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王之隋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章 南阳出嫁(上)

    杨曦在两仪殿,一直到第二日方才回到东宫。回到东宫时,却见到,宫中的众人都在忙碌着什么。杨曦有些奇怪,回到大殿便问在殿中坐着的萧氏:“母妃,他们在干吗?”

    杨曦话音刚落,就看到坐在萧氏旁边的南阳郡主的脸突然之间变得通红,这时萧氏看口对他说道:“是南阳要出嫁了。一转眼,就成了别家妇了?”说到这里,萧氏便不胜唏嘘。

    “姐姐要嫁人了?”杨曦听到这个消息,脑子一时之间还转不过弯儿来,站在那里楞楞地看着南阳郡主,动也不动。南阳郡主一看杨曦这个样子,以为他跟萧氏一样,便出言安慰起二人来:“母妃,毗沙门。莫要伤心,我是嫁人,又不是要干什么。再着,我即便是出嫁,也还在这京师当中,还可以经常回来的……”

    杨曦张口就问:“大姐要嫁给谁?”其实,杨曦是知道南阳郡主要嫁给宇文士及的,这不过是他下意识一问。不过,从杨曦的心里来说,还是不希望她嫁给宇文士及。因为,南阳郡主嫁到宇文家,最后的结果证明这是一场悲剧。因为现在历史课的原因,杨曦一直对宇文述一家看不上眼。再说,以他现在的身份——杨广的儿子的角色来讲,对于宇文述一家尤其是宇文化及、宇文成都是绝对的没有任何好感,有的只是反感和防范。

    “是宇文家的宇文士及。”萧氏说到。果然,还是宇文士及,还是那个弑君篡位的宇文家。杨曦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不过还是被这个消息给弄得愣在了那里。想要出言反对,不过看到自己姐姐一脸的幸福,也不好说什么。更何况,这也不是杨曦能够反对的了的。

    “是破野头儿那家奴隶——”杨曦顺口说了出来。不过,说完就有些后悔了。宇文述一家本来不姓宇文,而是破野头儿,杨曦是前世对宇文述的发家史感兴趣,便查了一下,一查之后,才知道宇文述应该叫“破野头儿述”。只是因为对主人忠心耿耿,便被主人同意醒了宇文。虽然宇文述现在贵为隋朝高官,不过,看不宇文述的世家私下还是称他“破野头儿”。

    “三郎,怎么讲话呢?”本来还有些喜气的大殿被杨曦这句杀伤力巨大的一句话弄得荡然无存。萧氏一听杨曦说宇文家是奴隶,脸上便有些愠怒了,呵斥起杨曦来。杨曦一看萧氏有些恼怒,再看自己的大姐也有些不高兴。知道自己今天惹了祸了,想要开溜。因为他信奉一句话:“不要得罪女人,尤其是报复心强的女人。”前世,大二,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不小心得罪了班上的女生,被报复了三年,自己正在追的女朋友也因此告吹。这件事杨曦可是记忆犹新。一看自己的母妃和大姐脸色不善,有晴转阴,便嚅嗫地说道:“母妃,大姐。我,我……我去休息一会儿。”话一说完,不等他们二人反应过来,便跑回自己的住处了。回去之后,还暗自庆幸自己跑的快。

    不过,显然杨曦还是低估了自己大姐的报复心理,尤其是杨曦给自己的婚事添堵,那就更不能放过了,虽然他是自己的弟弟并且只有五岁(实际上是三岁)。之后的几天里,南阳郡主总是以这样或者是那样的借口,来折磨杨曦。以至于后来杨曦不敢和自己的这位姐姐单独相处;即便是单独在一块儿,也是犹如老鼠见了猫,不敢大声说话。

    南阳郡主的婚嫁日期被钦天监定在的三月三日上巳节这一天。很快,南阳郡主出嫁的日子到了。

    中国古代结婚讲究“六礼”,即使是现在中国人结婚,也基本上遵循这个“六礼”,只不过有些礼仪合并在了一起或者是形式有些变化。实际上即便是在古代,“六礼”的具体形式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中国最早的婚礼议式程序“六礼”记载于《礼仪》中,《礼仪》是春秋战国时遗留下来的周代礼制汇编,也是儒家信奉的经典之一。

    所为“六礼”,即是:纳采、问名、纳吉、纳证、请期和亲迎。虽然礼仪程式是相同的,不过根据人得地位的尊卑、家庭的贫富,婚礼有繁有简,但是只是礼仪的奢侈铺张与简约的区别而已。

    一、纳采:男方请媒人到女方的家中去提亲,如果女方家有意,便由媒人携带礼物正是求婚。

    二、问名:男方询问女方姓氏以及出生年月日。

    三、纳吉:男方到祖庙占卜婚姻的凶吉,如果占得吉兆,便通告女方,并送财礼,缔结婚约。至于纳吉礼物,汉代时礼物种类有三十多种,不过到了隋唐时一般只有九种,取长久之意。九种物皆有男女两厢合好,坚固不离等寓意。

    四、纳徵:男方向女方家送纳聘财,双方的婚姻关系就正式确立了。

    五、请期:男方向女方请示举办正式婚礼的吉祥日期。

    六、亲迎:即男方亲往女方亲自迎娶新娘。

    时异俗迁,隋唐“六礼”虽然名称形式与前代相同,不过内容还是有些变化的。比如,《礼仪·士昏礼》中规定“六礼”都要用活着的大雁,即媒妁擎雁作拜见之礼,进行说合。而到了隋唐时用“鹅”,《酉阳杂俎》记载婚礼有“奠雁曰鹅”之说,大约是大雁很不容易得到——尤其是活着的大雁,所以就用鹅来代替。不过,对于志在“复华夏衣冠”的隋文帝来讲,这“六礼”是必须严格遵照执行的,尤其现在是皇室嫁女,更不能有半点马虎。至于活着的大雁,对于隋杨皇室和宇文家来讲,那就太简单了。若是连活着的大雁都弄不到,那隋杨皇室的脸可是丢到家了。宇文述别说是娶儿媳妇了,还是先想一想怎么不被皇帝杀了吧。

    《隋书·卷九·志第四·礼仪四》记载:后齐娉礼,一曰纳采,二曰问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徵,五曰请期,六曰亲迎。皆用羔羊一口,雁一双,酒黍稷稻米面各一斛。自皇子王已下至于九品皆同,流外及庶人则减其半。纳徵,皇子王用玄三匹,纁二匹,束帛十匹,大璋一(第一品已下至从三品,用璧玉,四品已下皆无。)兽皮二(第一品已下至从五品,用豹皮二,六品已下至从九品,用鹿皮。)锦彩六十匹(一品锦彩四十匹,二品三十匹,三品二十匹,四品杂彩十六匹,五品十匹,六品、七品五匹。)绢二百

    匹,(一品一百四十匹,二品一百二十匹,三品一百匹,四品八十匹,五品六十匹,六品、七品五十匹,八品、九品三十匹。)羔羊一口,羊四口,犊二头,酒黍稷稻米面各十斛。(一品至三品,减羊二口,酒黍稷稻米面各减六斛,四品、五品减一犊,酒黍稷稻米面又减二斛,六品以下无犊,酒黍稷稻米面各一斛。)诸王之子,已封未封,礼同第一品。新婚从车,皇子百乘,一品五十乘,第二、第三品三十乘,第四、第五品二十乘,第六、第七品十乘,八品达于庶人五乘。各依其秩之饰。

    隋代可能和后齐有所不同,不够也差不多。

    隋唐时期婚礼“六礼”中的前五礼主要传承自历史旧有的礼俗,而最具有特色而且被人重视的主要是第六礼“亲迎”之礼。这和现代人结婚差不多,却也又有一些不同。因为自近代“八王之乱”之后,五胡乱华,大量的外族人迁入中原,在统治中原时他们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汉族风俗的影响,但是汉人(主要是指北方的汉人)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这些外族人风俗的影响。成亲之日,从亲迎开始到新娘入门,进洞房拜见公婆,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繁琐的风俗礼节既掺入了这些外族人的风俗而具有了民族文化融合特色,又因为诗歌这些时代文化的兴起,形成了内容丰富多彩的婚礼仪式。比如催妆、障车、下婿、坐马鞍、传席、却扇、撒帐、拜姑舅等等唐代封演在《封氏见闻记》中这样记载:“近代(指隋唐)婚嫁,有障车、下婿、却扇及观花柱之事,又有卜地、安帐、拜堂之礼。上自皇室,下至士庶,莫不皆然”。

    自此之后历代,婚礼尤其是“亲迎”之礼,内容虽然稍微有些不同,但是仪式却基本上和隋唐差不多;即便是现代,婚礼的“六礼”当中依旧以“亲迎”之礼最为人们重视,也最为隆重。

    南阳郡主下嫁宇文士及,前五礼早已经完成,而三月三日这一天所完成的就是最后一礼,亲迎了。

    ---------------------------------------------------------------------------PS:小裕一更完毕。南阳郡主出嫁了。喜庆啊,不过小裕到现在连女朋友还没有呢。伤心,痛哭流涕。看官们,安慰小裕吧。推荐、收藏。小裕感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