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之兴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89.杨嗣昌和陈新甲

    “这次鞑子入寇,黄济部的表现也非常不错,也杀了不少的鞑子。不过毕竟不是朝廷兵马,对朝廷的命令曾抗命不尊,想来是因为不归朝廷管辖,没有什么敬畏之心。”

    刘宇亮对于黄济上次违抗朝廷命令始终耿耿于怀,如果都像这样,那还要朝廷和内阁干什么,大明皇朝也可以关门歇业了。

    “你是说上次要将他调到高起潜麾下的事情吗?”崇祯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其实心里也有数的。

    “是的。黄济化外野民,不服王化,就连造反也不是不可以这样大逆不道的话都能随口说来,想来对我大明还缺乏忠心。由此推之,这个鲁若麟对我大明究竟有多忠诚就值得深思了。”刘宇亮虽然同意收编兴汉军,但是如果万一出现反复,他可不想承担这个责任,所以丑话先要说好。

    崇祯听到这里脸色也不太好,只要是个皇帝都不会喜欢怀有二心的手下,万一养虎为患,反噬己身就得不偿失了。

    见崇祯变了脸,杨嗣昌坐不住了。

    杨嗣昌还是有些能力的,否则也不会得到崇祯的信任。兼任兵部尚书的杨嗣昌当然知道如今大明的局势有多么糟糕,战乱四起、入不敷出、民不聊生,再不想办法,大明公司就要倒闭了。

    今年国内的形势刚刚有点好转,流寇张献忠等部相继受抚,李自成部在陕西接连失利,此后潜伏于川、陕、楚交界山区。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被打压了下来,正准备收拾残局的大明就迎来了清军的大举入侵,大批兵马驰援京师,杨嗣昌担心流寇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而且经年累战,朝廷的财政早就崩溃了,为了供养军队,不得不大肆增税。后果就是有更多的百姓破产,加入了流民的队伍。如果不能趁着有点喘息的机会安抚流民,大明就是一堆干草,一个火星就会燃起熊熊大火,再也不没有熄灭的可能了。

    所以只要是能打击清军,让大明能够将注意力转移到内部的军队,杨嗣昌都欢迎。哪怕是毒药,只要现在吃了不死,可以止住清军造成的流血伤口,杨嗣昌也认了。

    “启禀圣上,所谓两厢其害取其轻,兴汉军固然不是十分可靠,但是用来对付鞑奴却正当其用。只要我们做好防范,不让兴汉军插足大明本土,又有何惧哉?”杨嗣昌先是表明了立场,支持收编兴汉军。

    “辽南之地本就被鞑奴占去,而我大明无力夺回,让他兴汉军拿去又如何?鞑奴必然不会甘心,大战一场在所难免。如果是兴汉军打赢了当然最好,以后鞑子必然会和他们进行长久的拉锯战,甚至无力南侵,到时候我大明北部的防御压力必然大减。如果是鞑子打赢了,只怕依然会伤筋动骨。而且兴汉军的根基远在济州岛,败而不亡,只要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鞑奴在辽南依然不敢放松警惕,必然要加强防守,分散其兵力。”

    “而我大明完全可以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何乐而不为?”

    “最重要的是这兴汉军打鞑奴不需要我们花费一分一毫,国库如今是什么情况相必大家都清楚,再增税只怕民乱又要四起,局势刻不容缓啊。”

    “皇上,只要有兴汉军牵制住鞑奴,我朝专心整顿内务、安抚流民,最多三年,等局势平稳,恢复元气,区区兴汉军又有何惧哉?”杨嗣昌明白崇祯的想法,急于改变现状,所以给崇祯画了一个大饼。

    果然,崇祯被杨嗣昌的说词所打动。

    崇祯也是个悲惨的皇帝,非亡国之君而亡国,一心想要改变大明的现状,但是能力和手段又欠缺,还急于求成没有耐心,结果局势是越来越糟。

    到了大明如今这个地步,真的是积重难返,非常破而后立,否则真的是回天乏力。杨嗣昌所说的三年改变现状不过是一厢情愿,即使没有鞑奴和流寇,一样难以实现。

    但是崇祯却相信了,不是他天真,而是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哪怕是根救命稻草他也得抓住。

    其他的阁老们都端坐着没有说话,局势到了这个地步,只要是明眼人都知道大明朝如今已经回天乏力。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弱,最关键是财政已经崩溃了,丁吃卯粮依旧入不敷出。这些阁老们也是无力支撑局面,所以成了崇祯的出气筒,上课下课变得无比频繁。

    到了这个份上,大臣们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不求力挽狂澜名留青史,能够安稳下台就不错了。

    在这种情况下,杨嗣昌觉得大明朝还可以抢救一下,自然显得与众不同,崇祯对他另眼相看就情有可原了。

    眼见杨嗣昌在崇祯面前大出风头,阁老们一点嫉妒的心思都没有。都到如此地步了还争个屁的宠啊,谁有本事谁上,这个阁老的位置让出去都无所谓了。

    “既然如此,兴汉军归顺该是怎么个章程?”崇祯还拿不定该如何对待兴汉军,需要大臣们给个主意。

    “皇上,兴汉军虽然顺服,但是是否愿意投效朝廷我们还不确定。为朝廷脸面着想,我觉得还是应该先派个人前去见一见这个鲁若麟,弄清楚他的意思。如果确定他有意归顺朝廷,我们再定下章程。兹事体大,马虎不得。”

    首辅刘宇亮还是老成持重些,给出的建议也很合理,崇祯难得的给了他一个笑脸,点了点头。

    “那依阁老之言派何人前往比较合适?”崇祯接着问道。

    “为表朝廷重视,此人必须是朝廷重臣,有临济决断之权。而且必须足够机灵,即使招安不成功,也不能得罪兴汉军。具体人选还请皇上定夺。”刘宇亮划定的人选条件得到了崇祯了认可。

    “杨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崇祯对杨嗣昌还是很偏爱的,直接就让他来推荐。

    要知道崇祯是将杨嗣昌当做未来首辅的,对他的期待非常高。这次收编兴汉军可以说是毫无风险,只要操作的好,必定是大功一件,可以增加杨嗣昌的声望,对以后的施政也很有好处。

    杨嗣昌略微沉吟一下,说道:“臣推荐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陈新甲。陈侍郎雅有才,晓边事,曾巡抚宣府,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就依爱卿所荐,让陈侍郎去兴汉军走一遭。”崇祯对陈新甲也有些印象,算是有些才能,便点头认可了。

    “军情紧急,而兴汉军所在济州岛路途遥远,臣恳请皇上可暗授陈侍郎圣旨,一旦兴汉军同意归顺,则当即收编,驰援京师。”杨嗣昌可等不了来回几趟折腾,这种事情尽早确定为好,说不定在鞑子出关前可以调兴汉军前来助阵。

    “这个……”崇祯没想到杨嗣昌如此心急,眼神转向了刘宇亮,毕竟刘首辅主张先探探口风的。

    “事权从急,臣认为可行,只是究竟该授予鲁若麟何等官职还请皇上定夺。”刘首辅一点都没觉得被杨嗣昌驳了面子,颇有点唾面自干的风范。

    崇祯稍微思考了一下,“那就加鲁若麟为辽南总兵、都督佥事、加授龙虎将军,总领辽南兵马抗击鞑奴。让陈侍郎给鲁若麟带话,只要他击退鞑奴守住辽南,朕不吝以爵位赏功。”

    这些官位看起来很威风,其实真正能够指挥的还是鲁若麟自己手下的兵马,不过是一些虚名罢了,朝廷基本没有付出什么代价。

    “臣领旨。”杨嗣昌见皇帝采纳了自己的意见,也非常高兴,立即草拟圣旨,确认无误后盖上玉玺,再由六科审核无误后,就具有了真正的法律效力了。

    六科对于皇帝和内阁一致同意的事情也没有耍什么幺蛾子,直接备档通过了,并通知陈新甲领取圣旨前往兴汉军传旨。

    回到家中的杨嗣昌立即召见了陈新甲。

    陈新甲对于突然得到这样一个任务也是一头雾水,接到杨嗣昌的召唤,连忙赶到杨嗣昌府上打探内情。

    陈新甲原本在家守丧,是得杨嗣昌推荐才夺情回朝任职的,可以说是杨嗣昌这条线上的人,所以杨嗣昌才会推荐他接了这个十拿九稳的差事。

    杨嗣昌直接将陈新甲带到书房,面授机宜。

    “长寿,此次前往兴汉军说服其归顺事关重大,一定要慎重对待啊。”陈新甲是长寿人,所以杨嗣昌直接以籍贯称呼他。

    “兴汉军下官倒是有所耳闻,只是朝廷贸然决定收编兴汉军,其中是否有什么内情,兴汉军那边可有这个意思?”陈新甲很多情况还不了解,见杨嗣昌如此重视这件事情,生怕把事情办砸了。

    “此军一向对我大明报有善意,多次出兵协助朝廷抗击鞑奴,可见是有归顺之意的。以前因为相隔太远,朝廷也没有太大的把握,所以一直没有出手。这次战况紧急,鞑子势大,朝廷急需兵马来援,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去试一下了。”

    “不过长寿还请安心,如今情况也很有所变化,兴汉军突然出兵占据辽南旅顺一带,正在与鞑奴对峙,大战一触即发,可以说是朝廷的大好时机。”杨嗣昌为了增加陈新甲的信心,将最新的战报也告诉了他。

    其实兴汉军攻占辽南的消息已经在朝廷中传开了,这样振奋人心的消息朝廷肯定不会捏在手里,只是因为还没有证实,所以没有正式宣告了。

    而且攻占辽南的兴汉军还不是朝廷的队伍,说出去也有些丢脸,所以朝廷也急需尽快收编兴汉军,将这个战果划到自己的名下。

    一旦收编成功,加上夺回辽南的消息,对于提升朝廷的威望和士气作用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了。简直可以说是打了一针强心剂,对满清的战略态势也会大大改观。

    “辽南已经夺回来了?就凭兴汉军那点人马?”陈新甲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惊讶。要知道自从鞑子起兵,朝廷就只听到丢失了哪些地盘,从来就没有收复过一寸土地。

    “是卢象升那边传来的消息,朝廷还在证实。”杨嗣昌也希望消息是真的,但是也不敢打包票,怕最后空欢喜一场。

    “卢象升还在南边作战,他是如何得到外面的消息的?”陈新甲更加好奇了。

    “前段时间天津不是来了一批南面的援军吗?那就是兴汉军的人马,跑去支援卢象升去了。卢象升就是从他们那里得到的消息。为了朝廷的颜面,邸报里说是东将军的人马,所以你们不是太清楚罢了。”杨嗣昌的解释让陈新甲恍然大悟。

    “这兴汉军莫非与卢象升有什么关系,为何大老远的跑去增援他?”陈新甲对于卢象升还是很嫉妒的,不但手底下有能打的天雄军,竟然连海外的兵马也要大老远的去跟着他打鞑子。

    “各种内情我也不是太清楚,不过天津的黄济一直就跟着他,为此还不惜违抗朝廷的命令。可能是这黄济与卢象升有什么渊源,这次来的部队与其说是增援卢象升的,不如说是增援黄济的。黄济是哪里的人,你也应该清楚。”杨嗣昌把兴汉军支持卢象升的事情归功到了黄济身上,要不然实在解释不通。

    他肯定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是因为鲁若麟对卢象升非常欣赏,认为只有他真心实意的打鞑子,才让自己的手下一定要跟着卢象升。

    竟然违抗朝廷命令也要跟着卢象升,这完全就是死忠粉啊,这样的属下陈新甲表示也想要。

    “正是因为兴汉军屡次进京对抗鞑奴,朝廷才会认为说服兴汉军归顺的可能性很大。你这次前往济州岛先要探听清楚情况,如果兴汉军有归顺之意,就宣读圣旨,将其收归朝廷麾下,并立即带兵增援京师。如果其没有归顺之意,也要与其交好,不要得罪了他们。局势艰难,不可再竖强敌了。”杨嗣昌仔细的嘱咐道。

    “下官明白,一定竭尽全力说服其归顺,为朝廷分忧。”陈新甲明白其中的缘由,信心也是大增。

    “如果兴汉军提出了什么其他的要求,只要不是有违朝廷体统和颜面,你都可以答应下来,朝廷给予你临济决断之权。”杨嗣昌又给陈新甲增添了一些筹码,可以让他更顺利的完成任务。

    “下官谢大人支持。”手中有没有权利是完全不同的,这个临济决断之权对陈新甲帮助更大。

    “其中分寸你自己把握,这件事情做好了对你帮助有多大你应该清楚。时间紧迫,你马上带着人手去天津,那边有往来兴汉军的船只,路上注意安全。切记,此事关系重大,个人荣辱都要抛之身外,确保顺利收编兴汉军。”杨嗣昌怕陈新甲在兴汉军那边遇到什么难堪,特意叮嘱道。

    “国家大事为重,个人荣辱又有何道哉。下官马上出发,就此拜别大人。”陈新甲一脸严肃的起身告辞。

    “去吧。”杨嗣昌满意的点点头。