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八回 定撤藩策迎佳期(二)
待吴应熊退出去,建宁公主立即投怀送抱直扑到韦仁怀中,哽咽道:“该死的东西,你忘了我啦。”
韦仁原本以为建宁公主如此刁蛮任性必定会对自己拳脚相加,没想到现在来上这一手,立时让他暗做准备的方子无法使用,只好伸手搂住了她,低声道:“别哭了!建宁最乖,你是知道的,我也是无法,你皇帝哥哥派的差,不去可是要杀头的。再说,我这次出去可是天天都在想你的。”
建宁公主听了韦仁的甜言蜜语,抬起头:“真的?你没骗我吧?”
韦仁低下头在建宁公主脸上亲了一下,道:“没有,没有!我对天发誓。”
“这还差不多。”建宁公主说着,还是暗地里在韦仁的软.肉处拧了一把。
韦仁疼痛之下暗道;“看来还是本性难移啊!”
俩人说了一会话,韦仁知道吴应熊及云南三将在外等着,久留不妥,于是和建宁公主约定好宫中相见,便回到客厅之中。他只见吴应熊陪着四名武将闲谈。赵良栋和王进宝不知在争辩甚么,两人都是面红耳赤,声音极大。两人见韦仁出来,便住了口。
韦仁笑问:“两位争甚么啊?说给我听听成不成?”
张勇道:“我们在谈论马匹。王副将相马的眼光独到,凭他挑过的马,必是良驹。刚才大家说起了牲口,王副将称赞云南的马好。赵总兵不信,说道川马、滇马腿短,跑不快。王副将却说川马滇马有长力,十里路内及不上别的马,跑到二三十里之后,就越奔越有精神。”
韦仁心中一动,说道:“哦!原来王大哥还会看马,兄弟也爱马匹,在我府中也有几匹马儿,有空请王大哥看上一看。”
王进宝答道:“侯爷府的马必定是千里驹,不看也知道。”
“侯爷,这马光看是没有用的,最后还是要赛上一赛才能见真章!”张勇接着说道。
韦仁心中明白,这云南三将进京到兵部述职看来是个幌子,看来目的还是要将吴应熊接应逃出京城。他心中暗笑,但是面上没有露出丝毫表情,道:“张大哥所说确实有道理,这样,等闲暇有空,咱们各自拿出几匹马好好赛上一赛如何?”
吴应熊立即接口道:“侯爷有此雅兴,小王一定好好陪您玩上一玩!”
这时,酒宴已经预备完毕,吴应熊便请韦仁入席,云南三将作陪饮酒。赵良栋酒量极宏,席上他一直跟王进宝斗酒,喝到深夜,除了韦仁与吴应熊外,四员武将都醉倒了。
宴罢,吴应熊亲自送韦仁出府,韦仁自行回府不提。
次日康熙召韦仁到上书房,指着桌上三通奏章,说道:“小桂子,这三道奏章,是分从三个地方来的,你倒猜猜,是谁的奏章?”
韦仁摇头道:“这奴才如何猜得到?”
康熙微微一笑,提起右掌虚劈,连做了三下杀头的姿势。
韦仁眼睛一亮,道:“难道是吴三桂他们三个?”
康熙笑道:“你聪明得很。你再猜猜,这三道奏章中说的是甚么?”
韦仁搔头道:“这个可难猜得很了。三道奏章是一齐来的么?”
康熙道:“有先有后,日子相差也不很远。”
韦仁道:“三个大奸臣都不怀好意,想的是一般心思。奴才猜想他们说的话都差不多。”
康熙伸掌在桌上轻轻一拍,说道:“正是。第一道奏章是尚可喜这老家伙呈上的,他说他年纪大了,想归老辽东,留他儿子尚之信镇守广东。我就批示说,尚可喜要回辽东,也不必留儿子在广东了。吴三桂和耿精忠听到了消息,便先后上了奏章。”拿起一道奏章,说道:“第二本是吴三桂这老小子的,他也是试我来着,瞧我敢不敢撤他的藩?他不是独个儿干,而是联络了尚可喜、耿精忠三个一起来吓唬我!”
康熙又拿起另一道奏章,道:“这是耿精忠的,他们三个,一个在云南,一个在福建,相隔万里,为甚么两道折子上所说的话都差不多?这几个家伙,还把我放在眼里吗?”说着气忿忿的将奏章往桌上一掷。
韦仁愤怒道:“这三个大奸臣,竟敢威胁皇上,真是大逆不道之至,这分明是向皇上下战书。皇上,是可忍孰不可忍,咱们这就发兵讨伐他们。奴才愿意做先锋,在皇上的英明神武指挥下,朝廷一定能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康熙赞许的点点头,道:“小宝,还是你忠心耿耿。不过,咱们不能先发兵,如果这样会给天下百姓说我杀戮功臣,说甚么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不如先行撤藩,瞧着三人的动静。若是遵旨撤藩,恭顺天命,那就罢了;否则的话,再发兵讨伐,这就师出有名。”
韦仁道:“皇上英明,奴才不及太多。”
康熙哈哈大笑,问道:“你又在拍马屁呢。待会早朝,我便要商议此事,你在一旁看看。”
“遵旨!”
这时,有太监禀报众王公大臣在太和殿上等候皇上议事。于是,康熙摆驾太和殿。
韦仁随康熙上得太和殿,康熙居中坐于龙椅,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大学士、尚书等大臣分班站立,韦仁便也站如班列之中。
康熙将尚可喜、吴三桂、耿精忠三道奏章,交给中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巴泰,说道:“三藩上奏,恳求撤藩,该当如何,大家分别奏来。”
诸王公大臣传阅奏章后,康亲王杰书说道:“回皇上:依奴才愚见,三藩恳求撤藩,均非出于本心,似乎是在试探朝廷。”
康熙点头,没有说话。
保和殿大学士卫周祚出班,他白发白须,年纪甚老,奏道:“以臣愚见,朝廷该当温旨慰勉,说三藩功勋卓著,皇上甚为倚重,须当用心办事,为王室屏藩。撤藩之事,应毋庸议。”
康熙道:“照你看,三藩不撤的为是?”
卫周祚道:“圣上明鉴:老子言道:‘佳兵不祥’,就算是好兵,也是不祥的。又有人考据,那‘佳’字乃‘惟’字之误,‘惟兵不祥’,那更加说得明白了。老子又有言道:‘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康熙点了点头,说道:“兵凶战危,古有明训。一有征伐之事,不免生灵涂炭。你们说朕如下温旨慰勉,不许撤藩,这事就可了结么?”
接着,殿上众臣纷纷出言劝阻皇上撤藩之举,这些文武大臣有文华殿大学士对喀纳、户部尚书米思翰、大学士杜立德、大学士图海等人。
这时,索额图也走出班列,正准备出言,突然看见韦仁朝自己使个眼色,微微摇头,他反应敏捷,急忙收回自己原本的话语,立即组织言语,奏道:“启禀皇上,奴才以为,三藩虽为我大清立下不小功勋,但是朝廷待他们不薄,他们承恩日久,如今主动上折撤藩,应该是他们忠心表现,皇上可以下旨撤藩,但是应该加恩与其后人,让他们世世代代享受朝廷的恩典,永世效忠我大清!”
索额图说完,抬头瞄了韦仁一眼,见韦仁微笑着朝自己点了点头,心中顿时大定。
康熙微微一笑,说道:“索额图确实是老成持重的大臣。”
“谢皇上夸奖!”索额图谢恩后,退回班列。
康熙问兵部尚书明珠:“明珠,你以为如何?”
明珠道:“圣上天纵聪明,高瞻远瞩,见事比臣子们高上百倍。奴才想来想去,撤藩有撤的好处,不撤也有不撤的好处,心中好生委决不下,接连几天睡不着觉。后来忽然想到一件事,登时放心,昨晚就睡得着了。原来奴才心想,皇上思虑周详,算无遗策,满朝奴才们所想到的事情,早已一一都在皇上的料中。奴才们想到的计策,再高也高不过皇上的指点。奴才只须听皇上的吩咐办事,皇上怎么说,奴才们就死心塌地、勇往直前的去办,最后定然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韦仁一听,佩服之极,暗想:“满朝文武,做官的本事谁也及不上这个家伙。此人马屁功夫十分到家,老子得拜他为师才是。这家伙日后飞黄腾达,功名富贵不可限量。”
康熙微微一笑,说道:“我是叫你想主意,可不是来听你说歌功颂德的言语。”
明珠低头不语。
这时,康熙对韦仁道:“韦仁,你到过云南,你倒说说看:这件事该当如何?”
韦仁道:“皇上明鉴:奴才年岁不大,对国家大事比起其他文武重臣是不懂的,只不过奴才知道咱们这大清江山都是皇上的,所有一切都是皇上说了算。不过,奴才在云南时,吴三桂曾对奴才说过一句话,他说:‘韦副统领,以后有甚么变故,你不用发愁,你的副统领职位,只有上升,不会下降。’”
康熙微微扫视了殿中群臣一眼,问道:“哦!吴三桂此言是何意?”
韦仁原本以为建宁公主如此刁蛮任性必定会对自己拳脚相加,没想到现在来上这一手,立时让他暗做准备的方子无法使用,只好伸手搂住了她,低声道:“别哭了!建宁最乖,你是知道的,我也是无法,你皇帝哥哥派的差,不去可是要杀头的。再说,我这次出去可是天天都在想你的。”
建宁公主听了韦仁的甜言蜜语,抬起头:“真的?你没骗我吧?”
韦仁低下头在建宁公主脸上亲了一下,道:“没有,没有!我对天发誓。”
“这还差不多。”建宁公主说着,还是暗地里在韦仁的软.肉处拧了一把。
韦仁疼痛之下暗道;“看来还是本性难移啊!”
俩人说了一会话,韦仁知道吴应熊及云南三将在外等着,久留不妥,于是和建宁公主约定好宫中相见,便回到客厅之中。他只见吴应熊陪着四名武将闲谈。赵良栋和王进宝不知在争辩甚么,两人都是面红耳赤,声音极大。两人见韦仁出来,便住了口。
韦仁笑问:“两位争甚么啊?说给我听听成不成?”
张勇道:“我们在谈论马匹。王副将相马的眼光独到,凭他挑过的马,必是良驹。刚才大家说起了牲口,王副将称赞云南的马好。赵总兵不信,说道川马、滇马腿短,跑不快。王副将却说川马滇马有长力,十里路内及不上别的马,跑到二三十里之后,就越奔越有精神。”
韦仁心中一动,说道:“哦!原来王大哥还会看马,兄弟也爱马匹,在我府中也有几匹马儿,有空请王大哥看上一看。”
王进宝答道:“侯爷府的马必定是千里驹,不看也知道。”
“侯爷,这马光看是没有用的,最后还是要赛上一赛才能见真章!”张勇接着说道。
韦仁心中明白,这云南三将进京到兵部述职看来是个幌子,看来目的还是要将吴应熊接应逃出京城。他心中暗笑,但是面上没有露出丝毫表情,道:“张大哥所说确实有道理,这样,等闲暇有空,咱们各自拿出几匹马好好赛上一赛如何?”
吴应熊立即接口道:“侯爷有此雅兴,小王一定好好陪您玩上一玩!”
这时,酒宴已经预备完毕,吴应熊便请韦仁入席,云南三将作陪饮酒。赵良栋酒量极宏,席上他一直跟王进宝斗酒,喝到深夜,除了韦仁与吴应熊外,四员武将都醉倒了。
宴罢,吴应熊亲自送韦仁出府,韦仁自行回府不提。
次日康熙召韦仁到上书房,指着桌上三通奏章,说道:“小桂子,这三道奏章,是分从三个地方来的,你倒猜猜,是谁的奏章?”
韦仁摇头道:“这奴才如何猜得到?”
康熙微微一笑,提起右掌虚劈,连做了三下杀头的姿势。
韦仁眼睛一亮,道:“难道是吴三桂他们三个?”
康熙笑道:“你聪明得很。你再猜猜,这三道奏章中说的是甚么?”
韦仁搔头道:“这个可难猜得很了。三道奏章是一齐来的么?”
康熙道:“有先有后,日子相差也不很远。”
韦仁道:“三个大奸臣都不怀好意,想的是一般心思。奴才猜想他们说的话都差不多。”
康熙伸掌在桌上轻轻一拍,说道:“正是。第一道奏章是尚可喜这老家伙呈上的,他说他年纪大了,想归老辽东,留他儿子尚之信镇守广东。我就批示说,尚可喜要回辽东,也不必留儿子在广东了。吴三桂和耿精忠听到了消息,便先后上了奏章。”拿起一道奏章,说道:“第二本是吴三桂这老小子的,他也是试我来着,瞧我敢不敢撤他的藩?他不是独个儿干,而是联络了尚可喜、耿精忠三个一起来吓唬我!”
康熙又拿起另一道奏章,道:“这是耿精忠的,他们三个,一个在云南,一个在福建,相隔万里,为甚么两道折子上所说的话都差不多?这几个家伙,还把我放在眼里吗?”说着气忿忿的将奏章往桌上一掷。
韦仁愤怒道:“这三个大奸臣,竟敢威胁皇上,真是大逆不道之至,这分明是向皇上下战书。皇上,是可忍孰不可忍,咱们这就发兵讨伐他们。奴才愿意做先锋,在皇上的英明神武指挥下,朝廷一定能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康熙赞许的点点头,道:“小宝,还是你忠心耿耿。不过,咱们不能先发兵,如果这样会给天下百姓说我杀戮功臣,说甚么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不如先行撤藩,瞧着三人的动静。若是遵旨撤藩,恭顺天命,那就罢了;否则的话,再发兵讨伐,这就师出有名。”
韦仁道:“皇上英明,奴才不及太多。”
康熙哈哈大笑,问道:“你又在拍马屁呢。待会早朝,我便要商议此事,你在一旁看看。”
“遵旨!”
这时,有太监禀报众王公大臣在太和殿上等候皇上议事。于是,康熙摆驾太和殿。
韦仁随康熙上得太和殿,康熙居中坐于龙椅,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大学士、尚书等大臣分班站立,韦仁便也站如班列之中。
康熙将尚可喜、吴三桂、耿精忠三道奏章,交给中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巴泰,说道:“三藩上奏,恳求撤藩,该当如何,大家分别奏来。”
诸王公大臣传阅奏章后,康亲王杰书说道:“回皇上:依奴才愚见,三藩恳求撤藩,均非出于本心,似乎是在试探朝廷。”
康熙点头,没有说话。
保和殿大学士卫周祚出班,他白发白须,年纪甚老,奏道:“以臣愚见,朝廷该当温旨慰勉,说三藩功勋卓著,皇上甚为倚重,须当用心办事,为王室屏藩。撤藩之事,应毋庸议。”
康熙道:“照你看,三藩不撤的为是?”
卫周祚道:“圣上明鉴:老子言道:‘佳兵不祥’,就算是好兵,也是不祥的。又有人考据,那‘佳’字乃‘惟’字之误,‘惟兵不祥’,那更加说得明白了。老子又有言道:‘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康熙点了点头,说道:“兵凶战危,古有明训。一有征伐之事,不免生灵涂炭。你们说朕如下温旨慰勉,不许撤藩,这事就可了结么?”
接着,殿上众臣纷纷出言劝阻皇上撤藩之举,这些文武大臣有文华殿大学士对喀纳、户部尚书米思翰、大学士杜立德、大学士图海等人。
这时,索额图也走出班列,正准备出言,突然看见韦仁朝自己使个眼色,微微摇头,他反应敏捷,急忙收回自己原本的话语,立即组织言语,奏道:“启禀皇上,奴才以为,三藩虽为我大清立下不小功勋,但是朝廷待他们不薄,他们承恩日久,如今主动上折撤藩,应该是他们忠心表现,皇上可以下旨撤藩,但是应该加恩与其后人,让他们世世代代享受朝廷的恩典,永世效忠我大清!”
索额图说完,抬头瞄了韦仁一眼,见韦仁微笑着朝自己点了点头,心中顿时大定。
康熙微微一笑,说道:“索额图确实是老成持重的大臣。”
“谢皇上夸奖!”索额图谢恩后,退回班列。
康熙问兵部尚书明珠:“明珠,你以为如何?”
明珠道:“圣上天纵聪明,高瞻远瞩,见事比臣子们高上百倍。奴才想来想去,撤藩有撤的好处,不撤也有不撤的好处,心中好生委决不下,接连几天睡不着觉。后来忽然想到一件事,登时放心,昨晚就睡得着了。原来奴才心想,皇上思虑周详,算无遗策,满朝奴才们所想到的事情,早已一一都在皇上的料中。奴才们想到的计策,再高也高不过皇上的指点。奴才只须听皇上的吩咐办事,皇上怎么说,奴才们就死心塌地、勇往直前的去办,最后定然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韦仁一听,佩服之极,暗想:“满朝文武,做官的本事谁也及不上这个家伙。此人马屁功夫十分到家,老子得拜他为师才是。这家伙日后飞黄腾达,功名富贵不可限量。”
康熙微微一笑,说道:“我是叫你想主意,可不是来听你说歌功颂德的言语。”
明珠低头不语。
这时,康熙对韦仁道:“韦仁,你到过云南,你倒说说看:这件事该当如何?”
韦仁道:“皇上明鉴:奴才年岁不大,对国家大事比起其他文武重臣是不懂的,只不过奴才知道咱们这大清江山都是皇上的,所有一切都是皇上说了算。不过,奴才在云南时,吴三桂曾对奴才说过一句话,他说:‘韦副统领,以后有甚么变故,你不用发愁,你的副统领职位,只有上升,不会下降。’”
康熙微微扫视了殿中群臣一眼,问道:“哦!吴三桂此言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