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二)
风雪依旧,此处是河东河中的南北交界要地阴地关。一辆格外宽大的马车在约莫两千彪悍骑兵的护卫下由北而南一路驶来。这两千骑兵有些特别,他们打了四面大纛,但每一面上都是同样的一个“李”字。
其实只要知道这支队伍中间那格外宽大的马车中坐着什么人,就知道这般景象并不奇怪——那马车里分四方坐着的四人,分别是当朝中书令、天下兵马副元帅、秦王李存曜;检校司徒、邠宁节度使李嗣昭;检校左仆射、秦成节度使李存审;检校太子太保、泾源节度使李嗣源。
“三位兄长,这般安排,可有什么难处么?”车厢正席上的李曜微笑着问道。
李嗣源本是不善言辞之人,但他新任泾源节度使,又被准许带着保塞军作为去泾原后的牙兵,使得他手头的兵力高达六万有余,而根据李曜的安排和暗中授意,他只需要拿下鄯、会、河、兰、廓这五个州,就算完成任务,而后便可出任陇右节度使。在他看来,陇右局势虽然错综复杂,但由于吐蕃势力大为衰落,陇右境内的各路势力都不怎样,六万多大军,如果出动五万,吓都能吓得他们望风而降了,根本没有半点压力,何况其中有些地方,汉人实力并不差,自己打着大唐旗号过去收复失地,更是有着天然优势。
因此,他反而最先开口:“陇右五州,快则三五月,慢则一年,定可光复。”他一贯话不多,这样明确表态也不是第一次了,因此李曜和李嗣昭、李存审都不惊讶。
李曜点了点头,看了看李嗣昭和李存审,问道:“八兄、九兄,你们如何?”
李存审与李嗣昭对望一眼,李存审先开口:“渭、洮、岷、叠、宕五州,因与秦成相邻,是以某也曾派人打探虚实,如今这些地方,总得来说,算是被温末六谷部控制……秦王可知温末六谷部来历?”
李曜道:“只是略知一二。”
李存审便说道:“温末本是一支义军,其主要参与者,是吐蕃控制下的奴部,所谓浑末,亦曰温末。虏法:出师必发毫室,皆以奴从,平居散处耕牧。及论恐乱,无所归,共相啸合数千人,以温末自号,居甘、肃、瓜、沙、河、渭、岷、廓、叠、宕间……”遂将自己所探消息一一道出,果然比李曜之前所了解的信息更加清楚一些。
李曜听完后自行归纳了一下,大致情况如下:842年,吐蕃边将论恐热与尚婢婢双方进行激烈的战争时,许多吐蕃将领及其诸属部首领相继摆脱束缚,迁徙异地自保。有的蕃将及吐谷浑、党项、苏毗等部众归顺唐朝。散布在这一带地区的吐蕃旧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原来吐蕃的随军奴隶。这些奴隶各有其主,平居散处游牧,在边将连年火并期间,有的造反,逐杀其主;有的因其主或死或逃,获得人身自由;有的被部众推为首领,其主微弱,反而依附。这些奴隶作战勇敢,拥有优良马匹器具;他们厌战,思归故里,啸聚成伙,各立名号,小者上千,多者有万帐之众。
到了862年,散处于甘、肃、瓜、沙、河、渭、岷、廓、叠、宕间的温末,数千向唐入贡。到875年时,唐西川节度使高骈结温末部首领鲁耨月等,率奴隶起义军进驻到大渡河流域地区。
温末起义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首先王室分裂引起执掌兵权的王族嫡系和外族将领的征战,他们的互相残杀大大削弱了吐蕃的国家机器,也动摇了吐蕃对边境地区的统治。在混战中,温末奴隶和奴户、奴部趁机而起,脱离了他们的首领、头人。温末军的起义一直延续了二三十年之久,这从根本上动摇了吐蕃的统治基础,吐蕃原本重兵驻守于边境,可此时已经无法调动他们去镇压国内的民众。
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温末起义影响和推动了下朵康和卫如、夭如的平民和奴隶的抗争,支持了他们的暴动。如果说温末起义主要是军中的奴隶军,那么邦金洛则主要是平民百姓的造反。可以说起义从军中起,继续的是民众。温末军中不仅有吐蕃的从军的奴隶,而且有吐谷浑、苏毗、党项各族部,甚至还有汉人参加。
温末起义对张义潮在敦煌举起义旗,率领十一州归唐,也作出了贡献。使吐蕃几乎在河西走廊及甘青等地无立足点之地,也导致在甘肃建立了“六谷”国,不过似乎唐朝只认可其为一个较大的部族。
简单的来说,李存审的话有两个关键点:一是现在的渭、洮、岷、叠、宕五州,其实际统治者基本上可以看作为温末六谷部,二是温末人反感吐蕃而对大唐相对友好,甚至仿佛还有些余留的敬重。
“这么说……”李曜若有所思地看着李存审。
李存审点了点头,道:“秦王猜得不错,秦成虽只三万余兵马,但秦成背后便是大唐,只要有大唐天子名义,三万人足以收复‘平西’五州。”
李曜大致可以猜到他要用什么法子收复这五个州了,当下心中暗暗点头:“要说允文允武,李存审的确强过李嗣昭和李嗣源。”于是笑道:“既然如此,具体手段我就不问了,八兄要什么支持,朝廷必不吝啬便是。”
李存审只是点了点头,便不再多说。
总算轮到李嗣昭了,他确实愁容满面,故作不满地一摊手:“正阳,我的秦王殿下啊,你这安排,可真是忒不公平了。”
李曜笑道:“胡说,我如何不公平了?”
李嗣昭睁大眼睛道:“自然不公平了,你看八兄十弟,两人分取数州之地,各有目的,无人干扰相争。偏偏我从邠宁出兵的这一路,要去拿河西……河西有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伊州、西州这七州之地,如今瓜沙二州在归义军手里,那倒不必说了。西州早有西州回鹘,而且他们还拿下了伊州,这两州也不必说。我这一去,只剩凉州、甘州、肃州三地,坏处是河西节度使所辖之地少了一半还多,好处是不必远远跑去安西……可这里头有一个问题:归义军和朔方军都是对手!——偏生我的任务最难,要跑的地方最远!”
李曜轻轻叹息一声,小声道:“报国岂止玉门关……玉门关现在可早就不在我大唐手里了。九兄,我需要你将玉门关夺回,大唐……需要你将玉门关夺回!”
李嗣昭脸上玩笑似的笑容渐渐敛去,沉默片刻,终于重重点头:“放心,这一次我西征过去,不见玉门关,死不班师!正阳,你就在长安等我的好消息吧!”
其实只要知道这支队伍中间那格外宽大的马车中坐着什么人,就知道这般景象并不奇怪——那马车里分四方坐着的四人,分别是当朝中书令、天下兵马副元帅、秦王李存曜;检校司徒、邠宁节度使李嗣昭;检校左仆射、秦成节度使李存审;检校太子太保、泾源节度使李嗣源。
“三位兄长,这般安排,可有什么难处么?”车厢正席上的李曜微笑着问道。
李嗣源本是不善言辞之人,但他新任泾源节度使,又被准许带着保塞军作为去泾原后的牙兵,使得他手头的兵力高达六万有余,而根据李曜的安排和暗中授意,他只需要拿下鄯、会、河、兰、廓这五个州,就算完成任务,而后便可出任陇右节度使。在他看来,陇右局势虽然错综复杂,但由于吐蕃势力大为衰落,陇右境内的各路势力都不怎样,六万多大军,如果出动五万,吓都能吓得他们望风而降了,根本没有半点压力,何况其中有些地方,汉人实力并不差,自己打着大唐旗号过去收复失地,更是有着天然优势。
因此,他反而最先开口:“陇右五州,快则三五月,慢则一年,定可光复。”他一贯话不多,这样明确表态也不是第一次了,因此李曜和李嗣昭、李存审都不惊讶。
李曜点了点头,看了看李嗣昭和李存审,问道:“八兄、九兄,你们如何?”
李存审与李嗣昭对望一眼,李存审先开口:“渭、洮、岷、叠、宕五州,因与秦成相邻,是以某也曾派人打探虚实,如今这些地方,总得来说,算是被温末六谷部控制……秦王可知温末六谷部来历?”
李曜道:“只是略知一二。”
李存审便说道:“温末本是一支义军,其主要参与者,是吐蕃控制下的奴部,所谓浑末,亦曰温末。虏法:出师必发毫室,皆以奴从,平居散处耕牧。及论恐乱,无所归,共相啸合数千人,以温末自号,居甘、肃、瓜、沙、河、渭、岷、廓、叠、宕间……”遂将自己所探消息一一道出,果然比李曜之前所了解的信息更加清楚一些。
李曜听完后自行归纳了一下,大致情况如下:842年,吐蕃边将论恐热与尚婢婢双方进行激烈的战争时,许多吐蕃将领及其诸属部首领相继摆脱束缚,迁徙异地自保。有的蕃将及吐谷浑、党项、苏毗等部众归顺唐朝。散布在这一带地区的吐蕃旧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原来吐蕃的随军奴隶。这些奴隶各有其主,平居散处游牧,在边将连年火并期间,有的造反,逐杀其主;有的因其主或死或逃,获得人身自由;有的被部众推为首领,其主微弱,反而依附。这些奴隶作战勇敢,拥有优良马匹器具;他们厌战,思归故里,啸聚成伙,各立名号,小者上千,多者有万帐之众。
到了862年,散处于甘、肃、瓜、沙、河、渭、岷、廓、叠、宕间的温末,数千向唐入贡。到875年时,唐西川节度使高骈结温末部首领鲁耨月等,率奴隶起义军进驻到大渡河流域地区。
温末起义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首先王室分裂引起执掌兵权的王族嫡系和外族将领的征战,他们的互相残杀大大削弱了吐蕃的国家机器,也动摇了吐蕃对边境地区的统治。在混战中,温末奴隶和奴户、奴部趁机而起,脱离了他们的首领、头人。温末军的起义一直延续了二三十年之久,这从根本上动摇了吐蕃的统治基础,吐蕃原本重兵驻守于边境,可此时已经无法调动他们去镇压国内的民众。
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温末起义影响和推动了下朵康和卫如、夭如的平民和奴隶的抗争,支持了他们的暴动。如果说温末起义主要是军中的奴隶军,那么邦金洛则主要是平民百姓的造反。可以说起义从军中起,继续的是民众。温末军中不仅有吐蕃的从军的奴隶,而且有吐谷浑、苏毗、党项各族部,甚至还有汉人参加。
温末起义对张义潮在敦煌举起义旗,率领十一州归唐,也作出了贡献。使吐蕃几乎在河西走廊及甘青等地无立足点之地,也导致在甘肃建立了“六谷”国,不过似乎唐朝只认可其为一个较大的部族。
简单的来说,李存审的话有两个关键点:一是现在的渭、洮、岷、叠、宕五州,其实际统治者基本上可以看作为温末六谷部,二是温末人反感吐蕃而对大唐相对友好,甚至仿佛还有些余留的敬重。
“这么说……”李曜若有所思地看着李存审。
李存审点了点头,道:“秦王猜得不错,秦成虽只三万余兵马,但秦成背后便是大唐,只要有大唐天子名义,三万人足以收复‘平西’五州。”
李曜大致可以猜到他要用什么法子收复这五个州了,当下心中暗暗点头:“要说允文允武,李存审的确强过李嗣昭和李嗣源。”于是笑道:“既然如此,具体手段我就不问了,八兄要什么支持,朝廷必不吝啬便是。”
李存审只是点了点头,便不再多说。
总算轮到李嗣昭了,他确实愁容满面,故作不满地一摊手:“正阳,我的秦王殿下啊,你这安排,可真是忒不公平了。”
李曜笑道:“胡说,我如何不公平了?”
李嗣昭睁大眼睛道:“自然不公平了,你看八兄十弟,两人分取数州之地,各有目的,无人干扰相争。偏偏我从邠宁出兵的这一路,要去拿河西……河西有凉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伊州、西州这七州之地,如今瓜沙二州在归义军手里,那倒不必说了。西州早有西州回鹘,而且他们还拿下了伊州,这两州也不必说。我这一去,只剩凉州、甘州、肃州三地,坏处是河西节度使所辖之地少了一半还多,好处是不必远远跑去安西……可这里头有一个问题:归义军和朔方军都是对手!——偏生我的任务最难,要跑的地方最远!”
李曜轻轻叹息一声,小声道:“报国岂止玉门关……玉门关现在可早就不在我大唐手里了。九兄,我需要你将玉门关夺回,大唐……需要你将玉门关夺回!”
李嗣昭脸上玩笑似的笑容渐渐敛去,沉默片刻,终于重重点头:“放心,这一次我西征过去,不见玉门关,死不班师!正阳,你就在长安等我的好消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