实徐谦也不怕他不承认,从某种意义来说,他不怕事情闹大,他毕竟是光脚的,而杨慎父子是穿鞋的,徐谦反正早就名声不好了,而杨家父子却是不同,他们可是载誉天下的人物。
杨慎几乎可以看到,徐谦的脸上带着几分阴谋得逞的笑容,这种感觉让杨慎很不舒服,他的脸色骤冷,道:“王司吏有罪,自然有人裁处,徐编撰和本官都是翰林院过来的,既非刑官,又不是内阁官员,如此大动干戈,很有动用私刑的嫌疑。”
徐谦道:“杨大人差矣,下官虽然是翰林,可毕竟是官,下头小吏行为不检,诽谤杨公名誉,更是对本官多有刁难,于情于理,下官也不能置身事外,都是朝廷命官,难道惩恶扬善还要分出来个彼此不成?”
杨慎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理是理,法是法,徐编撰拿理来代替国法,未免可笑。”
文人相争,终究还是耍嘴皮子,而且杨慎正当壮年,徐谦就算有心动用暴力,估摸着也只有吃亏的份。
徐谦道:“这有什么可笑?内阁纵容这样的人行走内阁,本身就是可笑;小小司吏欺负翰林清贵更是可笑。”
杨慎皱眉道:“徐编撰,我不想和你争论,你直说吧,到底想怎么处置?”
徐谦昂首道:“这个简单,开革掉此人,革了他的功名,若是不肯,今日的事肯定不能罢休。”
徐谦也太狠了。
开革倒也罢了,还要革掉人家功名,那还不如把人杀了了事。
徐谦这个人果然心狠手辣,想来在收拾王业之前,其实就已经对王业有了‘安排’。
其实徐谦革不革王业的功名,对他都没有什么影响,他这么做只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立威,至少告诉大家,他徐谦不是好惹得,想挑事,想来为难徐编撰,那就得有生不如死的觉悟。其二:无论王业是谁的人,既然想来打他徐谦的脸,那么徐谦不妨狠狠地回敬回去,得罪人不可怕,可怕的是让人毫无忌惮,真以为他是软柿子,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寒窗苦读,好不容易熬到如今,徐谦所为的不就是做个老爷吗?总不能进了官场,乖乖给人做孙子,被人打了左脸还要伸出右脸去。
杨慎有些羞怒,道:“这事本官做不得主。”
徐谦朝他笑笑,道:“不必大人做主,不过想必很快内阁值房那边就能听到动静,到时候免不了召你我二人前去询问,怎么答复,想来杨大人心里已经有底了!”
威胁,**裸的威胁!
杨慎愤怒地看了徐谦一眼,感觉自己的威严受到了侵犯,连他的自尊心也不免变得脆弱敏感起来。
果然如徐谦所料,李时此时进来道:“二位,内阁那边传唤我等过去,想来是内阁听到了风声。”他深深看了徐谦一眼,笑道:“徐编撰,年轻人不必这样冲动嘛,有什么事不能好好的说?待会老夫少不得要为你美言了。”
这老狐狸很精明,一开口就等于卖了徐谦一个人情,徐谦绝对相信,待会儿若是他觉得事情不对头,肯定会做缩头乌龟,美言不美言,还是看两个内阁大臣的态度。
可是这些话在杨慎听来,又未必不是反语,到时候大可以解释说,这只是讽刺而已。
总而言之,李时是谁的好都卖,节操什么的,活到这么大岁数,早就已经按斤卖光了。
三人也不迟疑,徐谦是自信满满,杨慎却是忧心重重,李时带着一股子高深莫名的微笑,三人一道从杨慎的值房出来,穿过大厅,王司吏还趴在地上不肯起,殷殷期盼地看着杨慎,结果杨慎看都没看他一眼。
……………………………………………………………………………………………………………………………………
内阁里头,杨廷和显得很生气,这是内阁难得发生的一次‘恶行事件’,肯定是要严查的。不过杨廷和倒也不急,事情的原委虽然已经由书吏禀告了,可是他要听的却不是事情的经过,而是徐谦如何解释,以及其他翰林官怎么回答。
这句话乍看之下似乎很难理解,其实很简单,就好像某个县令的名声一样,这个县令是好是坏,并不在百姓们怎么说,他的风评,应当是看本地士绅们怎么说,许多县令的评语,往往都会有几句修县学、重教化、或者是亲民、爱民之类,不过这些评语和寻常百姓没什么关系,往往都是本地士绅们赠予的,他们说好,才是真的好,至于你是做了什么逼良为娼又或者强取豪夺之事,朝廷不想管也懒得管。
徐谦入阁待诏已有两天,他是好是坏,自然也不是书吏能评价,终究还是他的同僚们怎么看。
杨廷和眯着眼,心里正在谋划着怎么解决这件事,本质上,他并不希望徐谦闹事,同时,他更不希望徐谦这个节骨眼上闹事,蒋冕一日没有出京,这个时候闹事容易节外生枝,可是事情已经发生,就必须处置,如何处置,自然得有个度。
可是坐在杨廷和旁边的毛纪心思却是不同,因为这个王司吏是他的人,至少在内阁里,王司吏是他的心腹,他才懒得管为何发生了冲突,现在徐谦打王司吏,就是动摇毛纪的权威,好不容易整倒了蒋冕,他这千年老三成了千年老二,怎么咽得下这口气?
毛纪阴沉着脸,侧目看了杨廷和一眼,发觉杨廷和脸色无动于衷,一副作壁上观的姿态,心里就明白了杨廷和此时的想法,他眼睛一眯,却是已经打定主意,这件事不能善罢甘休,想来杨廷和把翰林们都叫来,有借此敲打徐谦,给徐谦一个教训的意思,那么自己索性就把这事闹大一些,直接给这胆大妄为的徐谦一记闷棍!
…………………………………………………………………………………
又是半夜码字,一早更新,求月票啦!(未完待续。。)
本来适当打压一下徐谦是没有错的,可问题就在于,徐谦反击了,不但反击,而且还把问题的关键暴露了出来,直接将杨慎甚至是杨廷和拉下了水。
本来嘛,杨慎就是个官二代,受到优待本是理所应当的事,但是徐谦打了人,事情闹大来,大家就自然想知道事情的原委,最后一个清晰的故事就出现在了天下人的面前。
王司吏故意为难徐谦,而王司吏为什么故意为难徐谦呢?要知道,徐谦可是六首,而且还是从六品的翰林编撰,虽然不算位高权重,可是比起王司吏的身份来却是金贵无比,说穿了,徐谦是官,而王司吏是吏,哪有吏敢欺官的?
照着这个逻辑分析,那么势必是王司吏受了某人指使了,这个人一定是个大人物,使这王司吏有恃无恐。
于是,许多幺蛾子出现了,翰林编撰居然没有值房,翰林编撰被调入内阁居然无所事事,翰林编撰居然连个吏都使唤不动。与之相对的是,杨慎的值房很大,杨慎日理万机,事多得忙不过来;杨慎身边有的是殷勤之人端茶送水!
这个条理一梳理,大家会怎样想?同为翰林,杨慎和徐谦的待遇为何天壤之别,同为翰林,杨慎为何权责如此重大,而徐谦却是闲出鸟来;同为翰林,一个是近在闹事无人问,一个却是远在深山有人知。
两相比较。大家就明白,指使王司吏的人怕和姓杨的脱不了干系。同时,杨家欺人太甚。而且还有包揽大权之嫌。
其他的都好说,可是你要知道,权利的分配是很微妙的,纵然杨慎他老子是首辅,可是必须也要和朝廷百官们分享大权,你若是想做事必躬亲的诸葛亮,人家还不干了呢,况且越是首辅,虽然暗地里是使命的将权利往自己身上揽。只是这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越是如此,就越是要做出一副不热衷权利的姿态。
历来的宰辅,十个就有九个栽就栽在专权上,你一专权,上头的人不放心,下头的人也不满意,这叫做众叛亲离,取死之道。
事情闹大。对杨家父子的打击可是不小,这等于是让杨慎的身上多了一个污点,只要他成了大家口里的话题,不管大家是否相信杨慎道德品行不好。对杨慎都是不利的。而杨廷和也必然会受到一定波及。
杨慎皱起眉来,道:“这个王司吏并没有受人指使,想来是他自己想要邀功请赏。听到了一些谣言,所以才敢如此胆大妄为。”
他加了一个胆大妄为。无异于是承认了王司吏有罪。
徐谦道:“那么敢问杨大人,王司吏既然胆大妄为。这内阁可不是蓄养奸佞小人的地方,下官责罚他,不知有错吗?”
徐谦这叫顺竿子往上爬,又可以称作是步步紧逼,只要你承认了王司吏有罪就好,其实徐谦也不怕他不承认,从某种意义来说,他不怕事情闹大,他毕竟是光脚的,而杨慎父子是穿鞋的,徐谦反正早就名声不好了,而杨家父子却是不同,他们可是载誉天下的人物。
杨慎几乎可以看到,徐谦的脸上带着几分阴谋得逞的笑容,这种感觉让杨慎很不舒服,他的脸色骤冷,道:“王司吏有罪,自然有人裁处,徐编撰和本官都是翰林院过来的,既非刑官,又不是内阁官员,如此大动干戈,很有动用私刑的嫌疑。”
徐谦道:“杨大人差矣,下官虽然是翰林,可毕竟是官,下头小吏行为不检,诽谤杨公名誉,更是对本官多有刁难,于情于理,下官也不能置身事外,都是朝廷命官,难道惩恶扬善还要分出来个彼此不成?”
杨慎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理是理,法是法,徐编撰拿理来代替国法,未免可笑。”
文人相争,终究还是耍嘴皮子,而且杨慎正当壮年,徐谦就算有心动用暴力,估摸着也只有吃亏的份。
徐谦道:“这有什么可笑?内阁纵容这样的人行走内阁,本身就是可笑;小小司吏欺负翰林清贵更是可笑。”
杨慎皱眉道:“徐编撰,我不想和你争论,你直说吧,到底想怎么处置?”
徐谦昂首道:“这个简单,开革掉此人,革了他的功名,若是不肯,今日的事肯定不能罢休。”
徐谦也太狠了。
开革倒也罢了,还要革掉人家功名,那还不如把人杀了了事。
徐谦这个人果然心狠手辣,想来在收拾王业之前,其实就已经对王业有了‘安排’。
其实徐谦革不革王业的功名,对他都没有什么影响,他这么做只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立威,至少告诉大家,他徐谦不是好惹得,想挑事,想来为难徐编撰,那就得有生不如死的觉悟。其二:无论王业是谁的人,既然想来打他徐谦的脸,那么徐谦不妨狠狠地回敬回去,得罪人不可怕,可怕的是让人毫无忌惮,真以为他是软柿子,想怎么捏就怎么捏?
寒窗苦读,好不容易熬到如今,徐谦所为的不就是做个老爷吗?总不能进了官场,乖乖给人做孙子,被人打了左脸还要伸出右脸去。
杨慎有些羞怒,道:“这事本官做不得主。”
徐谦朝他笑笑,道:“不必大人做主,不过想必很快内阁值房那边就能听到动静,到时候免不了召你我二人前去询问,怎么答复,想来杨大人心里已经有底了!”
威胁,**裸的威胁!
杨慎愤怒地看了徐谦一眼,感觉自己的威严受到了侵犯,连他的自尊心也不免变得脆弱敏感起来。
果然如徐谦所料,李时此时进来道:“二位,内阁那边传唤我等过去,想来是内阁听到了风声。”他深深看了徐谦一眼,笑道:“徐编撰,年轻人不必这样冲动嘛,有什么事不能好好的说?待会老夫少不得要为你美言了。”
这老狐狸很精明,一开口就等于卖了徐谦一个人情,徐谦绝对相信,待会儿若是他觉得事情不对头,肯定会做缩头乌龟,美言不美言,还是看两个内阁大臣的态度。
可是这些话在杨慎听来,又未必不是反语,到时候大可以解释说,这只是讽刺而已。
总而言之,李时是谁的好都卖,节操什么的,活到这么大岁数,早就已经按斤卖光了。
三人也不迟疑,徐谦是自信满满,杨慎却是忧心重重,李时带着一股子高深莫名的微笑,三人一道从杨慎的值房出来,穿过大厅,王司吏还趴在地上不肯起,殷殷期盼地看着杨慎,结果杨慎看都没看他一眼。
……………………………………………………………………………………………………………………………………
内阁里头,杨廷和显得很生气,这是内阁难得发生的一次‘恶行事件’,肯定是要严查的。不过杨廷和倒也不急,事情的原委虽然已经由书吏禀告了,可是他要听的却不是事情的经过,而是徐谦如何解释,以及其他翰林官怎么回答。
这句话乍看之下似乎很难理解,其实很简单,就好像某个县令的名声一样,这个县令是好是坏,并不在百姓们怎么说,他的风评,应当是看本地士绅们怎么说,许多县令的评语,往往都会有几句修县学、重教化、或者是亲民、爱民之类,不过这些评语和寻常百姓没什么关系,往往都是本地士绅们赠予的,他们说好,才是真的好,至于你是做了什么逼良为娼又或者强取豪夺之事,朝廷不想管也懒得管。
徐谦入阁待诏已有两天,他是好是坏,自然也不是书吏能评价,终究还是他的同僚们怎么看。
杨廷和眯着眼,心里正在谋划着怎么解决这件事,本质上,他并不希望徐谦闹事,同时,他更不希望徐谦这个节骨眼上闹事,蒋冕一日没有出京,这个时候闹事容易节外生枝,可是事情已经发生,就必须处置,如何处置,自然得有个度。
可是坐在杨廷和旁边的毛纪心思却是不同,因为这个王司吏是他的人,至少在内阁里,王司吏是他的心腹,他才懒得管为何发生了冲突,现在徐谦打王司吏,就是动摇毛纪的权威,好不容易整倒了蒋冕,他这千年老三成了千年老二,怎么咽得下这口气?
毛纪阴沉着脸,侧目看了杨廷和一眼,发觉杨廷和脸色无动于衷,一副作壁上观的姿态,心里就明白了杨廷和此时的想法,他眼睛一眯,却是已经打定主意,这件事不能善罢甘休,想来杨廷和把翰林们都叫来,有借此敲打徐谦,给徐谦一个教训的意思,那么自己索性就把这事闹大一些,直接给这胆大妄为的徐谦一记闷棍!
…………………………………………………………………………………
又是半夜码字,一早更新,求月票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