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4章 似异实同
建安九年,秋。零陵郡营道县,九嶷山舜帝陵。
刘协身着裁剪得体的窄袖劲装,负手站在一方巨岩之上,远眺南方。
不远处,就是传说中舜帝的埋骨之所——舜源峰,以及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峰、女英峰。
时代久远,已经没什么真正的遗迹,所谓古迹都带着浓厚的汉风。
儒家文明强调慎终追远,对祖宗的崇拜深入骨髓,修陵是传统艺能,在华夏文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舜帝自然也不例外。
就本心而言,刘协对这一类新造古迹并没什么兴趣。
之所以到这里来,还是为了教化。
虽说九嶷山是舜帝埋骨之所,但附近的汉民却少得可怜,大部分人还是椎发文身的蛮夷。有人说他们是百越之后,也用人说他们和武陵蛮、江夏蛮一样来自益州,具体源流,没几个人说得清楚。
刘协派人去采风,收集了不少古歌谣,也找到了一些古籍。但是很可惜,那些和图画一般的文字没几个人看得懂,只能和当地的祭司合作,希望能转译成汉语。
这些都需要时间和精力,而刘协现在想的只是教化。
在深山里建学、建工坊,整治交通,让山里的货能运出去,山外的人能走进来。
来拜祭舜帝,就是为了向那些信奉舜帝的山民表示,我们同根同源,都是舜帝的后人。
为此,他身上穿的衣服都是融合了当地风格的新式衣服,而不是标准的天子礼服。
这一点遭到了不少守礼大臣的反对,但反对无效。
刘协根本不想穿着那种大袖飘飘的礼服登山,哪怕这是真正的汉服。
好在大臣们也知道他的脾气,见他不见劝之后,立刻有人提出了相反的意见,认为天子教化蛮夷,理当入乡随俗,因时而变,不能拘泥于既定礼仪。
礼亦当因时而变嘛。
反对者表示不敢苟同,天子是朝廷的代表,正当示以汉家威仪,君临天下,怎么能向蛮夷学习?
儒生因此争得不可开交,即使登上了九嶷山还没得出结论。
刘协当没听见,只关注眼前的大事:交州。
南面就是五岭中的萌渚岭,过了萌渚岭就是交州的苍梧郡,士燮兄弟的老家。
休整了一个夏天,又得到了人力、物力支援的孙策发动了秋季攻势,正沿着郁水,一路向苍梧郡治广信挺进。
在新任郁林太守曹昂到任,接过了稳定地方的重任后,孙策终于从政务中脱身,回到了他最擅长的战场,一路势如破竹,无人能挡。
与此同时,征南将军丁冲也率领万人,沿着漓水向南进发。
丁冲装备了不少新式战船。这些战船未必很大,却是新建的洞庭船官为适应地形打造的新船,既能运粮,也能运人,让丁冲的进军变得更加便捷,不用再担心后勤补给不足。
不出意外的话,交州的战事很快就要结束了。
同样,不出意外的话,为士燮求情的奏疏也快来了。
只可惜,形势不同,这次求情不好使了。
想到这一点,刘协嘴角挑起一抹不屑的冷笑。
侍中沮授站在不远处,正与讲武堂祭酒虞翻说话,两人争辩着什么,看起来分歧还挺大。桓阶拱着手站在一旁,面带微笑,却不说话。
“他们在争什么?”刘协问道。
周不疑微微一笑。“沮侍中说,平定交州后,讨逆将军应该就地休整,准备南征。虞祭酒说,讨逆将军应该回朝献俘,等朝廷嘉奖后,对人员进行精简,再议南征之事。”
刘协想了想,又问周不疑道:“你支持谁的意见?”
周不疑不假思索。“臣不支持任何一个人的意见。臣以为,这两种意见都局限于战场,不够全面。士燮兄弟授首,交州称臣,重回正朔,并不代表交州就从此归心。交州山高林密,甚于荆南,非三十年之功,交州很难成为大汉稳定的疆域。”
刘协有些好奇。“那怎么才能让交州变成大汉稳定的疆域呢?”
“教化,修路、造桥。教化出一代人,让那些自以为岭南乃化外之地,随时可以自治的人无立足之地。修路、造桥,沟通内外,使百姓知朝廷政令、陛下仁心。否则士燮之后,难免还会有人想学赵佗,盼着中原大乱。”
刘协笑笑,对沮授等人招招手,将他们叫到跟前,又让周不疑将他的意见重述了一遍。
沮授三人互相看看,不约而同的笑了。
“陛下调教有方,此子虽年幼,却胸有天下。”虞翻抚着胡须,毫不掩饰眼中的欣赏。
桓阶微微一笑。“都说大江以南多蛮夷,周氏有此子,可证江南亦多俊秀。”
沮授说道:“江南多山,如井中观天,能有如此眼界的少年的确不多见。”
“你这什么话?”虞翻表示不能认同。“冀州土地虽平,却太狭小,北有燕山,西有太行,又与坐井观天何异?纵有区别,也不过是那口井稍微大一些罢了。”
沮授拱手说道:“岂敢,祭酒误会了。”
虞翻一甩袖子,哼了一声。
沮授又道:“陛下,臣与祭酒之争,不过是缓急而已。在开发交州这一点上,臣与祭酒并无分歧。南方湿热,最利稻谷,日南、九真等地一年三熟,不仅是讨逆将军出海的最佳基地,也是朝廷开发江南的有利基础,当尽快纳入朝廷政令才行。自中原大乱以来,交州自治近二十年,日南、九真名存实亡。如果不迅速征服,只怕还记得大汉威仪的人老去,人心更难收拾。”
虞翻也说道:“公与之言,也是臣的意思。只是臣以为,攘外必先安内。中原人心未定,急于南征,只怕中原有变。且讨逆将军麾下将士久战,思归之人必然不少。借此机会,让他们家人团聚,将不愿意南征之人另外安排,再补充一部分新锐,再行南征,似缓而急,岂不更好?”
刘协听了,又转向桓阶。“伯绪的意见呢?”
桓阶拱手施礼。“祭酒与沮侍中之争,相差不过以年计,臣以为区别不大,无可无不可。倒是如何开发交州,却要用心思量。此次征南将军进军,新船之利有目共睹,或许应该在江南四郡多建作坊,架桥铺路,取得成效后,再推行至交州。”
刘协身着裁剪得体的窄袖劲装,负手站在一方巨岩之上,远眺南方。
不远处,就是传说中舜帝的埋骨之所——舜源峰,以及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峰、女英峰。
时代久远,已经没什么真正的遗迹,所谓古迹都带着浓厚的汉风。
儒家文明强调慎终追远,对祖宗的崇拜深入骨髓,修陵是传统艺能,在华夏文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舜帝自然也不例外。
就本心而言,刘协对这一类新造古迹并没什么兴趣。
之所以到这里来,还是为了教化。
虽说九嶷山是舜帝埋骨之所,但附近的汉民却少得可怜,大部分人还是椎发文身的蛮夷。有人说他们是百越之后,也用人说他们和武陵蛮、江夏蛮一样来自益州,具体源流,没几个人说得清楚。
刘协派人去采风,收集了不少古歌谣,也找到了一些古籍。但是很可惜,那些和图画一般的文字没几个人看得懂,只能和当地的祭司合作,希望能转译成汉语。
这些都需要时间和精力,而刘协现在想的只是教化。
在深山里建学、建工坊,整治交通,让山里的货能运出去,山外的人能走进来。
来拜祭舜帝,就是为了向那些信奉舜帝的山民表示,我们同根同源,都是舜帝的后人。
为此,他身上穿的衣服都是融合了当地风格的新式衣服,而不是标准的天子礼服。
这一点遭到了不少守礼大臣的反对,但反对无效。
刘协根本不想穿着那种大袖飘飘的礼服登山,哪怕这是真正的汉服。
好在大臣们也知道他的脾气,见他不见劝之后,立刻有人提出了相反的意见,认为天子教化蛮夷,理当入乡随俗,因时而变,不能拘泥于既定礼仪。
礼亦当因时而变嘛。
反对者表示不敢苟同,天子是朝廷的代表,正当示以汉家威仪,君临天下,怎么能向蛮夷学习?
儒生因此争得不可开交,即使登上了九嶷山还没得出结论。
刘协当没听见,只关注眼前的大事:交州。
南面就是五岭中的萌渚岭,过了萌渚岭就是交州的苍梧郡,士燮兄弟的老家。
休整了一个夏天,又得到了人力、物力支援的孙策发动了秋季攻势,正沿着郁水,一路向苍梧郡治广信挺进。
在新任郁林太守曹昂到任,接过了稳定地方的重任后,孙策终于从政务中脱身,回到了他最擅长的战场,一路势如破竹,无人能挡。
与此同时,征南将军丁冲也率领万人,沿着漓水向南进发。
丁冲装备了不少新式战船。这些战船未必很大,却是新建的洞庭船官为适应地形打造的新船,既能运粮,也能运人,让丁冲的进军变得更加便捷,不用再担心后勤补给不足。
不出意外的话,交州的战事很快就要结束了。
同样,不出意外的话,为士燮求情的奏疏也快来了。
只可惜,形势不同,这次求情不好使了。
想到这一点,刘协嘴角挑起一抹不屑的冷笑。
侍中沮授站在不远处,正与讲武堂祭酒虞翻说话,两人争辩着什么,看起来分歧还挺大。桓阶拱着手站在一旁,面带微笑,却不说话。
“他们在争什么?”刘协问道。
周不疑微微一笑。“沮侍中说,平定交州后,讨逆将军应该就地休整,准备南征。虞祭酒说,讨逆将军应该回朝献俘,等朝廷嘉奖后,对人员进行精简,再议南征之事。”
刘协想了想,又问周不疑道:“你支持谁的意见?”
周不疑不假思索。“臣不支持任何一个人的意见。臣以为,这两种意见都局限于战场,不够全面。士燮兄弟授首,交州称臣,重回正朔,并不代表交州就从此归心。交州山高林密,甚于荆南,非三十年之功,交州很难成为大汉稳定的疆域。”
刘协有些好奇。“那怎么才能让交州变成大汉稳定的疆域呢?”
“教化,修路、造桥。教化出一代人,让那些自以为岭南乃化外之地,随时可以自治的人无立足之地。修路、造桥,沟通内外,使百姓知朝廷政令、陛下仁心。否则士燮之后,难免还会有人想学赵佗,盼着中原大乱。”
刘协笑笑,对沮授等人招招手,将他们叫到跟前,又让周不疑将他的意见重述了一遍。
沮授三人互相看看,不约而同的笑了。
“陛下调教有方,此子虽年幼,却胸有天下。”虞翻抚着胡须,毫不掩饰眼中的欣赏。
桓阶微微一笑。“都说大江以南多蛮夷,周氏有此子,可证江南亦多俊秀。”
沮授说道:“江南多山,如井中观天,能有如此眼界的少年的确不多见。”
“你这什么话?”虞翻表示不能认同。“冀州土地虽平,却太狭小,北有燕山,西有太行,又与坐井观天何异?纵有区别,也不过是那口井稍微大一些罢了。”
沮授拱手说道:“岂敢,祭酒误会了。”
虞翻一甩袖子,哼了一声。
沮授又道:“陛下,臣与祭酒之争,不过是缓急而已。在开发交州这一点上,臣与祭酒并无分歧。南方湿热,最利稻谷,日南、九真等地一年三熟,不仅是讨逆将军出海的最佳基地,也是朝廷开发江南的有利基础,当尽快纳入朝廷政令才行。自中原大乱以来,交州自治近二十年,日南、九真名存实亡。如果不迅速征服,只怕还记得大汉威仪的人老去,人心更难收拾。”
虞翻也说道:“公与之言,也是臣的意思。只是臣以为,攘外必先安内。中原人心未定,急于南征,只怕中原有变。且讨逆将军麾下将士久战,思归之人必然不少。借此机会,让他们家人团聚,将不愿意南征之人另外安排,再补充一部分新锐,再行南征,似缓而急,岂不更好?”
刘协听了,又转向桓阶。“伯绪的意见呢?”
桓阶拱手施礼。“祭酒与沮侍中之争,相差不过以年计,臣以为区别不大,无可无不可。倒是如何开发交州,却要用心思量。此次征南将军进军,新船之利有目共睹,或许应该在江南四郡多建作坊,架桥铺路,取得成效后,再推行至交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