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石三鸟
暂时想不通,李天也就将之放到了一边,打算找机会和杨士奇等人商议之后再做决定。
眼见天都快亮了,累的不行的他,打着哈欠,就去休息了。
.......
半夜的皇宫一片安静,但京城的夜却是十分的热闹。
虽然李天已经严令众人保守秘密,不得将此次贪腐大案传出去。
可是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
身处事件中心的户部尚书夏元吉的府中,可谓是门庭若市。
大晚上的依然灯火通明。
只是被堵在门口的人多,真正能进去的人却是很少,但这些人却还是不辞辛劳的排起长队,想要见一见这位朝堂大佬。
此时夏府内堂之中。
精神矍铄的夏元吉,一边品茶一边慢悠悠的对手下几个侍郎各司郎中说到,
“就算老夫不说,相信你们也都应该清楚,郭侍郎的事情了吧!”
闻言,几人连忙起身,“知道,知道!”
夏元吉好似深思般,轻轻点了点桌子。
“既然如此,老夫也就不和你们绕弯子了,你们还有什么人参与其中,自己站出来吧。
否则,日后被陛下查出来你们谁的屁股不干净,会是什么后果,你们也都清楚吧!”
户部的官职历来都是肥缺,是所有人打破了脑袋,都想往里面挤的衙门。
这些侍郎、各司郎中就没有几个是真正干净的,虽然不知道此事到底会不会牵连到自己,可他们还是吓得,脸无人色。
“还请堂部救救我等!”
夏元吉虽然当官多年,但是并不贪财。
即便是这些侍郎,想要贿赂他,也只会自取其辱而已。
他们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凭借往日情分向他哀求罢了。
看着手底下这些不争气官员,夏元吉如何不知道,能在这个时候找上自己的,都不是什么底子干净的人。
圣意未明之下,他也不知道事情到底会发展到何种地步。
叹息一声,“尔等求老夫也没用,一切还要陛下圣才,才有决断。”
一句话仿佛堵死了他们脱身的通道。
几人都是心丧欲死,不住的磕头恳求。
“堂部,还请您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我等身家性命可都系于您身上了!”
这些人毕竟都是他多年的老部下了,夏元吉有何尝看到他们一个个都人头落地呢。
沉吟半响,他才慢慢的说到,
“此事虽然看起来龙颜震怒,不可收拾,却也不是没有转机!”
众人闻言顿时精神一震,争先恐后的道,“还请堂部明示!”
“太仓贪腐一案涉及的数目十分巨大,加之城里水患严重,受灾百姓甚多,后续接济事宜必定耗资糜多。”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想看看这些人到底上不上道。
当下就有一个郎中严重冒光,兴奋的道,
“堂部的意思是不是,若我们能协助陛下处理好此事赈灾事宜,或许这件事还有转机?”
夏元吉嘴角含笑的微微点头,欣慰的道,“总算你们之中还算有几个机灵的人。”
赈灾缺的是什么,不外乎粮食银子而已。
身为户部的侍郎郎中,各司主官,他们每个人身价不敢多说,几千两上万两还是有的。
“不就是钱粮吗,只要能度过此劫,就算让我散尽家财又能如何。”
“不错,散财事小,保命事大,钱没了以后可以再赚,只要保住官职,保住小命,害怕什么。”
“多谢堂部指点,我等感激不尽!”
夏元吉看似深思熟虑,其实心中早有腹稿。
当时他献给李天的几条应急办法,李天唯独对号召城中存粮大户开仓放粮一条感兴趣。
他当时就猜到了,李天定是准备采用这个办法救助灾民。
正巧手下这些不争气的家伙找来,让他帮忙出出主意。
虽然,他还不知道李天所说的办法是什么。
本着,能多一个算一个想法,他就将这个算不得出路的出路,有意无意的透露给他们。
这样一来,整个户部的官员踊跃捐资捐物救助灾民。
不仅能赢得李天看好感,让他看到自己管理的下,户部官员的高尚德行。
若是办得好了,还有很大的机会,让李天忘记郭文玉事件对整个户部的影响。
自己也可以从用人不当识人不明的麻烦中脱身而出。
既能赢得属下的感恩,又能免除户部的麻烦,一石三鸟,他的这招可以说是十分的老道稳重。
手下一众官员得了他的指点,一个个都心满意足,高高兴兴的离去。
而等在外面,无缘得见夏元吉的一大群官员,纷纷涌上来,向他们打听消息。
开始他们还不怎么愿意说,毕竟这信息也算是他们苦求半天,堂部才勉为其难给出的指点。
不过,架不住众人的热情,还是有人忍不住透露了出来。
这下,这一大群,官员都知道了,只要捐钱捐粮就能保平安。
一传十,十传百。
不到天亮,几乎整个京城的京官都知道这个消息了。
而后开展的捐资捐物拯救灾民,填补太仓存粮空缺的倡议。
还未轮到京城大户,就让这些群情热烈的百官给包圆了。
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是李天都所料未及的。
不过这些也只是后话。
......
相对中地下官员们的人人自危,真正的高官,并未真的把这次的贪腐大案真的当回事。
当朝首辅杨士奇的府中,此时虽然没有夏元吉这边这么门庭若市的,可来的人也不在少数。
同为内阁辅臣的杨荣等人悉数到场。
“不知阁老对户部郭侍郎的事情怎么看!”有人对杨士奇问道。
杨士奇老成持重,并未直言,而是微微一笑。
“既然是陛下亲自下令侦办,相信东厂黄督主很快就能给出答案,诸位向老夫询问,却是找错人了。”
还有人不甘心的道,
“下官听闻,此事可能还涉及到边军,陛下初登大宝,又不擅长征战。
对军武之事所知寥寥,万一处理不好恐怕会酿成大祸啊!”
未等杨士奇回话,黄准幽幽的开口道,
“诸位大人不必过分忧虑,陛下年富力强,虽是初登大宝,可登基以来,所办的一桩桩一件件大事,可又不妥之处?”
眼见天都快亮了,累的不行的他,打着哈欠,就去休息了。
.......
半夜的皇宫一片安静,但京城的夜却是十分的热闹。
虽然李天已经严令众人保守秘密,不得将此次贪腐大案传出去。
可是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
身处事件中心的户部尚书夏元吉的府中,可谓是门庭若市。
大晚上的依然灯火通明。
只是被堵在门口的人多,真正能进去的人却是很少,但这些人却还是不辞辛劳的排起长队,想要见一见这位朝堂大佬。
此时夏府内堂之中。
精神矍铄的夏元吉,一边品茶一边慢悠悠的对手下几个侍郎各司郎中说到,
“就算老夫不说,相信你们也都应该清楚,郭侍郎的事情了吧!”
闻言,几人连忙起身,“知道,知道!”
夏元吉好似深思般,轻轻点了点桌子。
“既然如此,老夫也就不和你们绕弯子了,你们还有什么人参与其中,自己站出来吧。
否则,日后被陛下查出来你们谁的屁股不干净,会是什么后果,你们也都清楚吧!”
户部的官职历来都是肥缺,是所有人打破了脑袋,都想往里面挤的衙门。
这些侍郎、各司郎中就没有几个是真正干净的,虽然不知道此事到底会不会牵连到自己,可他们还是吓得,脸无人色。
“还请堂部救救我等!”
夏元吉虽然当官多年,但是并不贪财。
即便是这些侍郎,想要贿赂他,也只会自取其辱而已。
他们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凭借往日情分向他哀求罢了。
看着手底下这些不争气官员,夏元吉如何不知道,能在这个时候找上自己的,都不是什么底子干净的人。
圣意未明之下,他也不知道事情到底会发展到何种地步。
叹息一声,“尔等求老夫也没用,一切还要陛下圣才,才有决断。”
一句话仿佛堵死了他们脱身的通道。
几人都是心丧欲死,不住的磕头恳求。
“堂部,还请您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我等身家性命可都系于您身上了!”
这些人毕竟都是他多年的老部下了,夏元吉有何尝看到他们一个个都人头落地呢。
沉吟半响,他才慢慢的说到,
“此事虽然看起来龙颜震怒,不可收拾,却也不是没有转机!”
众人闻言顿时精神一震,争先恐后的道,“还请堂部明示!”
“太仓贪腐一案涉及的数目十分巨大,加之城里水患严重,受灾百姓甚多,后续接济事宜必定耗资糜多。”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想看看这些人到底上不上道。
当下就有一个郎中严重冒光,兴奋的道,
“堂部的意思是不是,若我们能协助陛下处理好此事赈灾事宜,或许这件事还有转机?”
夏元吉嘴角含笑的微微点头,欣慰的道,“总算你们之中还算有几个机灵的人。”
赈灾缺的是什么,不外乎粮食银子而已。
身为户部的侍郎郎中,各司主官,他们每个人身价不敢多说,几千两上万两还是有的。
“不就是钱粮吗,只要能度过此劫,就算让我散尽家财又能如何。”
“不错,散财事小,保命事大,钱没了以后可以再赚,只要保住官职,保住小命,害怕什么。”
“多谢堂部指点,我等感激不尽!”
夏元吉看似深思熟虑,其实心中早有腹稿。
当时他献给李天的几条应急办法,李天唯独对号召城中存粮大户开仓放粮一条感兴趣。
他当时就猜到了,李天定是准备采用这个办法救助灾民。
正巧手下这些不争气的家伙找来,让他帮忙出出主意。
虽然,他还不知道李天所说的办法是什么。
本着,能多一个算一个想法,他就将这个算不得出路的出路,有意无意的透露给他们。
这样一来,整个户部的官员踊跃捐资捐物救助灾民。
不仅能赢得李天看好感,让他看到自己管理的下,户部官员的高尚德行。
若是办得好了,还有很大的机会,让李天忘记郭文玉事件对整个户部的影响。
自己也可以从用人不当识人不明的麻烦中脱身而出。
既能赢得属下的感恩,又能免除户部的麻烦,一石三鸟,他的这招可以说是十分的老道稳重。
手下一众官员得了他的指点,一个个都心满意足,高高兴兴的离去。
而等在外面,无缘得见夏元吉的一大群官员,纷纷涌上来,向他们打听消息。
开始他们还不怎么愿意说,毕竟这信息也算是他们苦求半天,堂部才勉为其难给出的指点。
不过,架不住众人的热情,还是有人忍不住透露了出来。
这下,这一大群,官员都知道了,只要捐钱捐粮就能保平安。
一传十,十传百。
不到天亮,几乎整个京城的京官都知道这个消息了。
而后开展的捐资捐物拯救灾民,填补太仓存粮空缺的倡议。
还未轮到京城大户,就让这些群情热烈的百官给包圆了。
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是李天都所料未及的。
不过这些也只是后话。
......
相对中地下官员们的人人自危,真正的高官,并未真的把这次的贪腐大案真的当回事。
当朝首辅杨士奇的府中,此时虽然没有夏元吉这边这么门庭若市的,可来的人也不在少数。
同为内阁辅臣的杨荣等人悉数到场。
“不知阁老对户部郭侍郎的事情怎么看!”有人对杨士奇问道。
杨士奇老成持重,并未直言,而是微微一笑。
“既然是陛下亲自下令侦办,相信东厂黄督主很快就能给出答案,诸位向老夫询问,却是找错人了。”
还有人不甘心的道,
“下官听闻,此事可能还涉及到边军,陛下初登大宝,又不擅长征战。
对军武之事所知寥寥,万一处理不好恐怕会酿成大祸啊!”
未等杨士奇回话,黄准幽幽的开口道,
“诸位大人不必过分忧虑,陛下年富力强,虽是初登大宝,可登基以来,所办的一桩桩一件件大事,可又不妥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