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北都风云(十三)
“祝凯旋。”
“祝凯旋。”
李曜在阴地关南的晋州与关中三帅——如今应该说关西三帅了——拱手道别,四人今日分道扬镳,李曜按最新变更的计划领兵“闪击”泽潞、邢洺。而李嗣昭、李存审以及李嗣源三人,则将返回各自军镇,准备三路大军同时西征,兵锋直指大唐已经丢失百年的陇右、河西,目标是打通这条丝绸之路,与沙瓜二州的归义军连成一片,改善大唐西部边境战略局势,为朝廷“重返西域”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在平蜀之战立下战功后已经受封雁门县侯的左天策卫大将军朱八戒今日意气风发,率领麾下近两万精锐,在雪中接受了天下兵马副元帅、太尉、中书令、左右十二卫大将军、秦王李曜的战前检阅。
左右天策卫作为由李曜亲信中的亲信憨娃儿、阿蛮分别领兵的中坚,最新装备了河中军械监新式铠甲“精钢锁子甲”,不同于冷锻制成的瘊子甲耗工耗时、原材料稀少昂贵,这种精钢锁子甲制造成本只有瘊子甲的七分之一,而防护能力经过总参谋部评定,却达到了冷锻瘊子甲的七八成,因此成为李曜麾下诸军新一轮换装的主力战甲。而瘊子甲作为这个时代仍然无法超越的最高防护,依旧被中高级军官以及李曜本人的牙兵“近卫军”使用。
左天策卫不仅换装了新式盔甲,主战兵器也再次升级,虽然其样式仍是大唐制式,但随着军械监钢铁器材料的冶炼技术升级,其锐利及耐磨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左右天策卫里,都特别组建了一个新式“陌刀团”[无风注:北衙禁军编制为每卫一个牙兵旅、四个团,牙兵旅3000人,团4000人,每卫合19000人],陌刀团乃是专挑高大魁梧、膂力过人、胆魄极佳的精锐组成,为的便是重现当日大唐安西陌刀队的赫赫雄威。这些新式陌刀,同样由于冶金技术的进步,比盛唐时的陌刀减重十斤左右,而坚固锋利更甚,可谓威力巨大,携带也远较过去方便,无论是对付步兵还是骑兵,都有过人之处,只是由于陌刀团本身属于重装步兵,因此机动力稍逊。好在李曜并不缺马,因此天策卫的两个陌刀团,实际上也如盛唐一般,属于“骑马重步兵”,即行军骑马,战斗下马。
左右神策卫里,没有陌刀团,但组建了骑兵钩镰枪团,除了本身的骑兵功能外,更加擅长以骑兵对付骑兵。而相应的,左右羽林卫里则是雁翎团,装备了最新式的远距连弩以及少量“便携式组装重弩”。连弩可以有效对付敌军轻步兵、轻骑兵,而其新式重弩的组装只须一炷香的时间,可以有效对付敌军重步兵和少量重骑兵[无风注:唐末经济实力下降,藩镇重骑兵都比较有限,甚至大多数藩镇基本没有]。
总而言之,在李曜费尽心力的发展下,其麾下军队的装备,可以说远超同时代诸侯藩镇,傲视天下。这种质和量的全面超越,正是他在经济制度、生产制度乃至创新奖励制度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改良的初步成果体现。他有足够的信心认为:他麾下的这支大军,在军事理论和军事装备上,都已经可以说是“完爆”当前大唐国内外可能接触到的全部对手了。
他觉得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吃败仗的话,只有兵力处于巨大劣势,或者军粮危机,否则就只有极其重大的指挥失误才有可能出现。
厚积而薄发,就在当前!
进行了一番简短而有力的战前动员之后,李曜领兵踏上征程,而在此前,接到军令的右天策卫、左右羽林卫三卫,以及河中镇兵左右开山、左右破阵、左右摧城、左右定远八军已然开赴泽州以西两百余里处的两镇边界。
两日后,沁县。
李曜麾下几乎全部机动兵力的左右天策卫、左右羽林卫、左右开山军、左右破阵军、左右摧城军、左右定远军四卫八军齐聚这不大不小的县城,合计十三万余大军以及十六万余辅兵、民夫将沁县挤得水泄不通。
随着李曜一声令下,左羽林大将军李筠领本部左羽林卫及左右破阵军合计三万余军出击东南方向的泽州,李曜领剩余大军主力往东北出击潞州。
意外的是,原本应是恶战一场的泽潞收复战,最后竟然出现戏剧性的一幕:朱温任命的泽潞节度使丁会,在李曜大军兵临城下之际举城易帜,开城出降。以憨娃儿为首的鹰派将领大失所望,憋着气随李曜进城。随后传来消息则称泽州刺史王班,因一向不知体恤百姓,百姓恨之入骨。官军未到城下,百姓便做起乱来,纵火焚掠城关。李筠遂率官军趁势攻占外城,守军退守瓮城时得知潞州已降,王班心灰意冷,遂不再抵抗,也开城出降。
李筠立刻派快马请示李曜,问其军下一步动向。李曜对这次出兵的格外顺利稍有意外,想了想才醒悟过来,眼下的朱温比历史上的朱温颇有不如,手下将领的离心力也明显大了不少,因此下令李筠不在泽州过多停留,临时改编泽州汴军之后,留破阵左军守备泽州,他则领左羽林军本部、破阵右军及汴军降军即刻南下,攻取怀州,接手大河防线,震慑黄河以南的东都洛阳。李筠领命照办,五日后拔营南下,原泽州刺史王班因为政治军不严,对百姓残暴不仁,念在开城投降有功,被李曜下令处死,但罪不及家人,令其家迁往长安,家产充公。
却说昭义节度使[无风注:即泽潞节度使]丁会开城出降,其实原本也不是没有征兆。此公本是黄巢部下,黄巢势弱败亡之前投入朱温麾下,多年来为朱温立下赫赫战功,但因朱温猜忌心甚重,因此在出任昭义节度使之后常年装病,而朱温监视不减,遂使其心中不满。
而近两三年来,朝廷中枢的实力在李曜的强势辅政之下迅速崛起,能“隔空”支持王师范于朱温后院捣乱,朱温空有二三十万大军,竟不能平。如此就更使他心中更生他念,终于在李曜极其突然的大举进攻之下率众投诚。梁晋双方数次争夺的昭义镇就此轻易易手,李曜几乎兵不血刃地拿下这河中东面的重镇,朱温在河北的桥头堡丢失,其河北实力遭到重创。
昭义既下,自然再望邢洺。此时李曜展现了远超朱温的器量:命丁会领其所部依然镇守潞州,暂不进行军事整编,只是按照既定的削藩战略,昭义节度使不再设置,因此由李曜墨敕授官,任命丁会“权守昭义防御使”[权守:临时为。],只取军权,不得行政及财政权力。潞州、泽州两地刺史将由朝廷尽快委派。
丁会自然知道李曜这今年拿下的地方一贯性都要削藩,因此虽然心中多少有些失落,却也谈不上有多大不满,而且李曜敢留下他在自己行军的后方,这种气度远不是朱温可比,更是让他觉得自己做了一次正确的决定,遂安心留守。当然话说回来,以朱温的器量,他丁会也不敢再叛回去……
数日之后,李曜大军再次出发,目标:磁州。
“祝凯旋。”
李曜在阴地关南的晋州与关中三帅——如今应该说关西三帅了——拱手道别,四人今日分道扬镳,李曜按最新变更的计划领兵“闪击”泽潞、邢洺。而李嗣昭、李存审以及李嗣源三人,则将返回各自军镇,准备三路大军同时西征,兵锋直指大唐已经丢失百年的陇右、河西,目标是打通这条丝绸之路,与沙瓜二州的归义军连成一片,改善大唐西部边境战略局势,为朝廷“重返西域”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在平蜀之战立下战功后已经受封雁门县侯的左天策卫大将军朱八戒今日意气风发,率领麾下近两万精锐,在雪中接受了天下兵马副元帅、太尉、中书令、左右十二卫大将军、秦王李曜的战前检阅。
左右天策卫作为由李曜亲信中的亲信憨娃儿、阿蛮分别领兵的中坚,最新装备了河中军械监新式铠甲“精钢锁子甲”,不同于冷锻制成的瘊子甲耗工耗时、原材料稀少昂贵,这种精钢锁子甲制造成本只有瘊子甲的七分之一,而防护能力经过总参谋部评定,却达到了冷锻瘊子甲的七八成,因此成为李曜麾下诸军新一轮换装的主力战甲。而瘊子甲作为这个时代仍然无法超越的最高防护,依旧被中高级军官以及李曜本人的牙兵“近卫军”使用。
左天策卫不仅换装了新式盔甲,主战兵器也再次升级,虽然其样式仍是大唐制式,但随着军械监钢铁器材料的冶炼技术升级,其锐利及耐磨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左右天策卫里,都特别组建了一个新式“陌刀团”[无风注:北衙禁军编制为每卫一个牙兵旅、四个团,牙兵旅3000人,团4000人,每卫合19000人],陌刀团乃是专挑高大魁梧、膂力过人、胆魄极佳的精锐组成,为的便是重现当日大唐安西陌刀队的赫赫雄威。这些新式陌刀,同样由于冶金技术的进步,比盛唐时的陌刀减重十斤左右,而坚固锋利更甚,可谓威力巨大,携带也远较过去方便,无论是对付步兵还是骑兵,都有过人之处,只是由于陌刀团本身属于重装步兵,因此机动力稍逊。好在李曜并不缺马,因此天策卫的两个陌刀团,实际上也如盛唐一般,属于“骑马重步兵”,即行军骑马,战斗下马。
左右神策卫里,没有陌刀团,但组建了骑兵钩镰枪团,除了本身的骑兵功能外,更加擅长以骑兵对付骑兵。而相应的,左右羽林卫里则是雁翎团,装备了最新式的远距连弩以及少量“便携式组装重弩”。连弩可以有效对付敌军轻步兵、轻骑兵,而其新式重弩的组装只须一炷香的时间,可以有效对付敌军重步兵和少量重骑兵[无风注:唐末经济实力下降,藩镇重骑兵都比较有限,甚至大多数藩镇基本没有]。
总而言之,在李曜费尽心力的发展下,其麾下军队的装备,可以说远超同时代诸侯藩镇,傲视天下。这种质和量的全面超越,正是他在经济制度、生产制度乃至创新奖励制度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改良的初步成果体现。他有足够的信心认为:他麾下的这支大军,在军事理论和军事装备上,都已经可以说是“完爆”当前大唐国内外可能接触到的全部对手了。
他觉得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吃败仗的话,只有兵力处于巨大劣势,或者军粮危机,否则就只有极其重大的指挥失误才有可能出现。
厚积而薄发,就在当前!
进行了一番简短而有力的战前动员之后,李曜领兵踏上征程,而在此前,接到军令的右天策卫、左右羽林卫三卫,以及河中镇兵左右开山、左右破阵、左右摧城、左右定远八军已然开赴泽州以西两百余里处的两镇边界。
两日后,沁县。
李曜麾下几乎全部机动兵力的左右天策卫、左右羽林卫、左右开山军、左右破阵军、左右摧城军、左右定远军四卫八军齐聚这不大不小的县城,合计十三万余大军以及十六万余辅兵、民夫将沁县挤得水泄不通。
随着李曜一声令下,左羽林大将军李筠领本部左羽林卫及左右破阵军合计三万余军出击东南方向的泽州,李曜领剩余大军主力往东北出击潞州。
意外的是,原本应是恶战一场的泽潞收复战,最后竟然出现戏剧性的一幕:朱温任命的泽潞节度使丁会,在李曜大军兵临城下之际举城易帜,开城出降。以憨娃儿为首的鹰派将领大失所望,憋着气随李曜进城。随后传来消息则称泽州刺史王班,因一向不知体恤百姓,百姓恨之入骨。官军未到城下,百姓便做起乱来,纵火焚掠城关。李筠遂率官军趁势攻占外城,守军退守瓮城时得知潞州已降,王班心灰意冷,遂不再抵抗,也开城出降。
李筠立刻派快马请示李曜,问其军下一步动向。李曜对这次出兵的格外顺利稍有意外,想了想才醒悟过来,眼下的朱温比历史上的朱温颇有不如,手下将领的离心力也明显大了不少,因此下令李筠不在泽州过多停留,临时改编泽州汴军之后,留破阵左军守备泽州,他则领左羽林军本部、破阵右军及汴军降军即刻南下,攻取怀州,接手大河防线,震慑黄河以南的东都洛阳。李筠领命照办,五日后拔营南下,原泽州刺史王班因为政治军不严,对百姓残暴不仁,念在开城投降有功,被李曜下令处死,但罪不及家人,令其家迁往长安,家产充公。
却说昭义节度使[无风注:即泽潞节度使]丁会开城出降,其实原本也不是没有征兆。此公本是黄巢部下,黄巢势弱败亡之前投入朱温麾下,多年来为朱温立下赫赫战功,但因朱温猜忌心甚重,因此在出任昭义节度使之后常年装病,而朱温监视不减,遂使其心中不满。
而近两三年来,朝廷中枢的实力在李曜的强势辅政之下迅速崛起,能“隔空”支持王师范于朱温后院捣乱,朱温空有二三十万大军,竟不能平。如此就更使他心中更生他念,终于在李曜极其突然的大举进攻之下率众投诚。梁晋双方数次争夺的昭义镇就此轻易易手,李曜几乎兵不血刃地拿下这河中东面的重镇,朱温在河北的桥头堡丢失,其河北实力遭到重创。
昭义既下,自然再望邢洺。此时李曜展现了远超朱温的器量:命丁会领其所部依然镇守潞州,暂不进行军事整编,只是按照既定的削藩战略,昭义节度使不再设置,因此由李曜墨敕授官,任命丁会“权守昭义防御使”[权守:临时为。],只取军权,不得行政及财政权力。潞州、泽州两地刺史将由朝廷尽快委派。
丁会自然知道李曜这今年拿下的地方一贯性都要削藩,因此虽然心中多少有些失落,却也谈不上有多大不满,而且李曜敢留下他在自己行军的后方,这种气度远不是朱温可比,更是让他觉得自己做了一次正确的决定,遂安心留守。当然话说回来,以朱温的器量,他丁会也不敢再叛回去……
数日之后,李曜大军再次出发,目标: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